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科,包括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和HIV-2)、猴免疫缺陷病毒(SIV)、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牛免疫缺陷病毒(BIV)、猫免疫缺陷病毒(FIV)、绵羊梅迪-维斯纳病毒(MVV)和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人类爱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动物类爱滋病也日益关注。迄今发现的引致动物类爱滋病的病毒有猿免疫缺陷病毒(SIV)、猫免疫缺陷病毒(FIV)及牛免疫缺陷病毒(BIV),对BIV研究较少,SIV存在于野生的非洲猿猴如非洲绿猴、黑白脸猴,小长尾猴及狒狒等,终生带毒,除少数例外一般很少发病。猫感染FIV后则会发生类爱滋病,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外观正常,这与人感染人免疫缺陷病  相似文献   

3.
牛免疫缺陷病毒(BIV)是牛的一种慢病毒,可引起牛的持续性淋巴细胞增生症(PL)、淋巴腺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及进行性消瘦和衰弱。1972年,Vander Matten 等从牛白血病病毒阴性而患 PL的乳牛白细胞中分离出该病毒。根据病毒粒  相似文献   

4.
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itis virus,CAEV)是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之一,与其同属于一科的还有马传染性贫血、人免疫缺陷病、猴免疫缺陷病、牛免疫缺陷病、猫免疫缺陷病以及梅迪-维斯纳病毒,而山羊关节炎脑炎与梅迪-维斯纳更为相似,二者在血清学上有多种交叉反应、山羊关节炎脑  相似文献   

5.
自1976年 Howardp 等人建议将马传贫病毒(EIAV)划归反录病毒科的慢病毒亚科以来,人们对该病毒的形态结构、基因组成和蛋白序列分析都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结果表明:EIAV 同慢病毒亚科的其它成员,如人的免疫缺陷综合症病毒(HIV)和维斯纳病毒之间,无论在形态学、血清学关系、基因组成和序列同源性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马传贫病毒(EIA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同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成员。目前,反转录病毒科包括七个属:哺乳动物B型肿瘤病毒属;哺乳动物C型反转录病毒属;禽C型反转录病毒属;D型反转录病毒属;泡沫病毒属;HTLV-BLV属和慢病毒属。在慢病毒属中主要包括有:梅地-维斯纳病毒、马传贫病毒、牛免疫缺陷病毒、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和猴免疫缺陷病毒等。它们是一组形态结构相关的病毒群。EIAV与HIV在病毒分类学上具有特殊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7.
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itis virus,CAEV)是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之一,与其同属于一科的还有马传染性贫血、人免疫缺陷病、猴免疫缺陷病、牛免疫缺陷病、猫免疫缺陷病以及梅迪-维斯纳病毒,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与梅迪-维斯纳病毒极为相似,二者在血清学上有多种交叉反应。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主要侵染宿主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的细胞,引起以成年山羊的关节炎以及羔羊的脑炎症状为主的慢性持续性感染。该病潜伏期长,可通过母羊哺乳及呼吸道和消化道广泛传播,又没有有效的药物和疫苗对其进行防制,使CAEV的感染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8.
梅迪-维斯纳病毒又称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是绵羊进行性肺炎的病原,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其致病过程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似,因此可以作为HIV感染的动物的研究模型.论文综述了梅迪一维斯纳病毒的病原学,阐述了致病机理、免疫逃避机理及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并对未来的防控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疑似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犊牛进行病原鉴定,本研究采用常规病毒经细菌分离鉴定和PCR方法分别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株能在BT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特征性合胞体形态的细胞病变;无血凝性和血吸附特性;能被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分离的病毒经RT-PCR鉴定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根据菌落形态、细菌染色特性及生化特性,鉴定分离的细菌为巴氏杆菌。提示,该牛场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
关于梅地/维斯纳病毒的理化特性及其在病毒分类学上的位置都已阐明,但对本病毒的形态及形态发生,研究得较少。因此,我们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梅地维斯纳病毒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毒:梅地/维斯纳病毒感染羊胎肺组织培养细胞的第八天培养物由本所第六研究室提供。二、方法:将感染梅地/维斯纳病毒的  相似文献   

11.
牛疱疹病毒(BHV-1)属于α疱疹病毒亚科的DNA病毒,可引起牛高热、上呼吸道感染和母牛流产。该病毒能在牛的感觉神经节内建立潜伏感染,因此,对于该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较为困难。BHV-1除了引起初始感染外,还可通过免疫抑制引起动物继发感染,导致动物死亡。研究发现,病毒入侵牛机体时,病毒囊膜糖蛋白在病毒与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论文对牛疱疹病毒1型主要囊膜糖蛋白(包括gB、gD、gN)的结构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加以归纳总结,为该病毒的感染特性研究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BHV-1(牛疱疹病毒1型)是首次从患病的夏洛来牛的乳房分离成功的。被BHV-1病毒侵害所致疱疹的直径为10mm。前言在1956年,当BHV-1病毒刚被分离时,也曾被误认为牛鼻气管炎病毒的一个亚种,错把其作为牛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从那时起,BHV-1病毒就与几种不同临床症状的呼吸道疾病纠合在一起了。BHV-1病毒也曾被怀疑过是牛阴道炎、阴茎炎、乳房炎、  相似文献   

13.
<正>Niels Pedersen等人于1987年在家猫体内发现了猫免疫缺陷病毒,并证实该病毒是猫艾滋病(AIDS)的病原。该病毒在形态学、Mg~(2+)依赖的逆转录酶活性、在猫体内的持续感染性以及基因组结构等方面的特点,都与慢病毒极其相似,因此将之分为慢病毒的一员。由于该病毒引起猫科动物的免疫缺陷综合征与人1型免疫缺陷病毒(HIV-1)引起的艾滋病的密切相关性,可以将猫作为研究  相似文献   

14.
梅迪-维斯纳病毒能引起绵羊的慢病毒感染,目前国内针对该病毒的研究较少,本文就梅迪-维斯纳病毒的基本特征进行简要介绍,重点对梅迪-维斯纳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基因编码产物以及表达调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疑似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感染牛的分泌物与排泄物中分离鉴定1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并进行E2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病毒命名为JN株;Reed-Muench法测定分离株病毒TCID50为10-7.5/0.1 mL;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BVDV JN分离株可被BVDV阳性血清特异性中和,而不能被BVDV阴性血清中和;分离株病毒E2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属于BVDVⅠa亚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检验大量混合精液样品病毒污染的方法,具有简便、经济、灵敏度高的优点,但要求供试犊牛或羊血清学反应阴性、严格隔离,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在4年中用这种方法检验了4万份精样。在这些精样中,传染性牛鼻气管炎(IBR)病毒、牛疱疹性乳房炎(BHM)病毒、牛白血病病毒(BLV)和兰舌病(BT)病毒均未达到感染水平,只有部分精液样品被牛病毒性腹泻(BVD)病毒污染。建议在检验大量精液混合样品是否被病毒污染时采用此种“康乃尔精液检验法”(Cornell Semen Test)。  相似文献   

17.
凸隆病毒(torovirus)作为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家族的重要成员,包括马凸隆病毒(EToV)、牛凸隆病毒(BToV)、猪凸隆病毒(PToV)和人凸隆病毒(HToV),该病毒感染人和动物,主要引起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自该病毒首次于1982年在美国Lowa州被分离得到,迄今已有30余年的研究历史,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病毒分离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毒与其宿主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也得以不断被认知,此篇综述介绍了有关凸隆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病毒的发现及分类,病毒粒子特征、基因结构及功能,引起细胞凋亡的机制,同时包含了病毒变异、血清流行病学、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关于研究前景的概括。  相似文献   

18.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JY株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疑似含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种公牛精液进行检测并分离病毒,本研究采用细胞培养、免疫荧光及纳米PCR技术,对采自吉林省某牛病毒性腹泻(BVD)发病牛场中使用的种公牛精液进行检测与病毒分离。共采公牛精液8份,接种牛肾细胞系(MDBK)进行分离培养。分离得到阳性毒株为非致细胞病变(NCP)型,测得第4代病毒效价为106.25TCID50/mL。纳米PCR检测5′-UTR和E2基因,测序后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BVDV流行毒株核酸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属于BVDV-1型,与BVDVJL株亲缘关系最近,5′-UTR核苷酸同源性为100%,E2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9.3%,命名为BVDVJY株。研究显示,本次采集的种公牛精液携带BVDV-1型毒株。该牛场BVD的发生疑似与种公牛精液带毒有关,对牛场BVD的防治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诊断疑似牛狂犬病病例、分析其病原分子特征,本研究以疑似牛狂犬病脑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基氏小体染色观察、荧光抗体试验、特异性目的基因(N基因)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等方法进行病毒鉴定,使用DNAStar、Mega4.0软件分析N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内基氏小体检测、荧光抗体试验、乳鼠脑内接种试验和特异性目的基因扩增结果显示狂犬病毒阳性,建立了基于狂犬病毒N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树。结合临床症状确诊该病例为牛狂犬病,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研究鉴定的狂犬病毒和2006年及2007年国内狗源狂犬病毒(DQ666306、DQ866121)、猪源狂犬病毒(DQ496219)及人源狂犬病毒(EF556197)的遗传关系较近。本文为研究牛狂犬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多型性及疫病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该病毒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根据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分为2个基因型,即BVDV1和BVDV2。每个基因型包括多种基因亚型,每个基因型又有2个生物型,致细胞病变(CP)型和非致细胞病变(NCP)型。病毒的这种特性造成各病毒株的抗原性和血清学特性的差异,给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诊断、疫苗研究和防控工作造成一定困难。文章论述了病毒的这种特性造成疫病的多种临床表现,导致疫病防控困难,说明了流行病学分析在该病防制的重要性,提出疫病主要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