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二溴菊酸和3-[(4-硝基苯)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了溴氰菊酯半抗原1-氰基[3-(4-氨基苯)苯基]甲基-2,2-二甲基3-(2,2-二溴乙烯基)环丙烷羧酸酯;用重氮化法将溴氰菊酯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相偶联制备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紫外吸收法估算偶联比分别为11:1和8:1;以BSA偶联物作免疫抗原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溴氰菊酯多克隆抗体,间接非竞争ELISA法测定2个抗血清效价分别为100000和80000,间接竞争ELISA法初步测定农药浓度50μg/ml时抑制率达到80%以上,为研究建立溴氰菊酯农残免疫快速测定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溴氰菊酯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偶联比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溴氰菊酯农药分子的人工抗原合成是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的关键,利用重氮化法将合成的溴氰菊酯半抗原(±)α-氰基对氨基苯氧基苄基(1R,3R)-2,2-二甲基-3-(2,2-二溴乙烯基)环丙烷羧酸酯分别偶联到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上制得两种人工抗原。合成的两种溴氰菊酯人工抗原用于动物免疫及免疫后抗体的检测,测得它们的偶联比分别为6∶1和7∶1。  相似文献   

3.
甲拌磷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五硫化二磷与无水乙醇为原料,首先制得硫化物中间体,再添加甲醛和2-巯基乙醇进行反应,得到甲拌磷半抗原.在DMAP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甲拌磷半抗原与丁二酸酐反应,得到甲拌磷半抗原的衍生物.通过碳二亚胺法将甲拌磷半抗原衍生物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共价偶联,得到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用免疫抗原免疫兔子获得了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抗血清效价达到了1∶50 000.通过试验确立甲拌磷标准曲线,检测限为6.383μg/L,检测线性范围为6.383~10 000μg/L.  相似文献   

4.
建立酶联免疫方法以检测食品中恩拉霉素的残留,采用戊二醛法,偶联半抗原恩拉霉素(Er)和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或卵清白蛋白(OVA),制备人工免疫抗原和人工包被抗原,分别为Er-BSA和Er-OVA。经紫外光谱鉴定,在紫外270~280 nm波长处得到Er-BSA和Er-OVA特征性偶联吸收峰。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的2个人工抗原均偶联成功。人工免疫抗原和人工包被抗原的偶联比均达到26∶1,为进一步制备抗血清和酶联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克百威半抗原4-[[(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基氧)羰基]氨基]丁酸(BFNB)的新合成方法,以避免传统三光气合成法的危害。以呋喃酚为起始物,通过酯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最终合成半抗原BFNB,利用质谱和核磁进行表征,结果证明半抗原BFNB合成成功。利用活性酯法将BFNB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得到免疫原和包被原,紫外扫描计算偶联比分别为17∶1和8∶1;将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竞争酶免疫检测方法(icELISA)表明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为0.096μg/mL,定量检测线性(IC_(20)~IC_(80))为0.023~0.403μg/mL。该研究所制备的抗原为进一步研制抗克百威单克隆抗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将百菌清(CTN)进行化学修饰后引入羟基活性基团,合成具有半抗原结构特征的百菌清衍生物(CTN-OH);采用N,N-羰基二咪唑法(CDI)将CTN-O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人工免疫抗原CTN-BSA和包被抗原CTN-OVA,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和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通过动物免疫试验获得鼠源多抗血清,并使用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的方法对多抗血清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半抗原CTN-OH与载体蛋白偶联成功;受免3只小鼠的效价均达1∶12 800,且2号小鼠对CTN的IC50为93.593μg/L,成功获得高效价、高敏感性、特异性强的鼠源多克隆抗血清,为CTN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培氟沙星(Pefloxacin,PEF)完全抗原,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以培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材料,用碳二亚胺(EDC)法制备培氟沙星-牛血清白蛋白完全抗原(PEF-BSA),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紫外扫描(UV)检测其免疫学特性;利用PEF-BSA免疫BALB/c小鼠,无菌条件下收集血清,用间接ELISA测定多抗血清(pAb)效价。并用同样的方法制备和鉴定培氟沙星-鸡卵清白蛋白完全抗原(PEF-OVA)。【结果】培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及鸡卵清白蛋白偶联成功,PEF-BSA偶联比为8∶1,PEF-OVA偶联比为6∶1。间接ELISA测得多抗血清效价均达到4 000以上,得到了较好的免疫效果。【结论】成功得到了培氟沙星完全抗原,该抗原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及良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磺胺二甲基嘧啶人工抗原合成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磺胺二甲基嘧啶(SM2)为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半抗原。本试验将SM2重氮化后分别连接人血清白蛋白(HSA)、卵清蛋白(OVA),合成人工抗原,经紫外光谱扫描验证偶联结果,计算结合比分别为4∶1、3∶1。用偶联物SM2-HSA免疫新西兰白兔,以SM2-OVA为包被原,4次免疫后ELISA方法测定抗血清效价为1∶12 800。表明抗原合成成功,这为小分子药物残留的免疫学检测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除草剂莠去津原药、巯基丙酸等为起始原料,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莠去津的半抗原:2-硫丙酸基-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嗪,并用UV、IR以及NMR等手段证明合成成功,用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成功的进行偶联,根据紫外吸收的加和性原理,比较测定半抗原、载体蛋白及偶联物的吸光值,并计算出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蛋白(OVA)的结合比为16:1和6:1。  相似文献   

10.
环丙氨嗪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拟通过抗原合成、多克隆抗体制备等途径建立快速的环丙氨嗪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主要采用戊二醛桥连法,偶联半抗原环丙氨嗪和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或卵清白蛋白(OVA),制备酶联检测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经紫外光谱和气相-傅里叶-红外光谱鉴定,在紫外265 nm波长处得到环丙氨嗪-BSA吸收峰;在红外3 350~3 300 cm-1、1 660~1 500 cm-1和1 695~1 665 cm-1波长处分别得到环丙氨嗪-BSA和环丙氨嗪-OVA特征性偶联吸收峰,证实本试验人工合成的2对抗原均偶联成功.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的偶联比分别达到25.9 ∶ 1、23.1 ∶ 1,为进一步制备抗血清和酶联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陆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建立产销通路 ,并提及物流在流通环节的重要性。最后就大陆各地的招商引资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秸秆切碎灭茬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双轴击切式破碎秸秆和根茬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轴压切原理和非等长刀切碎模型,并对秸杆切碎灭茬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机田间试验表明切碎率达91.4%,根茬破碎率达86.5%。该机的应用必将促进一年两熟平作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杆菌渗入烟草表皮瞬间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观察实验为例,对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的选题设计、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了探讨。该实验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是生物科学特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厌氧水解效率,采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出一株耐低温兼性厌氧蛋白酶产生菌192.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茵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生长8~12h达对数期,初始pH 7.5时酶活力最高.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pH 7.0,酶活力最高达39.3 U/mL.该酶在50℃以下,pH 6.0~9.0性能稳定.在60℃以上热稳定性很差,70℃保存lh酶活力全部丧失.  相似文献   

15.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与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养猪场送检的猪肺病料中分离到3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HPS)可疑菌株。经形态镜检、染色特性、生化和部分生物学特性试验,初步鉴定为HPS。在细菌学鉴定基础上,设计合成3对引物,分别以3株分离菌株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均扩增出822 bp8、24 bp和1.9 kb的预期特异性条带。以HPS GD株作为参考阳性菌株,以P1、P2为引物,设计优化PCR反应程序,建立HPS 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病料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PS PCR检测方法特异与敏感性高、适用性强,可应用于HPS感染的诊断和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万寿菊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寿菊又名金盏花、臭芙蓉 ,千寿菊、蜂窝菊 ,属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人工栽培万寿菊主要是取其花朵作为提取黄色素的原料。在正常条件下 ,种植万寿菊可实现公顷产鲜花 2 2 .5t以上、产值可达 135 0 0元左右、利润可达6 0 0 0元左右 ,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8.
灌水和过量施钾对烤烟养分含量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灌水和过量施钾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养分含量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N:K2O用量比达到1:3的基础上随钾用量增加,烟株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烟叶产量和化学成分均没显著差异,灌水可以显著提高烟叶产量和上等烟比例,但灌水与钾用量互作对烤后烟叶养分含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苦荞的成分功能研究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苦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既能食用 ,又能防病、治病 ,为许多其它主要食物所不及。我国有丰富的苦荞资源 ,对苦荞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本文就苦荞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开发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铅、镉单一和复合污染及其与常量元素钙、微量元素锌的交互作用对韭菜植株生长发育和Pb、Cd在其根、叶中迁移富集规律的影响。韭菜中Pb、Cd的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得。结果表明,韭菜对Pb或Cd的吸收量与土壤单一Pb或Cd污染程度正相关;Pb/Cd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低浓度复合时相互促进吸收,高浓度复合时优先吸收Cd而抑制韭菜对Pb的吸收;锌在高浓度Pb/Cd污染时表现出优良的拮抗作用,可有效降低Pb、Cd的生物有效性并促进韭菜生长。韭菜根是富集Pb、Cd的主要部位,但受代谢方式、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根、叶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根与叶中Cd的浓度比为1.5左右,Pb浓度比主要为2.5~4.5之间,显示Cd更易迁移至韭菜叶组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