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催情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为催情散在奶牛持久黄体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1g/mL(以生药计)的催情散药液,选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5个急性毒性试验组分别按20 000,16 000,12 800,10 240和8 192mg/kg剂量一次性灌服催情散药液,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自来水,连续观察7d,记录中毒症状和死亡数并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另取20只小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2组,给药组于12h内分3次给小鼠灌胃1g/mL催情散药液,每次灌胃体积为每20g体质量0.8mL(最大灌胃体积),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自来水,连续观察7d,记录中毒症状、死亡数并确定最大耐受量;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催情散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和对照组,给药组分别按10 000,5 000和2 500mg/kg剂量灌服给药,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自来水,连续灌服30d,灌药前和灌药第7,14,21,28和30天称量大鼠体质量、检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脏器系数并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均无小鼠死亡,故无法计算LD50;小鼠对催情散的最大耐受量为120g/kg,表明该受试药物无毒。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病理剖检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除了由于心脏采血导致部分心肌纤维出现坏死和间质血管出血外,其他各器官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结论】中药催情散实际无毒,临床按推荐剂量使用不会对奶牛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柴桂感寒口服液的毒性作用并初步确定其安全范围,为柴桂感寒口服液的兽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健康的昆明系小鼠(18.00~22.00 g/只),按1.875、3.750、7.500、15.000和30.000 g/kg的给药剂量设5个处理组,于24 h内分2~3次灌胃给药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另取20只昆明系小鼠,雌雄各半,按60.000 g/kg的剂量灌胃给药进行最大耐受量试验.长期毒性试验则选取健康清洁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20.000 g/kg)、中剂量组(10.000 g/kg)、低剂量组(5.000 g/kg)和空白对照组(纯化水),每组20只(雌雄各半),给药周期30 d,于停药后第1 d(试验第31 d)和停药后1周(试验第38 d)分别进行眼球采血,用于血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同时剖检并采集大鼠实质性脏器计算脏器指数及制作石蜡组织切片.[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小鼠灌胃给药后30 min内嗜睡,精神萎靡,但40 min后其生理状态恢复正常,无中毒症状和死亡现象,因而无法计算出半数致死量(LD50).在最大耐受量试验中,各给药剂量组小鼠也未出现死亡情况,剖检发现其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腺、胃肠、睾丸(♂)、子宫(♀)和卵巢(♀)等脏器均无任何肉眼可见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即小鼠对柴桂感寒口服液的最大耐受量大于60.000 g/kg.长期服用柴桂感寒口服液对大鼠的采食量和体重均无不利影响,不会导致大鼠实质性脏器损伤或发生异常变化,对其血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也无明显影响;石蜡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各给药剂量组大鼠肝脏、脾脏和肾脏的组织形态结构与空白对照组一致,均未出现异常病理变化.[结论]柴桂感寒口服液无急性毒性作用,长期连续服用也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兽医临床用药安全性高,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等病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浓缩型兽用双黄连口服液的用药安全性,为其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昆明系小鼠为试验对象,通过开展浓缩型兽用双黄连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及亚慢性毒性试验,确定其临床应用的主要毒性作用及毒性作用靶器官.其中,急性毒性试验设20.00、10.00、5.00、2.50和1.25 g/kg 5个剂量组,试验开始当天在24 h内分2~3次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最大耐受量试验用药剂量为240.00 g/kg,试验开始当天在24 h内分2次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每次0.80 mL/只;亚慢性毒性试验设每天灌服0.16、0.08和0.04 mL/只3个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28 d.[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小鼠灌胃给药后30 min内精神萎靡,安静,呼吸变慢,但30 min后恢复正常,未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现象,未能测出半数致死量(LD50).小鼠对浓缩型兽用双黄连口服液的最大耐受量大于240.00 g/kg.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各用药组小鼠的体重、脏器(肝脏、脾脏和肾脏)指数和血清学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仅高剂量组小鼠的肝脏有损伤,肝细胞有点状坏死灶,肝细胞索凌乱,细胞界限模糊不清,细胞核着色减弱,其他脏器组织切片均无异常变化.[结论]浓缩型兽用双黄连口服液对小鼠无急性毒性作用,长期连续用药也无亚慢性毒性作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草药烟用添加剂的急性毒性.[方法]通过对小白鼠最大耐受量测定(MTD),以最大浓度(1.5g生药/ml)和最大体积(40 ml/kg),给小白鼠灌胃给药(i.g),给药后连续14 d观察动物的毒性症状及死亡情况.[结果]急性毒性研究结果显示,给药后14 d内小白鼠活动、外观、行为、摄食、大小便、呼吸等未见异常,未见毒性反应及死亡发生.中草药烟用添加剂对小白鼠经口的MTD为60 g生药/kg,相当于成人(60 kg体重)日用量(15 g药材)的240倍.限于药物浓度及动物的给药容量,无法测定LD50.[结论]中草药烟用添加剂的毒性反应剂量大于60 g生药/kg,表明中草药烟用添加剂的毒性低.  相似文献   

5.
对桑杜口服液进行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以最高浓度(4.0 g/mL)、最大给药容积(0.2 mL/10 g)于24 h内灌胃3次桑杜口服液,小鼠体质量正常,精神状态良好,毛色光亮,饮水摄食正常,给药后7 d内未出现中毒和死亡情况,表明桑杜口服液对小鼠无急性毒性。长期毒性试验:取4周龄Wistar大鼠(清洁级)80只,随机分为4组,3个药物剂量组分别灌胃4.0、1.0、0.25 g/mL桑杜口服液1.0 mL,空白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30 d,每天观察大鼠的给药反应。每周称质量,计算周增质量,并于给药30 d结束时,每组取10只大鼠(雌、雄各半)采血,进行血液细胞学检查、血清生化检查,计算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卵巢子宫、睾丸的质量及脏器系数。结果显示,大鼠体质量、脏器系数、血液细胞学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无异常,表明桑杜口服液对大鼠无长期毒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木豆叶提取物的安全性,对其进行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预试验初步确定给药剂量的范围,正式试验取60只小白鼠灌胃给药,给药后连续观察7d,记录小白鼠的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及LD50的95%可信限.结果表明,高剂量给药组小白鼠出现中毒反应并死亡,解剖后检查发现,主要原因是消化系统的病变,测得木豆叶提取物的LD50及LD5o的95%可信限分别为62.647 g/kg、53.488 ~ 73.528 g/kg,表明木豆叶提取物可以被认为是无毒物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清肺平喘口服液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本试验研究清肺平喘口服液连续灌服情况下对SD大鼠的长期毒性情况。将雌雄各半的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清肺平喘口服液2.52g/kg、5.04 g/kg和10.08 g/kg剂量组,每组30只,连续给药90 d,以SD大鼠的体重、摄食量、血液生化指数及脏器系数检查作为检查指标,全面评价连续灌服对大鼠的毒性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灌胃给药直至90 d均无死亡,各给药组大鼠毛发光润,摄食、粪便均正常。给药观察期间,3个试验组大鼠的体重、摄食量、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清肺平喘口服液在2.52 g/kg、5.04 g/kg和10.08 g/kg剂量下连续灌服对SD大鼠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野大黄散提取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测定野大黄散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LD_(50))和最大耐受量(MTD);亚慢性毒性试验分别以2、10、20 g/kg 3种剂量的野大黄散提取物,连续对小鼠灌胃35 d,观察小鼠临床表现,计算脏器指数,检测血常规、血清生化、免疫学指标,观察脏器组织病理变化,综合判定野大黄散提取物的毒性。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无法测定半数致死量,MTD≥120 g/kg。亚慢性毒性试验,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野大黄散提取物10 g/kg和2 g/kg剂量组小鼠的淋巴细胞数、呼吸道与肠道sIgA分泌水平和血清IgG水平显著提高(P0.05),各给药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等脏器组织无明显病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野大黄散提取物属无毒物质,是安全性较高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确定莽吉柿胶囊的安全性,通过大鼠、小鼠灌胃给药,观察其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为该药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剂量设计和临床毒副反应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急性毒性实验:小鼠灌胃给药(28.8g/kg、40mL),1d 2次,给药间隔时间5 h,观察记录给药后14 d内动物中毒症状、死亡时间和体重;解剖死亡动物和存活动物,观察主要脏器变化。长期毒性实验:设置莽吉柿胶囊低(0.15 g/kg)、中(0.9 g/kg)、高(5.4 g/kg)3个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给药26周,观察记录动物的外观行为、体重和摄食量,并分别于给药后第4周、13周和26周恢复期结束后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毒性实验,给药后有2只动物死亡,解剖没有发现脏器存在明显异常,其余动物未见异常。长期毒性实验,给药期内高剂量组动物摄食量、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恢复期结束后恢复正常,无延迟性毒性反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莽吉柿胶囊单次灌胃最大耐受剂量 28.8 g/kg,大鼠灌胃26周无毒反应剂量为0.9 g/kg,分别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576倍和18倍,结果表明,临床拟用剂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γ-氨基丁酸对ICR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γ-氨基丁酸对小鼠经口LD50大于10g/kg。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γ-氨基丁酸以500、100、20 mg/kg给小鼠连续灌胃30 d,对小鼠的增重、脏器系数、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柠檬黄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柠檬黄对泥鳅红细胞细胞核的毒性影响。[方法]以柠檬黄作为诱变剂,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柠檬黄在不同浓度(7.482 08、.017 08、.590 09、.204 0和9.862 0 g/L)和不同染毒时间(81、62、4、324、0 h)条件下对泥鳅红细胞的损伤情况。[结果]柠檬黄对泥鳅的24 h半致死浓度LC50为8.594 0 g/L和48 hLC50为7.173 0 g/L,其安全浓度为1.515 0 g/L。柠檬黄在较低的浓度下(<0.094 7g/L)无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达到一定浓度(>0.378 8 g/L)之后所诱导的微核率基本上随着浓度的加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柠檬黄诱发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结论]柠檬黄达到一定的浓度和染毒时间之后对泥鳅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建议食品加工业在使用柠檬黄时,应严格限量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进行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泥鳅24 h、48 h和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41 μg/L、24.40 μg/L和18.37 μg/L,安全质量浓度为4.15 μg/L;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随着染毒浓度和时间的增加不断升高,呈现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根据中国《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2004)》评价标准,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泥鳅为剧毒.  相似文献   

13.
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估测毒死蜱的环境毒性,以大鳞副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毒死蜱对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研究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红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24、48、96h的LC50分别为524.76、291.53、193.20μ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26.99μg/L;试验各组(毒死蜱质量浓度分别为26.99、45.11、63.23μg/L)的红细胞微核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其最高微核率出现在最高剂量组(63.23μg/L)染毒后的第6天,为4.111‰,微核率与毒死蜱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毒死蜱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蓝点笛鲷人工育苗中药物的施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半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Cu2+、Zn2+对蓝点笛鲷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结果]Cu2+的安全浓度为0.103 8 mg/L;Zn2+的安全浓度为3.347 8 mg/L。Cu2+对蓝点笛鲷幼鱼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0.422 3、15.888 5 mg/L;Zn2+对蓝点笛鲷幼鱼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0.395 2、14.123 2 mg/L。等毒性配比的2种重金属离子混合液对蓝点笛鲷幼鱼的毒性大于单一毒性。[结论]Cu2+为剧毒物质,Zn2+为低毒物质,两者混合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一种新开发的槟榔固体饮料,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槟榔提取物的LD50,以固定剂量法计算蓄积系数。结果表明:槟榔固体饮料对小鼠口服LD50为8181mg/kg,其LD50的95%可信限为6742~9620mg/kg。槟榔固体饮料的蓄积系数是5.8。由此可见,槟榔固体饮料属于实际无毒物质,食用安全,对小鼠有轻度蓄积毒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价卷丹的安全性,为其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南通军山卷丹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及可能的中毒症状,并测定小鼠的最大耐受量。通过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对其进行系统安全性评价。[结果]卷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大于80 g/kg,并且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卷丹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无遗传毒性,是一种安全无毒的中药,可开发成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18.
戴朝霞  王世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57-13058
[目的]研究锂电池泄露对大型蚤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方法]选择大型蚤作为受试生物,进行纳米氢氧化镍对典型水生生物大型蚤的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结果]大型蚤对纳米氢氧化镍的耐受浓度随着时间变化差异很大,在24 h内大型蚤耐受浓度为0~3.83mg/L,在48 h内耐受浓度迅速降低至0~0.69 mg/L,而48~96 h后耐受浓度变化不大;纳米氢氧化镍在短时间(0~2 d)引起大型蚤死亡并引起大型蚤繁殖延迟。[结论]该研究为锂电池泄露后纳米氢氧化镍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罡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79-15881
[目的]研究了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出半数致死浓度,进而分析该除草剂是否对水生生物存在潜在的毒害;并在急性毒性的基础上进行遗传毒性研究,通过计算微核率来判断除草剂苄嘧磺隆是否存在遗传毒害。[结果]24h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98ml/L和0.637ml/L,安全浓度为0.159ml/L。不同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对斑马鱼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试验表明,对照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为0.0103%,处理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最高达0.372%.说明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斑马鱼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同一检测时间,不同浓度处理组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与对照相比,具有剂量效应;在同一处理组,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微核率在24h达到峰值,在48h及72h时下降。[结论]该研究为人们科学选择和合理利用除草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供试斑马鱼体重12~17g、体长4—4.5cm,购于宠物市场。实验室驯养7d,每天更换1次暴晒24h的水,选取行动活泼,身体健康的个体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