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罗非鱼鱼鳞经水洗、酸浸、碱浸处理后,采用热水法提取胶原蛋白并对其进行酶解,以酶解液水解度为指标筛选适合的酶,研究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底物浓度和酶解温度对水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鱼鳞胶原蛋白的酶解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酶添加量6 000 U/g、酶解时间8 h、底物浓度5%、酶解温度50℃时,鱼鳞胶原蛋白酶解液水解度最大,达到24.23%。此条件下制备的分子量小于1 000 Da胶原寡肽占82.40%。  相似文献   

2.
酶法提取鱿鱼皮胶原蛋白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酶法提取鱿鱼皮胶原蛋白的工艺条件。根据5种蛋白酶水解液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确定了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这2种提取率高的酶为水解用酶,采用L16(4^5)正交试验确定了这2种酶水解鱿鱼皮以制备胶原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鱿鱼皮以制备胶原蛋白的最佳温度、加酶量、底物浓度、pH、时间分别为55℃、1200U·g^-1、1:20、pH8.0、4h和50℃、3200U·g^-1、1:20、pH6.0、6h。2种蛋白酶提取的胶原蛋白含量分别为11.08%和11.36%,提取率分别为95.16%和97.56%。  相似文献   

3.
甜菜碱对中华鳖肌肉和裙边食用品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780只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成鳖分两组,分别饲喂添加0.6000mg/kg甜菜碱的饲料,进行200-500g生长期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束后,解剖中华鳖,取腿肌和裙边样品,分析肌肉中肌苷酸,肌酸酐,肌酸、氮基酸含量和裙边中胶原蛋白含量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甜菜碱使肌肉中鲜味肌苷酸,肌酸酐,肌酸和游离甘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4.06%,25.34%,12.80%,8.95%;裙边粘度及其相关的总胶原蛋白和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44.37%,25.34%,12.80%,8.95%;裙边粘度及其相关的总胶原蛋白和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44.37%,16.91%,19.13%。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孵化湿度对中华鳖营养品质的影响,采集5龄中华鳖所产的同批次受精卵[(3.05±0.05) g],在相对湿度65%和85%下于实验室全裸孵化箱中进行无接触式孵化,分别取18、20、22、24、26期胚胎各20枚,迅速解剖出裙边组织,用于荧光定量PCR分析测定胶原蛋白含量,并用天狼星红染色法进行组织学分析,研究2种孵化湿度对胚胎期中华鳖外部形态和胶原物质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胚胎发育,背甲指数(背甲质量/体质量)、裙边指数(裙边质量/体质量)、背甲比值(背甲长/体长)和裙边比值(体长/裙边宽)等性状总体上呈增加趋势。相对湿度85%下孵育的中华鳖胚胎在大多数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特征性指标显著优于相对湿度65%(P<0.05)。相对湿度85%下孵育的裙边组织呈现强橙黄色或亮红色偏振光,随着胚胎发育,裙边组织Ⅰ型胶原蛋白面积的占比不断增加,极显著高于相对湿度65%下的此数值(P<0.01)。发育至第22期,相对湿度85%下孵育的裙边组织Ⅰ型胶原蛋白基因mRNA表达水平迅速增加,推测潮湿环境可能有利于胚胎期中华鳖发育过程中胶原蛋白的沉积和相关优良性状的形成。试验结果可为中华...  相似文献   

5.
在单因素试验研究时间、底物浓度、pH,酶浓度和温度对蛋白水解度和酶解液中可溶性钙含量的影响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酶水解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10%,pH 7.4,温度50℃,酶添加量1.39%,水解5h.在此条件下,酶解液水解度为29.0%,可溶性钙含量为176.4 mg/ml,水解液经凝...  相似文献   

6.
海地瓜中具吸湿保湿特性的胶原蛋白肽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海地瓜(Acaudina molpadioides)胶原蛋白多肽的提取工艺。利用氯化钠溶液去除海地瓜中的非胶原蛋白,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去除非胶原蛋白氯化钠的最佳浓度和体积:浓度为9%,体积为10倍海地瓜质量的氯化钠溶液,浸泡24h,可除去的非胶原蛋白占总蛋白的11.5%。通过单酶实验,选择AS.1398中性蛋白酶为实验用酶。以吸湿性和保湿性为指标,在单因素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制备海地瓜胶原蛋白多肽的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2、温度40℃、加酶量2400U/g、pH7.5、时间3h,胶原蛋白多肽的吸湿率和保湿率分别为6.11%和81.23%。  相似文献   

7.
酶解法从黄鳍金枪鱼鱼头中提取鱼油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蛋白酶酶解法从黄鳍金枪鱼加工的下脚料--鱼头中提取鱼油.以鱼油提取率为指标,选择合适的蛋白酶,研究了酶解工艺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胰蛋白酶提取鱼油的酶解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50℃,酶添加量1%,底物浓度1:1,酶解时间4h,酶解pH值8.在此条件下,粗鱼油的提取率为4.22%,理化指标达到了SC/T3502-2000的粗鱼油二级标准,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高达38.47%,其中DHA和EPA的含量分别为23.63%和4.84%.  相似文献   

8.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胰蛋白酶,制备魁蚶肽.以肽得率为指标,研究了固定化胰蛋白酶量、时间、pH、温度和底物浓度等单因子对固定化胰蛋白酶酶解魁蚶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魁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固定化胰蛋白酶6 mg,水解反应时间4 h,温度50 ℃,pH 8.0,底物质量浓度98 μg/ml.在此条件下,魁蚶肽得率为23.93%.  相似文献   

9.
牡蛎酶解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比较选择了牡蛎酶解的有效蛋白酶,研究了牡蛎酶解的工艺中各主要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SI,398枯草芽跑杆菌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牡蛎有较好的酶解效果。酶解温度、加酶量、底物浓度对酶解提取率影响较大。确定了牡蛎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加酶量0.5%;底物浓度6%;酶解时间2h。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组织块移植培养技术,对来源于中华鳖(Trionyx sinesis)肝脏、脾脏、肾脏、心脏、皮肤及裙边组织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细胞均可从组织块中迁出并生长成单层细胞。对原代培养的单层细胞用胰酶-EDTA消化后传代培养,初步建立了可连续传代的中华鳖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及皮肤组织细胞系;还对细胞的培养条件、冷冻保藏与复苏、染色体数目等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中华鳖细胞培养的条件为32℃,MEME或R1640培养基,血清浓度为20%(V/V)。二甲基亚砜(DMSO)冻存保藏后,细胞复苏生长良好,中华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66。  相似文献   

11.
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林兰  董学兴  赵卫红  欧江涛  何枫 《水产学报》2018,42(10):1589-1595
通过围隔实验比较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浮游生物的影响。实验设置6种养殖模式:罗氏沼虾单养(MP)、罗氏沼虾+浮萍(水面覆盖率5%)(PP)、罗氏沼虾+鲢(PF)、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鲢(PMF)、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浮萍(PMP)、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浮萍+鲢(PMPF)。养殖64 d后,测定不同模式中浮游植物和三大类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及桡足类)的种类和数量。结果显示,上述6种模式中浮游植物共同优势种有4种,但优势度指数最大的浮游植物不同,MP组是锥囊藻属,有浮萍的PP和PMP组均为细小平裂藻,混养鲢的PF、PMF和PMPF组均为针杆藻。不同养殖模式无共同的浮游动物优势种。养殖模式对浮游生物密度具有显著影响,PF组浮游植物密度最高,MP组浮游植物密度最低,PF组浮游植物密度比MP、PP和PMP组分别高78%、53%和61%。相反,浮游动物密度MP组最高,PF组最低。混养鲢的PF、PMF和PMPF组浮游动物密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研究表明,罗氏沼虾养殖中混养鲢可增加浮游植物密度而降低浮游动物密度,浮萍和鲢影响池塘优势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养殖水体底栖鱼类肠道排泄物对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的影响,将青鱼和鲇肠道排泄物与铜绿微囊藻休眠体用野外养殖水域沉积物(底泥)混匀包埋,在10、15和20°C梯度温度下进行休眠体复苏实验。结果显示,铜绿微囊藻休眠体主要复苏期为第3~15天,在10和15°C条件下,青鱼排泄物组(MP)、鲇排泄物组(SA)和青鱼-鲇排泄物混合组(MP-SA)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K),且MP组也显著高于SA组和MP-SA组;在20°C条件下,MP组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率显著高于SA组、MP-SA混合组和CK组,但SA组和MP-SA组与CK组复苏率并无显著性差异。实验过程中MP组沉积物中优势菌群以假单胞菌为主,SA组和MP-SA组优势菌群分别以芽孢杆菌和厚壁菌为主,第0~12天为菌群增殖期,且此期间沉积物-水体界面(SWI)实验MP组、SA组和MP-SA组溶解氧含量(DO)和氮磷比(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青鱼和鲇肠道排泄物能促进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且这种促复苏效果在低温区间(10~15°C)更显著,可能是排泄物中菌群在生长增殖期降低了沉积物-水体界面N/P和DO的结果。研究结果对养殖水体底泥清淤和春季铜绿微囊藻水华防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大菱鲆高温胁迫下相关应激基因的表达影响,采用Real-time PCR对本课题组已定位到的大菱鲆高温胁迫应答主效QTL中的4个候选基因(p53、UBE2H、ZNF469和MAGI2基因)在不同温度胁迫下的肝脏、鳃、脾脏、皮肤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以大菱鲆正常生活水温14°C为对照组,20°C、23°C、25°C和28°C为实验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4个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具有组织和温度特异性。其中UBE2H的表达量在4个组织中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肝脏、脾脏、皮肤组织中20°C时急剧上升并达到峰值且差异显著;在鳃组织中23°C时达峰值,差异显著。p53在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鳃和皮肤组织中28°C时表达量急剧升高达到峰值且差异显著。ZNF469和MAGI2在4个组织中均在20°C时大量表达,并远高于其他温度。研究表明,在大菱鲆高温胁迫应答过程中p53基因与DNA修复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而UBE2H基因参与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对p53基因具有反馈调节作用,是维持细胞稳态的关键基因;ZNF469和MAGI2在作为鱼类应答高温胁迫的生物标志物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精确定位鲍疱疹病毒(HaHV-1)在宿主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明确HaHV-1的组织亲嗜性和侵染进程,实验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原位杂交技术建立了HaHV-1的原位LAMP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研究了HaHV-1人工感染实验不同时间节点,病毒在杂色鲍主要器官的分布规律和组织亲嗜性。并对已报道的HaHV-1 LAMP扩增引物进行优化,实现对载玻片上原位固定靶组织内病毒DNA的稳定、特异扩增,筛选最佳显色时间等原位杂交反应条件,最后通过免疫酶标技术分析HaHV-1在组织样本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HaHV-1原位LAMP检测方法最适显色时间为60 min。利用该方法对攻毒后24、36、48、60和72 h,HaHV-1在杂色鲍外套膜、鳃、肝胰腺和腹足神经节4种样本的组织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病毒阳性信号最早于36 h出现在腹足神经节,48 h在部分外套膜样本中观察到病毒阳性信号,分布局限于外周神经中。在感染实验后期,病毒阳性信号出现在肝胰腺结缔组织中。病毒阳性信号出现的部位常有大量细胞渗出和浸润,渗出的细胞中可见被病毒感染的血淋巴细胞。本研究建立的HaHV-1原位LAMP检...  相似文献   

15.
欧洲鳗短钩拟指环虫病及其鳃组织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患短钩拟指环虫病欧洲鳗的症状、流行状况和鳃显微组织病理.游动和呼吸频率异常、鳃丝浮肿和鳃上粘液增多为该病的主要症状.该病尽管在冬季也有发生,但水温在26℃以上的春末、夏季和秋初是最易发病的流行季节,流行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患病欧洲鳗鳃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出5种类型,其一是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使邻近的鳃小片相连;其二是鳃小片粘液细胞增生,同样使鳃小片连成一片,增生的粘液细胞经阿利新蓝(Alclan blue)和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 acid schiff)二者联合染色后呈蓝紫色的染色反应,属于Ⅳ型的粘液细胞;其三是鳃小片肿大,但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无肿大现象,上皮细胞层与毛细血管相分离,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上皮细胞层破裂,血细胞外溢,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后,失去鳃小片原有的结构;其四是鳃小片肿大同时伴随单层扁平上皮细胞肿大,进一步发展,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后,鳃小片同样失去原有的结构;其五是鳃小片毛细血管严重充血扩张,比原毛细血管扩张几倍到十几倍,形成充满红细胞的棒状到球状的动脉瘤.结果表明鳃上皮细胞增生、粘液细胞增生、鳃小片肿大、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和严重充血成动脉瘤等病理变化都可导致患病欧洲鳗呼吸困难,轻者影响其生长,重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6.
王济秀  张锋  王卫民  刘红 《水产学报》2020,44(4):528-538
为探索鱼类转铁蛋白基因tf和转铁蛋白受体基因tfr1a的转录调控机制,本实验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在其全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取tf和tfr1a基因序列,对2个基因候选启动子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CpG岛进行预测,通过PCR方法克隆得到tf和tfr1a基因近端启动子区不同长度片段,连接至pGL3-Basic/pEGFP-1载体,瞬时转染入Hela细胞,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团头鲂tf基因启动子区无CpG岛位点,而tfr1a基因启动子区有2个CpG岛位点。成功构建9个tf和10个tfr1a不同长度启动子片段的重组质粒,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发现,tf启动子核心区域为-268^+56 bp,且-1 308^-1 102 bp片段可能存在正调控该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fr1a启动子核心区域为-224^+48 bp,且+48^+92 bp可能存在抑制该基因转录的负调控元件,而-1 229^-1 219 bp区域可能存在促进tfr1a基因表达的正调控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17.
Using mark-recapture methods, the movements of the fluvial form of masu salmon (Oncorhynchus masou masou) in a mountain stream on the island of Kyushu, Japan, were studied. Most (78%) of the masu salmon were recaptured in the pool in which they had been originally caught and tagged. Of those that moved between pools, the proportion of individuals that moved during the breeding period was no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roportion that moved during the non-breeding period. However, during the breeding perio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larger salmon moved than did smaller fish. The proportion of mobile large males during breeding period was higher than that for small males. Also, it was found that a few individuals showed long-range movement in the autumn. As a long-term movement, 78 individual fish (65%) that were recaptured more than three times showed high sedentary tendencies. Sixteen individual mobile fish (13%) moved and returned to the original pool. Fluvial form of masu salmon in Kyushu show a high sedentary nature; however, large mature males seem to actively move in search of female during breeding period.  相似文献   

18.
吴霓  江涛  江天久  吕颂辉  桓清柳 《水产学报》2013,37(9):1328-1333
为研究2009年10月下旬在广东珠海海域爆发的双胞旋沟藻赤潮对养殖鱼类及水体中其它生物的影响,实验以卤虫幼体、金鼓鱼苗和凡纳滨对虾苗作为受试生物,在赤潮现场测试双胞旋沟藻对卤虫幼体、鱼苗和虾苗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24 h双胞旋沟藻对卤虫幼体的LC50(半致死浓度)为9.55×104/mL,藻密度为2.5×103/mL的双胞旋沟藻对卤虫幼体的LT50(半致死时间)为48.5 h。60 h内该赤潮水体对鱼苗和虾苗的存活无不利影响,卤虫幼体和金鼓鱼苗均可摄食双胞旋沟藻,卤虫幼体对双胞旋沟藻的摄食率低。研究表明,双胞旋沟藻赤潮水体对卤虫幼体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在低藻密度条件下,卤虫幼体能以该藻为食并维持其生命,双胞旋沟藻对金鼓鱼苗和凡纳滨对虾苗无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抑制萱藻丝状体保存和扩增过程中出现的小伪菱形藻与碎片菱形藻的生长,本实验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分别建立了丝状体与小伪菱形藻、丝状体与碎片菱形藻、丝状体与小伪菱形藻和碎片菱形藻的共培养体系,研究了1.00~4.00μg/mL二氧化锗(GeO_2)对共培养条件下丝状体生长发育及附生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处理萱藻丝状体和硅藻共培养体系的适宜GeO_2浓度为1.00~2.50μg/mL,各实验组14 d的硅藻抑制率均高于67.33%±5.18%,且丝状体生长发育良好,2.00μg/mL为最适浓度,此浓度下丝状体日均增长率最高,在各培养体系中均大于11.00%,且诱导后孢子囊枝比例和孢子囊直径分别为57.47%±5.31%和(24.55±1.01)μm,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 3.50和4.00μg/mL GeO_2虽对硅藻抑制效果更佳,但同时也会抑制丝状体生长和后期孢子囊的形成与发育,其中4.00μg/mL GeO_2可导致丝状体死亡;(3)碎片菱形藻较小伪菱形藻对GeO_2更敏感。实验14 d,各浓度GeO_2对碎片菱形藻的抑制率为(82.10%±2.40%)~(96.35%±0.79%),均高于同浓度GeO_2对小伪菱形藻的抑制率;同时在丝状体与小伪菱形藻和碎片菱形藻的共培养体系中,碎片菱形藻占硅藻比例随GeO_2浓度升高而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20.
刘帅  王荻  卢彤岩  曹永生  杨晨  朱国建  李绍戊 《水产学报》2017,41(12):1928-1935
为实现杀鲑气单胞菌早期快速准确定量检测,研究旨在建立杀鲑气单胞菌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杀鲑气单胞菌毒力阵列蛋白基因(vapA)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对其特异性、灵敏度、可重复性和应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种间特异性,仅对杀鲑气单胞菌及其亚种有阳性扩增,与其他细菌不发生交叉反应。构建的Real-time PCR标准曲线质粒拷贝数与循环阈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所得标准曲线分别为y=–4.8345x+42.535,相关系数R~2为0.998,最低检测限为34拷贝/μL,较常规PCR的灵敏度高出约1000倍。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人工感染的虹鳟病样,15个被检样品呈阳性反应,与细菌常规鉴定方法结果一致。研究表明,所建立的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杀鲑气单胞菌检测方法快速、特异、灵敏,可用于临床诊断和疫病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