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离鉴定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采后的主要致病菌,寻找有效防治真菌病害的植物精油抑菌方法,为秀珍菇采后的保鲜技术提供参考。  方法  以秀珍菇采后分离鉴定的主要病原真菌为防治对象,在常见的13种精油中筛选有效精油,分析精油对采后主要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菌丝形态结构及其细胞膜脂过氧化和细胞内容物外泄程度的影响,以不使用精油为对照,研究防治作用机制。  结果  秀珍菇采后主要病原真菌为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uroi。在13种备选精油中,石菖蒲Acorus tatarinois精油对藤仓镰刀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石菖蒲精油体积分数为1 000 μL·L?1时能够完全抑制藤仓镰刀菌的生长,且在此范围内体积分数越高,抑菌效果越好。石菖蒲精油能够提高藤仓镰刀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当体积分数为1 000 μL·L?1的石菖蒲精油处理3 h后,藤仓镰刀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细胞内容物泄漏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5和3倍。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石菖蒲精油能改变藤仓镰刀菌菌丝形态并破坏其细胞结构。  结论  石菖蒲精油能够加剧藤仓镰刀菌菌丝细胞膜脂过氧化,破坏菌丝结构,进而加速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藤仓镰刀菌的生长繁殖。图9参26  相似文献   

2.
旨在阐释黄麻链霉菌AUH-1拮抗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机理。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菌株AUH-1抗真菌粗提物对菌丝生长、菌核萌发、麦角甾醇合成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麻链霉菌AUH-1能显著抑制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加剧电导率上升,抑制细胞膜麦角甾醇合成,显著提升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由此可见,黄麻链霉菌AUH-1通过作用于植物病原真菌细胞膜,干扰、破坏膜结构与功能,从而达到拮抗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化学反应合成了蟛蜞菊烯酸(grandiflorenic acid,GA)的钠盐化合物,并对蟛蜞菊烯酸钠盐化合物进行了抑制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活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蟛蜞菊烯酸钠盐化合物在0.50 g·L-1质量浓度下,对油菜菌核菌、西瓜炭疽菌、烟草蛇眼菌、玉米穗腐菌、茄子茎枯菌、花生黑斑菌和番茄早疫菌等7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超过60%;在0.25 g·L-1质量浓度下对油菜菌核菌、烟草蛇眼菌和玉米穗腐菌等3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超过60%;在0.125 g·L-1质量浓度下仅对油菜菌核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超过60%。另外,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蟛蜞菊烯酸钠盐化合物在0.50 g·L-1质量浓度下对小麦赤霉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两种海洋寡糖(壳寡糖Ⅰ、卡拉胶寡糖)对水稻稻瘟菌Pyricularia oryzae、棉花黄萎菌Verticillium dahliae、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聚合度为2~20的壳寡糖Ⅰ对供试的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随壳寡糖Ⅰ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壳寡糖Ⅰ可明显抑制番茄灰霉菌菌丝的生长(EC50=680 mg/L)和孢子的萌发(EC50=162 mg/L);而聚合度低的壳寡糖Ⅱ(聚合度为2~10)对番茄灰霉菌菌丝的生长抑制作用较低;卡拉胶寡糖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不仅没有抑制作用,反而对水稻稻瘟菌和番茄灰霉菌菌丝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对3种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用植物海金沙中筛选抗小麦赤霉菌、番茄早疫霉菌、番茄灰霉菌等植物病原真菌的内生真菌,并进行活性物质检测。结果表明,抗作物病原真菌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种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都具有广泛的生物多样性。80%以上的内生真菌对3种农作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中116①、327和115①号菌株对以上3种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9.7%、90.3%和99.1%,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5.8%、55.9%和63.1%。  相似文献   

6.
胡林峰  吕文彦  周琳  李肖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6):3490-3491,3495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当归(Angelica sinensis)、白芷(A.dahurica)、窃衣(Torilis scabra)、柴胡(Radix Bupleuri)和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5种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乙醇提取物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浓度为0.1g(干样)/mL时,除当归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外,5种不同植物提取物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当归提取物能完全抑制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和番茄友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丝的生长.白芷提取物和窃衣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水稻纹枯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鉴定广西采后火龙果果实上的病原真菌,明确病原菌菌株对季铵化壳聚糖(HTCC)的敏感特性,为火龙果果实的采后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采后贮藏自然发病的火龙果果实上分离病原菌,经致病性鉴定后,依据菌株形态学特性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真菌的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PI染色法,观察HTCC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菌丝细胞膜的影响.[结果]从采后贮藏自然发病的白心火龙果果实上分离到1株丝状真菌菌株E;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E为火龙果采后病害病原真菌;经形态学特性和rDNA-ITS序列分析,将菌株E鉴定为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HTCC对菌株E的作用结果显示,HTCC对菌株E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HTCC浓度呈正相关,0.25、0.50、0.75和1.00 mg/mL HTCC对菌株E的抑菌率分别为20.84%、50.05%、72.91%和83.23%;HTCC处理能破坏菌株E的菌丝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细胞膜的完整性.[结论]新月弯孢菌能引起广西采后火龙果发生真菌病害,依据HTCC对该菌的抑制效果,火龙果采后流通过程中可使用HTCC来减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高芬  吴元华  王梦亮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3):4933-4940
【目的】明确可可链霉菌(Streptomyces cacaoi)182-2的活性代谢产物——KA08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活性及其机理,为后续农用抗生素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湿重法和培养皿中萌发法,测定KA08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采用电导率法和紫外吸收法测定其对细胞膜渗透性、麦角甾醇含量、脂质过氧化程度、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KA08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造成菌丝节间缩短、扭曲,芽管顶端膨大,并产生大量囊状膨大物。处理24 h时,对孢子萌发的抑菌中浓度为177.53 µg•mL-1。抑菌机理研究发现KA08能导致菌丝体内电解质泄漏,细胞膜上麦角甾醇含量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并显著抑制菌丝体内蛋白质含量。【结论】农抗KA08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菌丝细胞膜上麦角甾醇合成,引发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而使病菌细胞膜受损、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菌丝生长受阻。细胞膜是KA08的主要作用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究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对几种经济林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其在植物病害的无公害防治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3种常见经济林植物病原真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核桃盘二孢(Marssonina juglands),煤炱菌(Capnodiume leaophilum)的抑菌活性,并以腐皮镰刀菌为试材,应用电导仪测定其对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当马铃薯糖苷生物碱质量浓度为2g/mL时的抑菌效果最好;其中对腐皮镰刀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EC50为0.268 0g/mL,煤炱菌次之,对核桃盘二孢(Marssonina juglands)抑菌活性最弱,EC50为1.490 7g/mL;通过菌体细胞液电导率的测定,发现马铃薯糖苷生物碱作用下,腐皮镰刀菌菌体的相对渗透率增加了25.2%.【结论】马铃薯糖苷生物碱提取液对3种供试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以对腐皮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并引起其菌体细胞膜透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木醋液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实际应用及其对病原菌的作用机制,试验通过测定菌落生长直径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值)评价木醋液对几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考察木醋液对供试敏感菌株孢子萌发、菌丝干重、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壁完整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性糖含量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合电镜观察菌体超微结构变化揭示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木醋液对7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具一定的抑制效果,对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的抑菌作用表现最为显著,其EC50值为4.98μL·mL-1,在5.5μL·mL-1时,木醋液对其孢子萌发和生物量抑制率分别达90.09%和95.22%。经木醋液处理后,F.culmorum的细胞结构遭到破坏,其菌丝细胞壁变薄且不完整,细胞器结构紊乱,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菌丝体碱性磷酸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还原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ATP含量显著降低;碘化丙啶染色孢子后,孢子荧光强度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木醋液主要通过破坏真菌细胞...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中华散尾鬼笔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通过抑菌试验、酶活试验、电导率试验及菌丝微观结构观测,确定中华散尾鬼笔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的抑制作用,分析提取物对相关酶活性、培养液电导率和菌丝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散尾鬼笔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菌丝生长的EC50为4. 428 mg/m L;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果胶酶(Pectinase)、纤维素酶(CL)活性均表现出抑制效果,其中第2天的SOD和PPO活性抑制率分别可达到65. 48%和53. 86%,POD的抑制效果在第4天达到峰值,抑制率为68. 65%;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菌丝形态产生显著影响,导致菌丝生长异常、形态干瘪、菌丝分隔处出现内凹,并伴有菌丝破裂的现象产生。提取物处理的菌体细胞膜透性增强,致各时间点培养液电导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提取物处理的第2天电导率为1 230. 579μS/cm,为对照电导率的1. 3倍。这表明中华散尾鬼笔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有抑制作用,且提取物能抑制与菌丝生长及致病相关的几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膜渗透性及菌丝体形态。  相似文献   

12.
松针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松针提取物对苦瓜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松针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且在提取物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60%乙醇提取物抑菌效果较好,对4种植物病原菌抑制率均达到40%以上;提取时间1 h以上、提取温度70℃以上时,所得提取物抑菌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细辛提取物对镰刀菌抑菌作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细辛对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细辛对镰刀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电导法研究了细辛对镰刀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结果表明:细辛对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菌丝比孢子对细辛提取物的敏感性更强。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细辛提取物处理的镰刀菌的电导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了细辛提取物可以破坏镰刀菌的细胞膜选择通透性,导致内容物外渗,细胞膜是细辛提取物的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的熏蒸和触杀抑菌活性,测定了其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熏蒸与触杀抑制作用,初步研究了其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土荆芥果实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均随着挥发油剂量增加而增强,随处理时间延长多呈减弱趋势。其对白菜黑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胡麻斑病菌3种真菌菌丝生长的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7.4~22.1μL/L、103.9~241.7μL/L,对水稻胡麻斑病菌孢子萌发的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28.8μL/L、789.3μL/L。土荆芥果实挥发油通过熏蒸方式作用于水稻胡麻斑病菌菌丝,使其细胞内含物渗漏;通过触杀方式作用于水稻胡麻斑病菌菌丝,随挥发油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相对电导率增加。GC-MS分析结果显示,土荆芥果实挥发油主要成分为2-蒈烯和驱蛔素。综合分析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熏蒸作用的效果优于触杀作用。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种植物病原真菌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处理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和抑菌持效时间。结果表明,壳聚糖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菌落形态结构、菌丝生长和繁殖等均有一定的影响。当壳聚糖浓度≥0.2000%时,除葡萄炭疽病菌外,其他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都受到了显著抑制(P<0.05);在0.0750%~0.5000%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明显,但抑菌强弱与浓度不成正比关系;而浓度≤0.0750%时对葡萄炭疽病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浓度<0.2000%壳聚糖处理抑菌持效时间短,抑菌率下降快;浓度≥0.2%壳聚糖处理抑菌持效时间长,抑菌率下降慢,并且在144 h内抑菌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另外还测定了壳聚糖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不同真菌的MIC从0.3%到>0.5%。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活性受浓度、时间和病原真菌种类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生防利迪链霉菌A01菌株的活性代谢产物纳他霉素对甘蓝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为其下一步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带毒平皿法和凹玻片法测定活性产物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采用电导率法和美蓝染色法分别测定其对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存活性的影响,借助电镜观察其对菌丝超微形态和结构的影响。【结果】纳他霉素对甘蓝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小于或等于31.92和41.04 μg•mL-1,抑制中浓度分别为8.69和3.06 μg•mL-1;30 μg•mL-1以上浓度的纳他霉素处理90 min后可使菌丝悬浮液电导率明显升高,其作用强度与纳他霉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处理后的菌丝生长异常或畸形,并出现细胞器解体、细胞液泡化等现象;10 μg•mL-1以上纳他霉素处理120 min后菌丝大部分可被美蓝染成蓝色。【结论】纳他霉素对甘蓝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增加病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菌丝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导致其丧失存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向日葵列当粗提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向日葵列当粗提物作为供试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及小麦根腐病菌等8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列当粗提物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高(抑菌率达到87.80%)、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生长量的抑制率最高(为94.87%)、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强(达98.94%)。  相似文献   

18.
对日本革菌摇床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了8种常见植物病原菌和4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具有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活性。正丁醇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更佳,但对细菌的抑制效果不如乙酸乙酯萃取物。在50 mg.mL-1药液浓度下,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明显抑制西瓜枯萎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75%以上;正丁醇萃取物对苹果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80%以上。随着浓度的降低,两相萃取物的抑制率均明显减小。日本革菌发酵液中具有抗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9.
黑胡椒精油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测定黑胡椒精油的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溶剂提取出的黑胡椒精油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提取物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在0.0128g·L-1~0.4090g·L-1之间;氯仿提取出的精油抑菌效果最好,抑制菌丝的EC50在0.0128g·L-1~0.1431g·L-1之间,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菌丝的EC50为0.0128g·L-1。综合表明黑胡椒精油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扩展1,3,4-噻二唑类衍生物的抑菌谱,以芳香醛和氨基硫脲为原料,合成6个2-氨基-5-芳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采用~1H NMR与~(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5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6个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均高于其他供试病原真菌。通过结构与活性相关性初步分析可知,此类化合物骨架中对氟苯基对抑菌活性的贡献优于其他取代基,对应化合物B4(2-氨基-5-对氟苯基-1,3,4-噻二唑)对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EC_(50)值分别为23.17和20.22μg·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