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浮皮是宽皮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果实在成熟后期或采后储藏过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障碍。椪柑C.reticulata ‘Ponkan’在采后储藏中极易发生浮皮,严重影响商品价值。通过采后处理,为椪柑果实采后浮皮的防范、储藏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乙烯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椪柑采后果实,测定椪柑在储藏期间果实主要品质指标及浮皮指数的变化,分析果皮白皮层细胞形态和生理变化特征。【结果】(1)乙烯处理促进了储藏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的提高;加速了果皮白皮层细胞密度、纤维素质量分数、果胶质量分数的下降,促使木质素质量分数及细胞壁降解酶(纤维素酶、果胶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上升。(2)1-MCP处理减缓了果皮白皮层细胞密度及纤维素质量分数下降;延缓了木质素质量分数及细胞壁降解酶(纤维素酶、果胶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上升;减缓了椪柑果实浮皮指数的上升。【结论】乙烯处理可加速椪柑果实采后生理代谢水平,加重果实浮皮的发生。1-MCP处理可抑制储藏期果皮的生理代谢水平,减轻浮皮障碍的发生。生产中可通过乙烯和1-MCP处理来控制椪柑果实剥皮的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裂果易感性不同的荔枝品种细胞壁组分的差异,研究外源喷施生长素类似物 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裂果和果皮细胞壁组分的影响,探讨细胞壁组成与裂果发生的关系。【方法】比较 2个易裂果荔枝品种(‘桂味’‘糯米糍’)和 2 个不易裂果荔枝品种(‘怀枝’‘岭丰糯’)花后 75 d 的果皮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并观察花后 60~85 d 果皮组织结构和木质素分布。利用 2,4-D 分别对 2 个果场的‘糯米糍’果穗进行浸泡处理,使用 GC-MS 测定裂果高发期的果皮可溶性糖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果皮淀粉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后通过透射电镜、果皮组织木质素染色观察荔枝果皮组织结构。【结果】易裂果的‘糯米糍’果皮中己糖(果糖、葡萄糖、半乳糖)含量显著低于不易裂果的‘怀枝’和‘岭丰糯’。果胶含量与裂果易感性之间关系复杂,‘糯米糍’果皮果胶含量较低、仅 1.7 mg/g,且果大、易裂果;‘桂味’果皮果胶含量高、为 4.0 mg/g,果小、也易裂果。2,4-D 处理后,前期暂时提高了座果率,但对最终座果率无显著影响;2,4-D 处理可导致果皮细胞层数增多,内果皮细胞轮廓变模糊;与对照相比,40 mg/L 2,4-D 处理后果皮果胶含量增多、细胞壁增厚、裂果率增加。【结论】裂果易感性不同的荔枝品种果皮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果胶在荔枝裂果中可能扮演双重的角色,细胞膨大过程中果胶合成和降解呈动态变化,果胶含量过高则果皮延展性差,果实小易裂果,果胶含量过低则果皮延展性好,果实大但抗裂性低、也易裂果;2,4-D 处理对‘糯米糍’最终座果率无影响但显著增加裂果风险。  相似文献   

3.
京白梨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细胞壁代谢及其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细胞壁代谢与‘京白梨’果实软化的关系及其调控,为解决果实品质下降及迅速软化问题提供依据。【方法】用0℃、1-甲基环丙烯(1-MCP)和乙烯利处理‘京白梨’果实,测定细胞壁组分及其降解酶活性变化及调控效应。【结果】随着‘京白梨’果实后熟软化,果实细胞壁物质(CWM)、共价结合果胶(CSP)、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减少,离子结合果胶(ISP)和水溶性果胶(WSP)含量增加;果胶甲酯酶(PM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在采后3 d 后开始升高,分别在第9天和第12天出现活性高峰,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L-Af)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在采收时就开始升高,并持续到贮藏末期,但纤维素酶活性呈降低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硬度与半纤维素、ISP和CSP呈极显著相关,与WSP和纤维素呈显著相关;而β-Gal和α-L-Af不仅与硬度呈极显著相关,且与细胞壁组分的相关度均大于其它细胞壁降解酶,但纤维素酶未表现出相关性。0℃和1-MCP处理显著抑制了‘京白梨’果实纤维素、半纤维素与CSP含量的下降和ISP与WSP含量的增加,降低了α-L-Af、β-Gal、PME和PG活性,推迟果实软化;乙烯利的作用不大。【结论】采后‘京白梨’果实软化与细胞壁组分变化密切相关,细胞壁降解酶中,β-Gal和α-L-Af可能是果实早期软化的主要因子,PME和PG促进了果实后期软化,但纤维素酶作用不大。0℃和1-MCP能显著抑制‘京白梨’果实细胞壁代谢,延缓果实软化;乙烯利未显著促进果实软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柑橘果实分泌囊发育与挥发油的积累关系,为陈皮的适时采收提供科学的形态学和植物化学依据.【方法】运用石蜡切片、半薄切片法研究了陈皮果实及其分泌囊的发育过程;利用挥发油含量测定方法对果实发育过程中挥发油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和结论】柑橘果实从5月开始发育到笠年1月成熟,由硬变软.果皮颜色从深绿色变成金黄色或橙黄色,从不易剥离到极易剥离.分泌囊在外果皮中呈一轮排列且深浅不一,其发育过程分为4个阶段.成熟的分泌囊具有帽区和球区.后者中央有被2~5层上皮细胞包围着的大的空腔,挥发油由上皮细胞分泌出来并贮存在空腔中.随着果实的发育,挥发油的积累呈现"S"型的变化趋势.挥发油含油率在5—8月是一个平缓上升的时期,9—11月是一个快速增长期,11月中旬到达顶峰,12月初开始略微地下降.陈皮应以柑橘果实的外果皮为最佳入药部位.陈皮的最佳采收时期应为11月末到12月初,此时果实颜色为浅黄色或金黄色,分泌囊空腔平均直径最大(200μm左右),挥发油含油率最高(8.2%~8.5%).  相似文献   

5.
‘红肉脐橙’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克隆、分析‘红肉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 Cara Cara)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PSY)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以‘红肉脐橙’果实中分离的m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到PSY cDNA片段,并分析其序列;利用PCR技术获得‘红肉脐橙’PSY cDNA的编码区全长,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获得重组质粒pET-CitPSY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诱导表达。【结果】‘红肉脐橙’PSY cDNA长1 520 bp,最大开放读码框为1 308 bp,可编码436个氨基酸,核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其它植物PSY核酸、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分别在75%和70%以上,并且发现‘红肉脐橙’PSY的N末端存在转运肽信号序列,成熟的PSY包含1个跨膜结构域。原核表达获得了具有较高表达水平的融合蛋白6×His-PSY,Western-blot试验证实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抗6×His的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分子量约为52 kD。【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柑橘果实色泽分子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桂野生山金柑’的遗传学特性,为柑橘种质资源的鉴定及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倍性分析和SSR标记相结合,对‘桂野生山金柑’进行遗传鉴定分析。【结果】倍性分析结果表明‘桂野生山金柑’是二倍体;从2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6对重复性好、条带清晰、多态性强的核基因组引物,在供试材料中获得等位基因条带共30条,其中具有多样性差异条带25条,多态性比例为79.17%。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00~0.802。【结论】‘桂野生山金柑’具有遗传特异性,不同于其他地区起源的山金柑或金柑,是一种新的柑橘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西瓜发育过程中与果皮硬度相关的细胞形态结构特征,以生育期相似但硬度差异显著的‘901’和‘BSH’为试验材料,采用质构仪穿刺法测定授粉后10、14、18、22、26、30 d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硬度和石蜡切片法观察比较果皮各发育阶段的细胞构造。结果表明:‘901’和‘BSH’果皮硬度在果实发育各阶段差异显著,‘901’果皮硬度在授粉后18 d达到峰值,此时石细胞团数量在整个发育时期最多,发育前期果皮硬度高于发育后期,表皮和外果皮细胞在整个发育时期排列整齐;‘BSH’果皮硬度在授粉后14 d达到最大,此时表皮细胞由不规则排列逐渐向规则排列分布,表皮和外果皮细胞逐渐增大,之后伴随果实发育果皮硬度逐渐降低。细胞学观察发现,‘901’外果皮和石细胞团结构层数较‘BSH’分别多1~2层,授粉后30 d,‘901’的中果皮细胞壁轮廓相对清晰,但开始出现溶解,‘BSH’的中果皮细胞壁部分溶解,液泡中出现絮状物。研究表明:西瓜果实耐裂性与果皮硬度相关联,西瓜果皮硬度与果皮细胞结构联系紧密,如外果皮和石细胞团结构层数、排列方式、石细胞团数量等,果皮硬度取决于果皮结构整体变化,并非单一因素变化。  相似文献   

8.
南丰蜜橘化渣性评价及不同结果习性果实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南丰蜜橘化渣性品质的量化指标,比较不同结果习性果实的品质差异,为制定改善南丰蜜橘化渣性品质的栽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南丰蜜橘为材料,用感官品尝的方法区分果实的化渣性,并测定化渣性不同果实的囊衣厚度和囊瓣剪切力、硬度、咀嚼度等化渣性品质指标,分析果实化渣性和这些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测定不同结果习性果实的化渣性品质与常规品质(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差异。【结果】囊瓣剪切力和囊衣厚度能够客观反映果实的化渣程度,利用这两个指标可对果实化渣性进行量化;根据品尝试验、囊衣厚度和囊瓣剪切力的结果范围,可将南丰蜜橘果实的化渣性分为3个等级:“化渣”果实的囊瓣剪切力为1.15-1.64 kg,囊衣中间处厚度为0.09-0.12 cm;“较化渣”果实的囊瓣剪切力为1.64-2.63 kg,囊衣中间处厚度为0.12-0.14 cm;“不化渣”果实的囊瓣剪切力为2.63-5.70 kg,囊衣中间处厚度为0.14-0.17 cm;比较不同结果习性果实的品质表明:大果的化渣性优于中果和小果,而中果的常规品质优于小果和大果;短枝果实的化渣性优于长枝果实的,但两者的常规品质没有差异;高负载枝果实化渣性显著优于低负载枝果实,但不同负载量枝条上果实的常规品质没有差异;外膛果的常规品质和化渣性均优于内膛果实;树冠中层果实的化渣性较好,且上层和中层果实的常规品质优于下层果实。【结论】化渣性是南丰蜜橘重要的品质指标,可用囊瓣剪切力及囊衣厚度进行量化评价;不同结果习性的果实品质有差异,化渣性品质与常规品质没有相关性,但化渣性品质好的果实,其常规品质也较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钙处理对脐橙裂果及其细胞壁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钙对脐橙裂果的作用机理.【方法】以抗裂果的‘纽荷尔’Citrus sinensis cv.Newhall和易裂果的‘朋娜’Citrus sinensis cv.Skagg’s Bonanza为试材,进行外源补钙和钙吸收抑制剂处理,在不同时期记录果实裂果率,测定果皮钙含量和纤维素酶(CX)、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E)的酶活性.【结果和结论】抗裂的‘纽荷尔’的果皮钙含量高于易裂的‘朋娜’,同一品种正常果的果皮钙含量高于裂果;花后150 d,质量分数为2%Ca(OH)2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果皮钙含量,提高果皮硬度,降低裂果率;质量分数为2%Ca(OH)2处理与CX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钙能通过影响细胞壁酶活性影响裂果,其中对‘朋娜’影响显著,对‘纽荷尔’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长寿区是重庆市柑橘大产区,品种多以‘W·默科特’、‘塔罗科血橙新系’、‘长寿夏橙’、‘鲍威尔脐橙’、‘班菲尔脐橙’等晚熟柑橘为主,管理水平的差异,会导致经济效益差别很大。优化柑橘品种品质及熟期结构成为当前提高长寿区柑橘产业效益和竞争力的一项迫切任务。长寿区自2014年3月开始从成都蒲江引入春见杂柑以来,共栽培667000m~2。根据2a多来春见杂柑在长寿的引种表现,总结出一些适宜本地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温州蜜柑果实贮藏期所处生理状态进行分析,挖掘能反映柑橘果实采后贮藏期所处不同生理阶段的生物标记。【方法】通过对温州蜜柑采后贮藏0-50 d的基因芯片数据和初生代谢物数据分析,结合聚类、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的方法挖掘能够预测温州蜜柑果实贮藏寿命的生物标记,并采用qRT-PCR对标记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基于多元差异比较分析筛选出了5 232个差异基因;并将采后温州蜜柑分为贮藏初期、中期和后期3个生理阶段。Mapman功能富集分析发现氨基酸代谢和细胞壁代谢与采后温州蜜柑所处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基因本体富集分析表明核小体组装、蛋白酶解等生物过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qRT-PCR验证结果显示,谷胱甘肽S-转移酶(Cit.15371.1.S1_at)实时定量值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作为预测温州蜜柑采后贮藏寿命的基因标记。与芯片数据对应的初生代谢物数据同样可将温州蜜柑采后贮藏期划分为3个生理阶段,且筛选出甘氨酸(Glycine)、3-氨基-6-甲氧基吡啶甲酸(3-Amino-6-methoxypicolinicacid)、丁烯二酸(2-Butenedioic acid)、Cyclohexanone,2-[(dimethylamino)methyl]4个候选代谢物标记。【结论】筛选了5个生物标记物,包括谷胱甘肽S-转移酶、甘氨酸(Glycine)、3-氨基-6-甲氧基吡啶甲酸(3-Amino-6- methoxypicolinicacid)、丁烯二酸(2-Butenedioic acid)、Cyclohexanone, 2-[(dimethylamino)methyl],可以用来预测温州蜜柑果实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12.
【背景】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是我国最重要的主栽鲜食宽皮柑橘,经洗果、打蜡、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后,果肉异味物质快速积累,不仅影响果实口感、风味和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而且影响到果实的货架期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目的】研究打蜡处理对温州蜜柑果实异味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期优化宽皮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和工艺,延长果实货架期,提高鲜果的市场竞争能力。【方法】以‘尾张’温州蜜柑成熟果实为试验材料,模拟生产中采用不同固体物含量的果蜡进行打蜡处理;扫描电镜观察各处理果实表面蜡质形态;气相色谱仪检测果实内部气体和异味物质含量;同时对光泽度、异味、风味、出汁量、满意度、甜度、酸度和总体满意度等消费者感官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打蜡处理能增加表面光泽度,同时使果实表面被人工合成蜡液覆盖,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气孔被蜡液堵塞,果实内部O2含量下降,CO2含量上升。常温贮藏3周时,402D原液处理温州蜜柑果实内部CO2浓度增加7.1%,比对照组增加1.0%;O2浓度从1.6%降到1.4%。果肉乙醇和乙醛含量快速积累,产生异味,402D原液处理的果实内部乙醇含量1 773.8 mg·L-1,商业果蜡(美国产402D果蜡)经过稀释可提高果心O2含量,降低CO2的含量,延缓果肉异味物质的积累速率。而1﹕1稀释后,果实内部乙醇含量560.5 mg·L-1,感官评价由“高亮”到“较亮”,总体评价得分显著升高。果实打蜡处理后模拟低温冷链(4℃)贮运能有效抑制异味物质的积累,延长果实货架期。【结论】打蜡处理是导致温州蜜柑果实异味物质快速积累的关键原因,402D果蜡按1﹕1用水稀释后打蜡处理温州蜜柑果实在4℃下冷藏,能显著减少果肉异味物质积累,同时使果实货架期延长至4周。  相似文献   

13.
利用AFLP鉴定沙田柚新种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鉴定沙田柚新种质的遗传分类,为其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64对AFLP引物组合,对12份柚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类研究.[结果]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12对AFLP引物组合,在12份柚类材料中扩增出399条清晰条带,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为25~49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33.25条;多态性条带91条,多态性比例为22.8%.供试材料相似系数在0.752~0.956,AFLP鉴定结果显示桂柚1号与沙田柚相似系数为0.956,早熟沙田柚与沙田柚相似系数为0.920;早熟酸柚和福建酸柚两个品种与其他柚类亲缘关系较远;以0.830为相似系数的阈值,可以将12份柚类材料分为5类.[结论]AFLP分子标记技术能将12份柚类材料区分开;早熟沙田柚与桂柚1号是不同于沙田柚的变异新种质,可以直接作为品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温州蜜柑、椪柑等多个柑橘品种幼果(皮渣)及市售减肥保健品为供试样品,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了辛弗林的色谱测定方法,探讨了辛弗林含量在不同柑橘品种以及不同发育时期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柑橘幼果中的辛弗林含量变化范围为2.034~8.020mg/g,平均含量为4.106 mg/g;果皮中为0.994~4.017 mg/g,平均含量为2.766 mg/g;保健品膳食补充剂中为1.323~40.772 mg/g,与标示的含量基本相符;同一采收期的柑橘幼果辛弗林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温州蜜柑椪柑尾张杂柑酸橙脐橙本地早朋娜宫川;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柑橘幼果和果皮中辛弗林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易腐特性探讨柑橘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特征,对于把握柑橘市场发展规律、促进我国柑橘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的日频数据,运用VaR方法和GARCH及其衍生的EGARCH模型,从易腐特性角度比较研究蜜桔、砂糖橘、芦柑、脐橙、甜橙和沙田柚等柑橘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结果】易腐特性是柑橘价格波动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即相较弱易腐性的柑橘水果而言,强易腐性的柑橘水果价格波动幅度更大,波动频率更高。风险价值分析结果表明,在90%置信水平下我国各品类柑橘价格波动的风险价值均高于安全阈值,且强易腐性柑橘的价格涨跌风险高于弱易腐性柑橘,表明不同品类柑橘的价格风险与其易腐特性强度密切相关。风险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类柑橘价格波动均具有较强的集簇性特征,且强易腐性柑橘价格波动的集簇性程度普遍高于弱易腐性柑橘,导致其价格风险更加难以预测,可能陷入连续下跌的境地。各品类柑橘价格波动对外部冲击的反应均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且强易腐性柑橘价格波动对负向信息冲击的反应更强,更加容易被引发出剧烈震荡。【建议】构建柑橘价格波动预警机制,及时监测市场风险;推动柑橘贮藏保鲜设施建设,稳定市场价格波动;实施品类差异化的柑橘市场保险机制,降低市场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6.
地表覆膜对柑橘果实糖积累及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地表覆膜(plastic film mulching,PFM)促进柑橘果实糖分积累增加的调控机制,丰富柑橘果实优质品质的形成理论知识。【方法】以鄂柑1号椪柑为材料,比较柑橘果实成熟期覆膜和对照之间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果实糖分积累以及蔗糖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相比,覆膜处理使土壤水势降低,最终叶片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果肉囊瓣皮和汁胞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高;处理中囊瓣皮中的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酶分解活性比对照显著增加,而汁胞中蔗糖合酶的分解活性降低,合成活性增加。【结论】覆膜使土壤产生了一定的水分胁迫,水分亏缺胁迫下诱发的渗透调节机制,使果实中糖分含量增加。其中蔗糖合酶是在覆膜情况下提高果肉库强,促进果实糖分积累增加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和病毒病在广东省梅州市柑橘主产区的危害情况,分析该地区柑橘黄龙病菌(CLas)的原噬菌体多样性。【方法】以16S rDNA为模板设计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梅州市不同抽检地在2017—2019年3年间柑橘黄龙病的发病情况;同时分别采用已报道的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柑橘裂皮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柑橘褪绿矮缩病毒(Citrus chlorotic dwarf-associated virus,CCDaV)、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和柑橘黄脉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的特异性检测引物,提取样品的RNA,反转后以样品的cDNA为模板,通过普通PCR的方法分析梅州市抽检地区柑橘病毒病的发生情况。此外,以基于2种原噬菌体类型(SC1和SC2)对应的超变异基因区域设计的2对引物(Lap-TJ-F/Lap-TJ-R1和Lap-TJ-F/Lap-TJ-R2),运用普通PCR方法分析该地区CLas菌株原噬菌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除2018年9月梅州大浦顺兴公司蜜柚基地的抽检样品外,梅州市其他被检地区均发现CLas。总体来说,梅州市的脐橙CLas检出率为55.3%,蜜柚为61.5%,沙田柚为61.7%。其中2017年采集自平原县大拓镇的蜜柚和沙田柚样品CLas检出率为100%,兴宁市白马镇的蜜柚为100%,沙田柚为80%;其他抽检地区的样品CLas检出率在16.7%—83.3%。虽然梅州市部分地区的检出率较高,但其病原菌的含量并不高,大部分处于柑橘黄龙病发病初、中期,属可防可控阶段;此外,梅州市柑橘病毒的总检出率不高,CTV、CTLV和CYVCV为梅州的主要病毒,CEVd和CCDaV没有检测到。CTV、CTLV和CYVCV在脐橙上的检出率依次为78.9%、7.9%和21.1%,蜜柚为15.4%、25.0%和9.6%,沙田柚为6.4%、2.1%和4.3%。基于Lap-TJ-F/Lap-TJ-R1和Lap-TJ-F/Lap-TJ-R2来研究CLas原噬菌体多样性的PCR扩增条带共有4种类型(SC1-1、SC1-2、SC2-1和SC2-2),经过PCR电泳和测序得出,来自梅州市脐橙和沙田柚的CLas菌株以SC2-1型为主,蜜柚上以SC1-1型为主。【结论】梅州柑橘产区的柑橘黄龙病目前属于可防可控阶段,其病原菌菌株的原噬菌体在不同品种上具有其独特性;由于在抽检时发现有柑橘病毒病的存在,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加强种苗监管,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柑橘黄龙病和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进行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8.
蜜柚果实不同空间部位植酸及矿质营养有效性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植酸(PA)、矿质元素含量及其有效性在蜜柚果实中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蜜柚矿质营养的生物强化以及果实综合营养评价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平和蜜柚产区5个代表性蜜柚品种(白肉蜜柚、黄金蜜柚、红肉蜜柚、三红蜜柚、红棉蜜柚)为供试材料,将成熟期蜜柚果实从外到内细分为黄皮层、白皮层、囊衣和果肉,分别利用铁沉淀法、ICP-M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PA与矿质元素的摩尔比,分析蜜柚果实不同空间区位的PA、矿质营养的含量及其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三元模型模拟锌在人体肠道内的有效吸收。【结果】蜜柚果实中,磷组分(磷、无机磷)以果肉中含量最高,但PA含量最低。PA含量从外到内总体表现为持续降低的趋势(黄皮层>白皮层>囊衣>果肉)。果肉中植酸磷(PAP)含量仅占总磷的4%,而果皮为30%。此外,果肉中PA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不同蜜柚品种果肉中PA含量以红肉蜜柚最高,三红蜜柚和白肉蜜柚最低,最大相差2.6倍。而果肉中磷和无机磷在不同蜜柚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从矿质元素的分布角度看,果皮(黄皮层、白皮层和囊衣)中钙(Ca)的含量较高,果肉中磷的含量较高,而铁(Fe)在果皮不同部位均显著高于果肉,且以在黄皮层和果肉中变异最大。受蜜柚果实不同部位PA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共同影响,黄皮层中的[PA]/[Mg]和[PA]/[Fe]最高,白皮层中[PA]/[Zn]和[PA]/[Mn]最高,而果肉中[PA]/[Ca]最高。此外,果肉中矿质元素的有效性也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黄金蜜柚的[PA]/[Fe]是红棉蜜柚的将近6倍。红棉蜜柚的[PA]/[Zn]是白肉蜜柚和三红蜜柚的3.6倍。5个供试蜜柚品种中,三红蜜柚和白肉蜜柚属低PA、高矿质元素有效性品种。【结论】蜜柚果实的PA、矿质元素及其有效性在不同蜜柚品种之间,以及果实不同空间部位均存在显著差异。果肉中磷主要以无机磷的形态存在,而非PA。推测果肉的低PA背景对矿质元素的抑制效应相对有限。而果皮中(黄皮层、白皮层)PA含量相对较高,在果皮深加工过程中需注意其矿质元素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9.
【背景】 芽变是植物分生组织体细胞所发生的DNA突变,从而引起枝、叶、花、果及物候期、成熟期等系列表型特征的改变,其变异性状可遗传。然而由于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等,植物可能产生彷徨变异,这种变异不可遗传。【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一套适用于柑橘芽变资源鉴定的方法,为柑橘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为提高芽变材料的分子鉴定能力,本研究通过对‘克里曼丁’以及‘温州蜜柑’全基因组数据以及‘温州蜜柑’GSS、EST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筛选出多态性高的位点用于深度测序。根据引物互补结构对引物进行分组后用于多重扩增检测及构建双端测序文库,构建好的文库通过Miniseq平台完成高通量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下机数据进行后续分析。【结果】 通过对大量测序数据的分析、比对,本研究共设计出77对用于柑橘芽变鉴定的SSR引物,根据引物互补结构,将引物分成18个组合。通过对60份柑橘材料进行Target SSR-seq分析,所设计引物可以将所测试的柑橘种质资源分为甜橙和宽皮柑橘,在宽皮柑橘中可细分为‘沃柑’‘椪柑’以及杂柑等栽培种,对于栽培种内芽变资源也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在7个‘塔罗科’血橙芽变中发现11个SSR变异位点,2个‘五月红’芽变中发现8个SSR变异位点,5个脐橙样品中发现8个SSR变异位点,9个‘冰糖橙’品种中发现16个SSR变异位点,2个‘砂糖橘’芽变中发现9个SSR变异位点,4个‘温州蜜柑’芽变中发现15个芽变位点,8个‘沃柑’芽变中发现21个SSR变异位点,‘沃柑’杂交品种中发现11个SSR变异位点,在‘椪柑’中发现14个SSR变异位点。在SSR位点变异中,‘塔罗科’血橙以ATT基序最多,‘五月红’以TAA基序最多,脐橙以TAA基序最多,‘冰糖橙’以GA基序最多,‘砂糖橘’以AAT基序最多,‘温州蜜柑’以AAT基序最多,‘沃柑’芽变资源以AAT基序最多,‘沃柑’杂交资源以TAA、GA基序最多。【结论】 使用Target SSR-seq技术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柑橘芽变鉴定方法。对所试验的60份柑橘资源具有鉴别能力,SSR基因分型信息准确、可靠,可用于柑橘种质资源管理和品种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