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选取安康地区的6个主栽茶树品种,通过人工加硒的水培盆栽和土培盆栽试验,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整株茶树叶片的硒含量,以便从中筛选出聚硒能力强的适栽茶树品种.结果表明:水培条件下的聚硒能力依次为:龙井43>中茶108>紫阳群体种>陕茶1号>乌牛早>龙井长叶;进一步对不同茶树品种进行土培验证,其聚硒能力依次为:中茶108>龙井43>紫阳群体种>陕茶1号>乌牛早>龙井长叶.结果表明,同一培养条件下,中茶108和龙井43聚硒能力相对较强,紫阳群体种和陕茶1号次之,乌牛早和龙井长叶相对较弱.本研究旨在为聚硒茶树品种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冠突散囊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胞外酶的情况,通过平板水解圈法和液体发酵培养法定性定量研究冠突散囊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脂肪酶的能力以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固态培养条件下,淀粉平板和橄榄油脂平板培养基上可见明显的水解圈,而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果胶平板和牛奶平板培养基上未见水解圈出现;液体发酵过程中,除未检测到脂肪酶外,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和果胶酶活性均呈一定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3.
胡歆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1-52,57
对陕西种质资源的考察征集、鉴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茯砖茶茶汤的稳定性,采用茯砖茶原料制作茶汤,分别在贮藏后0、7、14、21、35、42d对茶汤中的水浸出物、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组分含量及茶汤pH值、色泽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贮藏后0~35d,水浸出物、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组分含量基本稳定,上下波动幅度不明显,茶汤pH值及色泽也较稳定;贮藏后35~42d,水浸出物、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组分含量急剧下降,可溶性糖含量较稳定,茶汤pH值减小,酸度增加,且色泽逐渐加深。由此可见,茯砖茶茶汤在贮藏35d后,水浸出物、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组分含量减少较多,茶汤褐变严重,且产生较多沉淀。  相似文献   
5.
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育种、遗传研究及生产利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分类、生化成分、DNA分子鉴定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进行了展望,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陕西茶树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发掘新的茶树种质资源,对陕西省10个地区88份茶树资源的特征性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8份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变异幅度大,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及酚氨比平均变异系数为28.00%,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幅为1.96~2.08,均值为2.01。聚类分析发现,当欧氏距离为15时,88份资源可分为4大类复合组,无独立组存在。根据生化成分含量,可以从中初步筛选出高咖啡碱资源1份、低咖啡碱资源1份和低茶多酚资源1份,为今后的生产和育种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7.
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陕西安康市、汉中市12个地点的88份茶树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差异较大,6个描述型表型性状(叶片大小、叶形、叶色、叶面隆起性、叶身及叶片着生状态)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835 1~1.037 0之间,平均为0.972 8,以叶色最高,叶形最低;变异系数在20.85%~48.52%之间,平均为35.50%,以叶色最大,叶形最小。基于6个描述型表型性状将88份茶树资源聚为4类,无独立组存在,存在丰富的变异程度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梁艳  黄亚亚  邓永亮  胡歆  陈桂梅  纪晓明  周兴长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67-10268,10293
[目的]研究不同的提取方法对茯砖茶中的多酚类物质和咖啡碱含量的影响,为建立最佳的茯砖茶浸提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5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茯砖茶中的8种多酚,包括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及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和咖啡碱(CAF)的含量的影响。[结果]8种多酚类物质在0.000 6~0.300 0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70%甲醇70℃水浴浸提法较蒸馏水100℃水浴和70℃水浴更能有效地提取茯砖茶的多酚组分;而咖啡碱的含量,蒸馏水超声提取法的测定值最高。[结论]对于多酚总量,70%甲醇浸提法较优,而对于咖啡碱类较稳定的化合物,蒸馏水超声浸提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古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是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新课题。为鉴定和评价陕西38份古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38份古茶树种质资源6个主要表型性状(叶面积、叶形、叶色、叶身、叶面隆起性、叶片着生角度)变异丰富,不同性状间遗传多样性指数不同,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7934~0.9969之间,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8811;在欧氏距离10时可将陕西38份古茶树种质资源聚类为2大类群,但并没有严格按照地域聚类,而是按照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研究结果表明,陕西汉中、安康等地古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选育优异茶树种质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优异茶树种质资源选育提供信息和科学依据,并加快利用和丰富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种类。利用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评价其遗传多样性。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不同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9.88%~55.96%,平均变异系数31.84%,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91 8~2.003 0,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105 9;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内含物质成分较丰富,基于生化成分的变异系数为10.89%~30.03%,平均变异系数21.7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770 1~2.049 2,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890 0;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聚类分析结果不一致,表明聚类分析结果与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生化成分、DNA分子的遗传多样性和地域分布关系密切,单一依据表型性状或生化成分进行茶树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优异资源筛选潜力较大,具有独特地域性,但属于江北茶区的陕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稍低于南方茶区的四川、广西、贵州等地。基于生化成分初步筛选出高水浸出物(50%)茶树种质资源3份,高茶多酚(20%)茶树种质资源4份,高氨基酸(3%)茶树种质资源4份,低咖啡碱(1.6%)茶树种质资源4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