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以‘红颜’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Benihoppe’)为试材,分析了0.05、0.10、0.50、1.00和2.00 mL/L的茶树精油对草莓果实采后灰霉病发生的影响,以及草莓果实发病规律、果实表面菌丝生长情况和果实内源茉莉酸含量,同时测定失重率、维生素C、还原糖、可滴定酸、过氧化氢(H_2O_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等草莓品质指标,并且分析了0.10 mL/L茶树精油处理后果实品质和抗病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0.10 mL/L茶树精油抑制草莓果实采后灰霉病发生效果最好,能增加果实内源茉莉酸含量,抑制果实表面灰霉菌菌丝的正常发育,减少草莓失重率,抑制草莓果实还原糖、维生素C等营养指标的损失,提高草莓SOD、CAT活性,降低H_2O_2含量;促进了抗病相关转录因子FaMYB10、FaMYB44.2、FaPR4、FaWRKY1、FaWRKY25、FaWRKY33和FaWRKY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为猕猴桃采后贮藏和保鲜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通过青霉菌的体外抑菌试验和猕猴桃果实接种防治试验,研究粘红酵母对猕猴桃贮藏期由青霉菌引起的腐烂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粘红酵母菌悬液一定程度能抑制青霉菌孢子的萌发,对青霉菌具有抑制效果;猕猴桃果实接种浓度为10~9 CFU/mL的粘红酵母菌悬液,在20℃室温条件贮藏,青霉病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分别为6.0%和0.9cm,其对青霉菌抑制效果优于对照(空白)。粘红酵母具有作为猕猴桃贮藏期保鲜剂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种类及香芹酚对其控制效果,依据传统真菌形态学观察法和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发病猕猴桃果实中的致病菌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探讨香芹酚对分离得到的猕猴桃软腐病菌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引起猕猴桃采后果实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与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其次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香芹酚对8株猕猴桃软腐病病原真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对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半抑制质量浓度(EC50)为8.87 μg/L。同时,香芹酚有效控制模拟销售环境下猕猴桃果实软腐病的发生,放置8 d时处理组发病率仅为对照果实的50.17%,且对猕猴桃果实的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香芹酚在控制猕猴桃果实采后软腐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ClO2处理对采后甜樱桃果实病害抑制效果与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分别采用20、30、50 mg/L的ClO2溶液浸泡处理甜樱桃3 min,晾干后接种青霉菌和灰霉菌,将接种果实置于0±1℃温度下贮藏,分析测定贮藏期间果实病斑面积及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ClO2能够抑制青霉菌和灰霉菌发病程度,还可显著提高PPO和POD酶活性,延长甜樱桃贮藏期。  相似文献   

5.
DNP处理对巨峰葡萄浆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处理对巨峰葡萄浆果贮藏品质的影响,分别用0.05 mmol/L、0.10 mmol/L和0.20 mmol/L DNP浸泡葡萄果实30 min,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果实晾干后用0.015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在4℃下贮藏。定期测定贮藏期间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呼吸速率、丙二醛(MDA)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DNP处理能够显著抑制葡萄果实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的上升;显著地抑制果实组织中MDA含量的增加;显著地抑制果实TSS含量的下降;延缓果肉中AsA含量的下降,抑制APX活性的降低。DNP处理对葡萄果实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能维持较好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6.
细辛精油和4种化学药剂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细辛精油和4种化学药剂(30%嘧霉胺BC、50%双福生WP、75%百菌清WP、70%正品甲津托 WP)对引起黄瓜灰霉病的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百菌清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6231 mg/L;双福生对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42 mg/L;细辛精油对黄瓜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效果与其他4种化学药剂相比效果较差,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159.580 mg/L,对孢子萌发的EC50为71.1840 mg/L,虽然其EC50偏高,但作为纯植物提取物,其抑菌中浓度低于160 mg/L.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肉桂醛对辣椒疫霉的抑制机制,研究了肉桂醛作用下辣椒疫霉菌丝的径向生长、辣椒疫霉孢子的萌发与活力、辣椒疫霉孢子内活性氧(ROS)含量和NADPH氧化酶基因(nox)的表达以及外援ROS清除剂谷胱甘肽(GSH)存在下肉桂醛对辣椒疫霉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肉桂醛能够有效地抑制辣椒疫霉菌丝的径向生长和孢子的萌发,抑制辣椒疫霉菌丝径向生长的EC50值为1.0 mmol/L,完全抑制辣椒疫霉孢子萌发的MIC值为0.4 mmol/L,并且Almar blue染色发现此时辣椒疫霉孢子几乎没有活力;0.4 mmol/L肉桂醛处理辣椒疫霉孢子0.50h时,孢子内ROS含量明显增加;GSH能够明显缓解肉桂醛对辣椒疫霉孢子的抑制作用;0.4 mmol/L肉桂醛处理辣椒疫霉孢子0.25 h,孢子内nox1基因表达上调,表明肉桂醛可能是通过上调nox1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大量的抑制辣椒疫霉的ROS。  相似文献   

8.
草酸处理对厚皮甜瓜采后病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草酸处理对"银帝"甜瓜采后病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 mmol/L至200 mmol/L的处理浓度范围内,以50 mmol/L处理对损伤接种Trichothecium roseum的抑制效果最好,更高浓度(100、200mmol/L)处理并未进一步提高抑制效果,也未对果实产生药害.在1 min至15 min的浸泡时间范围内,以10 min和15 min处理对损伤接种T.roseum的效果较好.草酸处理诱导了果实损伤接种T.roseum的系统获得抗病性(SAR),并且处理后48 h至96 h损伤接种T.roseum可使果实的防卫能力达到最大.草酸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损伤接种3种主要采后病原物的病斑直径;延缓了果实贮藏期间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旨在筛选防治黄瓜灰霉病的有效药剂,探讨生物糖脂对灰霉菌杀菌剂药效的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不同杀菌剂对黄瓜灰霉菌的室内毒力,根据测定结果,选取3种抑菌效果适中的杀菌剂与生物糖脂复配后进行黄瓜灰霉病盆栽防效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啶菌噁唑EC、30%啶酰·咯菌腈SC对黄瓜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显著,EC50值均小于1.00mg/L,分别为0.155 0mg/L和0.178 9mg/L,可作为有效药剂用于进一步的田间试验;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与生物糖脂混合施用后其防效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生物糖脂和所用杀菌剂复配具有增效作用,在生产中可以将杀菌剂与生物糖脂进行复配来更好地防治灰霉病。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设计,以红肉脐橙果实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25、0.50、1.00和2.00 mmol/L)水杨酸(SA)采前喷施处理对果实贮藏期糖分及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蔗糖含量呈下降趋势,采前低浓度SA处理可一定程度缓解蔗糖含量下降,贮藏末期(105 d)0.25mmol/L SA处理蔗糖含量最高,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呈双峰变化,SA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在贮藏过程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另一方面,采前SA处理还抑制了柠檬酸和苹果酸在果实贮藏过程中的降解,其中对柠檬酸的抑制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对苹果酸的抑制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对番茄灰霉菌菌丝体和孢子的抑制作用,以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野生型菌株38B1)为供试靶菌,采用平皿法测定了不同浓度苦参碱(Matrine)和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对灰霉菌孢子萌发及菌丝体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接菌培养时间相同,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灰霉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抑制浓度为8和10mg·mL-1。处理8h后,苦参碱浓度为3mg·mL-1、氧化苦参碱为4mg·mL-1时即能抑制孢子萌发。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浓度、处理时间相同时,孢子悬浮液的滴加体积为0.06mL,孢子萌发率最低。  相似文献   

12.
利用57株木霉菌株对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n)进行室内抑菌效果测定和小区防病试验。结果表明:①木霉菌菌株对灰霉菌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较强的重寄生作用,其释放的代谢产物消解灰霉菌菌丝。②其中有的木霉菌菌株的分生孢子释放的代谢产物能够抑制灰霉菌孢子萌发,有的能够刺激灰霉菌孢子萌发,说明各个木霉菌菌株的代谢产物不尽相同。③两年的小区防治番茄灰霉病试验,有4株木霉菌株的平均防治效果在60%以上,其菌株具有生长速度快、产孢早及产孢量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木霉菌和灰霉菌相互作用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和木霉菌BTW41(Trichoderma atroviride)之间相互关系作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木霉菌具有较强的营养竞争能力,BTW41与灰霉菌的对峙菌落接触处,可见灰霉菌菌丝被木霉菌菌丝大量寄生,受到严重破坏,并且灰霉菌菌丝有消解现象。不同木霉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不同,BTW41的防效能够达到60.99%。施入叶片上的生防木霉菌孢子应达到一定浓度才会有效地定殖,进而起生防作用,灰霉菌对木霉菌在番茄叶片上定殖有影响。从以往所做的试验来看,木霉菌孢子浓度在108个孢子/mL以上时,对灰霉病的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喷施外源褪黑素对烟苗生长的冷适应机制,以烟草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探究苗期4片叶时喷施0.4 mmol/L褪黑素烟苗对2种低温胁迫条件下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 2种低温胁迫条件下烟苗生长量减少,根系活力下降,光合色素及生物量减小,以重度低温抑制效果最为明显。(2)喷施褪黑素可显著提高轻度低温胁迫下烟苗的生物量和光合色素含量,根系活力明显增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P<0.05),并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P<0.05)。(3)喷施外源褪黑素对提高重度低温胁迫下烟苗生长量及光合性能无显著作用,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仅有部分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增加,且增幅低于轻度低温胁迫下喷施褪黑素。综上,叶面喷施0.40 mmol/L褪黑素能够有效保护低温胁迫下烟草幼苗的生长,尤其对轻度低温胁迫下的烟草幼苗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3种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有效药剂,采用枯草芽孢杆菌WP(孢子含量100亿个/g)、寡雄腐霉WP(孢子含量100万个/g)和哈茨木霉T-22(孢子含量6亿个/g)3种微生物菌剂进行灰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的药效试验。平板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WP 150倍液对灰霉菌的抑制率可达100%,效果显著优于化学药剂50%腐霉利WP,寡雄腐霉WP 500倍液和哈茨木霉T-22 300倍液对灰霉菌的抑制率分别达86.76%和76.96%。活体盆栽试验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灰霉病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最高用量预防效果为75.62%~84.44%,治疗效果为68.75%~78.06%,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1种植物提取物对辣椒灰霉菌的抑菌活性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辣椒灰霉菌对许多常用防治药剂产生抗性的现状,以开发新型高效低毒植物源杀菌剂为目标,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对11种植物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干植物浓度为100g/L时,石蒜、络石、生姜等6种植物丙酮提取物对辣椒灰霉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大于70%;石蒜、生姜、菟丝子等5种植物提取物对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大于75%。其中,石蒜对辣椒灰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82.3%和78.8%。石蒜提取物对病原菌4d和6d的EC50分别为40.6g/L和18.0g/L。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石蒜浓度为75g/L时,其提取物对辣椒灰霉病防效达64.5%,与70%百菌清悬浮剂800倍液相当,具有较好的开发研穷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香豆素对灰葡萄孢霉菌作用机理的影响,通过酶活试验、丙二醛(MDA)含量、葡萄糖含量变化试验,来分析香豆素对灰葡萄孢霉菌体内保护酶(SOD、POD、PPO)活性的影响,探究灰葡萄孢霉菌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和细胞膜损伤程度变化。运用菌丝处理对照前后菌丝干重变化的方法来进行抑菌活性测定,以及用试剂盒测定的方法来进行酶活测定、MDA含量测定、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基中香豆素对灰葡萄孢霉菌的EC50为101 μg·mL-1;香豆素对灰葡萄孢霉菌孢内的过氧化物酶(P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多酚氧化酶(PPO)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82.7%、66.67%、56.36%;经香豆素处理的菌丝体各时间点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对照组,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强,第72 h时,处理组MDA含量为16.53 nmol·mg-1 prot,为对照组MDA含量的1.5倍;处理组葡萄糖含量始终<对照组,第36 h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下降了45.63%。可见,香豆素可抑制灰葡萄孢霉菌的生长,致使细胞膜菌丝膜酯损伤,抑制灰葡萄孢霉菌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中葡萄糖的含量,影响细胞正常代谢生长,为灰霉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中华散尾鬼笔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通过抑菌试验、酶活试验、电导率试验及菌丝微观结构观测,确定中华散尾鬼笔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的抑制作用,分析提取物对相关酶活性、培养液电导率和菌丝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散尾鬼笔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菌丝生长的EC50为4. 428 mg/m L;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果胶酶(Pectinase)、纤维素酶(CL)活性均表现出抑制效果,其中第2天的SOD和PPO活性抑制率分别可达到65. 48%和53. 86%,POD的抑制效果在第4天达到峰值,抑制率为68. 65%;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菌丝形态产生显著影响,导致菌丝生长异常、形态干瘪、菌丝分隔处出现内凹,并伴有菌丝破裂的现象产生。提取物处理的菌体细胞膜透性增强,致各时间点培养液电导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提取物处理的第2天电导率为1 230. 579μS/cm,为对照电导率的1. 3倍。这表明中华散尾鬼笔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有抑制作用,且提取物能抑制与菌丝生长及致病相关的几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膜渗透性及菌丝体形态。  相似文献   

19.
苍耳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茄灰霉病菌为供试材料,对苍耳提取物的抑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苍耳提取物对番茄灰霉菌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的形成和萌发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处理浓度为30 mg/mL时,苍耳提取物对番茄灰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78.1%,对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85.1%和77.4%.苍耳提取物能引起番茄灰霉菌菌丝细胞膜透性发生变化,造成菌丝体内含物的渗漏,从而导致液体培养基电导率增加.用苍耳提取物处理番茄灰霉病菌后,可使菌丝体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0.05 mmol/L、0.10 mmol/L和0.80 mmol/L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100 mmol/LNaC l胁迫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M ill.)幼苗叶片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 l胁迫处理8 h和24 h时,与100 mmol/L NaC l单独处理相比,0.05 mmol/L和0.10 mmol/L SNP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以及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和活性氧(O2.-)含量,而0.10 mmol/L SNP处理的效果比0.05 mmol/L处理的效果更好,0.80 mmol/L SNP处理的效果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外源SNP处理缓解番茄幼苗NaC l胁迫具有剂量效应,0.10 mmol/L SNP处理能显著提高番茄幼苗叶片的抗氧化能力,而且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