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猪瘟病毒在种公猪精液、精子中的分布情况,试验对7份种公猪精液中的精子和3份精液上清液进行了猪瘟病毒特异基因片段的RT-PCR扩增。结果表明:在种公猪的精子及精液上清液中均存在猪瘟病毒。说明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精液和精子传播。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猪精液在疫病传播中的作用,应用PCR和RT-PCR技术分别从发病猪场和未发病猪场采集种公猪精液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检测。结果发现,发病猪场的种公猪精液中CSFV、PRRSV、PRV、PCV-2的感染率分别为30.0%、50.0%、4.0%和30.0%,而未发病猪场的感染率分别为4.0%、20.0%、0.0%和8.0%,这表明精液是多种猪病原传播的良好媒介,提示种公猪对于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RT-PCR技术,对广西部分种猪场的公猪精液328份进行猪瘟病毒(CSF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带毒情况的调查。结果,328份猪瘟病料中检出CSFV阳性样品55份,阳性率16.76%,PRRSV阳性样品38份,阳性率11.59%;其中有14份样品同时检出CSFV和PRRSV,混合感染阳性率达4.27%。结果表明,我区公猪精液CSFV和PRRSV带毒情况比较严重,提示近年来CSFV和PRRSV的发生与日趋复杂化可能与公猪精液带毒传播有关,为今后猪场对CSFV和PRRSV的控制与净化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技术,对2007年-2009年山东部分地区的38个猪场和人工授精站的生产公猪精液样品727份进行了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细小病毒(PPV)5种主要病原的检测。结果检出CSFV、PRRSV、PRV、PCV-2和PPV的阳性数和阳性率分别为18份(2.48%)、27份(3.71%)、7份(0.96%)、33份(4.54%)、9份(1.24%),有7份样品为2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其中以PRRSV+PCV-2混合感染最多。结果表明精液传播病毒仍是当前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重点加强对种公猪的疫病净化和公猪精液管理,从源头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从猪精液中提取微量蓝耳病病毒(PRRSV)核酸的有效方法,将蓝耳病(变异株)弱毒苗稀释成不同滴度(TCID50/mL)的病毒液,与健康猪常温精液混合作用。分别用Trizol法、磁珠法、离心柱法提取含毒精液中的病毒RNA,用荧光RT-PCR试验检测病毒RNA,结果表明,当精液中病毒滴度高于0.1 TCID50/mL时,3种病毒RNA提取方法均可检出。离心柱法对猪精液中PRRSV核酸提取灵敏度最高,可检出0.01 TCID50/mL滴度的病毒,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大连市种公猪伪狂犬病(PR)免疫和野毒感染情况,以及种公猪带毒对猪场PR净化的影响,采用ELISA试验、荧光PCR试验,对24个种猪场的108头种公猪,对应检测伪狂犬病毒(PRV)gE抗体、gB抗体和精液中的PRV核酸,同时检测同场经产母猪的PRV gE抗体、gB抗体。根据种公猪检测结果,划分不同PR净化等级种公猪场,并分析不同等级种公猪场经产母猪的PRV gE抗体。结果显示:种公猪PRV gB抗体阳性率为71.3%,gE抗体阳性率为37.0%;精液PRV核酸阳性率为2.8%。精液PRV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的一级种公猪场,占比为25%;一级种公猪场的经产母猪PRV gE抗体全部为阴性,二、三、四级种公猪场的种公猪与经产母猪同步呈现从低到高的PRV野毒感染水平。结果表明:种公猪在PR净化中起关键性作用;对于PR净化,对种公猪不但要进行PRV gE抗体检测,还要进行精液病原检测。  相似文献   

7.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对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而精液传播是猪瘟的传播途径之一,容易被忽视,也未引起大连市养猪行业的重视,摸清大连地区公猪精液带毒现状,开展了精液采样和分子生物学检测,针对大连的21家公猪养殖企业的精液带毒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种公猪精液中猪瘟和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参考GenBank公布的猪蓝耳病病毒(PRRSV)VL2332株、LV株以及猪瘟兔化弱毒(CSFV)C株的基因序列,各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建立了在相同PCR扩增条件下能同时检测PRRSV和CSFV的RT-PCR方法。对2003~2004年期间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等省市的17个大中型猪场送检的186份种公猪精液进行了检测,结果18份呈PRRSV阳性,24份呈CSFV阳性,其中有11份为PRRSV和CSFV的混合感染,约占送检精液样品的5.91%。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PCR方法可用于精液中这2种野毒感染的快速鉴定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1 100头基础母猪的规模化场进行公猪精液伪狂犬病病毒筛查,农业部规定伪狂犬病病原学检测方法是通过ELSIA方法检测猪伪狂犬病gE野毒抗体。由于抗体检测具有滞后性,导致正在发生感染的猪群g E抗体检测往往呈阴性,但此时通过病原学检测精液已经正在排毒。本文互补了ELSIA抗体检测方法与荧光定性PCR检测病原的优劣,成功实现种公猪精液伪狂犬病病毒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检测了一种精液净化保护剂对公猪精子活率的影响,以及对存在于公猪精液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猪瘟病毒(CFSV)、细小病毒(PPV)和圆环病毒2型(PCV-2)5种猪病病毒的杀灭作用。用不同浓度的精液净化保护剂处理公猪精子,检测精子活率及存活时间。结果表明:当精液净化保护剂的浓度低于1.00%时,精子活率和精液存活时间都优于空白组;用不同浓度的精液净化保护剂处理5种猪病病毒,在非精液环境中,当净化保护剂的浓度分别不低于0.156%(PCV-2)、0.156%(PPV)、0.125%(PRV)、0.125%(PRRSV)、0.156%(CSFV)时,5种相应的病毒都能全部杀灭;在精液环境中,能完全杀灭这5种病毒的净化保护剂浓度分别不低于0.063%(PCV-2)、0.125%(PPV)、0.125%(PRV)、0.125%(PRRSV)、0.250%(CSFV)。实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低于安全使用浓度范围内应用该精液净化保护剂,既能提高公猪精子活率、延长存活时间,又能完全杀灭公猪精液中的5种常见猪病病毒。  相似文献   

11.
应用RT-PCR技术开展云南省种公猪精液中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监测,进而对阳性样品病毒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从云南省16个地州797份猪精液中检出JEV阳性样品7份,阳性率0.88%。阳性精液样品中的JEV与基因Ⅰ型毒株Pr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5%~98.8%,与其他基因型毒株的同源性介于76.9%~89.8%之间,与疫苗毒株(基因Ⅲ型毒株,S19980008)的同源性为89.1%~89.8%。云南省种公猪精液中JEV属于基因Ⅰ型毒株,与人、猪、蚊虫基因Ⅰ型分离毒株遗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许秀平 《养猪》1992,(3):14-15
挖掘公猪生产潜力,提高种公猪精液产量,以尽可能少的公猪,获取尽可能多的精液,是节省公猪,降低供精成本的重要途径。一、现有水平种公猪精液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它与采精频率和单产成正比,而单产则是公猪群体中平均每头每次的射精数量。据近二年对30多个家畜改良站的342头生产公猪调查,平均每头公猪全年采精100次,每次射精250毫升,产量为25000毫升。  相似文献   

13.
种公猪精液品质是影响母猪繁殖力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分析了影响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提出了提高种公猪精液品质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应用PCR技术,2006年对广西11个猪场的公猪精液235头份进行猪伪狂犬病(PRV)、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细小病毒(PPV)混合感染情况的检测。结果,235份样品中PRV阳性率为5.53%,PCV2阳性率为17.02%,PPV阳性率为13.62%;PRV与PCV2、PPV均存在不同的混合感染现象。结果表明,我区公猪精液PRV、PCV2和PRV带毒情况比较严重,成为当前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和规模场猪群发病的主要原因,这将为今后种猪场对PRV、PCV2和PRV的控制与净化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种公猪精液中携带的相关病毒会在生产中通过水平或垂直传播给母猪或仔猪,造成猪群繁殖障碍性疫病的爆发。为了解由精液垂直传播病毒病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和PCR技术,对2015~2016年云南省某地区种猪场送检的50份精液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B encephalitis virus,JE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病毒检测。检测结果显示,CSFV、PRRSV、PPV、JEV和PCV-2均有检出,阳性数和阳性率分别为1份(2%)、2份(4%)、4份(8%)、1份(2%)和2份(4%),总的阳性率为20%。送检的样品既有单一感染,又有混合感染,其中PPV检出率最高。结果表明种公猪精液中存在繁殖障碍相关病毒,PPV带毒率在2016年的迅速升高值得重视,应加强对种公猪精液管理,及时淘汰带毒种公猪。  相似文献   

16.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包括8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变异最大的是ORF5基因,它的变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PRRSV的变异情况[1~3],因而ORF5基因可作为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对象。本试验通过RT-PCR检测广西某猪场的公猪精液和流产胎儿有PRRSV的存在。PRRSV在猪体内持续感染过程中,会有准种或病毒亚群的出现[4],但是,PRRSV通过精液的传播是否也出现类似情况,目前尚未见有报道。因此,我们对精液与流产胎儿的PRRSV的ORF5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并比较精液和流产胎儿PRRSV…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防控由精液垂直传播的病毒病,采用RT-PCR/PCR技术对广西15个中小规模种猪场共248份公猪精液样品进行了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等5种与猪繁殖障碍有关的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广西部分中小规模种猪场种公猪精液中垂直传播病带毒严重,PRRSV检出率最高,达48.39%(120/248),其次依次为PPV占42.34%(105/248),CSFV占16.94%(42/248),PRV占5.24%(13/248),PCV-2占3.23%(8/248);存在二重、三重和四重混合感染。二重感染中以PRRSV+PPV最为严重,检出率达14.92%(37/248);三重感染以PRRSV+PPV+CSFV检出率最高,达到5.65%(14/248)。检测结果表明部分种猪场公猪精液中垂直传播病带毒情况严重,PRRSV仍然是危害养猪生产的头号大敌,PPV带毒率的迅速升高值得重视。整顿公猪精液市场,加强检疫,淘汰健康带毒猪,搞好种公猪疫病的净化,是控制垂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对2个猪场的母猪血清、扁桃体、全血样品和公猪精液分别应用荧光抗体染色法、RT-PCR、CS-FV抗原ELISA、CSFV糖蛋白Erns ELISA 4种方法进行CSFV对应检测和比较。结果显示,荧光抗体染色法检出率最高,但与其他3种方法存在较大差异,RT-PCR方法检出率和重复性次之;猪瘟抗原ELISA方法检出率第3,重复性第1;CSFV糖蛋白Erns检出率和重复性均最低,但可筛选是否感染猪瘟病毒野毒。在母猪3种样品中扁桃体的检出率最高,全血样品次之,血清检出率最低。4种样品中公猪精液重复性最好,其次是母猪全血样品,母猪扁桃体第3;母猪血清样品最差。  相似文献   

19.
冯迎春  黄攀  颜其贵 《养猪》2010,(5):71-72
近几年来,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特别是2010年四川部分地区发生的以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点的“高热病”中,猪瘟病毒和蓝耳病病毒的检出率极高,猪乙型脑炎和细小病毒病也时有发生。而这几种病的病原不仅能水平传播,还能通过母猪胎盘和公猪精液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20.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中计划2020年之前建设400个种公猪站,同时公猪站的种公猪来源于国家核心育种场。该项计划过去了十年,至今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对于种公猪的管理也逐渐规范化。公猪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涉及多方面内容,如猪舍选址和建筑设计、公猪站配套设施建设、公猪站公猪饲喂和管理、公猪站的生物安全以及公猪精液品质等,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保障公猪站内公猪的生产性能达到最优,精液产品的生产效益最大化。公猪作为公猪站的主体,精液的采集和保存运输是公猪站的重点工作,因此对公猪和精液的管理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