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以婴幼儿为主的人的传染性腹泻,将其病原作为免疫原制备疫苗,对奶牛进行人工主动免疫后产和生免疫乳。该免疫乳中免疫球蛋白(Ig)平均活性较非免疫常乳高8倍,14.84%。本试验就是使用由免疫乳中撮的Ig,从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中各选出一株致病性较强的菌株,作为病原菌代表株,即50155和44115。将Ig加入细菌培养物中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在不同时间从培养物中取样用715G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并用电子显微镜进行透射观察,最后将培养物再行接种,试验组经37℃24h培养后无菌生长。结果表明,第ml培养液中(此培养液在37℃24h时,活菌数达10^8cfu/ml)加入Iglmg,对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免疫乳中作为生物活性物质的成分,其抗菌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经对西藏地区辣椒疫病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将引起西藏辣椒疫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西藏辣椒疫霉在10℃~37℃之间均能生长,最低生长温度为10℃,最适生长温度为24℃~30℃,37℃为最高生长温度,40℃为病原菌的致死温度.培养基种类对辣椒疫霉的菌落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有一定的影响.辣椒疫霉在燕麦片番茄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番茄汁培养基、黑麦番茄汁培养基、PDA培养基上生长也比较好,在燕麦片培养基上生长差.在供试的4种杀菌剂中,烯酰吗啉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效果强于常用的杀菌剂甲霜灵和丙酰胺,新型杀菌剂腈嘧菌脂对辣椒疫霉的菌丝生长速度虽然影响不大,但菌丝生长极为稀疏,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有待进行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剑麻斑马纹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试8株剑麻斑马纹病病原菌烟草疫霉菌在不同种类培养基,不同pH值、温度、湿度、光照的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所有参试菌株之间菌落、分生孢子形态及其大小总体变化幅度不大;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6-28℃,pH6.0~7.0,光照为24h/d,湿度为90%-95%,培养基为CA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应用微量凝集法检测家兔大肠杆菌抗体水平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应用兔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E1、E2、E7株的培养物经 12 1℃高温处理 2 h,制成含 0 .5 %石炭酸生理盐水的大肠杆菌“O”抗原悬液 ,抗原凝集效果呈现出最佳的检测工作浓度为 12亿细菌 / m l,应用该方法检测免疫过兔大肠杆菌疫苗的家兔血清抗体峰值达 1∶ 12 8,而从非免疫兔和免疫过兔瘟、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疫苗的兔血清中未能检测出兔大肠杆菌抗体  相似文献   

5.
杏果实黑斑病病原鉴定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杏果实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黑斑病进行了报道,根据病原菌致病性、生物学特性、培养性状及形态研究结果,鉴定其病原是一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适宜病原菌生长的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为28℃,适宜pH值为4~8,最适pH值为5.78.以蛋白胨或酵母汁为氮源,淀粉或乳糖为碳源有利于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30℃,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6.
苞叶芋属观叶植物表现褐腐病症状的绿巨人Spathiphyllum pallas、神灯白掌S.lynise、香水白掌S.sensation、金叶白掌S.golden和白掌S.develandii分离提纯菌株,作交互接种试验显示,都可交互致病,表现褐腐病自然感病症状.根据对5个菌株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和致病性观测,认为是同一个病原种即苞叶芋帚梗柱孢Cylindrocladium spathiphylli Schoulties El-Choll & Alfieri.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20~26℃适宜病原菌生长,高于34℃或低于15℃则不利于生长,湿度在90%以上有利于病原菌孢子萌发;在适量微量元素Fe、Mg、K营养条件下,病原菌生长缓慢,pH5~9病原菌生长良好.从接种病原菌后的绿巨人叶柄横切可见其病理结构变化为:接种12h,病菌以菌丝通过表皮上伤口或细胞间隙进入皮层;接种24h,部分表皮细胞和皮层薄壁细胞质壁分离,变褐;接种48h,受害皮层薄壁细胞向深处发展扩大,细胞壁呈黑褐色;接种72h,病菌侵进维管束,韧皮部和木质部破坏变黑;接种72h的病根横切显示,病菌菌丝通过表皮伤口进入外皮层、中皮层薄壁细胞、胞壁崩裂、变黑.本研究目的是为绿巨人生产中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苹果链格孢菌侵染条件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度与保湿时间对苹果链格孢菌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低于10℃,病原菌潜育期需72h;但当温度为25~30℃时,潜育期仅为6.5~8h.叶面保漫时间愈长,愈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叶面最少保湿时间为6h.病原菌侵染的最佳温度和保湿时间组合为:温度28~32℃,保湿时间24~48h.不同菌株接种试验表明:各菌株致病性有一定的差异,兰1、天2、平3菌株致病性较强,而武4菌株致病性较弱.品种感病性差异显著.印度、红星最易感病,祝、乔纳金抗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辣椒疫病病原菌观察及致病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病菌分离及回接证实,辣椒疫病死秧的原因是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侵染所致.观察了病原形态、培养特性、生长温度,25~32℃为生长最适温,低于10℃和高于37℃不生长.测定了致病性及寄主范围.室内药效测定表明辣椒苗期发生疫病初期,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疫菌净(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防治最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终浓度为0.5%(v/v)的甲醛在4℃条件下灭活24 h制备灭活的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用其作为抗原对兔进行免疫制备兔抗无乳链球菌血清,以无乳链球菌抗兔血清作为一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兔Ig G作为酶标二抗,建立并优化了无乳链球菌的间接ELISA快速检测方法。此检测方法的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1×10~7 CFU/mL,一抗最适工作浓度为1∶100(v/v),二抗最适工作浓度为1∶2 000(v/v),最低检测限为1×10~4 CFU/mL。利用此法对发病的罗非鱼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0%,与本试验选取的指示菌株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大花蕙兰疫病的发生机制,对河北地区引起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和接种试验,并对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为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有伤接种3 d后即可以产生典型疫病症状。病原菌的适应能力较强,在24~32℃和pH值4.0~10.0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0。在V8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和CA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但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差。在无菌水中连续光照培养2 d即可诱导产生大量孢子囊和孢囊孢子。孢囊孢子保湿12.0 h萌芽率即可达90.0%以上,适宜萌芽温度为20~40℃,最适萌芽温度为30℃,适宜萌芽pH值为4.0~9.0,最适pH值为7.0。以上研究表明,河北地区大花蕙兰疫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引起掌叶半夏疫病的病原菌,本研究对河北省安国地区掌叶半夏疫病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鉴定。从发病植株上分离得到了疫霉菌、镰刀菌、链格孢菌等几种候选病原菌,健康植株在接种疫霉菌菌株后,出现了与田间病株相似的症状。该疫霉菌株最高生长温度为36℃,异宗配合,孢子囊有明显的一个乳突,脱落孢囊柄平均长度约为2.9μm,其rDNA-ITS序列比对结果与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同源性为99%。结合以上结果,最终确定引起掌叶半夏疫病的病原菌为Ph.parasitica。  相似文献   

12.
芽孢杆菌BJ-6分离于杏树根部土壤,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菌活性,试验制备其抗血清,明确ELISA反应条件,用于相似抗原性生防茵的筛选.分别以芽孢杆菌BJ-6的抗茵蛋白和茵体研磨物为免疫抗原,制备出两种抗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发现:其效价分别为1:3200和1:6400;所购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抗体效价为1:7000;待测抗原可在37℃3 h、4℃18 h+37℃3 h、37℃3 h+4℃18 h和4℃18h条件下包被:初步测定两种抗血清具有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对番茄褐斑病菌侵染条件及致病性的研究表明,温度与保湿时间对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carposaprum)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为10℃时,病原菌潜育期达74h;当温度为25~30℃时,潜育期仅为6.0~8.0h。叶面保湿时间愈长,愈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叶面最少保湿时间为6h。病原菌侵染的最佳温度和保湿时间组合为:温度25~30℃,保湿时间24~48h。不同番茄品种对病菌的敏感性差异较显著,世纪、夏丰为高度感病品种,百果强丰和博爱15号为中抗品种,霸王、皖粉3号和皖粉4号为抗病品种。不同菌龄的H.carposaprum对番茄的致病性也有差异,菌株培养10d时的致病力较强,培养15d的致病力次之,培养5d和培养20d的菌株致病力较差。  相似文献   

14.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少见,是流行性婴幼儿腹泻的病原菌,具有高度传染性。我科于1993年以来分离出EPEC35株,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为我院临床各科住院及门诊送检标本,计粪便30份(婴幼儿腹泻22份,成人腹泻5份,成人结肠炎3份),尿液3份(为成人泌尿系感染),盆腔脓液1份,前列腺液1份。1.2分离鉴定1.2.1细菌培养粪便标本分别划线接种于SS平板,其余接种于血琼脂平板,37℃24h培养,可见SS平板上呈圆形、白色、不分解乳糖的小菌落;血平板上呈圆形中等大小白色菌落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2.2生化反应将可疑菌落做生…  相似文献   

15.
以兔眼蓝莓(品种名为灿烂)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自然腐败蓝莓中分离、纯化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并考察肉桂醛、柠檬醛、牛至精油、香芹酚和丁香酚等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6株病原真菌,分别为1株稻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1株青霉属(Penicillium sp.)、3株枝孢属(Cladosporium sp.)和1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真菌,经致病性试验确定链格孢霉为主要病原菌。牛至精油对4种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链格孢霉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为37 mg/L。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我国板栗疫病发生区域病原菌之间的致病力差异,收集46株来源于我国6省18个县(市)的板栗疫病菌株,通过毒力比较和对同一株板栗枝条的接种试验,测定不同地域菌株间的致病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来源的栗疫病病原菌的致病性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北京怀柔、四川眉山等地来源的栗疫菌致病性最强,属于强毒力菌株,而陕西镇安来源的栗疫菌致病性最弱,湖北武汉和宜昌的栗疫菌致病性居中。  相似文献   

17.
香樟内生细菌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及对纤维素利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香樟分离得到139株内生细茵,采用对峙生长法评价了内生细菌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辣椒疫霉病原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苹果炭疽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棉花枯萎茵(Fusarium oxys-porum vasinfectum)、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的体外抑制情况.同时,通过内生细茵在微晶纤维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对其利用纤维素能力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内生细菌中有35株至少对一种植物病原茵有抑制作用;对辣椒疫霉病原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玉米大斑病茵(Exserohi-lum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有较为明显的抑制效果;20株能够利用纤维素生长,而且,XG10同时具备抑茵和纤维素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实验室保藏的乳酸菌中筛选出耐酸耐胆盐能力较强的乳酸菌,并研究其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对肠道病原菌的抑制能力。[方法]通过模拟人工胃肠液及体外与IEC-6细胞共培养来分别研究乳酸菌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及对细胞的黏附能力,并利用单层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试验的27株乳酸菌中,10株乳酸菌在p H 3.0的人工模拟胃液中培养3 h的存活率均大于44.00%,在p H 8.0的人工模拟肠液中培养4 h的存活率均大于51.56%,在含0.30%胆盐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的存活率均大20.00%;其中菌株C13、A03、A17及A90对IEC-6细胞的黏附个数均大于8个/cell;菌株C13、A03对艰难梭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能力较强,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2 mm。经16S rRNA测序将C13和A03分别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结论]L.rhamnosu C13、L.plantarum A03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及对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较强,对肠道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良好的抑制肠道病原菌的候选益生菌株。  相似文献   

19.
采集雏鸡小肠黏膜内容物,在MRS培养基上厌氧培养,分离出2株菌株,对其进行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观察以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肠球菌和短乳杆菌。研究不同温度和接种量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为10%时,40℃厌氧培养10h后,生长最旺盛。与双歧杆菌配伍培养,得到三种菌的最适比为3:1:1。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利用鸡包涵体肝炎自然病例的肝组织,通过SPF鸡胚连续传代和鸡胚肾细胞培养,分离到一株鸡包涵体肝炎病毒HA株.该病毒株的核酸型为DNA、无束膜、对乙醚、氯仿具有抵抗力;且其对酸有抵抗力,对热敏感。电镜观察发现,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80~100nm。用2、3、4、5、8型的标准阳性血清迸行中和拭验,证明HA株为血清型2型。回归试验表明HA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