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为分离和鉴定疑似链球菌感染病料,该试验采用革兰氏阳性菌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生化试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6份病料中分离出6株链球菌菌株,根据生化试验鉴定表推断出,有4株为C群,1株为D群,1株为E群。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先锋必和青霉素对链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结果为链球菌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情况,从阜蒙县部分发病的猪场采集病料8份。经实验室检验5份鉴定出副猪嗜血杆菌。通过对该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和药敏试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病料采自附近部分发病猪场的病猪和疑似病猪。用棉拭子无菌操作采集胸膜及腹膜粘附物或直接采取内脏器官,共收集病料8份。通过分离培养得到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引起羔羊腹泻死亡的病原菌,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采集规模化养殖场中引起羔羊腹泻死亡的粪便、肛拭子及内脏等病料组织10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及生化鉴定试验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使用K-B药敏纸片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株大肠杆菌,分离的4株大肠杆菌均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林可霉素等6种药物敏感,对其他药物产生不同的耐药性。研究结果为羔羊大肠杆菌病防控及临床指导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烟草黑胫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对29份根际土样进行分离,共获得239株放线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得到48株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占筛选菌株的20.1%,根据形态和培养特征,48株拮抗放线菌被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诺卡氏菌属(Nocardia),以链霉菌属为主,占拮抗菌的97.92%.对拮抗作用较好的4株放线菌进行了发酵液拮抗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4株放线菌平均抑制率为59.80%,其中菌株A27-12最高,为70.59%,菌株A30-19抑制率最低为50.00%,两者呈显著差异.4株菌株的温室盆栽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A30-19效果最好,其平均防效为78.79%,与58%甲霜灵锰锌800倍液的防效无显著差异,另3个菌株A36-15、A27-12和A20-8对烟草黑胫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7.95%、57.41%和50.46%.  相似文献   

5.
从河南省29个猪场118份病料中分离出87株细菌,经分离培养、鉴别培养、生化试验鉴定为猪大肠杆菌。对87株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共定型51株菌,有26株未能定型,定型菌株包括了14种血清型。为中药筛选治疗大肠杆菌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2001年冬季,福建省大部分地区猪群出现无名出血高热疾病,其临床表现为仔猪高热稽留、极度呼吸困难及相当高的病死率;怀孕母猪发生一过性高热及流产率显著升高,应用抗菌素治疗效果差。对收集的22份典型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结果从36%病料中观察并分离到链球菌,27%的病料中观察并分离到附红细胞体,而且混合感染比较严重,其中以伴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居多。共分离出6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2株衣原体,1株猪伪狂犬病毒,还分离到2株不明病原。说明该病的流行并非由单一病原引起,而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猪高热病综合症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6~2007年湖北省部分地区的猪高热病综合症的流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共调查7个地市147个养猪场和养猪户,发病猪有67 040头,发病死亡27477头,发病死亡率41%.273份病料PCR检测呈阳性结果,其中猪瘟的阳性率为41%(86/210)、蓝耳痛为83.2%(213/256)、伪狂犬病为33.8%(48/142)、猪圆环病毒为70.5%(189/268).从采集的病料中分别分离到3株蓝耳病病毒、2株猪圆环病Ⅱ型病毒和2株猪流感病毒;分离到25株猪链球菌、36株大肠杆菌、13株副猪嗜血杆菌和29株巴氏杆菌等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猪链球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阿克苏地区某大型规模化养猪场和周边散养户处,采集疑似猪链球菌病的病料,进行触片染色、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试验;对鉴定为猪链球菌的菌株,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其对9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所采病料中分离鉴定出8株猪链球菌,分离鉴定的猪链球菌对口-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整体上偏低,除青霉素G、氨苄西林的敏感率为50%外,其他均不超过50%.这为阿克苏地区猪场的猪链球菌病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开封地区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掌握开封地区鸡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对来自开封地区疑似鸡大肠杆菌病的12份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并对分离株进行了动物接种试验和耐药性分析,结果鉴定出6株鸡大肠杆菌.动物攻毒试验结果显示,6株细菌对雏鸡的发病率均为100%,致死率各不相同.其中KF株对雏鸡的致死率最低,为50%(10/20) ...  相似文献   

10.
陕西关中地区猪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陕西关中地区猪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无菌采集养猪场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料样品178份,经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共分离鉴定出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将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美罗培南和头孢他啶较为敏感,分别占分离菌株的83. 3%和66. 7%;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磺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大观霉素和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较强,且耐药菌株数量均达65%以上。表明关中地区猪大肠杆菌耐药性强,耐药谱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鹿结核病的中所进行的抗原筛选、各要素最适稀度、最适作用条件以及所选用抗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等诸方面较系统地研究过程和方法,结果表明,5种抗原在荻取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比较中,以PPD为最佳,从而建立了以PPD为抗原的ELISA检测鹿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程序,通过对1268头鹿ELISA检测结果与变态反结果对比证明:两种诊断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2%,二者不能互相代替,  相似文献   

12.
在地震宏观观测中,动物行为可被视作观测对象之一。以麋鹿等鹿类动物为观测对象探讨鹿类动物对地震的敏感度。集中观测了鹿科动物异常行为与环境、地震的联系。通过观测发现,鹿类动物对四级以下地震不敏感,不能对四级以下地震做出预报;但鹿类动物对周围环境变化,尤其是人为环境变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高温纤维分解菌的有效分离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3种培养基在50℃下从新鲜马粪、新鲜牛粪和陈垃圾土中分离高温纤维分解菌,研究不同样品中高温纤维分解菌的分离情况,分析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和CMC酶活力。[结果]3种样品中,牛粪的高温纤维分解菌数量显著或极显著多于马粪和陈垃圾土。从3种样品中均能分离到CMC酶活力较高的高温纤维分解菌。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分离的高温纤维分解菌数量最多,其培养高温纤维分解菌的能力最强。赫奇逊滤纸培养基分离到CMC酶活力较高的高温纤维分解菌的比例最大。[结论]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和赫奇逊滤纸培养基是分离纤维分解菌较好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应用变态反应方法诊断鹿结核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牛型新,旧结核菌素(PPD,OT),禽型旧结核菌素(OT)为变应原,采用变态反应点眼法进行了鹿结核病的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变应原以牛型OT为最好,其敏感性高于禽型OT,检出率高于牛型PDD;一次二回点眼的阳性率可达92.33%,且较一次一回的检出率高44.6%;判定最佳时间为3,6,9h。用牛型OT一次二回点眼法抽检了11个鹿场2450余头成年鹿,其阳性率最高者为99.8%,最低者为1.1%,  相似文献   

15.
鹿眠宝是针对养鹿业及野生动物医学、科学在鹿科动物麻醉方面的迫切需求,而研制的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试验主要研究该复合制剂的麻醉效果及其对鹿主要生理机能的影响,为鹿眠宝下一步在临床、科研及生产中广泛应用奠定基础。选取7头梅花鹿,颈部肌肉注射鹿眠宝,剂量为0.02 mL.kg-1,于注药前和注药后5、15、30、45、60、75、90、105 min,进行麻醉监测,监测镇静、镇痛、肌松等麻醉指标。结果表明,鹿眠宝对梅花鹿的麻醉效果确实,镇静、镇痛、肌松效应均衡,脉搏血氧饱和度(90%以上)充裕,对机体正常呼吸和循环功能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6.
大肠杆菌引起林麝死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仔麝的心、肺、肝标本的致病性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确认大肠杆菌为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同时,采用常规K-B法(纸片扩散法)对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本研究为今后预防和诊疗林麝大肠杆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牛型结核菌素(OT)、提纯结核菌素(PPD)进行变态反应的方法,对鹿做了3个不同组合的试验。得出了以OT点眼法检查鹿结核病为主的结论,为结核病鹿的检疫、净化病鹿场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西省太原市、阳泉市、昔阳县、绛县、太谷、榆次等地的鹿场发生鹿出血性肠炎的病死鹿体内分离到21株产气荚膜梭菌,鉴定均为A型。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厌氧肉肝胃酶消化汤,最佳产毒条件为35℃7h。  相似文献   

19.
型胶原是肥大软骨细胞的标志物,据GenBank中收录的人、鼠、牛、猪型胶原基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在同源性高的相对保守区域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培养鹿茸软骨细胞。提取细胞的总RNA,以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克隆了梅花鹿的型胶原基因序列为877的片段,此片段全部位于编码区,与已报道的牛的型胶原基因的序列比较,同源性达到96%。共有35个碱基发生变异。DNAStar软件分析表明,二者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5%。  相似文献   

20.
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毛竹内生细菌,选用的基础培养基有LB培养基、TSA培养基、金氏培养基、淀粉铵培养基、改良察氏培养基;寡营养培养基有0.1×LB培养基、YG培养基、R2A培养基,以确定用于分离毛竹内生细菌的适宜培养基。在8种培养基中,YG培养基、金氏培养基和R2A培养基分离得到的细菌数量较高,分别为1.31×106、8.03×105和6.45×105CFU/gfw;依据菌落形态种类,R2A培养基分离到的内生细菌种类最多8种,其次YG培养基和金氏培养基均为7种。对分离得到的优势菌株进行16SrDNA序列测定,LB培养基、TSA培养基、YG培养基、R2A培养基、金氏培养基、淀粉铵培养基和改良察氏培养基分离得到的优势菌株与Mycoplana ramosa相似性最高,均为91%;而0.1×LB培养基分离得到的优势菌株与Leifsonia poae相似性最高,为99%。由此可知,0.1×LB培养基分离得到的优势菌株为Leifsonia poae,其他7种培养基分离得到的优势菌株为Mycoplana sp.。结果表明,采用R2A培养基,YG培养基和0.1×LB培养基分离毛竹内生细菌,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