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鹅源禽副粘病毒NA-1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从吉林省分离的鹅副粘病毒NA-1株应用SPF鸡胚进行传代,通过电镜形态学观察、HA及HI试验、血清学鉴定、毒力鉴定、AGID试验、血凝谱的测定、动物感染试验等一系列研究,发现NA-1株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具有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似的毒力,属于强毒力毒株,遗传进化树分析属于基因Ⅶ新城疫病毒。该病毒对鹅、鸡均具有高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对近年来安徽省部分地区鸡、鸭、鹅等家禽出现的发病急、死亡率高的传染病进行临床观察和病原分离鉴定,获得5株A型流感病毒(简称AIV)。这些病毒能在鸡胚传代和致死鸡胚,在鸡胚中传至第5代血凝价达6~9log2,均不被ND、EDS-76和MG阳性血清抑制;5株分离病毒制备的琼扩抗原进行AI琼扩试验均为阳性;病毒浓缩后经电镜观察,可见直径100纳米左右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典型AIV;5株AIV经亚型鉴定确定为H5N1亚型,经测定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在108.00~1010.50之间,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在36~56小时之间,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PVI)测定结果分别为2.23、2.05、1.96、1.84和1.75,对鸡均有高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近年来安徽省部分地区鸡、鸭、鹅等家禽出现发病急、死亡率高的传染病为H5N1亚型病毒引起的HPAI。  相似文献   

3.
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血清学诊断等,初步确定聊城、枣庄发生禽脑脊髓炎。用SPF鸡胚快速传代,从自然发病鸡脑中分离出两株病毒,经雏鸡接种、鸡胚接种和琼脂扩散等试验,初步确定两分离株为禽脑脊髓炎病毒  相似文献   

4.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非免疫鸡胚从病死鸡的脑组织中分离到禽流感病毒。此病毒能凝集鸡红细胞,而且这种凝集可以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通过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学试验、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测定、鸡致病力试验、回归试验,证明该分离株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5.
从河北病鸡肿大腺胃中分离到1株病毒(命名为CK/CH/HBHS/07F株),经鸡胚传代、血凝特性测定、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干扰试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M)基因序列分析、人工感染试验等方法对该病毒进行了鉴定。该分离毒株感染鸡胚的尿囊液没有直接血凝活性,经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其血凝活性可被IBV阳性血清所抑制;经鸡胚传至第3代时,可致死鸡胚或出现侏儒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M基因与18株不同致病型IBV毒株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2.8%~94.1%、82.4%~97.4%,与腺胃型毒株CK/CH/LJL/04I同源性最高,该分离株能人工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理变化。初步证实CK/CH/HBHS/07F株为腺胃型IBV。  相似文献   

6.
将冻存已久的新城疫病毒LaSota株在鸡胚中连传5代,获得E1~E5代病毒,选取代表性的E1和E5病毒进行病毒生物学与免疫原性鉴定。通过透射电镜法观察病毒粒子形态,利用血凝试验测定病毒的血凝价,借助1日龄雏鸡脑内注射的致病指数、最小致死量病毒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鸡胚致病率、鸡胚半数感染量等指标判定病毒的毒力或致病率,以雏鸡免疫试验确定病毒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结果表明,引入的LaSota株经过复壮,无论从形态还是从生化特性、免疫学特性方面,均符合低毒力活疫苗株的要求,可以用作单联苗或多联苗的制备。  相似文献   

7.
用鸡胚传代方法从肾脏肿大的病死雏鸡分离到了两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MK和MG,并对其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分离的两株病毒在电镜下表现为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接种易感雏鸡能引起明显的肾脏病变;含病毒的鸡胚尿囊液经1%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且于接种后72~96h的活胚尿囊液血凝价较高;能干扰新城疫在鸡胚中的增殖;鸡胚半数感染量MK-6为10775/ml、MG-6为1075/ml。  相似文献   

8.
将CC株在鸡胚尿囊腔连续传10代,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15代,在鸡体上连续传8代,观察其对鸡胚,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鸡体毒力及病毒含量的变化,对鸡体传代毒进行F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CC株经鸡胚尿囊腔传10代,红细胞凝集价和EID50病毒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经鸡胚成纤维细胞传15代,成纤维细胞的病变和TCID50病毒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经鸡体传8代,鸡体健康存活,回收毒对成纤维细胞的感染没有显著变化,TCID50病毒含量降低,PCR检测F基因阳性,8代毒F基因核苷酸序列仍与传代前的CC株相同。  相似文献   

9.
用鸡胚传代方法从肾脏肿大的病死雏鸡分离到了两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MK和MG,并对其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分离的两株病毒在电镜下表现为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接种易感雏鸡能引起明显的肾脏病变。含病毒的鸡胚尿囊液经1%胰麦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且于接种后72-96h的活胚尿囊液因凝价较高;能干扰新城疫在鸡胚中的增殖;鸡胚半数感染量MK-6为10^7.78/ml、MG-6为10^7.6  相似文献   

10.
目前,H5亚型禽流感疫苗的大规模生产仍使用鸡胚培养的重组病毒灭活疫苗.为加深对重组病毒在鸡胚中繁殖适应性分子机制的理解,并获得在鸡胚中的高产疫苗候选株,以反向遗传技术构建了H5亚型禽流感疫苗候选株SF/H5N1,并在鸡胚尿囊腔中连续传代.同时对第1、6、7和10代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分析和发生点突变片段的结构模拟.结果均表明,HA片段138位丙氨酸(A)向丝氨酸(S)的突变与重组病毒SF/H5N1在鸡胚传代过程中繁殖性能升高相关.对不同来源重组病毒LF/H5N1进行A138S突变,产生了相似的效果.并且,A138S突变未明显改变重组病毒的抗原性和对鸡胚的致病力.因此,A138S突变对H5亚型禽流感疫苗候选株的鸡胚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在疫苗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初步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南京某地具典型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变的死亡雏鹅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用12日龄鹅胚增殖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到腺病毒样粒子,直径70-120 nm;经与小鹅瘟阳性血清进行中和作用后,接种鹅胚后仍出现死亡。人工感染4日龄健康易感雏鹅,引起发病和死亡,并具有典型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用此株病毒感染的鹅胚尿囊液制备的沉淀抗原,经琼脂扩散试验,不能与小鹅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沉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麻雀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鸡群的致病性,既有利于了解麻雀在H9N2亚型AIV传播生态链中的作用,对科学防控H9N2亚型AIV的暴发流行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3株HA基因处于不同进化分支的广西麻雀源H9N2亚型AIV进行SPF鸡致病性试验,将84羽4周龄SPF鸡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和3个感染组)。感染组每组以100μL稀释至106EID50/100μL的病毒液经鼻腔感染16羽SPF鸡,于病毒感染24 h后分别在各感染组放入剩余的5羽SPF鸡作为空白接触组,感染后观察鸡群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器官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并检测不同器官中的病毒滴度及分布情况。【结果】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在HA蛋白裂解位点处不存在多个碱性氨基酸插入现象,表现为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LPAIV)的典型分子特征;对鸡胚的半数感染量(EID50)在10-6.0/0.2 mL~10-6.8/0.2 mL,半数致死量(ELD50)在10-6.8/0.2 mL~10-7.2/0.2 mL。3株H9N2亚型AIV均可直接感染SPF鸡,且病毒在不同器官中的滴度及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感染SPF鸡后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和死亡现象,但在上呼吸道的气管及肺脏出现一定程度的充血和出血、气管纤毛脱落及炎性淋巴细胞浸润等病变。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感染SPF鸡后的排毒期主要介于第1~7 d,且能不经体内适应而直接感染鸡群并排毒;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在SPF鸡各器官中的复制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可在气管和肺脏中进行有效复制,而在肝脏、脑、胰腺、胸腺、心脏、盲肠扁桃体及法氏囊中均未检测到对应的病毒。【结论】麻雀源H9N2亚型AIV可直接感染鸡群且具有在鸡群间水平传播的潜在风险,提示在家禽饲养、运输及销售等环节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切断AIV在野鸟与家禽间的传播途径,减少禽流感暴发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1 999年以来 ,湖南省永州地区一些鸡场相继发生一种疑似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NIB)的疫病。经实验室检查分离到 2株病毒 (H1 株、W1 株 ) ,根据分离毒鸡胚培养传代后的鸡胚病变、死亡及侏儒胚胎的出现以及生物学特性及幼鸡 2次攻毒试验证明 ,2株分离毒均为NIBV ,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诊断为NIB。采集具有典型病变的脏器制成组织灭活苗治疗NIB ,结合其他综合措施 ,对永州地区 8群共 2 1 5 0 0只发病鸡进行治疗 ,死亡率在 8%~ 1 5 .8% ,而对照组死亡率均在 32 %以上。  相似文献   

14.
对衡阳地区一些鸡场相继发生一种疑似NIB的疫病进行了研究。经实验室检查分离到2株病毒(H1株,W1株),根据分离毒鸡胚培养传代后的鸡胚病变、死亡及侏儒胚胎的出现以及生物学特性及幼鸡2次攻毒试验证明,2株分离毒均为NIBV,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诊断为NIB。采集具有典型病变的脏器制成组织灭活苗治疗NIB,结合其它的综合措施,对衡阳地区8群共21500只发病鸡进行治疗,其死亡率分别为8%~15.8%,对照组死亡率均在32%以上,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蛋鸡感染不同株型禽流感病毒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蛋鸡禽流感与相似类症的鉴别诊断方法,并提出有效地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分离的疑似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作了进一步的鉴定。鸡胚盲传至第5代时开始出现死亡和侏儒胚,胚体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电镜观察可见80~120 nm的病毒粒子;分离病毒在鸡胚上可干扰新城疫病毒Lasota株的增殖,本身也能被AEV病毒所干扰;SF5株分离毒与部分标准IBV毒株的血清进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与Ark99株有部分交叉保护;经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所分离病毒为肾型IBV,定名为SF株。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家禽密切接触人群感染新城疫和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分别采集21份规模化养禽场和20份从事禽产品加工的屠宰场工作人员血清样品,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人血清样品中新城疫和禽流感(H5和H9亚型)病毒抗体。结果发现,养禽场工作人员新城疫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3.3%,禽流感(H5和H9亚型)病毒抗体均为阴性;屠宰场工作人员新城疫病毒抗体阳性率为5%,禽流感(H5和H9亚型)病毒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新城疫病毒能够感染人,而目前国内流行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群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由于禽流感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和持续进化,有必要对家禽密切接触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8.
应用分离于自然家兔大肠杆菌病例的O_(20)、O_7、O_(70)、O_(21)和_(132)等5个不同血清型代表株进行了对不同日龄兔的发病试验,表明均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不同日龄兔均可被感染发病或死亡,不同接种途径感染试验表明以静脉接种、肌肉注射、胃内接种和皮下注射均可引起感染,尤以静脉接种最易导致发病及死亡,不同型别株间对比以O_(20)毒力最强,被感染发病死亡兔剖检病变与自然病例基本一致,且均能回收到原攻毒菌,耐过兔多数出现不同滴度的相应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19.
从死亡的具有典型小鹅瘟症状的7日龄雏鹅肝中分离到1株病毒.选用未免疫小鹅瘟疫苗的健康母鹅所产的12日龄鹅胚,进行鹅胚接种试验,雏鹅表现出典型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鸡胚致死率达到25%;不能凝集多种动物红细胞;能凝集黄牛精子,经琼脂扩散试验,用此株病毒感染的鹅胚液能与小鹅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综上所述,这株病毒初步鉴定为小鹅瘟病毒.  相似文献   

20.
山东某鸡场送检的40日龄发病鸡法氏囊经处理,离心取上清液,以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10日龄SPF鸡胚,分离到一株病毒株.该毒株能使鸡胚于接种后72~84h内死亡,经琼脂扩散、血凝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排除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的可能,鉴定该分离毒株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