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翠玉、初夏绿和翠冠等早熟梨品种,对其生物学及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和评价,并比较大棚栽培对梨物候期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翠玉和初夏绿的成熟期分别比当前主栽品种翠冠略早,且果实商品性比主栽品种好。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翠玉盛花期比露天提早15 d,果实采收期比露地提早了8~10 d,成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2.
《农家顾问》2014,(1):30-30
<正>翠玉梨是以西子绿为母本,翠冠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砂梨新品种。果实圆形,果形端正。果皮浅绿色,果面光洁具蜡质,基本无果锈,果点极小,萼片脱落,外观显著优于翠冠。果肉白色,肉质细嫩,石细胞少,汁液多,口感脆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左右,单果质量300克左右。树姿较开张,花芽易形成,丰产性好。杭州地区3月底开花,花期比翠冠迟2~3天,7月上中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00天左右,成熟期较翠冠早7~10天。  相似文献   

3.
以早生新水和翠冠为试材。对大棚栽培梨发育中果实主要营养成分(糖、有机酸、淀粉、Vc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月1日前果实以增加果糖和葡萄糖为主,大棚比露地增加快。早生新水和翠冠果实果糖或葡萄糖含量大棚比露地提早18d达到峰值,后期蔗糖含量迅速增加,成熟时同品种蔗糖含量露地明显比大棚高。果实总糖含量成熟时以果糖和蔗糖为主,翠冠含糖量大棚比露地低,早生新水大棚比露地高。有机酸含量大棚果实比露地低。淀粉含量大棚果实比露地低,积累高峰比露地早。成熟时大棚早生新水淀粉含量比露地低,而翠冠则高。Vc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成熟时早生新水Vc含量大棚与露地相比差异显著。大棚早生新水和翠冠成熟时前者果实硬度比露地的低,后者比露地的高;可溶性固形物大棚早生新水比露地的高,翠冠比露地的低。大棚栽培促进梨果实品质的提高,但与其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丰悦与翠玉果实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果实发育规律基本一致。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即相对稳定期、缓慢增长期、急剧增长期、停滞增长期;而果实硬度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缓慢下降阶段和迅速下降阶段。猕猴桃果实硬度的变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即果实硬度的迅速下降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急剧增长时间一致。不同品种的分期采收贮藏试验表明,猕猴桃果实的采收期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入急剧增长期为最佳。据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入急剧增长期的时间丰悦在9月12日,翠玉在10月2日,所以,丰悦、翠玉两品种在长沙的最佳采收期分别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丰悦的成熟期比翠玉早20d。  相似文献   

5.
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梨果实发育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翠冠’和‘黄冠’梨为试材,分析比较了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梨果实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果实生长发育期分别比露地栽培的长5 d和13 d,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单果质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且成熟果实纵横径比露地果实的大,果实细胞大小与果实大小变化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可溶性总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果实总酚含量较低,仅为露地栽培的54.8%和66.4%,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总酚含量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硬度分别比露地栽培的低14.9%和13.7%。而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维生素C含量比露地栽培的低。表明大棚栽培条件下的梨果实品质优于露地栽培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6.
以‘翠冠’和‘黄冠’梨为试材,分析比较了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梨果实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果实生长发育期分别比露地栽培的长5d和13 d,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单果质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且成熟果实纵横径比露地果实的大,果实细胞大小与果实大小变化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可溶性总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果实总酚含量较低,仅为露地栽培的54.8%和66.4%,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总酚含量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硬度分别比露地栽培的低14.9%和13.7%.而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维生素C含量比露地栽培的低.表明大棚栽培条件下的梨果实品质优于露地栽培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翠冠"梨为试材,于花后30d用梨果灵涂抹果柄,研究梨果灵对"翠冠"梨果实生长及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涂抹梨果灵对"翠冠"梨果实生长有促进作用,可增加果柄粗度、果实纵径和横径,从而增大果实。与不涂抹对照相比,果实硬度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也有降低趋势,可溶性总糖增加。果实提前5d成熟。在25℃下贮藏,根据果实糖酸含量变化情况,涂抹梨果灵的果实可贮藏12d,而不涂抹对照贮藏16d;在4℃下贮30d后,第28d涂抹梨果灵果实的可滴定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不涂抹对照间差异不明显,品质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比例气体组分(5%O_2、10%O_2、10%O_2+3%CO_2和5%O_2+3%CO_2)和不同量CO_2吸收剂(1、3、5 g)对翠冠梨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12 d贮藏期内,10%O_2+3%CO_2配比能有效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降低MDA含量,抑制总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CO_2吸收剂处理能有效降低MDA含量,减少可滴定酸和总酚的消耗,抑制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其中,5 g CO_2吸收剂处理效果最好。结果表明,0%O_2+3%CO_2和5 g CO_2吸收剂最合适翠冠梨的贮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套袋及方法对"翠冠梨"品质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套袋对"翠冠梨"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二次套袋的"翠冠梨"果面清秀、果斑及果点稀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 5 种不同果袋处理的‘翠冠’梨果实品质,选出可改善果实外观品质并对果实内在品质影响较小的果袋,为生产上‘翠冠’梨套袋种类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选用 5 种不同的果袋对‘翠冠’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果实作对照,分析 5 种不同果袋处理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5 种不同果袋处理对‘翠冠’梨果实的单果质量、横径、纵径、果形指数、硬度、果皮 L* 值、果皮 b* 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小,变异系数均在 10% 以下,但套袋可使‘翠冠’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降低 21.9% 和 23.9%,对果实的内在品质产生负面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套袋后‘翠冠’梨果实的叶绿素含量下降 73.6%,果面的绿色度降低导致果面颜色变浅,L* 值上升 20.6%,显著提高果面的亮度和光洁度,使其外观品质与商品价值提高。套袋会影响‘翠冠’梨果皮中的香气物质含量,使果皮中 α- 法尼烯、正己醛、乙酸乙酯的含量上升,2- 己烯醛含量降低,香气更加浓郁。【结论】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性分析表明,外黄内白双层纸袋可增加‘翠冠’梨果皮 L* 值和果皮 a* 值使果面的光洁度上升,提高‘翠冠’梨果实的外观品质,综合排名较高,可在提升果实外观品质的同时减小套袋对其内在品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砂梨苏翠1号和翠冠为材料,研究大棚栽培对果实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果实发育期内的生长速度、单果质量增加幅度高于露地栽培,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主要以果糖和蔗糖含量所占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其中苏翠1号果糖含量大棚栽培较露地栽培显著高19.36%(P0.05),翠冠梨大棚栽培较露地栽培显著高17.63%(P0.05)。大棚栽培对砂梨果实酸组分含量影响不尽相同,除莽草酸外,果实有机酸含量及酸组分含量均有显著差异。翠冠和苏翠1号糖酸比大棚栽培较露地栽培分别显著高34.47%、44.55%(P0.0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表现为大棚栽培露地栽培,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综合来看,砂梨大棚栽培较为适宜在徐淮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薄皮甜瓜品种蜜桶子、新千玉为接穗,以南瓜品种黄金搭档,厚皮甜瓜品种强势、陕甜砧2号、陕甜砧3号为砧木进行双根靠接。对嫁接所得的八个嫁接组合的果实的产量和品质进行比较。最终试验结果显示:黄金搭档作为砧木与蜜桶子和新千玉进行嫁接,嫁接成活率较高,产量较自根苗相比有明显提高,但嫁接后果实品质有所降低。厚皮甜瓜砧木强势,与蜜桶子嫁接,其产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Vc含量均高于其他嫁接组合;厚皮甜瓜砧木强势与新千玉嫁接,其产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高于其他嫁接组合及自根苗。强势与两接穗的嫁接组合中,与蜜桶子嫁接所得产量高于与新千玉嫁接,与新千玉嫁接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与蜜桶子嫁接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综合评价,厚皮甜瓜砧木品种强势在两接穗品种的嫁接组合中表现较优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避雨栽培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对早熟砂梨品质的影响,为早熟砂梨避雨栽培模式的运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早熟砂梨苏翠1号和翠冠为材料,进行避雨栽培,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分析避雨栽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对砂梨果实糖酸含量、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果皮硬度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2种栽培模式的温度与光照强度日变化曲线均呈峰形,峰值分别出现在午后13:00-14:00和10:00-14:00,湿度日变化趋势与温度相反,呈"V"型;避雨栽培环境下日平均温度和湿度均较露地栽培高,光照强度及土壤平均水分含量明显低于露地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下梨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苏翠1号提高14.02%,翠冠提高23.77%;可溶性糖中的果糖、葡萄糖及山梨醇含量在避雨栽培下均较露地栽培显著提高(P0.05),其中苏翠1号分别提高24.32%,22.22%和30.77%,翠冠分别提高22.02%,26.73%和21.18%。2种模式果实的糖酸比和固酸比差异也较大,苏翠1号避雨栽培糖酸比、固酸比较露地栽培分别提高36.13%和19.33%,翠冠则分别提高47.19%和19.23%。避雨栽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硬度及单株产量与露地栽培相比升高,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避雨栽培环境温湿度较露地栽培高且日变化和极差值大,光照强度及土壤平均含水量低,果实品质优。  相似文献   

14.
翠冠梨不同采收期对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翠冠梨不同采收期采收的果实在常温条件下贮藏试验表明,较晚采收的果实硬度很快下降,易变绵变软而失去商品价值;适期采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幅度最小,果实适口性较好;翠冠梨果实病害发生与成熟度有关,采收越早,病害发生越少,果实贮藏性就越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负载量对“翠冠”梨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翠冠"梨的优质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对上海地区5年生、开心树形"翠冠"梨树进行了不同负载量对梨果实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负载量对"翠冠"梨的果实大小、产量和果实品质都有较明显的影响,随着负载量的减少,平均单果重、果实纵横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建议在"翠冠"梨生产中,在中等土壤肥力下,5年生"翠冠"梨树的负载量以70~90个/株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丽水市砂梨种植结构的合理化,对砂梨品种5-18,4-20的田间生长性状、果实品质和丰产性进行测定,以翠冠梨为对照,筛选适合丽水栽培的特早熟砂梨品种.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丽水的综合表现5-18好于4-20,平均单果重以5-18最大,4-20次之,翠冠最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18和翠冠最高;5-18几乎无裂果和果锈,比翠冠和4-20表现好;在贮藏方面4-20和5-18表现较好,翠冠最差;4-20和5-18在口感品质上稍逊翠冠;丰产性都较好,从高到低依次为5-18,4-20和翠冠.定量和定性分析均表明,5-18综合表现最好,可以成为丽水特早熟砂梨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7.
翠冠梨果枝类型及坐果序位与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翠冠梨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果枝类型、坐果序位与产量、果实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翠冠梨长、中果枝结果总量超过短果枝,且长果枝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中果枝果实果形较端正,修剪上应适量保留这两者结果,以提高产量,增进品质;不同坐果序位的产量分布及果实品质差异明显,第1至第3低序位果在产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综合品质优于中、高位果,尤以第2低序位果所占产量比例最大、果形端正一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疏果时应尽量加以保留。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和评价绿乐生防型复合菌剂在上海市奉贤区"翠冠"蜜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特于2015、2016年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施用绿乐生防型复合菌剂,"翠冠"梨树上的主要病害(如锈病、黑斑病、黑星病、轮纹病等)得到了有效控制,病害抑制率均在15.23%以上,同时,"翠冠"梨单果重、挂果数、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品质及梨农经济效益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在巨峰葡萄果实着色期施用不同的肥料,研究其对果实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复合肥加硫酸钾和花生饼肥处理的果实成熟期分别比对照的提早4 d、9 d和9 d;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对照的提高了1、1.6和2.3个百分点;而施用尿素处理的果实成熟期比对照晚2 d,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降低了0.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田瑞  胡红菊  杨晓平  张靖国  陈启亮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866-1869,1873
对170个梨品种果实制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梨品种果实出汁率变化很大,变化范围为30.37%~70.65%,平均值为53.78%;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范围为8.00%~16.30%,平均值为10.52%;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范围为2.40%~9.20%,平均值为6.03%;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范围为0.048%~0.499%,平均值为0.158%;糖酸比变化范围为12.23~148.79,平均值为45.56;总多酚含量变化范围为0.085~0.319 mg/g,平均值为0.180 mg/g;褐变度变化范围为0.036~0.477,平均值为0.129;pH值变化范围为3.54~5.58,平均值为4.61。所测品种中有丰水、翠冠、新水、鄂梨2号、10-1等,它们出汁率高、褐变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糖酸比适度,果汁风味好,非常适合制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