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目的】优化解磷菌PSBHY-3的培养参数,为水产养殖专用解磷菌的工业化发酵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适合解磷菌菌株PSBHY-3生长的发酵培养基碳氮源及其含量;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获得对菌量影响最显著的3个因子;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确定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建立主要培养参数的回归方程,得出优化后显著因子的最佳值及预测菌量;通过摇瓶试验验证,检验模型方程的准确性。【结果】菌株PSBHY-3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酵母膏(1∶1)。以温度(A)、蛋白胨—酵母膏(B)和转速(C)为因素变量,菌株PSBHY-3的菌量为响应值,拟合得到二次多元回归方程Y=17.10-0.88A+0.55B+1.27C+0.24AB+0.34AC-0.24BC-3.57A2-2.78B2-6.13C2。优化得到的解磷菌菌株PSBHY-3最佳发酵培养参数为:可溶性淀粉10.0 g/L,蛋白胨10.18 g/L,酵母膏10.18 g/L,氯化钠3.0 g/L,硫酸镁1.0 g/L,pH 7,培养温度35.54℃,转速164 r/min,接种量1%,装液量60%(V/V)。在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下,菌量实际值为1.81×109 CFU/mL,与理论菌量(1.72×109 CFU/mL)间无显著差异(P> 0.05),但显著高于优化前采用营养肉汤培养的菌量(1.90×108 CFU/mL)(P< 0.05)。【结论】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等优化了菌株PSBHY-3的发酵参数,显著提高了目的菌量,回归方程预测准确,优化后的发酵参数可用于水产养殖专用解磷菌的工业化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CY30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芽孢产量,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贝莱斯芽孢杆菌CY30芽孢形成的关键因子进行筛选,通过最陡爬坡路径法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响应中心点,并进一步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优培养基。结果表明,该菌株芽孢产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为甘薯粉和酵母膏的浓度。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的拟合和推算得到,甘薯粉和酵母膏浓度分别为37.35 g/L和15.29 g/L时,模型预测发酵最佳产量为91.2亿CFU/mL,验证值为97.5亿CFU/mL,预测值与验证值之间吻合较好,比优化前实际产量(63.8亿CFU/mL)提高了53%。  相似文献   

3.
短乳杆菌产葡萄糖异构酶培养基的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产葡萄糖异构酶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培养基,提高短乳杆菌产葡萄糖异构酶的能力。【方法】采用基于非完全平衡块原理的Plackett-Burman法和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短乳杆菌发酵产葡萄糖异构酶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①短乳杆菌产葡萄糖异构酶的3个主要影响因子为:木糖、玉米浆干粉和MgSO4.7H2O。②通过最陡爬坡试验、旋转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的短乳杆菌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木糖13.43 g/L、玉米浆干粉23.14 g/L、MgSO4.7H2O 2.54 g/L、MnSO4.4H2O 0.25g/L、酵母膏5 g/L、醋酸钠5 g/L、柠檬酸三铵2 g/L、K2HPO42 g/L、Tween-80 1 mL/Lp、H 6.2~6.4。【结论】获得了能够提高短乳杆菌产葡萄糖异构酶能力的培养基,在优化培养基的条件下,葡萄糖异构酶总活力达到80.5 U,较优化前的60.5 U提高了33.06%。  相似文献   

4.
以放射农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6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对影响放射农杆菌发酵产辅酶Q10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选取到6种有显著效应的因素:葡萄糖、蔗糖、蛋白胨、酵母膏、异戊醇和L-甲硫氨酸。运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辅酶Q10的含量进行测定,经DPS模拟寻优,建立二次回归方程,优化了培养基的组成。结果表明,当葡萄糖2g/L、蔗糖1g/L、蛋白胨1.25g/L、酵母膏0.75g/L、异戊醇0.075g/L、L.甲硫氨酸0.0375g/L或葡萄糖1.5g/L、蔗糖1.5g/L、蛋白胨1.5g/L、酵母膏1g/L、异戊醇0.05g/L、L.甲硫氨酸0.025g/L时,辅酶Q10的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选用辅酶Q10产生菌深红红螺菌和根癌土壤杆菌为出发菌株,系统研究其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为辅酶Q10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菌龄、溶菌酶质量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高渗溶液的选择等,对深红红螺菌和根癌土壤杆菌2株菌进行了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的研究。【结果】①根癌土壤杆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适宜条件为:菌龄13.5 h,高渗溶液为0.8 mol/L NaCl,溶菌酶质量浓度为0.2 mg/mL,酶解时间75 min,酶解温度35℃;②深红红螺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适宜条件为:菌龄45 h,高渗溶液为0.5 mol/L蔗糖+0.02 mol/L的MgCl2.6H2O,溶菌酶质量浓度为3 mg/L,酶解时间60 min,酶解温度37℃。【结论】得到了根癌土壤杆菌AT-N10和深红红螺菌Rh1.5005适宜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  相似文献   

6.
用黄色隐球酵母发酵生产辅酶Q10最佳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黄色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uteolus L3302中提取辅酶Q10,经过对氮源、碳源、初始pH、发酵温度等的研究分析,得到最佳的发酵条件。通过最优化试验,确定培养基的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各1.25g/L;氮源为酵母膏和玉米浆,各0.3g/L;pH值6.5,温度28℃,接种量5%,500mL锥形瓶中的装液量为50mL;生长因子以蛋白水解液为优。按此发酵条件上罐发酵,发酵液中菌体生长量为13.4g/L,辅酶Q10的产量为18.2mg/L。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棉花秸秆作为发酵基质,优化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ZD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方法】以固体发酵条件(棉花秸秆和玉米粉的比例、发酵时间、接种率、含水量和pH值)为优化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再由最陡爬坡试验确定优化中心点,最后通过 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固体发酵产酶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由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碳氮比,接种量和含水率为主要影响因素;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棉花秸秆与玉米粉的比例4∶1,接种量10%和含水率60%为中心点;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棉花秸秆和玉米粉的比例为4.4∶1,接种量8.12%,含水率60%,发酵时间40 d,pH为4,此条件下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最高,为310.885 U/mL;比未优化条件下的酶活207.496 U/mL提高了49.8%。【结论】确定黑曲霉ZD利用棉花秸秆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优条件,为利用该菌制备棉花秸秆发酵饲料,降解棉花秸秆纤维素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具群体感应淬灭作用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T-1株的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一步提高其产孢量,为今后开发地衣芽孢杆菌制剂(抗菌益生菌)打下基础。【方法】在摇床发酵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T-1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并确定影响发酵菌液活菌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筛选出影响芽孢产量的2个最显著因素,以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其响应中心点和最佳浓度范围,然后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获得最佳发酵培养条件。【结果】T-1株的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温度37℃、盐度0.5%和pH 6.0,在此条件下T-1株芽孢产量与培养时间呈正相关,在培养48~60 h期间其芽孢产量趋于稳定。在对T-1株芽孢产量影响较大的6个因子[X_1(糖蜜)、X_2(可溶性淀粉)、X_3(酵母浸粉)、X_4(CaCl_2)、X_5(摇床转速)和X_6(接种量)]中,X_2(可溶性淀粉)对T-1株芽孢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X_5(摇床转速)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他因子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T-1株的最佳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1.11%、酵母浸粉0.3%和CaCl_2 0.5%,在摇床转速218 r/min的培养条件下,其芽孢产量较优化前采用初始基础培养基的芽孢产量提高6.25倍。【结论】具群体感应淬灭作用地衣芽孢杆菌T-1株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条件下,其芽孢产量较优化前明显提高,且延长菌株生长的稳定期,加上优化筛选出的培养基是采用相对廉价且高效的原材料,有效节约了生产发酵成本,可在规模化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根癌农杆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根癌农杆菌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对其培养基优化来提高辅酶Q10产量。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35g/L,玉米浆50g/L,NaH2PO40.5%,Na2HPO40.5%,KNO30.5%。当发酵液初始pH值为7.5、接种量为12.5%,经32℃培养72h后辅酶Q10产量达到8.1mg/L,比最初条件增加了69.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灰霉病拮抗菌K1的发酵条件。【方法】以OD600值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确定酵母膏、p H、接种量为其最显著的3个因素。经过BoxBehnken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得到最优发酵条件。【结果】最优发酵培养基为:淀粉1%,酵母膏1.8%,硫酸钾1.5%。最优发酵条件:p H6.8,接种量为2.8%,温度25℃,转速130 r/min,装液量100 m L/250 m L。【结论】K1发酵16 h后的OD600值可达到1.490,远高于优化前0.864,明显提高了K1的生长速率。优化后发酵液抑菌直径为49mm,高于优化前的43 mm。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安江早香柚为试材,研究反光地膜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安江早香柚果实成熟前采用反光地膜全覆盖可明显降低土壤水分及果实可溶性酸含量,并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值,明显增加口感甜度。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调查了岳西县姚河村药用植物的资源种类与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岳西县姚河村常用中药资源丰富,共有药用植物136种,隶属59科,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区。应可持续利用野生中药资源和合理发展中药种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当地中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产品的贸易发展速度加快,经济链条得到延伸。陕西省作为丝路经济带的起点,其农产品的发展却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农产品的强力冲击,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经济全球化的市场需求,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强化对于陕西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农产品品牌现状的分析,围绕品牌观念、技术支撑、市场开发三个方面,基于政府和企业角度探讨陕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并据此提出了加快陕西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建议,以期对陕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和欧亚联盟的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比较研究准体系进行阐述,重点介绍中国和欧亚联盟的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的监管部门、主要内容及区别,为监管部门和企业开展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研究,促进中国-欧亚联盟食品添加剂贸易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应陇县烟草种植的适宜密度,优化陇县烤烟品种布局并提高烟草产量与质量,通过小区对比试验,对烤烟品种秦烟99适宜栽植密度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农艺性状、抗病性、主要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秦烟99大田生育期延长,株高、腰叶减小,发病率增加,经济效益变差,烤烟产量与栽植密度成正相关关系。陇县烟区秦烟99的栽植密度以1.50万株/hm2较为适宜,在该栽培密度条件下,烟叶产量达1 806.0 kg/hm2,产值达到50 433.0元/hm2。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新县地处大别山区,是一个类似于盆地的小城镇,内部的居民在生产生活交流中形成了不同于河南信阳市或是湖北省的方言特色。本篇论述的是其中的一个特色,即新县的方言中/n/音位在声母、韵母中的不同发音,主要参照的是城关地区的发音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FIP-fve基因在金针菇本体的生物学功能,构建了pCAMBIA1301-pGPD-FIP-fve超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至农杆菌LBA4404中,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金针菇转化法,最终获得了FIP-fve基因超表达的金针菇;进行FIP-ve基因沉默(RNAi:FIP-fve)、FIP-fve超表达(pGPD:FIP-fve)和野生金针菇(CK)菌丝体培养和子实体栽培,并记录菌丝体和子实体时期的生物学性状。结果显示:pGPD:FIP-fve金针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CK金针菇次之,而RNAi:FIP-fve金针菇生长速度最为缓慢;子实体出菇栽培后,在子实体数量、菌柄长度、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方面,pGPD:FIP-fve金针菇都明显优于CK金针菇,而RNAi:FIP-fve金针菇的子实体生长状况最差。研究结果表明,FIP-fve基因能够促进金针菇菌丝体的生长,并对金针菇原基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最终影响金针菇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以13P2-6(S1)、川农32(S2)、川麦42(S3)三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三种不同的行距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本苗一致的情况下,三个小麦品种在行距为20cm(H3)时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4-氨基-1,2,4-三唑阳离子(AT)和2,4,6-三硝基苯酚阴离子(PA)形成的氢键二聚体进行理论计算研究.计算得到4种稳定结构的氢键复合物及最稳定异构体D1的振动频率、电子吸收光谱与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氢键复合物中存在较强的N—H…O与C—H…O红移氢键.经过基组重叠误差和零点振动能校正后,D1的氢键相互作用能为-30.71kJ/mol.热力学计算显示,在298.15K和标准状态下,D1气态氢键复合物分子的形成过程是放热、熵减小的非自发过程,但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D1分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分别为98.7,474.4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