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的基础单元,肌纤维类型是影响牛肉品质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对肌纤维的特征和分类,肌纤维类型对pH、肉色、系水力、嫩度、风味氨基酸和肌内脂肪等肉品质指标的影响进行系统论述,以期为牛肉品质的综合评价及高品质牛肉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猪肉品质特征的形成原理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肌肉的化学组成及代谢是肉质特征形成的生化基础。肌肉颜色取决于肌红蛋白的氧化还原状态及氧结合量 ;肌肉嫩度与肌纤维状态、结缔组织的含量和组成、肌内脂肪含量以及肌肉内蛋白分解酶等因素有关 ;肌肉风味取决于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以及肌内脂肪的性质 ,膻味来源于雄烯酮和粪臭素 ;肌肉系水力是影响猪肉的颜色、风味和嫩度的重要因素。系水力的高低取决于肌肉 pH和肌肉脂质的氧化程度。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对姜曲海猪背最长肌组织学特性和肉质性状进行调查与鉴定,并分析了二者相关性.结果表明:姜曲海猪背肉质优良,其最长肌的肉色、大理石纹、剪切力和肌内脂肪指标与对照组杜长大杂种猪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姜曲海猪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面积分别是55.4μm和2 330.7μrm2,均远远小于杜长大杂种猪,统计显示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肌纤维直径与剪切力的相关系数最大(P<0.05),肌纤维直径越粗肌肉嫩度越差;肌纤维密度随肌纤维直径而变化,肌纤维直径越粗,单位面积肌纤维密度越低,且与肌肉嫩度呈显著性相关(P<0.05),肌纤维密度越大肌肉嫩度越好;肌纤维直径与肌内脂肪和大理石纹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果显示了姜曲海猪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面积和密度与肉质性状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番鸭、樱桃谷鸭及高邮鸭产肉性能及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鸭、樱桃谷鸭、高邮鸭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70日龄产肉性能及胸、腿肌肉品质,探讨3个品种鸭产肉性能和肉质特征.结果表明: 番鸭是肉用性能最好的优质肉鸭,樱桃谷鸭腿肌比例偏小,高邮鸭未达到优质肉鸭的要求;除高邮鸭与番鸭腿肌蒸煮损失差异显著外,肉色、pH值、系水力、蒸煮损失等理化特性在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番鸭、樱桃谷鸭胸肌pH值、系水力与腿肌差异显著;高邮鸭、樱桃谷鸭胸肌蒸煮损失与腿肌差异显著.肌纤维直径和肌束膜厚度可客观反映肌肉的嫩度, 3个品种鸭肌肉嫩度差异不显著,品种内鸭的胸肌嫩度高于腿肌.  相似文献   

5.
猪肌内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猪肌肉内脂肪酸的研究进展。肌肉内脂肪富含磷脂,磷脂是影响肉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重要前体物,饱和脂肪酸(硬脂酸除外)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对肉质有正的相关性,可改善肉食香味、嫩度、风味等特性,但饱和脂肪酸在血清中转化为胆固醇,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所以肌内饱和脂肪酸过高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包括亚油酸)含量高则肌肉易被氧化、酸败,肉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6.
以3个日龄的5个品系F、D、Y、S、B优质肉鸡为试验对象,采用组织化学切片染色技术进行组织学观察,探讨优质鸡肌纤维的发育规律及其对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鸡肌纤维的发育呈明显变化.70-90日龄的肌纤维面积的生长强度小于90-120日龄,而肌纤维密度70-90日龄的生长强度大于90-120日龄.同一生长阶段不同品系间肌纤维的生长强度也明显不同,生长较快的D系肌纤维生长强度最大.相关分析表明,肌纤维面积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硫胺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嫩度、肉色、肌内脂肪含量、肌苷酸含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可见,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对肌肉的干物质、肌内脂肪等肉质性状及硫胺素、肌苷酸等风味物质的产生有利.  相似文献   

7.
肉嫩度决定因子及牛肉嫩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肉的嫩度是肉品品质的首要指标,肉嫩度(特别是牛肉嫩度)的改善,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肉品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肌肉的基本结构—肌原纤维和结缔组织入手,阐述了二者影响嫩度变化的理化机制,并介绍了目前在牛肉生产中所采用的嫩化技术。  相似文献   

8.
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在提高肌肉品质中的作用,为优质鸡肉品质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笼养、室内平养、草地散养3种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脂肪沉积与分配和肉质性状的影响,同时探讨肌内脂肪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散养条件下,河田鸡脂肪沉积显著降低(P<0.05),其中对腹脂的沉积影响最大,肌肉剪切力、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笼养鸡和平养鸡(P<0.05),而pH值、滴水损失、烹饪损失、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肌内脂肪与肌肉pH值、剪切力、胸肌肌纤维直径呈负相关,而与滴水损失率、烹饪损失率、肌纤维密度和嫩度呈正相关。[结论]饲养方式对脂肪沉积与分配有显著的影响,笼养鸡的肌内脂肪、肌间脂肪、皮下脂肪、腹脂率显著高于散养鸡。  相似文献   

9.
八眉猪肉脂品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选用八眉猪、长白猪及其杂种猪,对与肉脂品质有关的一般性状,以及化学、生物化学和酶组织化学等方面的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测定项目除包括肌肉pH、总色素、系水力、嫩度和熟肉率等一般肉质性状外,还包括肌肉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肌肉中19种氨基酸的组成,肌肉中葡萄糖、糖元、肌苷酸、肌苷、腺苷酸和总游离核酸的含量,肌纤维和酶组织化学特性,以及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的脂肪酸组成。这些研究结果为八眉猪肉所具有的良好的商品品质和食用品质等珍贵的种质特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德州驴和华北小驴肉质物理化学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驴肉的嫩度稍好于华北小驴,失水率高于华北小驴,而肉色稍浅,肌内脂肪含量少。肌肉的嫩度以腰大肌最好,其次为背最长肌、臂二头肌和半膜肌。肌内脂肪大小顺序为背最长肌>腰大肌>半膜肌>臂二头肌,肉色由深到浅顺序为臂二头肌、半膜机、腰大肌和背最长肌。试验进一步表明,驴肉嫩度适中,多汁性好,脂肪含量适中,肉味浓郁香鲜。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选用24kg左右的去势撒坝猪及其约长撒三元杂交猪各7头,根据基因型分成两组, 按活重变化分为3个试验期 (前:20~35kg,中: 35~60kg和后期60~90kg),在同一试验期内饲喂同样的日粮进行饲养试验,当活重达90kg进行屠宰试验,研究杂交改良对云南省本地猪种撒坝猪肉品质和肌纤维特性的影响。撒坝猪通过杂交改良后,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显著提高,但其肉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杂交后代肌肉水分显著地增加(P<0.01),相反,肌肉粗蛋白(P<0.05)、粗脂肪和肌内脂肪(P<0.01)显著地降低。杂交后代的系水率、保水率、肉色、嫩度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大理石纹、熟肉率、滋味、多汁性和汤味显著下降(P<0.05)。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变化较为显著。杂交后显著地降低了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P<0.001);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分别降低了22.3%,22.8%和19.3%。肌纤维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杂交后显著地增加了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P<0.01);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分别增加了22.5%,18.1%和18.9%。  相似文献   

12.
猪肌内脂肪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内脂肪含量是猪肉品质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通过改变肌内脂肪含量来改善猪肉品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肌内脂肪的沉积受遗传、营养、环境等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对基因和营养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环境和性别因素对肌内脂肪的沉积的影响的研究较少,而后者对肌内脂肪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文章对猪肌内脂肪调控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以期通过肌内脂肪调控来获得更高品质的猪肉产品,并且用于指导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泾县农贸市场猪肉品质状况。[方法]从安徽省泾县农贸市场共选取8头土种猪和杂交猪,分析其肉质性状。[结果]肌肉成熟后,杂交猪的肉色为2.9左右,低于土种猪。杂交猪和土种猪的pH值和滴水损失都在正常范围内。杂交猪的水分含量为71.62%,高于土种猪。杂交猪和土种猪的肌内kg脂肪含量均高于3.0%,达到理想值。肌内脂肪含量与大理石纹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杂交猪的肌肉剪切力为3.80 kg,大于土种猪,说明我国地方猪肉嫩度小于外来猪,且含有我国地方猪基因频率越低的猪肉嫩度越大。[结论]滴水损失小、肌内脂肪适宜和水分含量低是地方猪种肉质的内在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肉品质与物种的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新疆褐牛瘦素基因在不同部位中表达水平与肉质指标的关联性,为牛肉属性差异的品质标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测定新疆褐牛皮下、肌间、肾周、心周4个部位脂肪组织中的瘦素基因(lep-tin)的表达水平,检测活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超声波扫描仪在肉牛活体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本试验选取30头成年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集中育肥屠宰后,对其中20头牛用超声波测定背膘厚度、眼高、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面积及体重,建立了牛宰后性状背膘厚度、眼高、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面积、高档肉质量、后部位肉质量、优质肉质量、全部肉块质量)回归方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测定宰前背膘厚度、眼高、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面积及体重指标,建立宰后膘厚度、眼高、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面积、高档肉质量、后部位肉质量、优质肉质量、全部肉块质量回归方程。经验证分析,所有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利用超声波技术用宰前肉质性状来预测宰后肉质性状和产肉性状是可行的。同时这些模型可以作为制定新疆褐牛胴体产量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东地方鸭与北方鸭的产肉性能及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将山东地方品种微山麻鸭(Ⅰ组)、文登黑鸭(Ⅱ组)以及北京鸭(Ⅲ组)分别饲养120d屠宰,测定各组胴体的产肉率和肉品品质。结果表明:鸭种是影响产肉力的主要因素,而胸肉、腿肉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肌纤维结构决定鸭肉的食用价值;Ⅰ、Ⅱ组与Ⅲ组肉鸭相比,胴体重较轻,胸腿肉比例低,肉嫩度较差,但胴体脂肪较少,肉色略深,系水力高,蛋白质和肌间脂肪丰富;胸肉与腿肉相比,胸肉较重,且二者在pH值、嫩度、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山东地方鸭种与肉用型北京鸭相比,其产肉性能较低,但肉质却较好,因此,地方鸭种用北京鸭进行杂交改良,将会优势互补,有助于肉用性能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工驯化野猪历史悠久,各地区结合当地条件培育出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猪种,使我国成为 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我国大部分地方猪种具有肉质细嫩和肌内脂肪含量高等优良肉质性状,但存 在生长缓慢、瘦肉率低和饲料转化率低等缺点,而利用西方瘦肉型猪进行杂交育种可以弥补我国地方猪种的上 述缺点,可以促进地方猪种生长和提高瘦肉产量,但对肉质性状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瘦肉型猪种的引入也给 我国地方猪种的生存带来严重冲击,导致许多地方猪种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 和应用,为地方猪种的遗传改良带来了许多突破性进展。综述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猪 繁殖性能、产肉性能、抗病性能和性别控制等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加深人们对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猪遗 传育种中具有特殊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成都麻羊肉理化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翔  王杰  黄艳玲  陈斌  伍红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56-7259
[目的]分析成都麻羊肉理化性状,为其种质特性测定提供理化性状依据。[方法]采用2×2×33因子试验,测定成都麻羊不同年龄(周岁和成年)、不同性别(羯羊和母羊)和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腰大肌)肉的理化性状及农药残留指标。[结果]年龄因素对肉色、嫩度、熟肉率和肌内脂肪含量,性别因素对肉色、嫩度和肌内脂肪含量,部位因素对肉色、嫩度和干物质含量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成都麻羊肉肌红度a平均为17.32±2.38,嫩度剪切值平均为(4.84±0.29)kg,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1.65%±0.90%,肌内脂肪含量平均为3.34%±1.32%。肉样中,均未检出国家禁用农药六六六、DDT残留。[结论]成都麻羊肉色好、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丰富、肌内脂肪含量适中且分布均匀等肉质优良的宝贵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