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树种质资源是品种遗传改良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其育种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本文综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分类、描述编目、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库、优异茶树资源的筛选与创新利用方面重要的研究进展,并对茶树资源的收集保护、精细深入的鉴定评价、特异资源的挖掘利用、共享平台和机制的建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产优质品种的广泛推广,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化并导致了基因资源的迅速缩小和衰竭。广泛收集种质资源,并加以妥善保存和利用,已成为种质资源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区广大,种茶历史悠久,拥有极为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包括野生的、半野生的及栽培品种或类型),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发展茶叶生产和开展育种工作的珍贵宝库,受到世界各产茶国的普遍重视。种质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特性和遗传规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决定育种效果的重要关键。因此,对种质资源的广泛调查征集、科学地保存、深入地研究,乃是现代育种的重要特点之一,亦为将来的育种工作提供更广泛的遗传基础。目前我国常用的保存方法是采用品种园来栽植要  相似文献   

3.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育种、遗传研究和生产利用的物质基础,也是茶产业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福建茶树核心种质构建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种质是指从某种作物种质资源的总收集品中,遴选出的能够最大程度代表其遗传多棒陆,而数量尽可能最少的种质材料收集品。构建作物核心种质有利于种质资源的保存与管理、鉴定与评价、创新与利用,提高种质资源库中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种质资源的交流共享。福建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多样,为进一步提高茶树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水平,完善茶树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需构建茶树资源核心种质。本文在简述茶树核心种质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提出福建茶树核心种质构建的初步设想,以期为茶树核心种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种质资源是生产利用、品种创新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方法及国内外有关研究的主要成就和进展情况,并对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工作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遗传多样性评价是茶树种质资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筛选的9对SSR引物对17份江西赣东北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9对SSR标记在17个品种中共检测到3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3.56个,PIC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54和1.07,参试品种的Nei's遗传距离(D)在0.14~0.78;当D=0.19时,可将17个茶树品种聚为4类,江西赣东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结果为江西省茶树优良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书总结了历年来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和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茶树)成果,并从资源收集与保存、资源创新利用、品种选育和产业开发等方面对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及保靖黄金茶等五大地方特色茶树资源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茶树种质资源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衡量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重要指标。本文简述近年来福建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福建茶树种质资源平均遗传距离变幅在为0.33~0.465之间,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相对较高,资源丰富;福建茶树乌龙茶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研究认为,指纹图谱与核心种质将加快福建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野生大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价值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王平盛  虞富莲 《茶叶科学》2002,22(2):105-108,134
野生大茶树是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最具有保存和研究价值的初级茶树种质资源。本文就野生大茶树在中国的分布区域、类型、特征特性、在研究茶树演化分类及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和大茶树的保护作了阐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  赵洋  杨培迪  成杨  杨阳 《茶叶通讯》2011,38(3):7-10,18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湖南省位于我国茶树迁移、演化的过渡带,保存着许多进化程度不同的茶树种质资源,茶树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本文对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探讨,供湖南省茶树资源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理清恩施州茶树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和多样性程度,发掘、保护和繁殖更多适宜在恩施地区种植的优异茶树种质资源,本研究考察和收集了恩施州不同地区的茶树种质资源200多份,对其中部分主要资源的农艺性状和生化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测定和分析,建立了恩施州茶树种质资源圃,对这些优质资源进行了有效保存,并筛选得到一批本地特色茶树种质资源拟加以发掘利用.  相似文献   

12.
120年来茶叶科技工作的成就改革开放20年,也是我省茶叶科技取得丰硕成果的20年。1.1茶树品种资源与选育种方面近20年我省取得长足进步。省茶科所1976年重新建立茶树品种资源圃与观察园,现已收集、保存了国内外茶树品种(系)832个,种质材料4000份,为进一步选育新品种奠定了基础;安溪县茶科所通过考察、收集、保存了闽南乌龙茶品种资源64份种质材料;武夷山市菜科所,通过挖掘、整理武夷名机、单机,建立了种质资源圃,保存种质材料216份。1984年和1987年,国家审定的茶树良种52个中,我省就占15个,同时还有省级审定良种11个。目前,…  相似文献   

13.
陕南属我国北方茶区,北有秦岭横亘,南有巴山对峙,寒潮不易入侵,地理位置独特,生态条件各异.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收集、保存这批资源,有计划引进省外优异种质资源材料,建圃保存,对增加国家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丰富本地区栽培品种,开发利用和推广良种都有重要的意义.经近四年的努力,陕西省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圃于1993年3月在西乡县茶叶试验站建成.该圃占地8.73亩,收集保存省内外茶树种质资源材料143份,为90年代国内建成的规模最大的省级茶树资源圃,今后将成为北方茶区茶树种质资源保存中心,而建圃的经验和技术也为地方资源圃的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茶树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东 《茶叶》1997,23(3):21-24
经全国家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先后三次认定和审定了76个国家级茶树品种,收集种质资源3300多份,建立了两个国家级茶树种质圃,已筛选出一批有特色的种质材料,开展了组织培养保存各质资源研究。在茶树单株选种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提高选种效率,诱变育种也有一定的成果。可以通过生化成分、单株叶面积、水分状况等指标对茶树进行日期鉴定。在利用生物技术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基础研究。但目前全国茶树良种的推广面积不大,且不平衡  相似文献   

15.
凤凰单丛是分布于广东省潮安县的一类多香型、适制乌龙茶的稀异茶树资源。本文系统综述了凤凰单丛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情况、鉴定评价和遗传背景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凤凰单丛茶树种质资源未来的研究和利用提出了展望,旨在为凤凰单丛茶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孟加拉国是世界红茶主产国之一,茶叶芳香醇美,享有盛誉。目前,孟加拉国茶叶研究所保存了386份茶树种质资源,已育成BT系列17个无性系品种和4个双无性系原种。国内90%的茶园是有性系茶园,茶树育种技术起步较晚,主要进展集中在传统的育种方面。现将孟加拉国的茶产业概况、茶树种质资源、育种技术、良种繁育与推广等方面内容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湖北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湖北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品种创新研究的主要成就,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茶树资源与育种工作的主要研究目标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茶树果实虽含有较高的脂肪,可供工业用,而且经过脱涩处理后还可供食用,但其经济价值远不如茶叶与水果,未被人们所重视。尤其对其形态与分类的研究更是冷门。笔者在多年对茶树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中,发觉茶树果实外部形态特征在同一种质间有着相当明显的差别,对识别与区分不同品种很有用,亦是研究茶树遗传、分类的重  相似文献   

19.
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育种、遗传研究及生产利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分类、生化成分、DNA分子鉴定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进行了展望,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陕西茶树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明确我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是对其有效利用的重要基础。以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中的504份茶树资源为材料,对成熟叶的18个图像特征进行统计、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以研究基于数字图像特征的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5.97%和1.98。不同省份之间,平均变异系数福建最大,为16.29%,江苏最小,为10.58%;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浙江最大,为2.01,重庆最小,为1.67。主成分分析将18个图像特征降维成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2.63%,并从18个图像特征中筛选出了12个显著差异的图像特征。根据图像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将504份茶树种质资源聚成6类。研究结果为以数字图像技术深入评价和利用我国茶树种质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