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不同的杀青方式,探讨了杀青工艺对杜仲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绿茶以鲜叶直接采用复干机杀青的感官品质最佳;杀青条件以125℃、3min的处理形成的杜仲绿茶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2.
一、绿茶品质的形成和杀青过程的主要化学变化 绿茶产品花色较多,其种类有炒青、烘青、晒青、蒸青之分,外形有长、扁、圆、针、卷、片之别,其品质的形成,无论制成哪一种绿茶,都是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个过程。绿茶在干燥过程因工艺操作不同,可制成长条、圆柱、扁条、弯曲等各种不同形态的绿茶,而绿茶初制的化学变化主要取决于杀青阶段掌握正确的温度以钝化鲜叶中酶的活性之后,使鲜叶中的化  相似文献   

3.
不同摊放时间对夏秋蒸青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茶初制工艺中鲜叶在杀青前进行摊放,能提高绿茶品质,但摊放程度必须适当,尤其是摊放时间及摊放后茶叶含水量的掌握,为此该试验采用了春波绿、元宵绿、金萱、福鼎大毫4个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进行了不同摊放时间对夏秋蒸青绿茶品质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过热蒸汽杀青方法进行杀青时,杀青前鲜叶自然摊放时间为6~7 h、摊放叶含水量为68%~70%时,可较明显地减轻夏秋绿茶的苦涩味,并改善香气,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工艺杀青对夏秋绿茶化学成分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夏秋季鲜叶原料对不同工艺杀青绿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品质进行了研究。湿热杀青有利于茶多酚物质和蛋白质的水解,茶多酚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增加,有利于绿茶品质。干热不同杀青方法中,虽然锅炒杀青氨基酸含量较高,但同时茶多酚含量也较高,品质总分较低。  相似文献   

5.
杀青方式对秋季绿名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秋季不同品种茶鲜叶进行绿茶杀青工艺试验,从杀青叶叶象、成品茶感官品质和内含物3个方面分析了杀青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认为:微波、汽热杀青能很好地保持绿茶色泽和提高茶叶鲜味品质,更适于秋季绿名茶的杀青工艺,锅炒杀青虽然熟粟香更明显,但对于叶质较厚的中、大叶种,不容易杀透、杀匀,而且苦涩味较重。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芽二叶标准的中黄1号鲜叶制作颗粒形绿茶、红茶和黄茶以及扁形和针形绿茶,结合样品的滋味特征筛选其适制茶类及外形,并优化关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中黄1号茶鲜叶较适于加工绿茶,且颗粒形绿茶的滋味品质较优。优化颗粒形绿茶的杀青和做青工艺参数,分析在制品的含水量、容重及外形品质,确定杀青工艺宜采用温度和投叶量分别是220~230 ℃和33 kg·h-1,做形工艺宜采用的温度和投叶量分别是170~180 ℃和3.0 kg·锅-1。  相似文献   

7.
绿茶加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绿茶鲜叶采收,并阐述了名优绿茶加工工艺,包括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毛茶整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绿茶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1芽2~3叶为主的机采鲜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恩施振动分级设备,分别在鲜叶、杀青、二青、三青等关键环节进行分级处理,以未分级处理为对照,按照条形绿茶工艺加工成干茶,比较各处理原料的组成情况、干茶感官品质、正茶率及理化成分。结果显示,鲜叶分级、二青分级、三青分级基本将原料分为2档,杀青分级将原料分为3档;未分级处理所制条形绿茶感官品质优于分级处理,加工中二青分级所制条形绿茶感官品质优于其他分级处理;机采条形绿茶正茶率均较低,为66%~88%,需精制,其中二青分级2档茶的正茶率较高,均超过86%;二青分级下口原料所制条形绿茶的粗纤维含量最低,较对照低19%以上,氨基酸含量较对照高出20%以上,说明二青分级有利于将嫩度较好、品质较优的原料分离出来。本研究结果为利用机采鲜叶加工优质茶产品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杀青技术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对绿茶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绿茶的品质主要体现在色、香、味、形4个方面。简述了国内外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杀青的目的和要求,重点阐述了不同杀青方式、杀青温度和时间、鲜叶摊放时间和程度以及投叶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总结,以更好地提高绿茶品质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文冠果叶的经济价值,优化文冠果绿茶制作工艺.[方法]以文冠果叶为原料开发绿茶,采用手工锅式杀青和蒸汽杀青2种不同杀青方式,筛选不同的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以优化文冠果绿茶的加工工艺;通过对茶样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方面进行感官审评,筛选出每种不同杀青工艺中的最优组.[结果]手工锅式杀青的炒青温度为180℃,炒青时间为2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蒸汽杀青的蒸青温度为118℃,蒸青时间4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相较于鲜叶,水浸出物含量分别增加了53.8%、59.2%,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26.7%、33.3%,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2.7%、33.2%,黄酮含量增幅不明显.[结论]文冠果叶可以加工成绿茶,并具有较高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1.
摊青是绿茶加工中首要的工序。采用“绿宝石”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加工的条件为基础,通过设定不同的摊青时间,分析摊青技术对茶青及成茶品质的影响和作用,明确“绿宝石”加工工艺中适宜的摊青技术参数。结果表明:以筛网摊放,摊青厚度10~15cm,辅助鼓风机通风,摊青时间10—14h,摊青叶含水率73%-74%左右为“绿宝石”摊青技术的较佳条件。  相似文献   

12.
桂香18号是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从广西凌云白毫茶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的新品种,用其原料与不同茶类国家级对照种进行制作绿茶、乌龙茶、黑茶的适制性对比试验,并与其亲本及国家级对照种进行感官审评对比。结果表明,桂香18号继承了母本适制性广的优良特性,产品品质独特,制作的各种茶类产品品质优,花香突显,其中绿茶、红茶品质均优于母本对照种和国家级标准对照种;乌龙茶品质与国家级乌龙茶标准对照种相当,优于母本对照种;黑茶品质与母本相当,优于广西六堡茶(黑茶)标准对照种。为今后推广该品种适制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RFID的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FID技术为依托,以农超对接中的“基地-加工企业-超市”为主要模式,围绕无公害蔬菜生产、包装、销售的主要环节,建立基于RFID的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对无公害蔬菜从产地到加工经营企业整个流程实施有效监管和追溯,增加对无公害蔬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密度和范围,及时依据检测结果做出准否上市的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4.
沙糖橘是广西的名优水果,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沙糖橘产业化过程过快,配套的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没有及时跟上,致使各地沙糖橘产量、品质差异较大。文章根据沙糖橘的生长特性,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对其周年生产管理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赵刚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7):113-115,119
计量学是对学科发展有效评测的工具。以往,图书馆内设机构一般有: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咨询部、技术部。但近期我国学者对图书馆机构设置改革的研究成果中,对图书馆设置办公室、资源建设部、读者服务部、信息咨询部、技术部等,这一改革认知程度比较高。通过对我国"211工程"大学图书馆机构设置的调查,以计量学的角度对统计结果加以分析、数据挖掘,以期发现我国"211工程"大学图书馆机构设置现状、发展趋势,并提出图书馆机构设置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卢一科 《广西农学报》2009,24(6):14-15,34
测土配方+稻草还田技术措施,既能提高稻草利用率、杜绝焚烧稻草引发生活环境污染,又能提高水稻产量,是一项较好的沃土技术。通过小区重复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沃土技术措施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产量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测土配方+稻草还田比常规对照平均每667m^2增产稻谷69.4kg,增长15.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出兼具绿茶的品相与红茶内质的扁形红茶的加工工艺。[方法]通过对龙井茶与红茶加工工艺的组合研究,结合2种工艺的优势,克服不足,试制出扁形红茶。[结果]研究试制的扁形红茶,其品质与传统工艺加工的条形工夫红茶相当,部分指标优于工夫红茶;其光滑扁平的外形改变了传统红茶的单一外形,形成一种色、香、味、形俱佳的红茶加工工艺。[结论]研究可为茶类结构调整,提高茶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凌云白毛茶选育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选种和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把抗寒抗冻性强的优良单株选育出来,培育成为新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来更新换代老品种,保留和发挥凌云白毛茶良种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名优绿茶清洁化做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晔  张文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89-14391
[目的]研究名优绿茶相配套的清洁化做形技术,为促进清洁化连续加工设备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名优绿茶筑阳翠峰茶为对象,研究清洁化连续加工中理条设备6CLZ-60型多用理条机清洁化做形技术,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含水量、做形温度、投叶量、理条机转速、做形时间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感官审评和主要品质成分的检测分析表明,在含水量控制在40%左右,做形温度在130℃左右,转速为600 r/m in左右,投叶量为70 g/槽左右,做形时间为10 m in左右时的组合有利于筑阳翠峰茶品质的形成。[结论]该研究为名优绿茶清洁化做形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