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海蜇为海生的腔肠动物,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厘米、最大可达1米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据测定:每百克海蜇含  相似文献   

2.
海蜇在我国沿海各地分布很广,且产量很高,其伞体和口腕经过盐矾加工后为海蜇皮和海蜇头,是一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食品。但市场销售的海蜇一般是粗加工产品,食用起来比较麻烦,本文介绍一种调味即食海蜇丝的加工工艺,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蜇     
海蜇为海生的腔肠动物,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cm、最大可达1m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剌丝囊,能分泌毒液。  相似文献   

4.
海蜇是生长在海洋中的大型食用水母。用食盐、明矾腌渍加工后,伞体部分称为海蜇皮,口腕部分叫海蜇头,为珍贵的海产品,深受国内外人士欢迎,畅销国际市场。海蜇的品种主要有海蜇、面蜇和沙蜇。其伞部均呈半球状。成体海蜇伞径250—450毫米,个别可达600毫米,中胶层厚而坚硬,体色多为青蓝色,也有呈暗红色  相似文献   

5.
海蜇的加工     
一、概述海蜇,又名水母。其种类很多,我国常见的有海蜇、面蜇、沙蜇和黄斑海蜇等。生产旺季在7~9月。海蜇经腌制加工后,伞体部分叫海蜇皮,口腕部分叫海蜇头,是比较名贵的海产品。  相似文献   

6.
一、海蜇的生物学特性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是海洋浮游动物,分类上属腔肠动物门,其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现象,即:水母体通过有性生殖产生水螅体,水螅体以无性横裂生殖产生水母体。通常说的海蜇是指水母体的成体,外形呈蘑菇状,分为伞体和口腕两部  相似文献   

7.
海蜇属腔肠动物,其体形似雨伞,上面的伞体成半球状,下面口腔部有柱状口柄,有八条口腕,口腔末端有吸口,吸口周围有许多触手。新鲜海蜇经加工后的成品,伞部称为“蜇皮”,口腔部称为“蜇头”,其成品重量约为鲜品重量的10%左右,全国年产成品2~6万吨。  相似文献   

8.
海蜇是浮游性腔肠动物,世代交替生殖,水母体通过有性生殖产生水螅体,水螅体通过横列生殖产生水母体。通常说的海蜇是指水母体成体,呈蘑菇状,分为伞体和口腕两部分,伞径一般300mm~600mm,最大可达1m,体重一般10kg~20kg。一、育苗工艺亲体采集与强化培育 → 室内水泥池产卵孵化、投放采苗器采苗、螅状体幼体培育 → 室外冰下越冬 → 蝶状幼体和海蜇幼体室内培育 → 海蜇出苗。二、物资准备l.育苗池 一般设计育苗水体为300m3~500m3。2.亲蜇 采捕育苗用亲蜇20个~30个,选择个体大、活动能力强、无创伤、无病症、伞径在30cm~55cm的海蜇作为亲…  相似文献   

9.
<正> 海蜇(Resculenta)是一种暖水性大型水母,口腕三翼,伞面光滑。海蜇可分为海蜇、沙蜇、面蜇及黄斑海蜇等,大多生活在5~40米水深海区,以10~20米水深分布最密集,对光线反应敏感,早、晚、阴天常浮于水面,强光照射或大风雨天沉降于中下  相似文献   

10.
白色霞水母各发育阶段的形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婧 《水产学报》2006,30(6):761-766
对白色霞水母从受精卵到成体水母各发育期的形态进行了描述。受精卵发育成带纤毛的浮 浪幼虫,浮浪幼虫在定置前形成一种凸面的圆形浮浪幼体囊, 经脱囊狭窄柄部拉长进而变成一个细长颈瓶形状,萌发出4个触手成为早期螅状体;螅状体可产生足囊和通过产生匍匐茎形成囊胞进而发育成新的螅状体;横裂为典型的单碟型横裂;新释放的碟状幼体绝大多数为8个缘叶,8个感觉棍和8对钝圆的缘瓣,但畸形个体最多12个,最少6个缘叶,同时对海蜇与白色霞水母的碟状幼体形态进行了比较。成体水母伞径200~300 mm,大型个体超过500 mm。外伞表面光滑,近中央的伞顶上有许多密集的刺胞丛隆起, 8个缘叶,8个感觉棍,口腕非常发达,口腕上有大量刺细胞团。可根据感觉胃囊和触手囊是否连接、缘瓣水管的排列类型、外伞顶中央是否有刺细胞丛以及个体伞径和颜色对白色霞水母、发形霞水母、棕色霞水母和紫色霞水母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
沙蜇与海蜇晚期碟状体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每年春季在大型水母资源量初期调查工作中沙蜇与海蜇晚期碟状体(1~2 cm)阶段较难区分的现象,通过实验室培养观察,首次对沙蜇和海蛰晚期碟状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比较,总结了二者的主要差异:沙蜇的生殖腺下腔较饱满,腔内空间较大,而海蜇的腔内空间较小,每个腔内外两侧边缘弧度相近,腔与腔之间的距离较大。沙蜇的胃腔内垂直排列着两列胃丝,长胃丝分别由4个生殖腺下腔内向胃腔壁下方的中央口延伸,而海蜇的胃丝分别分布在4个生殖腺下腔内,胃腔内壁上没有或仅有少量的胃丝。当处于紧缩状态时,沙蜇的口腕呈倒圆锥形,小触指分布错综复杂,而海蜇的口腕呈圆柱形,小触指有序地收缩在口腕柱内。  相似文献   

12.
海蜇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海蜇属有4种:海蜇(Rhop Hemaesculenta Kishinouye),黄斑海蜇(R.hispldum Vanboffen),棒状海蜇僻.rhopalophomm Haeckel)和疣突海蜇(R.verrilliFewkes)。前3种常见于中国,其中海蜇和黄斑海蜇为我国重要的食用水母。  相似文献   

13.
海蜇浮游幼体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描述了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从碟状体发育至幼蛰的形态变化特征,首次观察到了消化腔残留通道口的愈合过程,并重新对海蜇浮游幼体各个阶段进行了划分和定义.依据苗种培育与生产实际采样,在水温20±1℃,盐度28~29,pH为7.8~8.2条件下,初生碟状体(伞径2~3mm)经过20 d的培养,棒状附着器形成,发育成为幼蜇(15~20 mm).测定分析了人工培养的初生碟状体到幼蜇的摄食量和生长规律(伞径和体重),2~20 mm的海蜇幼体伞径日生长率呈指数增长,方程为y-2.748 8e0.1018x,体重与伞径的关系式为Y-6×10-5-0.5χ3.5475,摄食量与伞径呈指数增长,方程为y=43.537χ1.775.  相似文献   

14.
<正>咖啡金黄水母(Ghrysaora melanaste),别名咖啡海刺水母,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旗口水母目、游水母科、金黄水母属。因为它的伞体呈现半透明的金黄色,伞体边缘触手呈咖啡色而得名。咖啡金黄水母的触手和口腕很长,在水中展开时像飞天仙女的水袖一般,飘逸洒脱,让人惊叹,因此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咖啡金黄水母主要生活于日本的白令海,在我国沿海尚未见分布。目前国内大部分水族馆内所有的观赏用咖啡金黄水母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因而也  相似文献   

15.
海蜇是生长在海洋中的大型食用水母,属肠腔动物,分布广,广东沿海各海区都有,每年的生产汛期在夏秋高温季节。海蜇外形似伞,伞体部俗称“海蜇皮”,口腕部俗称“海蜇头”。海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碘及无机矿物质,其中以钙、铁含量尤为突出;海蜇可入药,对治疗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甲状腺肿大、产妇血崩、炎症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在我国,海蜇主要是出口,近年有所减少;国内市场主要是鲜食,而且大都没有达到三矾,损耗太大。本试验对海蜇皮进行调味加工,制成营养丰富、爽脆可口、风味独特的软包装即食海产品,旨在为海蜇的加工利…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优化人工养殖煎蛋水母的饵料方案,分别采用7种饵料及其组合(单一饵料源:海月水母、颗粒饲料、糠虾、丰年虾;组合饵料源:海月水母+颗粒饲料、海月水母+糠虾、海月水母+丰年虾)对煎蛋水母开展了为期30 d的饲养试验,比较了不同方案对煎蛋水母体质量、伞径和口腕长等3个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试验结束时,各组煎蛋水母的生长指标均有增长,其中,海月水母+糠虾组煎蛋水母最终体质量(45.605 g)与其余6组差异极显著(P<0.01),该组的伞径(9.108 cm)除与海月水母+丰年虾组(8.892 cm)差异不显著(P>0.05)外,与其它5组差异极显著(P<0.01);4个单一饵料源试验组煎蛋水母的体质量和伞径增长均较慢,3个组合饵料源试验组水母的生长速度较单一饵料组快,其中海月水母+糠虾组煎蛋水母的体质量和伞径增长最快,而糠虾组水母的口腕长增长最快。  相似文献   

17.
海蜇不同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和摄食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洋  王彬  李轶平  董婧 《水产科学》2011,30(8):491-494
实验室观察海蜇螅状体、碟状体、水母体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和摄食习性.观察结果表明,海蜇各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不同,螅状体依靠触手捕获食物,碟状体依靠缘瓣捕获食物,水母体依靠口腕和肩板表面上的吸口完成.三者的摄食习性大致相同,摄食活动昼夜不间断进行,摄食习性是被动性的,对食物的种类只是规格大小的选择.食物规格<1 mm,最大...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南海浮游生物样品时,发现了花水母亚纲(Anthomedusae Haeckel,1879)丝螅水母目(Filifera Kühn,1913)介螅水母科(Hydractiniidae L.Agassiz,1862)介螅水母属(Hydractinia van Beneden,1841)2新种:缢介螅水母(H.constrictura sp.nov.)和叶状介螅水母(H.phyllosoma sp.nov.)。缢介螅水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伞近球形,无顶突;垂管长,其中部有一圈凹缢,把垂管分为2个部分,上端为泡状组织,下端为胃部,上有水母芽,口有4个口腕,口腕末端为刺胞球;生殖腺位于垂管间辐位;4条短的缘触手,触手基球球状,无眼点,触手上具环状刺胞,末端具刺胞球。叶状介螅水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伞钟形,胶质薄,无顶突;垂管短,无胃柄,口方形,有4个叶片状口唇,口唇上长满刺细胞;生殖腺分布在垂管上,间辐位,无水母芽;4条单生触手。模式标本保存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海蜇和沙蜇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海蜇和沙蜇是同属于腔肠动物门的大型食用水母 ,分为伞部和口腕部两部分。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海蜇和沙蜇资源 ,本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其各部位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 ,并对其营养价值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海蜇和沙蜇中均含有 18种氨基酸 ,其中必需氨基酸 7种 ,含量分别占海蜇口腕部、海蜇伞部、沙蜇口腕部、沙蜇伞部中氨基酸总量的 2 6 .6 2 %、2 6 .6 6 %、31.0 4 %、36 .2 0 %。  相似文献   

20.
海蜇(ahopilemq esculemtd)隶属鉢水母纲(scgpbozod)根口水母目(ahizostomeqe)分布于中国沿海一带,其形体分为伞部和柄部,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水母。一、海蜇的生物学特牲:1、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