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利用鸡包涵体肝炎自然病例的肝组织,通过SPF鸡胚连续传代和鸡胚肾细胞培养,分离到一株鸡包涵体肝炎病毒HA株.该病毒株的核酸型为DNA、无束膜、对乙醚、氯仿具有抵抗力;且其对酸有抵抗力,对热敏感。电镜观察发现,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80~100nm。用2、3、4、5、8型的标准阳性血清迸行中和拭验,证明HA株为血清型2型。回归试验表明HA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用鸡腺病毒血清型2型、3型和地方株A株、B株制备的琼扩抗原检测鸡包涵体肝炎,结果表明抗原具有群特异性,但不具有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以自行分离的野毒FAV—b株的肝组织毒、细胞培养物,分别经尿囊接种于13日龄鸡胚,继续孵化至18日龄,断孵移至4℃冰箱处死进行系统的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本病毒主侵肝脏,引起变质性肝炎、肝出血,少数例发生肝包炎,镜检在高度变性的肝细胞内出现嗜碱性或嗜酸性核内包涵体与本病的特征性病变,具证病意义;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核内有晶格状排列、直径70~88nm的病毒粒子,同样的病毒粒子也见于胞浆内。脾脏淋已细胞数减少,网状组织活化增生;肾肿胀镜检呈急性肾病形象,肾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嗜碱性核内包涵体;在高度变性的胰腺上皮细胞内也偶见嗜碱性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4.
利用SPF鸡胚培养的方法对上海郊区疑似发生鸽副黏病毒I型感染的鸽场病料进行病毒分离,病料上清液在10~11日龄SPF鸡胚上盲传5代,鸡胚死亡时间趋于规律性,鸡胚在接种72h内死亡90%以上,死亡胚全身出血。通过对病毒液进行病原学鉴定(该病毒液具有HA,这种血凝性可被NDV参考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能被EDSV、AIV—H5、AIV—H9、AIV—H7阳性血清抑制)、致病指数(采用SPF鸡胚和SPF鸡测定致病指数分别为MDT=64.8h、ICPI=1.3625、IVPI=0.75)及鸽体致病性等试验,初步鉴定为鸽副黏病毒I型中等毒力毒株,命名为鸽副黏病毒I型(S—1株)。  相似文献   

5.
在提纯昆虫病毒包涵体及其病毒粒子的电镜样品制备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电镜下观察,包涵体及其病毒粒子图像清晰,显示了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可达到昆虫病毒电镜鉴定之目的.与此同时,还观察到某些包涵体表面呈蜂窝状或沟型凹陷等“前多角体”的特殊构造;多角体块状蛋白质晶格、多角体外膜以及杆状病毒粒子蛋白亚基斜纹花样、病毒粒子囊膜等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河南地方株,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鸡胚盲传,观察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通过酶处理、病毒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理化试验等研究病毒的特性;利用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应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毒株的S1和N基因片段。【结果】病毒盲传至第2代后鸡胚出现死亡和侏儒胚,将病毒盲传至第8代时,病毒的毒力逐渐由104.0增强到107.2;经质量分数1%胰酶处理或用磷酸酯酶C处理的病毒液能够明显凝集质量分数1%鸡红细胞,血凝滴度分别在29和27左右;病毒能够干扰NDV在鸡胚中的增殖,单独接种分离毒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0,先接种HN99毒株再接种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3,同时接种HN99毒株和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8.5,单独接种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9;病毒可致SPF雏鸡发病,引起肾脏肿大、花斑肾、尿酸盐沉积等肾脏病变;该毒株对乙醚和氯仿敏感,耐酸不耐碱,对热敏感;病毒粒子直径90~105 nm;扩增到了分离毒株S1基因片段大小为1 739 bp(含前导序列),N基因全长为1 230 bp,通过与其他IBV毒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证明分离毒株与其他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初步证实分离的病毒为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HN99株。  相似文献   

7.
新城疫病毒广西强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广西某规模化鸡场两个鸡群病死雏鸡中分离到2株有血凝性的病毒,这2株病毒的血凝性均能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抑制和中和,经过血凝(HA)试验、血凝抑制(HI)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和RT-PCR检测结果,确定为新城疫病毒。2株病毒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为52和54h,脑内致病指数(ICPI)分别为1.975、1.875;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分别为:10^-9.38/0.1mL、10^-9.68/0.1mL,实验结果证明该2株病毒为新城疫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腺胃炎病鸡中分离出的呼肠孤病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患有鸡传染性腺胃炎的病鸡肿胀腺胃中分离到的一株病毒,用电镜技术、病理组织学技术、免疫学试验、病毒毒力试验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发现在病鸡腺胃细胞中有包涵体,病毒粒子呈圆形,无囊膜,直径60-80nm,呈类晶格状排列。分离株病毒对牛、羊、兔、鸡、猪及人“O”型血红细胞无血凝性,与鸡呼肠孤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在琼扩板上形成沉淀线。分离株病毒可致鸡胚发育迟缓,胚体出血,在绒毛尿囊膜上形成痘斑,可使7日龄攻毒的雏鸡表现自然发病鸡的病状和病变,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病毒株为呼肠孤病毒属成员。动物实验表明,该病毒可能是鸡传染性腺胃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鸡包涵体肝炎 (InclusionBodyHepatitis ,IHB)是由禽腺病毒 (FowlAdenovirus)引起 2~ 7周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随着我国养鸡业的迅速发展 ,该病先后在我国的辽宁、河南、山东、内蒙、河北等地发生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据资料报道 ,有些地区鸡腺病毒的感染率高达 2 0 %。鸡包涵体肝炎病毒能够抑制鸡的免疫系统 ,导致免疫失败 ,因此 ,其危害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关于鸡包涵体肝炎病的防治 ,目前尚无良好的疫苗使用。为此 ,用鸡Ⅷ型腺病毒试制了鸡包涵体油乳剂灭活苗 ,并对其安全性、免疫原…  相似文献   

10.
中药斑蝥注射液鸡胚接种抗鸡新城疫病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胚培养法和红血球凝集(HA)试验,测定中药斑蝥注射液对鸡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试验共分4组,第Ⅰ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中药斑蝥混合液,HA滴度为0.第Ⅱ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西药金刚烷胺混合液,HA滴度为4 log2.第Ⅲ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生理盐水混合液,HA滴度为9 log2.第Ⅳ组不接种病毒尿囊液,不给药,HA滴度为0.结果表明,中药斑蝥注射液对鸡胚无毒性作用.中药斑蝥与病毒同时接种鸡胚,能完全抑制鸡新城疫病毒在鸡胚中增殖.  相似文献   

11.
鹅副粘病毒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晨  张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37-11838
[目的]为了确定江苏省某养鹅场2007年春季发生传染病的病因。[方法]从发病鹅群采集病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红血球凝集试验和红血球凝集抑制试验,通过交叉HI试验测定F2代分离株和Lasota毒株的HI效价,并用稀释的F2代感染鸡胚尿囊液分别感染鹅和SPF雏鸡,观察其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通过SPF鸡胚接种与传代从病、死鹅的脑、脾、胰混合病料分离到1株病毒。经HA和HI试验证明该分离株为禽I型副粘病毒。人工感染鸡和鹅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对鸡和鹅都具有高致病性,同群混饲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属强毒型NDV。这进一步证实该病毒属禽副粘病毒的新成员,即鹅副粘病毒I型。[结论]该研究为NDV出现了某些新的致病特点以及其对鹅同样具有致病性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2.
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从番鸭肝“白点病”患鸭的肝脾匀浆中分离到7个病毒分离株。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呈球形,无囊膜,有可见的双层衣壳结构,外壳直径75nm,内核直径50nm;病毒核酸型为RNA;不凝集鸡、鸭、兔、豚鼠红细胞,与禽呼肠孤病毒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对番鸭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可致感染细胞圆缩、融合,出现多核细胞和巨细胞,胞浆内有近核包涵体;试验感染1日龄敏感雏番鸭死亡率达100%,临床及病理变化与自然感染发病的番鸭基本一致,并可回收到该病毒。结果表明,目前国内流行的番鸭肝“白点病”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3.
鹅源禽副粘病毒NA-1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从吉林省分离的鹅副粘病毒NA-1株应用SPF鸡胚进行传代,通过电镜形态学观察、HA及HI试验、血清学鉴定、毒力鉴定、AGID试验、血凝谱的测定、动物感染试验等一系列研究,发现NA-1株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具有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似的毒力,属于强毒力毒株,遗传进化树分析属于基因Ⅶ新城疫病毒。该病毒对鹅、鸡均具有高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新城疫病毒地方株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某养鸡场发病率为90%、病死率为80%的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血凝(HA)试验、血凝抑制 (H1)试验、鸡胚中和试验及回归试验初步鉴定为鸡新城疫病毒。继而进行了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最小致 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测定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对不同动物红 细胞的凝集试验,证明该分离株属新城疫强毒力毒株,命名为YL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鸡传染性法式囊病毒(IBDV)VP2原核表达蛋白的纯化和复性。[方法]对原核表达的IBDVVP2蛋白进行可溶性与不可溶性分析,并利用溶菌酶、Triton-100、尿素等试剂进行纯化和复性,对复性前后的蛋白分别与特异性多抗进行Dot-ELISA。[结果]可溶性与不可溶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Dot-ELISA表明,复性后蛋白的反应活性增强了10倍,对复性后的蛋白与IBDV16株单抗进行Dot-ELISA,其中有11株与其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复性后的蛋白与鸡传染性法式囊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分离鉴定初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鉴测等方法 ,对不同地区 5群自然发病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解剖学及组织学检查 ,同时采集病料感染鸡胚和传代。每代鸡胚尿囊液用血清学检测效价滴度。结果 :共分离出 5件病毒 ,其中 4株感染和盲传鸡胚均能致死鸡胚 ,传代后能引起鸡胚肾单层细胞病变 ,HA价在 1∶ 40以上 ,DN和 EDS-76(A3除外 ) H1试验均为阴性 ,AGP试验阳性 ,证明为 AIV;另 1株则为NDV。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河北省中南部地区1994--1995年间,87个鸡场,3200万只鸡发生鸡包涵体肝炎的系统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病鸡发生以肝脏严重变性、坏死,并在肝细胞核内形成核内包涵体的特征性病变。同时,机体免疫器官发生广泛损伤,产蛋鸡生殖器官发迟缓或停滞。  相似文献   

18.
作者根据广东省江门市某鸡场以破行鸡为主的鸡病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作出鸡病毒性关节炎的假定性诊断。 从病鸡的关节滑液中分离到一种病毒,该病毒能在鸡胚卵黄囊内、尿囊腔内和绒毛尿囊膜上生长并致死鸡胚,使鸡胚皮肤呈暗红色。病毒也能在鸡胚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并引起细胞病变。病毒对鸡红细胞无凝集作用,用含病毒的鸡胚尿囊液接种敏感鸡后,可复制出与临床所见相类似的疾病。 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直径为63~74nm,在感染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可见到胞浆内的包涵体,经测定,病毒含有双股RNA,对氯仿、乙醚、60~0C1小时有抵抗力,对胰酶敏感。 实验结果表明:被分离到的病毒为传染性关节炎病毒,因此江门市某鸡场所发生的以跛行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可以确诊为鸡病毒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9.
新城疫野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春从河南省不同地区的鸡群中分离到2株新城疫病毒,该二毒株经鸡胚传代培养,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试验,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测定,6周龄非免疫鸡静脉接种指数(IVPI)测定及空斑试验等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二毒株为新城疫强毒株。  相似文献   

20.
鸽新城疫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SPF鸡胚从送检发病鸽的脑、脾脏组织分离到 6株病毒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病原分离、鸡胚病变特征、病毒含量测定、分离病毒回归鸽试验、分离病毒电子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和HA与HI血清学试验证明近年来新疆鸽群中广泛流行的疫病为鸽新城疫 ,其病原为鸽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