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黄酮和多糖产量较高的优良桑黄菌株,对17株桑黄菌株的生物量、黄酮和多糖含量及总产量进行分析,采用酵母提取物麦芽糖完全培养基(CYM)液体培养基对17株不同的桑黄菌株发酵培养7 d,收集液体菌丝,烘干至恒质量后测定菌丝干质量,用NaNO_2-Al(NO_3)_3比色法测定菌丝黄酮含量,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菌丝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在17株桑黄菌株中,生物量最大的是JNSH-14,达到0.645 g/100 mL;黄酮产量最大的是JNSH-15,达到42.048 mg/L;多糖产量最大的是JNSH-15,达到834.146 mg/L。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JNSH-15菌株无论是在生物量还是总黄酮、总多糖产量方面,都处于较高水平。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桑黄黄酮、多糖发酵工艺优化中发酵菌株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菌丝长速和浓密程度、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产量为考核指标,从22个国审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品种中筛选高产多糖的菌株,并对其发酵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2号菌株菌丝浓白、生长速度快,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获得多糖产量是其他菌株的2倍以上,是较优的液体发酵高产菌株;发酵第五天多糖产量最高,在后续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试验中可在此时终止发酵。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方法]以不同的培养基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菌丝体和多糖,分离胞内和胞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考察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虎奶菇生长及虎奶菇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最佳碳源,有利于细胞生长和胞内外多糖等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获得高的多糖产率;酵母膏是最适氮源,可以获得最高的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金属离子对细胞生长有影响,在EDTA离子培养基里细胞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效果最佳。在最优培养基培养条件下,总多糖含量为3.34 g/L,胞内多糖含量为1.92 g/L,胞外多糖含量为80.34 mg/g,多糖产率为8.13%,细胞干重为23.62 g/L。[结论]该方法优化了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为虎奶菇的种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猴头菌杂交选育的3株高产多糖菌株(15、91、611)和亲本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比较其液体发酵生物量与多糖含量;发酵菌丝体经水提、分级醇沉获得10个胞内多糖组分,对10个多糖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单糖组成、多糖基本结构特征和体外刺激RAW 264. 7细胞释放NO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杂交菌株在液体发酵生物量和多糖含量方面较亲本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菌株15糖含量提升率达到107%;杂交菌株菌丝体20%、60%(体积分数)醇沉多糖组分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单糖组成与某一亲本菌株相似,变化较小,一般介于两亲本菌株的遗传特性之间。杂交菌株与亲本的多糖组分在红外光谱方面无明显差异; 10个醇沉的多糖组分均具有体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其中H15P20、H91P60、H911P60具有较高的免疫活性,活性与多糖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经杂交选育获得的高产多糖菌株,其发酵菌丝体多糖的结构特征与亲本差异不大,而含量大幅提高,为猴头菌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为了得到更多的发酵产物,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研究黑木耳在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对菌丝体形态、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添加无机盐效果更佳。在以上条件下进行黑木耳液体深层发酵,所获得的生物量和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灰树花是药食两用真菌中的极品 ,灰树花多糖具有抗诱变、抗衰老、抑制肿瘤、激活免疫等功能 ,还能控制爱滋病的发展。通过液态深层发酵获得多糖产品是开发利用的方向。本试验研究营养因子对灰树花多糖发酵的影响 ,结果显示 :H2 0 菌株可利用多种碳氮源生长菌体和形成异多糖 ;以玉米淀粉、葡萄糖、蔗糖及酵母制品为营养源时 ,有利于菌体生长 ,其中玉米淀粉及酵母粉则有利于多糖合成 ;碳氮源浓度比碳氮比对发酵影响更大 ;在玉米淀粉 50 g/L、酵母粉 0 .5g/L时 ,菌体生物量及粗多糖产率分别可达 1 3 .6、 2 .2 4 g/L。  相似文献   

7.
以平菇PL-39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连续诱变、分离提纯、驯化等方法,以斜面菌丝生长速度和液体摇瓶菌丝生物量及发酵多糖总量为测定目标,筛选出了一株遗传上相对稳定的适应液体培养的平菇菌株———PL-3903。该菌株在综合PDA培养基上生长快,长势旺,菌丝体浓密纯白,经驯化后在液体培养基中发酵生活力强,生物量达2.49 g/100 ml,发酵多糖总量达3.38 g/100 ml。  相似文献   

8.
王利  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7-69,82
[目的]优化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方法]以不同的培养基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茵丝体和多糖,分离胞内和胞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考察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虎奶菇生长及虎奶菇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最佳碳源,有利于细胞生长和胞内外多糖等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获得高的多糖产率;酵母膏是最适氮源,可以获得最高的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金属离子对细胞生长有影响,在EDTA离子培养基里细胞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效果最佳。在最优培养基培养条件下,总多糖含量为3.34g/L,胞内多糖含量为1.92g/L,胞外多糖含量为80.34mg/g,多糖产率为8.13%,细胞干重为23.62g/L。[结论]该方法优化了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为虎奶菇的种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旨在评价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诱变处理对菌株FGM发酵提取黄芪多糖的影响。分别用适量UV、NTG、UV+NTG诱变处理对数生长期的益生菌株FGM,筛选生长性能较好的诱变株发酵中药黄芪,水提醇沉发酵产物中的粗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质量分数。结果显示,UV处理90s得到的诱变菌株U90发酵黄芪后,产物中多糖质量分数比其他诱变剂量较高,为235.51mg/g,与诱变前相比增加58.13%;1.0g/L的NTG处理菌株10min后,得到的诱变株N1-1发酵黄芪后,产物中多糖质量分数比其他剂量高,为161.2mg/g,与诱变前比较增加10.64%;UV照射10s后,再用1.0g/L的NTG处理10min,得到的诱变菌株UN10-1发酵黄芪后,产物中的多糖质量分数为293.39mg/g,较诱变前增加了94.99%;UV照射10~120s所得的菌株发酵黄芪后产物中多糖质量分数均呈升高趋势,而NTG处理所得菌株发酵黄芪后产物中多糖质量分数变化无规律性。由此可见,UV和NTG诱变均有改善益生菌株FGM发酵提取黄芪多糖的作用,但NTG改善菌株发酵性能不明显,适量UV照射结合一定浓度NTG诱变所得的菌株发酵提取黄芪多糖的性能优于UV和NTG单独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芝深层发酵条件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糖和三萜化合物为指标,初步优化血芝深层发酵碳、氮源及温度、pH值等参数,并确定液体发酵血芝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血芝液体发酵的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黄豆饼粉,最适初始pH值为5,最适温度为26℃。发酵96h生物量基本稳定,胞内多糖含量与产量分别在60、72h达到最大,分别为2.68%、8.960mg/100mL;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和产量均在96 h达到最大,分别为2.51%、11.4mg/100mL。  相似文献   

11.
富集钙·铁离子对灵芝菌丝体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艳森  郭成志  魏赛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365-17366
研究不同浓度钙、铁离子对灵芝固体培养与液体摇床培养后菌丝体生长、胞外多糖及菌丝体钙、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浓度为200μg/ml的钙离子发酵液中,灵芝胞外多糖含量和钙离子含量最高,分别为7.4g/L和100.6me,/100g。灵芝多糖含量最高的最适Fe^2+浓度为1000μg/ml,胞外多糖含量可达到8.5g/L,铁离子含量为364.2mg/100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不同碳氮源培养液对蛹虫草多糖及虫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碳氮源培养液振荡培养蛹虫草,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虫草多糖含量,用高碘酸钠法测定虫草酸含量。[结果]培养液中多糖含量以米蛹配方最高,为6.48mg/ml,其次为玉米糁蛹的5.87mg/ml;虫草酸含量以玉米糁蛹配方最高,为5.21mg/ml,其次为米蛹的4.94mg/ml;菌丝体中多糖含量以玉米糁蛹配方最高,为68.32mg/g,其次为米蛹的57.91mg/g;虫草酸以麦米蛹配方最高,达186.29mg/g,其次为小麦蛹的180.32mg/g。[结论]选择适宜碳氮源进行蛹虫草的液体培养,可获得多糖和虫草酸含量很高的培养物。  相似文献   

13.
以子实体及菌丝体为试材对香菇、平菇及金针菇进行多糖提取技术研究。子实体按照粗品制备、半精品纯化、胃蛋白酶解3个步骤提取多糖。100g香菇、平菇及金针菇子实体中纯多糖平均提取量分别为15.0、7.8和26.6mg,并用咔唑反应、纸层析法对其进行鉴定。50g香菇、金针菇菌丝中多糖的平均提取量分别为15.2和20.4mg。对2个品种多糖提取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菌种液体培养提取多糖产量大且以金针菇最佳。采用子实体及液体培养菌丝提取多糖方法是有效的,且菌丝液体培养提取多糖产量高于子实体提取多糖产量。  相似文献   

14.
陈宏伟  朱蕴兰  邵颖  周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93-8194
以蛹虫草为材料,在温度为22℃,摇瓶转速为120r/min条件下,研究了锌浓度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并通过锌浓度、培养时间、pH值、培养基等4因素正交试验组合,研究了菌丝体生长量、菌体产胞内外多糖量、有机锌转化率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锌可以促进虫草菌丝体生长,而高浓度的锌则抑制菌丝体生长,虫草菌丝体生长的最适锌浓度为100~150μg/ml;虫草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条件组合为锌浓度100μg/ml,培养6d,pH值7,培养基选用麸皮培养基;产胞外糖最佳条件组合为锌浓度100μg/ml,培养4d,pH值8,培养基选用马铃薯培养基;产胞内糖及锌转化率最佳条件组合为锌浓度100μg/ml,培养时间为6d,pH值7,培养基选用马铃薯培养基,该条件下产胞内糖达24.264mg/100ml,有机锌率转化最高为18.4%。  相似文献   

15.
灵芝液体发酵及产多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7个灵芝菌种中筛选产灵芝多糖较多且生长较快的菌株紫灵芝,并以紫灵芝为菌种,研究了不同氮源、碳源及金属离子对产灵芝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2%的蔗糖,最佳氮源为0.2%的玉米粉,0.2%的Fe2+的存在有利于多糖产量的明显提高。发酵罐放大试验表明,每100 ml发酵液胞外粗多糖含量最多达181.7 mg,菌丝体含量最多达到151.0 mg,pH值的变化较缓和,发酵罐发酵更适合于灵芝多糖的分泌。  相似文献   

16.
姜贺  汪岩  夏泽  李洪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44-10245,10264
[目的]优化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菌丝体多糖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凤尾菇菌丝体多糖产量的发酵条件,按照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4因素3水平的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最终确定最优的凤尾菇菌丝体多糖的发酵条件为:装液量75 ml,接种量4%,摇床转速120 r/min,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凤尾菇菌丝体多糖含量为4.97%.[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凤尾菇菌丝体多糖的可行性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猴头菌菌丝体与子实体多糖产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猴头菌菌丝体与子实体多糖产量的相关性。[方法]以细刺猴头、猴头1号和猴头T3为供试菌株,以3个猴头菌株菌丝体和子实体为样品,利用苯酚一硫酸法测定猴头菌多糖产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猴头T3多糖产量略高于细刺猴头,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猴头1号的菌丝体多糖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菌株。猴头1号的子实体多糖产量最高,其次是猴头T3,细刺猴头最低,但是三者没有显著差异。菌丝体多糖产量高的菌株,其子实体多糖产量也高;子实体多糖产量比菌丝体平均高出18.13%。各个菌株液态发酵培养的菌丝体多糖产量都大于子实体栽培多糖产量,平均高出35.25%。[结论]该研究为猴头菌多糖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茶枝屑代料栽培灵芝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茶枝屑代料栽培试验,比较了10个灵芝菌株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状况及多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韩芝8号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32 cm.d-1;G10033菌株的生物转化率最高,达5.94%;0786菌株的多糖含量最高,为1.45%.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初步筛选出韩芝8号、G10033和0786等3个菌株为茶枝屑代料栽培的菌株.  相似文献   

19.
灵芝液体发酵及产多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液体发酵培养具有周期短、工艺简单、成本低、产量大、适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大大提高了灵芝多糖的生产能力,对开发灵芝保健食品和药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保藏16种杏鲍菇品种中筛选出高蛋白、高多糖含量的优势菌株,为杏鲍菇功能研发发掘出优势材料。[方法]通过菌丝发酵的方法获得16种杏鲍菇的菌丝体,经过组织处理,利用二喹啉甲酸(BCA)检测法和苯酚-硫酸法进行蛋白和多糖的筛选工作。[结果]16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品种为杏21,其蛋白含量占菌丝体鲜重的5.20%;水溶性多糖含量较高的为杏4,占菌丝体干重的6.37%。[结论]16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和多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以根据对功能成分开发的需要,选择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高产发酵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