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将天麻水提取液经过NKA–9大孔吸附树脂与制备型液相色谱联用方法分离,获得6个主要活性成分,通过质谱仪和核磁共振仪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采用HPLC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初加工样品中这些活性成分的含量,杀青后干燥与不杀青直接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含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杀青样中对羟基苯甲醇含量显著高于杀青样中的含量,其他活性成分含量则显著低于杀青样中的含量;蒸、煮2种杀青方法中6个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煮法、蒸法、不杀青处理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依次降低;切片与整块干燥处理样中,各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切片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高于整块干燥的含量;不同干燥温度处理样中,各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60、50℃温度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依次降低。新鲜天麻煮法杀青,切片,在70℃干燥下活性成分总含量最高,为较好的初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鲜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Fr.)Sing.]杀青方法及干燥工艺,比较了不同杀青方法和干燥工艺对金针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漂烫、蒸气和微波杀青处理15 s均可以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热风干燥温度50℃、装载高度1.0 cm时金针菇干燥速度较快,品质较好;采用DSC法测定金针菇菇柄和菇帽的共晶点分别为-16.5、-18.8℃,共熔点分别为-1.7、-1.4℃;不同杀青处理冷冻干燥过程中金针菇水分含量变化情况不同,冻干22 h时,水分含量为漂烫杀青鲜样蒸气杀青微波杀青;不同干燥工艺得到的金针菇品质分析中,冻干样品品质最好,其次是变温热风干燥样品;综合成本因素,变温干燥是处理金针菇经济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蒸汽杀青+烘烤方式干燥金丝皇菊,设置蒸汽杀青时间(1、2、3、4、5 min)与烘烤温度(50、60、70、80、90℃)共25个处理,以金丝皇菊干燥花的色泽、失水率及感官评价为指标,探讨不同杀青时间与烘烤温度对金丝皇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蒸汽杀青+烘烤的方式干燥金丝皇菊时,最佳处理组合为蒸汽杀青3 min+80℃烘烤。  相似文献   

4.
对拼配型枇杷花茶袋泡茶的加工工艺及冲泡条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杀青和干燥工艺对新鲜枇杷花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审评结果影响较大,新鲜枇杷花不需要杀青,直接经热风或远红外线40℃干燥,粉碎,过孔径0.425~1.180mm筛后,与大宗炒青绿茶按质量比5∶12拼配、装袋,所得袋泡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均优于原枇杷花与茶叶;该袋泡茶最佳冲泡条件为用90~100℃的水冲泡2min后饮用,冲泡2次。  相似文献   

5.
总黄酮是三叶青的主要功能成分,通过对杀青、干燥和材料部位等处理后三叶青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研究不同处理对三叶青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部位和干燥方式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显著,杀青方式对三叶青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材料部位>干燥方式>杀青方式;采用三叶青嫩茎段为材料,经过锅炒,然后烘干制得的三叶青茶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探讨不同杀青时间与烘烤温度对金丝皇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蒸汽杀青时间(1min、2min、3min、4min、5min)与烘烤温度(50℃、60℃、70℃、80℃、90℃)共二十五个组合处理。通过对金丝皇菊干燥花的CMYK色值、失水率及感官评价为指标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蒸汽杀青+烘烤的方式干燥金丝皇菊时,最佳的处理组合为蒸汽杀青3min+80℃烘烤。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式对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芍药产区采集新鲜的芍药根,采用去皮后蒸煮不同时间和不同时间蒸煮后去以及蒸煮后不同温度干燥的加工方法,HPLC检测芍药苷含量,确定鄄白芍最佳初加工方法,同时考察了不同部位芍药苷含量的差异。结果:蒸煮后去皮的芍药苷含量大于去皮后蒸煮的含量,最佳初加工工艺为煮制45分钟后去皮,烘干温度60℃。不同根部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变化为芍药头>须根>主根;不同纵切面芍药苷含量变化为白芍韧皮部>白芍外皮部>白芍木质部。不同器官中芍药苷含量变化为根>叶>茎>花。结论:鄄白芍的最佳初加工方式为煮45min后再去皮,60℃烘干。芍药头中芍药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杀青工艺对蓝霉叶茶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研究蒸汽杀青、微波杀青、炒青处理对蓝莓叶尖和鲜叶茶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酚类单体物质及体外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采用不同杀青方式处理获得的蓝莓叶茶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酚类单体物质含量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微波杀青处理获得的蓝莓叶茶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酚类单体物质含量均最高。此外,不同杀青方式处理对蓝莓叶茶的抗氧化能力也有显著影响(P<0.05),微波杀青后样品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均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蓝莓叶茶抗氧化能力与总酚、总黄酮及绿原酸等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微波杀青处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蓝莓叶茶的活性物质及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多种大孔树脂中优选出纯化裸花紫珠总三萜的最适工作树脂,研究最适工作树脂AB-8纯化裸花紫珠总三萜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通过测试静态条件下树脂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从多种树脂中筛选出最适工作树脂;以总三萜浓度为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试验,优选出纯化裸花紫珠总三萜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筛选出AB-8为最适工作树脂,纯化裸花紫珠总三萜的最佳工艺条件:(1)静态吸附:吸附pH 5、吸附温度35℃、吸附时间8 h;(2)静态解吸:洗脱时间4 h、洗脱温度55℃、pH 2的无水乙醇;(3)动态吸附:浓度1.5 mg/mL 40%的乙醇溶液、流速3 mL/min;(4)动态解吸:流速3 mL/min的无水乙醇洗脱.[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静态纯化所得固形物总三萜含量(28.11%)较纯化前提高了3.96倍,动态纯化所得总三萜含量(31.33%)较纯化前提高了4.42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前处理方式对鲜烟叶化学成分检测的影响,采用半叶法探索了鲜烟叶经冷冻处理、常规杀青处理和微波处理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经3种方式处理后烟叶的近红外光谱的相似度较高,但与新鲜烟叶的光谱差异较大;经3种方式处理烟叶的烟碱含量相差不大;经微波法处理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和氯离子含量较高;经常规杀青法处理烟叶的各物质含量居中;经冷冻法处理烟叶的中性香气物质优于其他两种处理方式。因此,在测定鲜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时,最适合采用微波法处理,速度快;在测定鲜烟叶中性香气物质时,较适合采用冷冻法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前处理方式对鲜烟叶化学成分检测的影响,采用半叶法探索了鲜烟叶经冷冻处理、常规杀青处理和微波处理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经3种方式处理后烟叶的近红外光谱的相似度较高,但与新鲜烟叶的光谱差异较大;经3种方式处理烟叶的烟碱含量相差不大;经微波法处理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和氯离子含量较高;经常规杀青法处理烟叶的各物质含量居中;经冷冻法处理烟叶的中性香气物质优于其他两种处理方式.因此,在测定鲜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时,最适合采用微波法处理,速度快;在测定鲜烟叶中性香气物质时,较适合采用冷冻法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文冠果叶的经济价值,优化文冠果绿茶制作工艺.[方法]以文冠果叶为原料开发绿茶,采用手工锅式杀青和蒸汽杀青2种不同杀青方式,筛选不同的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以优化文冠果绿茶的加工工艺;通过对茶样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方面进行感官审评,筛选出每种不同杀青工艺中的最优组.[结果]手工锅式杀青的炒青温度为180℃,炒青时间为2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蒸汽杀青的蒸青温度为118℃,蒸青时间4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相较于鲜叶,水浸出物含量分别增加了53.8%、59.2%,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26.7%、33.3%,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2.7%、33.2%,黄酮含量增幅不明显.[结论]文冠果叶可以加工成绿茶,并具有较高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裸花紫珠胶囊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3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裸花紫珠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4周后皮损数量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2、4周后皮损数量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裸花紫珠胶囊可有效减少寻常痤疮患者皮损数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山西农业科学》2017,(7):1162-1164
通过比较自然干燥、烘房干燥、滚筒杀青后干燥、蒸制杀青后干燥4种干燥方法对槐米中芦丁转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杀青温度、喂料量、滚筒转速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滚筒杀青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芦丁和槲皮素含量为响应值,确定了滚筒杀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杀青温度190℃,喂料量1 kg,滚筒转速14 r/min,槐米中芦丁含量为19.06%,槲皮素含量为0.89%。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的干燥方式对通关藤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阴干、阴干10 d+50℃烘干、30℃烘干、50℃烘干、105℃杀青30 min+80℃烘干共5个处理,应用HPLC测定各处理下通关藤中绿原酸和通关藤苷H的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酸和总皂苷的含量。【结果】通关藤总酚酸含量在阴干处理下最高,50℃烘干的含量次之,其余3个处理下的总酚酸含量最低。干燥方式对绿原酸的含量影响最大,5个处理间均呈显著性差异,其中阴干10 d+50℃烘干后绿原酸的含量最高,80℃烘干的绿原酸含量最低,且前者是后者的8倍左右;总皂苷在阴干10 d+50℃烘干和阴干处理下的含量最高,80℃烘干处理下的含量最低;通关藤苷H的含量表现为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结论】采用何种干燥方式干燥通关藤,应根据所需的药效成分含量指标进行判断。若以总酚酸和绿原酸为主要参考指标,应选择阴干或低温干燥;若以通关藤苷H和总皂苷为指标,则应采用高温快速干燥法进行干燥。  相似文献   

16.
以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关于白芍、赤芍的产地初加工描述为依据,采用色彩色差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芍药鲜根经不同产地初加工处理后的外观、断面色度值和芍药苷含量,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产地初加工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去皮处理、冷(热)水煮处理、水煮时间、干燥方式均对芍药苷含量有较大影响,水煮处理对药材断面颜色和色度值亦有一定影响;灰色关联分析进一步证明芍药苷含量与干燥方式关联度最高(关联系数为0.834),其次是水煮时间;药材断面色度值与水煮时间的关联度较高,关联系数为0.746。推荐芍药鲜根产地初加工过程中以鲜根投入沸水中煮1~8 min、去皮、60 ℃烘干的方式获得白芍饮片;鲜根去杂后以60 ℃烘干的方式获得赤芍饮片。  相似文献   

17.
产地初加工是影响浙贝母质量的重要因素,贝母素含量是浙贝母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干燥条件直接影响贝母素含量。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加工方式和加工温度,提出浙贝母初加工应控制在55 ℃左右11 h,以减少加工过程中贝母素的流失。  相似文献   

18.
以裸花紫珠无菌苗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下芽诱导、增殖和生根情况,获得一套裸花紫珠快速繁殖的方法。结果表明:裸花紫珠幼嫩茎段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 NAA 0.1~0.3 mg/L;不定芽在添加6-BA和NAA的各处理上均可增殖,在MS+ 6-BA 1.0 mg/L+ NAA 0.3 mg/L上增殖系数最高、芽苗健壮;最佳生根诱导培养基为1/2MS+ NAA 0.05 mg/L+ IBA 0.5 mg/L。此方法可为裸花紫珠快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测定不同方法干燥处理的紫苏梗中迷迭香酸的含量,确定最适紫苏梗干燥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迷迭香酸的含量,即色谱柱为Hypersil-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38∶6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25℃。结果表明,一步干燥得到的紫苏梗迷迭香酸含量普遍远高于二步干燥得到的紫苏梗;经阳光棚下晾干的紫苏梗迷迭香酸含量最高,晒干和45℃烘干的紫苏梗迷迭香含量稍低。由此说明,紫苏梗产地初加工应一步干燥且以阴干最佳,直接晾晒与低温烘干亦可。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蒸气杀青时间处理白茶花,经感官品质评价、主要理化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分析可知,尽管不同蒸气杀青时间对白茶花的感官品质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无显著影响,但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黄酮含量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有显著影响。不经蒸气杀青的白茶花感官品质最佳,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黄酮含量也最高。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以蒸气杀青90~120 s的处理较高,且其抗氧化能力较强。经蒸气杀青90~120 s处理的白茶花外观黄绿紧结,汤色绿黄明亮,香气熟香,滋味熟味、略甜,花底黄绿匀整。综合可知,以蒸气杀青90~120 s进行白茶花杀青更有利于白茶花优良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