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AKP酶(碱性磷酸酶)和G-6-P酶(葡萄糖-6-磷酸酶)在牛各生长发育时期卵泡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数量与AKP酶和G-6-P酶活性反应阳性之关系极为显著,其中有腔卵泡的酶活性反应显示之数量多于腔前卵泡;但G-6-P酶活性反应之阴性卵泡显著多于阳性卵泡.AKP酶活性强于G-6-P酶.腔前卵泡酶活性位置显示之主要在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上,而有腔卵泡酶活性位置则主要在内膜细胞上.  相似文献   

2.
本实实验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猪囊定蚴发育过程中三磷酸腺苷酶(ATPase)、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三种酶的活性,并研究了丙硫米唑类药物对不同时期囊尾蚴的三种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丙硫咪唑类抗囊药物通过抑制囊虫体内ATPase、ACP、AKP的活性而抑制虫体对糖的吸收和物质转运,阻碍了能量代谢和ATP的产生,从而影响虫体发育和生长,最终导致囊尾蚴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绵羊有腔卵泡发育过程中,多层卵丘细胞紧密包绕着卵母细胞形成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COCs)特殊结构,存在于卵泡腔内。卵泡成熟后,绵羊COC从卵泡内排出,进入输卵管,等待受精。现有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蛋白鉴定技术,或者将包含各级卵泡的卵巢组织直接进行切片处理,或者将COCs从卵泡内分离,在完整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水平上进行免疫染色。但这两种方法在检测绵羊有腔卵泡COCs中目的蛋白表达时,存在显著缺陷。研究旨在对常规石蜡组织切片技术进行改进,以期满足绵羊COCs蛋白鉴定需求。【方法】首先采用抽吸法从绵羊有腔卵泡内获得COCs,以石蜡包埋方式人为构建了一种可以进行切片处理的"包含多枚绵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的仿组织结构"。然后以该特殊结构与健康绵羊卵巢组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改良与传统的石蜡组织免疫化学技术流程,检测了目的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与其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er,uPAR),在绵羊COCs中的表达情况,比较了两种技术的免疫染色效果与染色流程差异。【结果】将所构建的绵羊COCs仿组织结构与正常绵羊卵泡组织,进行石蜡组织切片处理,经切片、贴片与脱蜡等步骤,分别形成了散在分布于载玻片上的COCs薄片与包含卵泡的卵巢组织薄层(厚度5μm)。经间接免疫染色处理后,结果显示:①目的蛋白在两种结构COCs中的表达是一致的,即uPAR在绵羊卵丘与卵母细胞上都有表达,而uPA只存在于绵羊卵丘细胞中;②在绵羊COCs薄片结构中,COCs整体形态完好,卵母细胞与外围卵丘细胞层次清晰,蛋白定位清楚,染色效果良好;在卵巢薄层结构中,绵羊卵泡内壁颗粒细胞与COCs等形态结构相对完整,卵母细胞蛋白定位清楚,但是卵丘细胞层次与蛋白表达较不清晰;③与绵羊卵巢组织石蜡切片技术相比较,绵羊COCs仿组织结构石蜡切片技术,在固定、脱水、透明、浸蜡以及脱蜡等步骤的处理时间都大大缩短,例如固定处理由24h缩短为2h;由逐级脱水的10h缩短为两级脱水的1h;透明由30min缩短为10min;软蜡与硬腊浸入由原来的6h缩短为1h;由逐级脱蜡的25min缩短为两级脱蜡的10min等。【结论】改进后的COCs仿组织石蜡切片染色技术,显示更优质的免疫定位与染色效果,不仅具有COCs获得率高、卵母与卵丘细胞形态层次清晰等优点,而且显著缩短了操作时间,简化了操作流程。该技术在保留COCs结构完整的基础上,有效检测了目的蛋白在绵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中的表达模式,对于探明绵羊卵泡发育与卵母细胞成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牛卵巢黄体类型与卵泡生长发育关系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通过对牛卵巢不同黄体类型和各级卵泡生长发育状况的组织学观察 ,探讨了不同黄体类型对各级卵泡生长发育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1)不同类型黄体之间 ,黄体功能的强弱不同 黄体功能由强至弱依次为圆锥状型 (Ⅰ型 )、火山口状型 (Ⅱ型 )、蘑菇状型 (Ⅲ型 )、扁平片状型 (Ⅳ型 )、表面无黄体型 (Ⅴ型 ) 2 )黄体类型对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级卵泡的数量有一定的影响 Ⅴ型腔前卵泡总数和有腔卵泡总数与Ⅰ、Ⅱ、Ⅲ、Ⅳ型的腔前卵泡总数和有腔卵泡总数之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而Ⅰ、Ⅱ型之间差异不显著 Ⅲ、Ⅳ之间差异显著 ,Ⅰ、Ⅱ型与Ⅲ、Ⅳ型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3)黄体类型对各级卵泡平均直径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猪体内囊尾蚴发育过程中能量代谢酶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组织化学技术半定量观察猪体内囊尾蚴发育过程中乳酸脱氢酶 (L DH)、琥珀酸脱氢酶 (SDH)、谷氨酸脱氢酶 (GDH)、三磷酸腺苷酶 (ATPase)、酸性磷酸酶 (ACP)、碱性磷酸酶 (AKP)、6 -磷酸葡萄糖酶 (G6 Pase)、黄嘌呤氧化酶 (XOD)、脂酶 (F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虫体发育 SDH,FE,ACP,AKP,ATPase活性升高 ,L DH,GDH,XOD无明显变化 ,未显示 G6 Pase活性。结果揭示随虫体生长发育糖类与脂类分解产生能量的代谢通路及物质转运途径增强 ,乳酸酵解、氨基酸分解、核苷酸分解途径无明显变化 ,虫体可能不具有糖异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间情期内水貂卵巢发育规律及褪黑素作用后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组织形态特点,实施本试验.随机选取埋植褪黑素的健康短毛雌性黑水貂5只,取左侧卵巢,固定经洗涤、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制备HE染色的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和拍照.结果表明:水貂卵巢由表面上皮、白膜、皮质和髓质构成,间质腺发达;卵巢中存在各级卵泡;透明带在第Ⅱ阶段卵泡中开始出现;卵巢在其各个发育阶段均可能闭锁,其中第Ⅳ阶段的卵泡闭锁较多.  相似文献   

7.
为从组织学、生化指标及分子水平研究双黄蛋高、低产高邮鸭卵巢结构、生殖激素和繁殖关键基因的差异性,选择双黄蛋高、低产高邮鸭各6只,测定静脉血中相关激素含量,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下丘脑、垂体、肝脏以及卵巢组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对卵巢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FSHR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卵巢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高邮鸭双黄蛋高、低产组卵巢形态结构有显著差异,高产组卵巢卵泡发育良好,内外膜分界明显,颗粒细胞排列紧密;低产组卵巢卵泡发育不良,颗粒细胞松散。高产组血清中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显著高于低产组(P0.01)。q RT-PCR结果显示,高、低产高邮鸭下丘脑、垂体及肝脏中生殖激素受体基因FSHR、ERβ和Gn RHR的m RNA表达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卵巢中差异不显著。可见,双黄蛋高、低产高邮鸭的卵巢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下丘脑、垂体以及肝脏是调控高邮鸭双黄蛋产蛋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共轭亚油酸对小鼠卵泡发育的影响。将60只6~7周龄的KM雌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添加了1.5%花生油的繁殖颗粒料,试验组饲喂添加了1.5%花生油和1.5%共轭亚油酸的繁殖颗粒料。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生殖阶段血清瘦素浓度,常规石蜡切片法制备卵巢切片,观察卵巢的组织学结构并计数初级和次级卵泡数量。结果表明:(1)共轭亚油酸极显著降低了间情期、发情期、妊娠5d小鼠的血清瘦素浓度(P0.01),显著降低了妊娠9d的血清瘦素浓度(P0.05)。(2)共轭亚油酸对初级卵泡数量没有显著影响,极显著增加发情期次级卵泡的数量和产仔数。由此可见,共轭亚油酸可能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增加发情期次级卵泡数量,进而增加排卵数影响小鼠的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9.
以发育中的小麦籽粒为材料,对两种淀粉分支酶凝胶电泳活性染色方法的缓冲体系、染色过程、染色时间,试剂浓度等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Nagamine等文献中的酶活性染色方法能很好的区分淀粉分支酶的同种型类型和基因位点分布,显示不同基因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特点,与Yamanouchi等文献中的染色方法相比,酶带分辨率高,电泳图谱清晰,实验成本降低,可为淀粉分支酶的分子生物学及遗传特性研究提供一种经济、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卵泡发育是家禽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其中,对卵泡发育有关键作用的细胞为卵巢颗粒细胞。本试验旨在探究高邮鸭卵巢颗粒细胞最优分离培养方法,建立高邮鸭颗粒细胞综合鉴定体系。选取产蛋期高邮鸭母鸭排卵前卵泡,探究不同消化温度、消化酶组、消化时长对颗粒细胞分离与培养的影响,筛选出最优消化方案;体外培养24 h观察不同处理组细胞生长状态及形态特征,并结合HE染色确定颗粒细胞形态,FSHR、LHR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颗粒细胞特征蛋白表达,qRT-PCR检测特异性基因FSHR和LHR表达,以综合确定分离培养的鸭颗粒细胞特异性。结果发现,4℃、1 mg/mLⅡ型胶原酶+0.25%胰蛋白酶、9 min消化处理后获得的鸭卵巢颗粒细胞活率最佳,贴壁率最高,培养效果最优;选择贴壁效果良好的细胞进行HE染色,显微镜观察下细胞染色均匀,内有颗粒状物质,细胞呈现多角形,单个细胞具有多个伪足;FSHR、LHR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90%细胞呈双阳性。同时,qPCR结果表明,在颗粒细胞内有FSHR、LHR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为了提高肉牛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根据反刍动物营养及生理调控理论,研制了生物活性促肥剂Ⅰ号和Ⅱ号。在基础日粮和饲养管理条件一致情况下,经3组(24头,每组8头)对比饲养试验表明:对照组(基础日粮组)、促肥剂Ⅰ号组和Ⅱ号组的日增重分别为:1.513、1.555和1.945kg,促肥剂Ⅰ号和Ⅱ号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日增重2.78%和28.55%,饲料转化率提高7.03%和23.37%。并且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各组每头、每日分别获利3.059、3.109和5.253元。添加促肥剂Ⅰ号和Ⅱ号的牛比照对照组牛利润提高1.67%和71.72%。由此看出生物活性促肥剂Ⅱ号具有明显的促增重作用和良好的经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番茄渣在肉牛养殖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番茄渣青贮代替部分全株玉米青贮,探讨番茄渣对肉牛育肥效果的影响。[结果]经青贮后番茄渣ADF和NDF分别比干渣低2.68%和3.49%,粗蛋白含量高1.27%。经过90 d饲养试验,试验Ⅰ组(添加20%番茄渣青贮)和Ⅱ组(添加10%番茄渣青贮)的累计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0.9和6.0 kg(P<0.05),而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21和66 g(P<0.05)。试验Ⅰ和Ⅱ组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组高289.40和156.90元。[结论]在育肥肉牛日粮中添加番茄渣青贮代替部分全株玉米青贮,可以促进肉牛生长,提高增重效果,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莫能菌素饲喂肉牛后对日粮养分消化代谢及瘤胃甲烷排放的影响,选用12月龄左右、健康、发育正常的西门塔尔牛48头,按随机设计分成4组,对照组试验牛饲喂由混合精料与玉米秸秆所组成的基础饲粮,其精粗比45∶55,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100、200和300 mg·d-1的莫能菌素,进行为期70 d的试验。结果表明,处理2和处理3的粗蛋白消化率和采食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烷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2和处理3的粪氮和尿氮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处理1(P0.05),而可消化氮和沉积氮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1(P0.05);处理组的氮排泄/采食氮、磷排泄/采食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当莫能菌素的添加量为300 mg·d-1时,日粮中粗蛋白的消化率、氮利用率提高,氮、磷和甲烷排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牦牛妊娠期卵巢、卵泡及黄体的形态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7头妊娠母牦牛卵巢及其表面的卵泡、黄体的形态学观测发现,牦牛妊娠后孕侧卵巢大小、质量显著增加(P<0.05),而对侧卵巢则无明显变化(P>0.05).妊娠4个月以后,卵巢逐渐变扁长,以孕侧更为明显.牦牛在妊娠期,卵巢上仍然有规律地出现非排卵卵泡波,但卵泡数比未孕状态下少.在卵巢表面,主要以Ⅰ类卵泡(直径≤5 mm)为主,为3~6个.在孕侧随妊娠的进行Ⅰ类卵泡数呈递增趋势,妊娠1个月为(2.3±1.8)个,妊娠6个月达到(6.6±5.2)个,而空侧数量变化不明显(P>0.05),整个妊娠期其卵泡数保持在5~7个之间.Ⅱ类(5 mm<直径≤10 mm)和Ⅲ类(直径>10 mm)卵泡数很少,妊娠2个月平均数分别为(0.7±0.5)个和(0.3±0.1)个.牦牛妊娠黄体一半以上不突出于卵巢表面,且黄体直径在整个妊娠期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益生素对雏鸡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增强效果,采用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研究雏鸡饲喂益生素后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雏鸡应用益生素后,胸腺和脾脏T细胞数量均较未饲喂益生素的对照雏鸡不同程度增加,且胸腺和脾脏细胞免疫增强。上述免疫指标显示益生素Ⅰ组又略高于益生素Ⅱ组,说明益生素Ⅰ的免疫增强效果优于益生素Ⅱ。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3种不同饲喂条件对犊牛胃形态发育的影响,选择新生的健康荷斯坦公犊牛15头,每5头1组,随机分为牛奶和犊牛料自由采食组(Ⅰ组)、牛奶和犊牛料按比例定量采食组(Ⅱ组)和全乳饲喂组(Ⅲ组),饲喂3个月后,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3组犊牛胃的黏膜上皮颜色、胃黏膜形态各胃室及质量、大小比例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Ⅰ组犊牛胃前胃黏膜上皮颜色较深,呈现深褐色或黑色,Ⅱ组与Ⅰ组基本相似,但瓣胃黏膜上皮颜色略浅,Ⅲ组前胃与皱胃黏膜上皮颜色则均为白色;Ⅰ组、Ⅱ组黏膜形态与成年牛胃基本一致,Ⅲ组前胃黏膜乳头略显退化,但皱胃比前2组发达;Ⅰ组、Ⅱ组瘤胃质量占犊牛胃总质量的比例较大,分别为52.76%和49.78%,接近胃总质量的一半,而Ⅲ组为40.42%,占胃总质量的相对比例较小.不同饲喂条件对犊牛胃的形态发育影响显著,全乳饲喂条件下犊牛的前胃发育受到明显抑制,而牛奶与犊牛料自由采食或定量采食条件下的犊牛胃形态发育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补喂不同水平竹叶提取物对泌乳期伊犁马产奶量、乳成分、乳中矿物质及激素的影响,为竹叶提取物在泌乳期伊犁马饲粮中的科学添加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马场同一草场放牧条件下体况相近的24匹母马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6匹马,对照组不添加竹叶提取物,试验Ⅰ、Ⅱ、Ⅲ 组分别添加10、20、30 g/d,饲喂周期为56 d。试验期间每14 d测定泌乳期伊犁马8 h的产奶量、乳成分、乳中矿物质及激素。【结果】试验Ⅰ组、Ⅱ组、Ⅲ组产奶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Ⅲ组(P<0.01);试验Ⅰ组和Ⅱ组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乳蛋白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乳脂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乳脂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Ⅲ组乳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Ⅰ组和Ⅱ组(P<0.01),试验Ⅰ组和Ⅱ组乳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灰分极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1),试验Ⅰ组和Ⅱ组灰分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干物质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干物质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Ⅲ组干物质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马乳中C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Ⅲ组(P<0.05);试验Ⅲ组马乳中的雌二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1),试验Ⅱ组马乳中的雌二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马乳中的孕酮(P)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结论】补喂竹叶提取物可提高泌乳期伊犁马产奶量,改善乳品质,提升乳中钙含量和雌二醇、孕酮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奶牛合理的超排方法,采用分离的X冻精对17头超数排卵的荷斯坦奶牛进行人工授精,生产体内性控胚胎。结果表明,处理Ⅰ组在头均获卵数、可用胚及退化胚几个方面都低于处理Ⅱ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头均黄体数和未受精数,Ⅰ组高于Ⅱ组(P>0.05);青年牛头均获卵数、可用胚和退化胚方面都高于经产牛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青年牛头均未受精卵数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头均黄体数低于经产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能量对蛋鸡性成熟过程中卵巢卵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日粮能量水平对蛋鸡性成熟过程中卵巢卵泡的影响,结果表明:22周龄前,卵巢表面卵泡数随着周龄和能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多。到22周龄,除低能Ⅱ组外,其它各组优势卵泡(10mm以上)明显增多,与低能Ⅱ组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说明过低的能量饲料对性成熟过程中生殖器官的发育有显著的影响。14和18周龄,低能组初级卵泡的闭锁率明显高于对照和高能组,说明在生殖器官发育的早期,能量过低对初级卵泡的影响比对次级卵泡影响的程度要大。22周龄,高能Ⅰ组卵泡的闭锁率高于其它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