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处理提高辣椒采后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解淀粉芽孢杆菌 strain-L 发酵液对辣椒采后保鲜效果,以不同辣椒品种(海青椒、红尖椒)为试材,研究了strain-L发酵液对辣椒保鲜效果的影响。体内体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train-L发酵液对链格孢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损伤接种25℃下贮藏7 d,strain-L的发酵液对海青椒和红尖椒都具有明显的防腐效果,海青椒的腐烂率与无菌水相比下降了51.87%,红尖椒的腐烂率与无菌水相比下降了58.54%。非损伤接种9℃下贮藏24 d,strain-L发酵液对不同辣椒品种的保鲜效果存在差异,在整个贮藏期间,strain-L发酵液处理可降低辣椒采后腐烂率,明显优于无菌水组。贮藏24 d后,青椒发酵液处理和保鲜液处理的腐烂率分别为37.5%、32.50%,与无菌水组相比,分别降低了35%和40%。红尖椒的发酵液处理和保鲜液处理的腐烂率分别为29.63%、24.14%,与无菌水组相比降低了34.19%、28.70%,不同品种间,发酵液处理组和保鲜液处理组的腐烂程度不同,且在整个贮藏期间,strain-L发酵液延缓了果实内还原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的降低,保持了辣椒较稳定的色泽和质构。strain-L发酵液在保持辣椒较好的商品价值、感官品质以及营养价值方面获得了较好的贮藏效果,为采后生物防控与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氧处理对草莓采后腐烂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为探索高氧处理对草莓防腐保鲜的效果,该试验研究了40%、60%、80%和100% O2及空气气流连续处理对“丰香”草莓在5℃、16 d贮藏期间果实腐烂和主要品质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氧处理对果实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实表面色泽无明显影响。但60%~100%高氧处理可显著抑制草莓果实贮藏期间的腐烂,且O2浓度越高,果实腐烂率越低,以100% O2处理对果实防腐的作用最大。60%~100%高氧处理还可显著抑制果实失重,保持较高的果肉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40% O2处理对草莓果实腐烂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高氧处理在草莓果实采后防腐保鲜中具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石榴皮提取液对草莓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为了发展草莓贮藏保鲜的新技术和有效利用石榴皮资源,以新鲜草莓为材料,在贮藏前分别经过1.25%壳聚糖溶液(T1)、1%石榴皮提取液(T2)、1.25%壳聚糖石榴皮提取物复合溶液(T3)浸泡处理,以蒸馏水浸泡作为对照(CK),通过对其在贮藏期相关品质指标(质量损失率、软化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分数、Vc质量分数、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比较了3种处理溶液的保鲜效果。结果显示,T1、T2、T3处理均降低了草莓果实质量损失率、软化腐烂率和MDA含量,延缓了果实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Vc质量分数的下降,其中T3处理效果明显好于T1和T2处理,T3处理可使在室温下放置的草莓保鲜期延长1~2 d。结果表明石榴皮提取液用于草莓保鲜可行,与一定浓度的壳聚糖配制的复合保鲜液保鲜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4.
百合是我国的传统特产,其鳞茎是药食兼优的滋补佳品。鲜食百合的贮藏保鲜对我国百合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鳞茎采收、传统保鲜、保鲜剂保鲜、电离辐射保鲜、热激处理保鲜、气调保鲜、综合保鲜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硅窗结合PE包装袋处理采后青脆李,通过分析不同硅窗面积、不同贮藏温度、不同浓度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青脆李贮藏过程中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腐烂率的影响,探讨不同规格的硅窗包装袋处理对青脆李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硅窗气调包装在适当的贮藏温度条件下,结合1-MCP处理对采后青脆李有较好的保鲜作用,能有效地减慢青脆李软化的速度,抑制可溶性固形物的升高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降低腐烂率。试验得到的最佳处理条件为:硅窗面积为1 cm~2、贮藏温度为1℃、1-MCP的含量为每千克青脆李27.5 mg。  相似文献   

6.
冰温结合臭氧对销地红提葡萄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冰温(-1℃)条件下红提葡萄贮藏保鲜的适宜臭氧浓度,分别以2.5mg·L-1和5mg·L-1质量浓度的臭氧对冰温下贮藏的红提葡萄进行间歇式处理,并在贮藏期间定期对葡萄的品质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臭氧有很好的抑菌效果。与对照相比,臭氧组降低了葡萄的腐烂率、落粒率,延缓了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酸(TA)含量的下降,其中低质量浓度的臭氧(2.5mg·L-1)较高浓度(5mg·L-1)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因此冰温条件下,红提葡萄贮藏保鲜的适宜臭氧浓度为2.5 mg·L-1。该研究为筛选葡萄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非硫保鲜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淀粉壳聚糖复合膜对椪柑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可食性涂膜保鲜剂取代化学保鲜和套袋保鲜椪柑的可能性,研究了中草药淀粉壳聚糖复合涂膜剂对椪柑果实保鲜效果及衰老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涂膜可以明显降低椪柑贮藏期间病害指数,保持较高的好果率,其效果与化学保鲜无明显差异,但显著高于单一套袋处理,贮藏第90?d时,其好果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是单一套袋的1.2倍和50.0%;复合涂膜能减少维生素C、可滴定酸的损失。与单一套袋相比,复合涂膜明显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丙二醛积累,在贮藏第90?d时,过氧化氢酶是单一套袋的2.2倍,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分别是单一套袋的60.9%、80.7%和76.7%。在贮藏期间除过氧化物酶外,复合涂膜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与化学保鲜相比无明显差异。通过成本核算,处理1?kg椪柑需0.16元。由此可知,中草药淀粉壳聚糖复合涂膜在抗病和防止果实衰老方面已达到化学保鲜效果,并在品质方面明显优于化学保鲜,成本低且安全,可以替代椪柑果实的化学保鲜和套袋。  相似文献   

8.
川芎提取液对脐橙的防腐保鲜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开发植物源脐橙贮藏保鲜技术,该文研究了川芎提取液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对采后脐橙的主要致腐菌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贮藏期脐橙品质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离体条件下,川芎提取液对2种供试菌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均为25.00 mg/m L;在活体条件下,川芎提取液能有效抑制2种病原菌在脐橙上的生长,且质量分数为4%效果较好,与体积分数为50%乙醇处理的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脐橙采后贮藏中,川芎提取液对脐橙的防腐保鲜效果与其质量分数相关,其中质量分数为4%的效果较好,与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相比,能够显著(P0.05)降低采后脐橙的腐烂率、失重率和丙二醛含量,延缓总酸的下降,以及诱导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有利于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质量分数,而对维生素C和果皮色泽的变化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川芎提取液用于脐橙贮藏保鲜切实可行,研究结果为脐橙天然保鲜剂的开发及脐橙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防腐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适宜贮藏温度保持鲜食无花果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无花果采后适宜的贮藏温度,该试验以"波姬红"无花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0、2℃3个贮藏温度对无花果采后生理指标和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1℃贮藏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的含量均显著高于(p0.05)0℃和2℃贮藏的果实,腐烂率显著低于(p0.05)0℃和2℃贮藏的果实,保持了较好的贮藏品质;-1℃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无花果的呼吸速率,抑制了细胞膜透性升高及丙二醛含量的增大,同时又维持了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果蔬体内防御系统的保护酶活性,延缓了果实衰老。"波姬红"无花果的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贮藏30 d基本保持了无花果的食用品质,腐烂率为31%。与常温贮藏3~5 d相比延长贮藏期25~27 d。研究结果为无花果采后贮运保鲜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赤霉素处理对青花菜花球矿质元素含量及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优化青花菜贮藏保鲜前赤霉素处理的浓度,通过40、80、120和160 mg/L 浓度赤霉素处理青花菜,研究了贮藏期间青花菜花球的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及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适宜浓度赤霉素处理能延缓花球中氮、钾含量的下降,抑制磷含量上升,促进钙、镁含量的上升,诱导铁、锰和锌含量在青花菜贮藏后期的升高,使铜含量稳定在一定水平,这些变化均有利于青花菜的采后保鲜.同时发现,用赤霉素处理过的青花菜花球,其黄化率显著降低,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速度减缓.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了赤霉素处理的适宜浓度为80~120 mg/L.  相似文献   

11.
人工气候箱温湿度模糊控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针对人工气候箱中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的模型参数不确定及参数变化以及大滞后、强耦合特性,提出一种温湿度模糊控制及模糊解耦方法来进行控制。该方法不需要系统精确的模型,可以克服对象的大滞后和强耦合特性问题。文章给出了系统实现电路及仿真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控制精度高、响应快,能够满足人工气候箱温湿度控制的要求,实际应用可以达到温度差±0.5℃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和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针对黄土高原丘陵区第三副区建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采用模糊聚类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方法划分为4个亚区。并对各亚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调整,提出了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模式,对不同类型区综合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饲料厂配料系统的分析研究,建立了配料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自适应方法,对配料量进行预测控制,取得良好效果。该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配料精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现代家禽孵化工艺要求,提出一种模糊集成控制器及其解耦设计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家禽孵化过程环境控制,实现了孵化过程模糊集成计算机控制,提高了孵化控制过程的性能和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拖拉机沿曲线路径的跟踪控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近年关于农业用车轮型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很多,但主要集中在直线行走方面。该研究进行了沿给定的曲线路径跟踪控制的研究。首先由给定的曲线路径生成四元状态空间,其次在利用预见控制求得车辆的未来值和目标值的基础上,利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跟踪控制器。最后在牧草地上对正弦路径和圆形路径进行了跟踪实验。试验结果为:车辆以1.5 m/s的速度行驶时,在很小转弯半径时最大误差可控制在35 cm以内。  相似文献   

16.
气调干制技术与实验设备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介绍了干制过程气体成分调节方法和实验设备,通过双冷凝器、双蒸发器热泵系统的不同组合状态选择与压缩机变频控制配合,实现对密闭干燥系统内定量循环气体的温、湿度调节,采用专家控制系统与PID控制软件相结合方法,达到对包括气体成分在内的干燥过程状态参数的智能化控制,实验表明,所研制QTM干燥机能满足各种产品气调干制实验要求。干制过程氧气含量对干制品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全程机械化生产对双季稻病虫草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不同翻耕栽植方式对双季稻病虫草发生和产量的影响,对旋耕-机插、旋耕+牛耕-机插、牛耕-机插、旋耕-手插等4种翻耕栽植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未施药区4种翻耕栽植方式早稻主要病虫草为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晚稻主要病虫草为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Nilaparvata lugens)、鸭舌草和稗草。在肥水管理相同的条件下,早、晚稻纹枯病病情指数孕穗期分别为8.25~13.31和17.60~23.10,乳熟期分别达13.75~20.90和20.02~23.76,其中旋耕-手插方式重于旋耕-机插方式,牛耕-机插方式重于旋耕-机插方式。早稻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较重,卷叶率为15.03%~16.67%;晚稻四代和五代稻纵卷叶螟发生较重,卷叶率分别为29.67%~33.48%和60.09%~65.45%,4种翻耕栽植方式早、晚稻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差异不显著。晚稻稻飞虱前期虫口密度偏低,齐穗期为425~550头/百丛,至乳熟期达1 200~1 600头/百丛,其中以旋耕-手插处理虫口密度最高,旋耕-机插虫口密度最低。早稻稻田杂草有鸭舌草、稗草、矮慈姑、千金子、水竹叶等,均以鸭舌草和稗草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总草的68.00%和29.70%;晚稻稻田杂草有鸭舌草、稗草、节节菜、千金子、香附子、空心莲子草等,均以鸭舌草和稗草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总草的69.60%和17.40%。早、晚稻以牛耕-机插处理杂草发生量最大,其次分别为旋耕+牛耕-机插和旋耕-机插处理,旋耕-手插处理杂草发生量最小。测产对比方差分析表明,4个种翻耕栽植方式产量差异不显著。在病虫草发生初期,选用适当的农药可有效控制不同翻耕栽植方式病虫草发生,早、晚稻平均增产10.00%和7.88%。该研究为双季稻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病虫草防治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GPRS的远程控制温室自动施药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温室环境施药劳动强度大,药雾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影响严重的问题,该文研究开发了一种在温室(或温室群)中基于GPRS通信技术和集散控制原理的远程控制自动施药系统。采用多线程技术和socket编程技术设计了弥雾机远程管理系统软件,用户指令基于GPRS网络在上位机端与弥雾机端之间传输。根据弥雾机的不同工作条件定义了3种工作模式并设计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数据通信格式。弥雾机以STM32芯片为控制器采用Fuzzy-PID控制策略控制输出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用SIM900A模块接收上位机数据。通过通信试验、弥雾试验及沉积试验对远程控制自动施药系统验证,结果表明:上位机软件能够准确向弥雾机发送控制指令,弥雾流量、总弥雾量误差分别在3.9%、5%以内,系统的反应时间约2.25 s,弥雾机速度设定为18 cm/s时雾滴沉积变异系数最小。该研究可为温室弥雾机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温室控制技术正面临着新的突破,智能控制将成为温室控制中发展的新阶段。该文以近年来我国温室控制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国际上一些比较值得注意的动向,分析了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算法方法的特点,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进一步探讨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温室智能控制方法在今后可能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量产车辆的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TCU)软件需求,研究了离合器换挡控制参数自整定控制方法,对自整定控制软件的结构和控制框图进行了介绍。针对换挡过程中,速度阶段和转矩阶段的特点,区别于传统方法对压力传感器、纵向加速度传感器和发动机转矩精度的依赖,分别提出了基于换挡时间的有动力升挡和基于涡轮失速问题的有动力降挡自整定策略。在实车测试过程中,通过软件的自整定参数调整,学习后的换挡时间能够逐步逼近设定的目标值,同时发动机飞车、涡轮失速现象能够逐步消减,换挡品质得到明显提升,保证了不同整车、不同发动机、不同变速器集成之后的换挡品质一致性,以及整车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驾驶性能一致性。实车采用该控制方法,在若干次相同工况的重复驾驶后,冲击点能明显弱化直至消除,冲击度逐步消减到低于5 m/s3,达到量产车辆水平,满足了某自主品牌车型投放上市要求。该研究对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参数自整定策略研究和软件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