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研究慢羽性状在不同鸡品种间是否有差异,选择出壳雏鸡200只,采用羽速鉴定的方法将其分为快羽型组、等长型慢羽组、倒长型慢羽组和微长型慢羽组4个组,每周测量主翼羽、覆主翼羽、尾羽、体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1~28日龄,等长型慢羽鸡的主翼羽长度显著长于微长型(P0.05);14日龄等长型慢羽鸡在覆主翼羽长度上显著长于快羽型、倒长型、微长型(P0.05),49日龄微长型慢羽鸡覆主翼羽长度显著长于倒长型(P0.05);28~42日龄,快羽型、倒长型慢羽鸡的尾羽长度显著长于微长型(P0.05)。结果表明:贵州黄鸡不同慢羽型的主翼羽生长速度比覆主翼羽和尾羽快,鸡翼和体重在开始生长发育后都呈直线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
选择黄脚麻鸡快羽型公鸡255只、母鸡240只,慢羽型公鸡275只、母鸡225只,在饲养管理条件相对一致的情况下,公母分开饲养,于35日龄和56日龄时进行逐只称重,记录相应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35日龄公鸡快羽型体重显著高于慢羽型(P<0.05);黄脚麻鸡的快慢羽型与生活力没有关联(P>0.05);56日龄时慢羽型公鸡尾羽长度总体基本接近快羽型个体(P<0.05);不同羽型麻脚鸡35日龄和56日龄体重相关系数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究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不同剪切体表达对不同胚龄快慢羽太行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生长影响。采集18和19胚龄太行鸡肝脏DNA、左翅皮肤组织RNA、右翅主翼羽和覆主翼羽,测量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通过PCR鉴定鸡胚羽型和性别、检测PRLR基因不同剪切体在鸡翅皮肤组织的表达变化,分析羽型、胚龄和性别对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影响和PRLR剪切体表达变化,明确PRLR基因剪切体类型表达量与快慢羽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间关系。结果显示性别对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的长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胚龄和羽型对两种羽毛长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18胚龄时快羽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19胚龄时快慢羽鸡间主翼羽长度仍然保持显著差异(P0.05),而覆主翼羽的长度显著差异消失(P0.05);18胚龄两种羽型鸡的主翼羽均长于覆主翼羽(P0.05),而19胚龄慢羽鸡的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间长度差异消失(P0.05)。鸡胚皮肤组织共发现PRLRS1和PRLR_(S2)两种剪切体,胚龄和性别对二者的表达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羽型影响PRLR_(S2)的表达(P0.05),19胚龄时慢羽PRLR_(S2)表达显著高于快羽(P0.05)。本试验推断快慢羽太行鸡18胚龄时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长度差异,以及两种羽毛长度在快慢羽鸡间的差异已经凸现,但19胚龄慢羽鸡覆主翼羽生长速度增加,两种羽型鸡的覆主翼羽长度差异以及慢羽鸡两种羽毛间长度差异消失;慢羽鸡19胚龄PRLR_(S2)高表达,可能促进了其覆主翼羽生长。该研究结果为揭示快慢羽鸡主、覆主翼羽长度差异的形成以及PRLR_(S2)在调控羽型形成作用机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坝上长尾鸡快慢羽基因对育成期体重与羽毛生长的影响,了解羽毛脱换规律,为饲养管理提供参考,对坝上长尾鸡快慢羽类型体重与尾羽长度进行了测定分析,观察了主翼羽、副翼羽、轴羽的脱换过程。结果表明,坝上长尾鸡育成期间快慢羽公鸡体重差异不显著,快羽母鸡的生长要早于慢羽母鸡,但育成结束时快慢羽鸡的体重并没有显著差异。育成期间快羽鸡主翼羽、副翼羽的更换要显著早于慢羽鸡,母鸡主翼羽、副翼羽的更换显著早于公鸡;8~14周龄主翼羽的更换速度比较快,而14周龄以后更换速度变慢,育成结束时快羽鸡仍有1~2根主翼羽未更换,慢羽鸡则有2~3根主翼羽未更换。育成期同系别母鸡的第一副翼羽和轴羽脱换要比公鸡早,同性别快羽鸡的第一副翼羽和轴羽脱换要比慢羽鸡早。坝上长尾鸡尾羽较长,育成前期快羽鸡的尾羽生长较快,而后期慢羽鸡的尾羽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为北京油鸡品系选育、配套利用和科学养殖提供基础数据。选用北京油鸡纯系母雏534只,开展快慢羽群体的鉴定,并对比快慢羽母鸡羽毛发育、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差异。北京油鸡保种群出雏时按照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表型特征鉴别,将其分为快慢羽亚群,其中快羽包括K1(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5 mm以上)和K2(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5 mm),慢羽包括M1(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等长或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 mm以内)、M2(主翼羽短于覆主翼羽)和M3(主翼羽未长出)。6周龄时通过PCR方法进行再次鉴定快慢羽。7 d内每隔1 d测量1次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羽长;7~42 d每隔1周测量1次;1~8周每周测定体重,9~18周每隔1周测定体重;产蛋期根据个体产蛋记录统计群体开产日龄、个体产蛋数以及连产相关性状等产蛋性能。结果表明,北京油鸡初生雏鸡快慢羽表型鉴定结果与通过PCR方法鉴定的结果一致,快羽鸡占总数的25%,慢羽鸡占75%,慢羽鸡又以M2为主,有少量M1和M3。21日龄以内快羽鸡的主翼羽羽长显著高于慢羽鸡(P<0.05);28日龄时,M1和M2型慢羽鸡的主翼羽长度与快羽鸡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M3仍显著短于快羽鸡(P<0.05)。与慢羽鸡相比,快羽鸡70日龄后体重显著增加(P<0.05),且开产日龄显著提前(P<0.05),但是43周产蛋数较低(P<0.05);快羽鸡除蛋形指数显著高于慢羽鸡外(P<0.05),其他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综上,快慢羽北京油鸡在生长和产蛋性能上有一定差异,在选育方向和生产管理中应有所差异化,包括加强慢羽品系早熟性即开产日龄的选育和调整快羽品系育成期饲料能蛋水平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群体羽毛与体重早期发育的关系,试验测定了1~35日龄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的主翼羽、覆主翼羽、尾羽羽毛长度及其体重并鉴定快、慢羽基因型。结果显示: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在21日龄之前快羽鸡主翼羽长度显著或极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或P0.01);整个试验周期中,3日龄快羽鸡的覆主翼羽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而在14和21日龄等长慢羽鸡的覆主翼羽显著长于快羽鸡和典型慢羽鸡(P0.05);快、慢羽鸡14日龄开始出现尾羽,在14、21和28日龄,快羽鸡的尾羽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35日龄等长型慢羽鸡的尾羽显著长于典型慢羽鸡(P0.05);5日龄等长慢羽鸡体重显著高于快羽鸡(P0.05),14日龄典型慢羽鸡的体重显著大于快羽鸡(P0.05),21日龄之后典型慢羽鸡体重显著高于等长慢羽鸡和快羽鸡(P0.05);表型鉴定为慢羽的群体中有5只基因型鉴定为快羽,表型鉴定为快羽的群体基因型鉴定均为快羽,基因型鉴定结果与表型鉴定吻合率达91.7%。研究表明,通过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及基因型鉴定,可在1日龄有效判断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个体,结果为建立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亚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试验通过开展快慢羽群体的鉴定,并对比其在羽毛发育、生长和繁殖性能方面的差异,旨在为北京油鸡种鸡选育和科学养殖提供数据支持。选用北京油鸡纯系公鸡,出雏时,按照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羽长差值将其分为快慢羽亚群,其中快羽包括K1(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5 mm)和K2(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5 mm),慢羽包括M1(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等长或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 mm)和M2(主翼羽短于覆主翼羽)和M3(主翼羽未长出)。1~7日龄每隔1 d测量1次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羽长,7~42日龄每隔1周测量1次;1~8周龄每周测量体重,9~18周龄每隔1周测定体重;10周龄时,观测公鸡全身羽毛发育情况;47周龄时,测定公鸡常规精液品质性状、精子动力学参数、受精率及孵化率。结果显示,快羽公鸡占北京油鸡公鸡总数的11.60%,慢羽占88.40%,慢羽又以M2型为主,有少量M1型和M3型。育雏育成期(1~18周)北京油鸡快慢羽公鸡各周龄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育雏育成期,慢羽公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生长均慢于快羽公鸡。其10周龄时,背部和腿部羽毛生长完全的鸡的比例仅为44%,且不同类型的慢羽公鸡的比例也不一,其中等长型或微长型慢羽最高,超过90%,未长出型慢羽最低,仅为17%左右。47周龄时快羽鸡和慢羽鸡的常规精液品质无差异,但是快羽公鸡精子直线性显著高于慢羽鸡(P<0.05),直线速率高于慢羽公鸡(P=0.06),快羽北京油鸡公鸡受精率显著高于慢羽公鸡(P<0.05),且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有高于慢羽公鸡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快慢羽北京油鸡公鸡的羽毛生长和繁殖性能有一定差异,需要加强慢羽公鸡羽毛发育缓慢原因和鉴定方法的研究,也需加强慢羽公鸡精液品质选育。  相似文献   

8.
根据伴性遗传原理,我们进行了广源鸡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品系的初步研究。快慢羽是根据雏鸡主翼羽和主盖羽的相对长度来区别的,主翼羽比主盖羽长为快羽,主翼羽比主盖羽短或等长为慢羽。随着日龄的增加,快慢羽自别雌雄的准确率越来越低,所以在雏鸡出雏后24小时内观察主翼羽与主盖羽的相对长度其准确率最高,在10天内可以参考尾羽的长度来鉴别。快羽鸡与慢羽鸡在生长速度上差别不显著,故建立广源鸡快慢羽品系不会影响广源鸡的生长速度。广源鸡配套品系中海红黄鸡快羽基因频率为100%;江—13隐性白羽系慢羽基因频率为 14.53%;杏花鸡快羽基因频率为63.49%,故海红黄鸡为快羽品系,目前已根据表型选出江—13慢习习公鸡58只,慢羽母鸡50只,杏花鸡快羽公鸡31只。快羽母鸡43只,可望在2—3年时间内建立有一定数量的广源一号与广源二号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品系。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清远麻鸡的羽速分子检测技术鉴别的准确性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以加快配套系的组建。基于内源性病毒21基因(ev21)结合位点与慢羽基因K紧密连锁,对清远麻鸡中249个个体进行ev21基因插入位点的PCR检测,并进一步对慢羽系80只公鸡进行PCR-RFLP分型,分析羽速与体重、冠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v21基因插入位点的分子检测与表型鉴定一致率达到98.8%;分型发现32个为杂合子,19个为纯合子,29个为缺失体;在清远麻鸡的快羽系和慢羽系中,110日龄的体重和冠高呈高强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86和0.694(P<0.01);但快慢羽品系间体重和冠高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清远麻鸡中应用快慢羽分子检测技术有利于选育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以万载康乐黄鸡为研究对象,经3年选育,建立了万载康乐黄鸡快羽品系和慢羽品系。通过调查发现,万载康乐黄鸡群体中以快羽鸡为主,占89.4%,慢羽中倒长型(称为S1型)占84.6%,然后为等长型或微长型(统称为S2型)。以快羽公鸡和慢羽母鸡进行交配,对自别雌雄准确度进行测定,后代平均自别雌雄鉴别率达97%以上。快羽群中鉴别率偏低,为95.79%,慢羽中鉴别率为100%。以S1型为母本与快羽公鸡交配,其后代中会出现少量的S2型,这说明S2型的后代中也会出现少量的S1型。结果表明:羽速基因具有剂量效应或存在修饰基因或受环境影响,其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相对长度为连续分布,易导致表现型与基因型不符,再加上可能的性别转化及大群检测误差等均是导致其鉴别率达不到100%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营养水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性成熟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432只1日龄商品代北京油鸡随机分配到高、中和低3种营养水平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鸡,自由采食、饮水。饲粮按中速黄羽肉鸡的饲养标准分为3个阶段(1~5周、6~9周和10~13周),每个阶段在保持蛋白质与能量比值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设置高、中和低3种营养水平。结果表明,1~5周,低营养水平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低于中、高营养水平组(P0.01);中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饲粮营养水平对肉品质未表现出显著影响(P0.05)。高营养水平组母鸡鸡冠重和鸡冠长度极显著高于中、低营养水平组(P0.01),鸡冠高度显著高于中、低营养水平组(P0.05),高营养水平组有促进卵巢重的趋势(P=0.08)。饲粮营养水平对公鸡性成熟指标未表现出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对于中速型黄羽肉鸡,中营养水平的饲粮能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高营养水平的饲粮能促进母鸡性成熟。  相似文献   

12.
We reported previously that behavioral development of chicks was promoted remarkably by the presence of a broody hen. Here we report that these effects at an early age persist after maturity. A total of 60 female chick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wo treatment groups: six pens with five chicks (brooded group) each were reared by a broody hen and six pens with five chicks (non‐brooded group) each were provided with an infrared heating lamp. We evaluated the persistent effects of broody hens by measures of behavior, physical condition and production at 9, 16, 35 and 55 weeks of age. The numbers of threatening, aggressive pecking, fighting and severe feather pecking behaviors were higher in non‐brooded than in brooded chickens (all P < 0.05). Egg production was lower in brooded than in non‐brooded chickens (P < 0.05), while the number of brooding chickens was higher in the brooded than in the non‐brooded group (P < 0.05). In conclusion, the presence of broody hens at an early stage of chicks' lives has a persistent effect on behavior. Although brooded chickens showed more brooding and lower egg production than non‐brooded chickens, feather pecking and aggressive interaction were decreased in brooded hens.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本交笼养模式下产蛋后期蛋种鸡羽毛损伤度与鸡体血液生化指标、生产性能的相关性,试验选取54周龄本交笼养海兰褐蛋种鸡231只,其中210只母鸡,21只公鸡,依据羽毛损伤程度分为3组,羽毛评分1为羽毛完整组(试验Ⅰ组),羽毛评分0.5为轻微损伤组(试验Ⅱ组),羽毛评分0为损伤严重组(试验Ⅲ组),每组设7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羽毛损伤度与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啄羽、走动、饮水行为,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血清色氨酸(Trp)、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犬尿氨酸-3-单氧化酶(KMO)、5-羟色胺(5-HT)水平,试验Ⅲ组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而皮质酮(CORT)水平,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研究表明:本交笼养条件下,产蛋后期蛋种鸡羽毛损伤度与血清Trp、KMO、IDO、5-HT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采食量及CORT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4.
黄军  覃武光  车统钦 《中国家禽》2012,34(10):31-33
以三黄鸡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个体、家系间羽毛密度、干毛比例、主翼羽长度、尾巴长度的差异,同时对羽毛紧凑度选育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羽毛密度、干毛比例、主翼羽长度在个体间差异很大,家系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羽毛密度与主翼羽长度、尾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干毛比例与主翼羽长度、羽毛密度相关不显著,但与冠高有极显著相关。双向选择效果分析表明,以主翼羽长度和干毛比例为指标进行直接选育效果好,但以羽毛密度为指标进行直接选育效果较差。通过半同胞法估算出羽毛密度、干毛比例、主翼羽长和冠高的遗传力分别为0.198、0.339、0.491、0.549。  相似文献   

15.
羽速基因对莱芜黑鸡早期生长速度和蛋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雏鸡,根据羽毛生长速度进行快慢羽分群饲养,研究羽速基因对莱芜黑鸡早期生长速度和蛋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羽速基因对早期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初生重、2、4、7、10周末快羽系鸡体重显著高于慢羽,但对蛋用性能方面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金湖乌凤鸡体重与体尺的相关性,选取120日龄公母鸡各100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公鸡的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深、胫长、胫围指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公鸡的胸角极显著小于母鸡(P<0.01)。公鸡的体重、胸宽、胸深及母鸡体重、胸宽变异系数均大于10%,体尺其他性状指标均小于10%。公鸡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胫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胸深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与胫围的相关性最高(0.676);母鸡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深、胫长胫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角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与体斜长的相关性最高(0.761)。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公鸡体重=-1.229+0.392胫围+0.091龙骨长;母鸡体重=-2.377+0.114体斜长+0.224胫围+0.077龙骨长。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鹅羽毛生长、更换规律,羽毛生长速度与体重的相关性及羽毛生长速度之间的相关性,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选取1日龄健康肝用型鹅100只,记录0~10周龄的体重和羽毛长度、宽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0~10周龄,肝用型鹅的羽毛生长经历了绒毛生长脱换期和羽毛生长脱换期。颈毛长、肩毛长、肩毛宽、背毛长、背毛宽、主翼羽长、主翼羽宽、副翼羽长、副翼羽宽、主尾羽长、主尾羽宽、胸毛长和腹毛长生长速度分别在第6、2、4、4、6、5、5、5、5、4、3、4、3周达到最大值,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各周(P<0.05或P<0.01)。主翼羽长、副翼羽长、主尾羽长与体重极显著正相关(P<0.01);肩毛长、肩毛宽、背毛宽、主尾羽宽与体重极显著负相关(P<0.01);副翼羽宽、腹毛长与体重显著负相关(P<0.05)。肩毛、背毛、主翼羽、副翼羽和主尾羽的长与宽的生长速度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翼羽长与背毛、副翼羽、主尾羽和胸毛长生长速度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肩毛长与主翼羽长、副翼羽长生长速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胸毛长、腹毛长生长速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知:0~10周龄,肝用型鹅的羽毛生长经历了绒毛生长脱换、绒毛羽毛共存、羽毛生长3个阶段;羽毛生长先后的顺序为:肩毛、主尾羽、副翼羽、主翼羽、背毛、颈毛;鹅羽毛生长速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与体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究饮水中添加大蒜精油蛋鸡生长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及盲肠菌群的影响。选用200只1日龄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相近的农大三号节粮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试验鸡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对照组正常饮水,3个试验组在饮水中添加大蒜精油,使其浓度分别为0.04、0.06和0.08 mL/L,试验期为56 d。试验期间每周记录体重和采食量,于试验第56天屠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饮水中添加0.04、0.06和0.08 mL/L大蒜精油极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P<0.01),极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1),其中添加0.06 mL/L大蒜精油的效果最明显;饮水中添加0.06 mL/L大蒜精油极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1),显著降低了回肠、空肠隐窝深度(P<0.05),极显著升高了回肠绒隐比(P<0.01),显著升高了十二指肠绒隐比(P<0.05);饮水中添加0.06 mL/L大蒜精油显著升高了盲肠中别样杆菌属、考拉杆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饮水中添加0.06 mL/L大蒜精油有助于改善蛋鸡肠道组织形态,增加有益菌的定植,提高蛋鸡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