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对球孢白僵菌生产菌株Bb202进行固体发酵生产,并使用英国Imperial College设计生产的Mycoharvester Version 5收集发酵白僵菌孢子。通过对其收孢效率进行评价,发现在4.5min时,白僵菌孢子的分离效果已达到50%左右。Mycoharvester Version 5收获的白僵菌分子孢子粉细粉含孢量为1 200亿/g,含水量为4.54%。该仪器收孢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常用的孢子收集设备。  相似文献   

2.
白僵菌对烟草粉螟及烟草甲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白僵菌对烟叶仓储害虫的控制作用,将4×1010个孢子/g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孢子粉喷施于有害虫的烟叶上,几天后在5 m距离处设置的空白检测箱中亦检测到感染真菌而死亡的储烟害虫.表明,感染带菌的害虫能自由迁飞.经显微镜检结果证实,白僵菌粉对烟草粉螟和烟草甲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在处理21 d后死亡率分别达31%和84.4%.  相似文献   

3.
不同温、湿度和光照对白僵菌孢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不同温、湿度用载片悬滴法培养白僵菌24h结果表明,温度25~30℃、RH95%~100%孢子萌发率高速度快,是白僵菌孢子萌发率最佳温、湿度。在自然直射光照时间(6h)以内对白僵菌孢子萌发无影响,而在直射光时间10h后白僵菌孢子萌发率逐渐下降,但白僵菌孢子落入玉米喇叭口内有叶片遮挡,对孢子萌发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营养贫乏的培养基质上,菌株易发生退化,为保持高毒力优良菌株的稳定性,采用固液双相法生产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粉,在大米固态培养基中加入不同剂量的黄粉虫虫粉,研究添加虫粉对孢子粉产量、质量及其对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虫粉对球孢白僵菌的产粉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5.0+处理组的产粉量达到46.88 mg/g;添加虫粉对孢子粉活孢率无显著影响,但各处理组间的萌发速率不同,其中5.0+处理组的孢子萌发率达到50%、9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3.86、20.77 h,明显短于对照组。5.0+处理组的孢子粉对大豆食心虫毒力最高,接种后第10天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8.27%,侵染率为96.67%,致死中时(lethal time of 50%,简称LT50)为5.58 d。说明添加虫粉可以明显提高大米固态发酵生产球孢白僵菌的孢子粉产量和质量,有利于保持高毒力优良菌株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4种材质的包装袋,包装含水量为9.6%的白僵菌孢子粉,在3种温度下贮存6个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包装袋2号表现最佳,室内温度(20℃)贮存白僵菌孢子粉萌发率86.9%;地窖温度(15℃)贮存白僵菌孢子粉萌发率98.7%、降低被害株率85%、虫孔率94.4%和活虫率98%;冰箱温度(5℃)贮存2号白僵菌孢子粉萌发率98.7%、降低被害株率90%、虫孔率97.2%和活虫率96%,玉米螟防治效果理想。包装袋2号成本低、耐贮存,地窖贮存简易经济。  相似文献   

6.
球孢白僵菌制剂载体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将15种不同的供试载体与球孢白僵菌孢子粉以1;1混合,放置5d后,测定混合物中孢子的萌发率。将种种上载体以5%的比例加徼PDA培养基,接种培养7d后,分别测定其产孢量和菌落生长速度,通过系统聚类和方差分析,以孢子粉作对照。筛选出高岭土,、滑石粉、铁红、凹凸棒土和硅藻土5种适宜作为白僵菌制剂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灭幼脲与白僵菌的相容性及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灭幼脲Ⅲ号原粉和25%的胶悬剂对白僵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影响,证明适当稀释浓度的灭幼脲Ⅲ号原粉可作为白僵菌粉剂的增效剂。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添加2.5%比例的灭幼脲原粉组,在30d之内,对白僵菌孢子粉的增效作用为5%;5%比例组增效可达27.3%,且LT50值分别比孢子粉组提前5d和8d。  相似文献   

8.
白僵菌油剂剂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多种助剂与白僵菌孢子粉相溶性研究,确定了以溶剂油S、抗氧剂抗E、增活剂CH、增效剂M、紫外吸收剂光A及白僵菌高孢粉,加工而成的951白僵菌油剂,室温下贮存8个月后,孢子的萌发率在40%以上,对马尾松毛虫的侵虫率为56%,毒性试验证明该油剂为低毒类。  相似文献   

9.
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浸虫法测定球孢白僵菌(ACCC30111)和布氏白僵菌(ACCC30290)在不同浓度下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105~109个/ml孢子浓度的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对甜菜夜蛾均有杀伤作用,相同浓度下球孢白僵菌杀伤力强于布氏白僵菌,其中109个/ml孢子球孢白僵菌处理的甜菜夜蛾在第8 d校正死亡率就达到了100%,其LT50为1.70 d;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对甜菜夜蛾第3 d的LD50对数剂量分别为8.2955、14.0898,第5 d的LD90对数剂量分别为8.7598、14.6219;经LD比率测定,球孢白僵菌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明显大于布氏白僵菌。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人工紫外光和自然光照射以及消毒剂漂白粉对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孢子萌发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紫外光照射对裸露的白僵菌孢子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使孢子萌发率和对家蚕(BombyxmoriL.)的致病力明显下降,但对白僵菌原粉中的孢子杀伤力相对较弱,照射24 h后白僵菌原粉对家蚕的致死率仍达93.33%.在自然光下,喷洒到桑叶上的白僵菌孢子悬浮液随光照时间的增加对家蚕的致病力下降,自然光照射3、6、12、24、36 h后,对家蚕的致死率分别为100.00%、70.00%、79.66%、10.00%和25.00%;用白僵菌原粉喷桑树,经自然光照射0~36 h后,对家蚕的致死率为88.33%~96.67%,48h后对家蚕的致死率大幅度下降,照射48、54、78 h对家蚕的致死率分别为53.33%、31.67%和23.33%;直接置于自然光下照射的白僵菌原粉,随光照时间增加,对家蚕的致病力下降,30 h后致病力明显下降,致死率只有38.33%.有效氯浓度为1.00%和2.00%的漂白粉溶液对白僵菌孢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72h孢子萌发率分别为1.000%和0;用有效氯浓度为2.00%的漂白粉液进行叶片和蚕体消毒处理对白僵菌孢子均有杀灭效果,使白僵菌孢子液和原粉对家蚕的致病力明显下降,但对叶片消毒比对蚕体消毒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常用化学杀虫剂对白僵菌孢子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常用6种化学杀虫剂对2种白僵菌孢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化学杀虫剂对2种白僵菌孢子活力抑制率不同,杀虫剂不同浓度对白僵菌孢子活力的抑制率差异显著。在高致死浓度和致死浓度下,对卵孢白僵菌孢子的抑制率显著高于球孢白僵菌。在亚致死浓度下,多数化学杀虫剂对白僵菌孢子活力无抑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吐温-80的最佳试验浓度。[方法]采用营养液萌发法测定11种不同浓度的吐温-80与白僵菌分生孢子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结果表明,吐温-80在浓度为0.0075%、0.0250%、0.0500%和0.1000%时白僵菌的孢子萌发率均达到95%以上,且差异不大,对白僵菌的生长影响较小。[结论]当吐温-80浓度小于0.1000%(含0.1000%)时可考虑应用于白僵菌的相容性试验中。  相似文献   

13.
球孢白僵菌GDS菌株对小菜蛾致病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自然感病的鳞翅目幼虫体上分离出球孢白僵菌GDS菌株,在室内用108,107,106,105个/m L共4种浓度的孢子液侵染小菜蛾3龄幼虫。结果表明,从高浓度至低浓度,受感染的小菜蛾幼虫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0.5%,61.0%,26.9%和17.1%。毒力回归方程y=0.631 1x+0.776 9,相关系数为0.986 9,LC50为4.68×106孢子/m L。  相似文献   

14.
紫外线诱变选育苜蓿叶象甲高毒力白僵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育出对苜蓿叶象甲高毒力的白僵菌.[方法]利用紫外线对前期筛选出的白僵菌菌株照射10和30min进行诱变,选出高几丁质酶突变株,再用诱变前后的白僵菌对苜蓿叶象甲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用诱变前后的白僵菌对苜蓿叶象甲3龄幼虫室内毒力测定:处理9d后,诱导菌株Bb- 10- 12校正死亡率为100;,Bb - 30 - 14校正死亡率为77.78;,而朱经紫外线照射的野生型菌株校正死亡率为62.97;.[结论]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法,获得了经10 min紫外线照射诱变对苜蓿叶象甲更高毒力的1株白僵菌菌株.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12种常用农药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时白僵菌的相容性好于杀菌剂.除阿维菌素外,其他供试杀虫剂均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较好:供试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尤以甲基托布津、福美双、代森锰锌的抑制作用较强(孢子不能萌发),不适合与球孢白僵菌混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作为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已广泛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但其不成熟的规模化生产技术一直是限制球孢白僵菌广泛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开展球孢白僵菌液体发酵工艺研究,提高液体发酵生物量,从而为固体发酵阶段提供优质的种子液,进而提高固体发酵的产孢量,为球孢白僵菌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影响球孢白僵菌液体发酵的培养条件有温度、装样量、摇床转速、接种浓度和pH等,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球孢白僵菌菌株SDDZ-9的液体发酵的主要因子,然后运用最陡爬坡路径法,以试验值变化的梯度方向和各因素效应值的大小分别确定爬坡方向和变化步长,确定响应面的中心点,逼近最佳值区域,最后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响应曲面法,建立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来拟合各因素与效应值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发酵生物量的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响应面分析和评价,确定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毒力较高的球孢白僵菌菌株SDDZ-9液体发酵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培养温度、装样量、转速和浓度是影响发酵生物量的主要因子,一定范围内的pH变化对此菌株的液体发酵影响较小。在自然pH下,当培养温度27.08℃、装样49.72 mL(250 mL三角瓶)、摇床转速205.45 r/min、接种浓度1.122×107孢子/mL时,发酵48 h产生的生物量最大。在优化发酵条件下进行液固双相发酵试验,得到的球孢白僵菌液体发酵生物量为14.769 g·L-1,与模型预测生物量相符,固体发酵后产孢量为20.16 g·kg-1,含孢量1.84×1011孢子/g。【结论】在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进行发酵,可显著提高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此液体发酵工艺为球孢白僵菌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刚  徐明勇  钱凤英  张西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28-20529
[目的]探讨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烟蚜的致病性。[方法]以4株球孢白僵菌(B-1、B-2、B-3和B-4)为供试菌株,测定其对烟草蚜虫的致病性。[结果]受测的4株白僵菌菌株对烟草蚜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虫效果。其中,B-3处理烟草蚜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5%以上,B-1、B-2菌株的分生孢子处理烟草蚜虫的校正死亡率超过80%,其菌丝对蚜虫也有较高的致病率;4株菌株的代谢产物对烟草蚜虫均有较强的触杀作用,施用48 h后其烟草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85%。[结论]为烟草蚜虫的微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开展连续继代培养对高毒菌株产孢和毒力的影响研究,获得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毒力和产孢量均高且稳定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进一步提出有效防止菌株退化、优良菌株保存和改良的方法与措施,为高效菌株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室内条件下,采用浸虫法,用浓度为1×107个孢子/mL球孢白僵菌悬浮液处理西花蓟马初羽化成虫,分别测定28株不同来源的菌株对西花蓟马的毒力;并将筛选出的4株高毒力菌株的分生孢子分别涂布于玉米琼脂(CMA)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上,比较不同菌株以及不同培养基之间产孢量的差异,筛选出高产孢菌株与产孢培养基,以筛选得到的白僵菌菌株为初始菌株F0,把F0代球孢白僵菌分别接种于CMA培养基、添加蝉蜕的CMA培养基和添加西花蓟马虫尸粉的CMA培养基,分别测定经过不同培养基连续5代继代培养得到的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毒力,并测定产孢量。使用模型模拟分析球孢白僵菌菌株经过不同培养基继代培养后培养代数与产孢量的关系,并对不同培养基培养得到的不同培养代数的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与其对西花蓟马的致死中时(LT50)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毒力与产孢量的相关关系。【结果】经过室内毒力测定,处理5 d后,菌株DZDC-9、GZGY-5、WLMQ1-8、SZ-26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校正累积死亡率均高于90%,LT50均在3 d内,毒力显著高于其他菌株;比较高毒力菌株在两种产孢培养基上的产孢量,发现4株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菌株DZDC-9的产孢量显著高于其他3株,4株菌株在CMA培养基中的产孢量均明显高于SDAY培养基。随着白僵菌菌株在CMA培养基上连续5代的继代培养,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病力呈现下降趋势,从第3代开始致病力显著降低,而添加蝉蜕的CMA培养基培养得到的不同培养代数的分生孢子对西花蓟马致病力则没有显著差异,添加西花蓟马虫尸粉的CMA 培养基培养得到的不同代数的分生孢子对西花蓟马致病力有一定的增强趋势;通过模型可以发现单纯以CMA培养基继代培养白僵菌的产孢量随培养代数呈现指数下降,而在培养基中添加蝉蜕或西花蓟马虫尸粉白僵菌产孢量则随培养代数呈现指数上升,蝉蜕或西花蓟马虫尸粉的添加对产孢量有一定的增强作用。白僵菌菌株产孢量与毒力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产孢量相对较高的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病力相对较高,致死中时短。【结论】筛选得到一株对西花蓟马高效的白僵菌菌株DZDC-9,产孢培养基中加入蝉蜕和西花蓟马虫尸可以维持菌株生长特性,延缓毒力退化趋势;同一菌株的产孢量可以作为菌株毒力评价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烟田常用化学农药对白僵菌孢子和菌丝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测定了5种杀虫剂和5种杀菌剂对白僵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对白僵菌的兼容性好于杀菌剂。杀虫剂辟蚜雾、功夫、氧化乐果对白僵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小,混用时孢子萌发率超过80%,残效实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0.67%,90.67%,72.00%,因此可以与白僵菌同时使用或混用。百菌清、菌核净、多菌灵等杀菌剂抑制了白僵菌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生长(萌发率不超过13%),不应与白僵菌同时使用或混用。在化学农药与白僵菌混用时必须先进行严格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