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E.acervulina重组质粒pcDNA3-3-1E免疫雏鸡,观察其对雏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将7日龄雏鸡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pcDNA3.1空质粒组、重组质粒免疫组和卵囊免疫组,每组30只。pcDNA3-3-1E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雏鸡,剂量为50μL/只(含质粒1g/L)。7日龄免疫1次,14日龄加强免疫1次。检测雏鸡血液T淋巴细胞增殖率,测定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与空质粒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重组质粒组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外周血中IgG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表明pcDNA3-3-1E裸质粒DNA能有效的提高雏鸡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2.
用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子孢子表面抗原基因原核细胞表达产物免疫雏鸡,观察其对球虫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将可溶性重组蛋白和包涵体重组蛋白经肌肉注射分别于7日龄、14日龄两次免疫罗曼小公雏,同时设攻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于第2次免疫后1周(28日龄)用1 ×104个E.tenella卵囊进行攻毒,观察其诱导产生的保护力.结果表明,3-1E可溶性蛋白组免疫无论从卵囊计数、盲肠病变计分和相对增重均优于包涵体免疫组.说明3-1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攻击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3):456-460
为了确定重组质粒pcDNA3-IL-2对鸡球虫疫苗的免疫增效作用,将6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组、球虫活疫苗免疫组、球虫活疫苗免疫加50、100、150μg/只重组质粒组。分组当天进行鸡球虫病四价活疫苗免疫,1,7d分别肌肉注射重组质粒pcDNA3-IL-2。至21d时,除第1组(对照组)外,每只鸡经口灌服E.tenella卵囊8×104个。对免疫后鸡的生长性能,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IFN-γ、IL-2、IgG含量以及攻虫后的抗球虫指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cDNA3-IL-2重组质粒对鸡球虫疫苗免疫增效的适宜剂量为100μg/只,与第2组比较,14、21、28d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提高了26.54%、27.15%和24.19%(P<0.05);血清IFN-γ含量显著提高了8.87%、14.56%和15.18%(P<0.05);血清IL-2和IgG含量分别提高了3.40%、4.09%、3.95%和12.75%、9.73%、9.87%,胸腺、法氏囊与脾脏指数分别提高了4.91%、9.27%和2.46%(P>0.05),ACI指数达180.71,提高了9.24%。  相似文献   

4.
采用SOE-PCR将鸡柔嫩艾美耳球虫3-1E抗原基因与鸡IFN-γ基因用(GGGGS)3接头融合,扩增出IFN-γ/3-1E融合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roVAX中构建双价融合表达质粒proIE。通过IFA检测proI、proE、proIE重组质粒在转染细胞PK-15后的蛋白表达情况。将重组质粒于14、21日龄免疫AA肉鸡,28日龄感染5×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观察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与proE和proI相比,proIE双价融合DNA疫苗具有增强免疫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粪便中的卵囊排出量(P0.05),但体重增加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将构建的含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CDPK和3-1E双抗原的真核重组质粒proEC,在14日龄和21日龄分别免疫AA肉鸡,28日龄感染5×104个E.tenella孢子化卵囊,观察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攻虫后1周,与proC组相比,proEC组能显著增强淋巴细胞转化和血清抗体水平(P<0.05);与proE组和proC组相比,proEC组卵囊产量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相对增重低于proE组和proC组.结果表明,proEC双抗原DNA疫苗对E.tenella攻虫表现出一定双抗原协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评价表达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顶膜抗原1(Apical membrane antigen 1,Et AMA1)基因的DNA疫苗对雏鸡柔嫩艾美耳球虫人工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将Et AMA1基因和鸡IFN-γ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 CAGGS中,分别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 CAGGS-Et AMA1和p CAGGS-Et AMA1-IFN-γ。将重组质粒p CAGGS-Et AMA1转染进293T细胞中,经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实验鉴定,观察其在体外表达情况。将p CAGGS-Et AMA1和p CAGGS-Et AMA1-IFN-γ于7日龄和14日龄腿部肌肉注射免疫雏鸡,21日龄人工感染1×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第29日龄时处死试验鸡,以平均增重、卵囊产量和病变记分来评价重组质粒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p CAGGS-Et AMA1转染的293T细胞出现明显的红色荧光;两种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免疫组鸡的平均增重与未攻虫组的平均增重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未免疫攻虫组则与未攻虫组在增重方面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免疫组鸡相较于未免疫攻虫组在病变记分方面显著下降;免疫组的卵囊减少率分别为67.43%和72.89%;p CAGGSEt AMA1-IFN-γ组在增重、盲肠病变记分和卵囊减少率方面都优于p CAGGS-Et AMA1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构建的2种重组质粒对雏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旨在评价表达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HMGB1基因质粒DNA免疫对同源株攻虫的免疫保护效果。将EtHMGB1基因插入pcDNA3.1(-)/myc-His A真核表达载体中,并在Hela细胞中进行体外瞬时表达。设计了pcDNA3.1(-)/myc-EtHMGB1免疫组、pcDNA3.1(-)/myc-His A免疫组、重组蛋白质+FCA佐剂免疫组、pcDNA3.1(-)/myc-EtHMGB1+重组蛋白质联合免疫组、FCA佐剂免疫组、未免疫攻虫组和未免疫未攻虫组7个试验组。分别于14和21日龄对鸡进行两次免疫,28日龄时除未免疫未攻虫组外各组用1×104个E.tenella孢子化卵囊攻虫,以平均增重、卵囊产量和病变记分作为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cDNA3.1(-)/myc-EtHMGB1重组质粒,转染后该质粒可在Hela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该重组质粒单独免疫、重组蛋白质单独免疫或重组质粒与重组蛋白质联合免疫均对鸡肠道病变改善效果不明显,但可显著提高增重,降低卵囊产量,尤以重组质粒与重组蛋白质联合免疫效果最佳,显示Prime-boost免疫策略可提高该重组质粒的免疫保护效果。上述结果显示HMGB1可作为未来球虫疫苗研制的良好候选抗原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E.tenella)海南株SO7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对E.tenella攻击的免疫保护效力,分别于8和16日龄采用SO7基因可溶性重组蛋白和包涵体重组蛋白经肌肉注射两次免疫文昌鸡公雏,同时设立攻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免疫组和攻虫对照组雏鸡于27日龄接种5×10~4个E.tenella卵囊,观察其诱导产生的保护力。结果显示,与攻虫对照组相比,SO7可溶性蛋白组雏鸡的相对卵囊产量降低了82.9%,攻虫至试验结束的增重增加了76.3%,盲肠病变减少了29.8%;SO7包涵体蛋白组雏鸡的相对卵囊产量降低了60.4%,攻虫至试验结束鸡增重增加了42%,盲肠病变减少了18.7%。结果表明,E.tenella海南株SO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攻击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且SO7可溶性蛋白的抗球虫效力优于包涵体蛋白。  相似文献   

9.
为了构建E.tenella河北株重组IL-2-EtMIC-2DNA疫苗,并确定其抗球虫效力。采用RT-PCR方法分别克隆出鸡IL-2和E.tenella河北株EtMIC-2基因,并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cDNA3.0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0-IL-2-EtMIC-2,并转染293T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表达。将构建的重组IL-2-EtMIC-2DNA疫苗以50,100,150μg/只的剂量分别在14,21日龄胸肌注射免疫试验鸡,除阴性对照组外,28日龄时经口灌服孢子化E.tenella卵囊4×10~4个,研究其对E.tenella感染后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0-IL-2-EtMIC-2,且能在293T细胞中表达出融合蛋白;3个免疫组的ACI比阳性对照组分别提高了97.63%,127.02%和129.81%,其中免疫剂量为100,150μg时,ACI均达160以上,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给18日龄鸡胚接种一定剂量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im eria tenella)和/或堆形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孢子化卵囊,出雏后在无球虫环境中笼养,1~10日龄每天收集各组粪便样本,计数克粪便卵囊数(OPG),并于14日龄时以大剂量同源孢子化卵囊攻虫,以相对增重率(RWG)、饲料转化率(FCR)、相对卵囊产量(ROP)评价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以E.tenella或E.acervulina卵囊免疫18日龄鸡胚,其卵囊排出的潜隐期及达到峰值的时间与1日龄雏鸡接种组相一致,有相似的排卵囊曲线,提示其诱导免疫的建立是在出雏后开始建立的。攻虫后各免疫组的RWG由攻虫对照组的31.9%~51.7%提高到了76.5%~83.6%,RCR由攻虫对照组的4.11~4.89改善为2.72~2.96,ROP降至4.7%~23.5%。结果表明以一定剂量E.tenella和E.acervulina卵囊单独或混合经羊膜腔免疫18日龄鸡胚都可以建立起针对出雏后14日龄同源攻虫的良好免疫保护力。比较混合免疫E.tenella和E.acervulina卵囊组与单一接种E.tenella或E.acervulina卵囊组的免疫效果发现,混合免疫组的各项指标均稍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
以重组质粒pGEM-3-1E为模板,扩增了序列两端分别含有EcoRⅠ和XbaⅠ酶切位点的堆形艾美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广东株3-1E基因(长度为529bp),将3-1E基因克隆至巴斯德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ZαC中,构建了酵母表达质粒pPICZαC-3-1E。转化毕赤酵母X-33得到含有3-1E基因的重组酵母,甲醇诱导产生的目的蛋白经SDS-PAGE分析和免疫印迹检测,表明毕赤酵母成功表达了3-1E基因。  相似文献   

12.
易丹  王博  段慧荣  李毅  王丽蓉 《草地学报》2021,29(3):443-456
为探明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14-3-3基因家族的基本特征及其进化关系,本研究基于白刺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白刺14-3-3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预测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结构域,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及其基因在不同浓度盐、干旱处理下的组织器官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从白刺转录组数据中初步筛选出10个14-3-3家族成员,其中具有完整蛋白质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的9个成员,其蛋白的编码氨基酸的数目为212~297个,等电点在4.73~6.14之间,分子量范围是24.06~33.51 kDa,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为主,三级结构高度保守;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该家族成员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上;表达模式分析表明,14-3-3基因在白刺不同组织器官中呈现不同的表达规律,且参与应答外界的干旱和盐胁迫。由此推测,14-3-3基因家族可能在白刺的胁迫防御方面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揭示白刺14-3-3基因家族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已报道的柔嫩艾美耳球虫3-1E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孢子化卵囊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1条特异片段,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 MD-18T载体,转化感受态菌JM109,经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国内外相关虫株的3-1E基因序列比较,核苷酸的同源性均在99.2%~99.8%,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在98.2%~100%。然后将重组质粒和表达载体p GEX-4T-1分别用Xho I和EcoR I酶切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GEX-3-1E,并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提取质粒经酶切和PCR鉴定正确后,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3-1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为44.7 ku,诱导表达5 h的蛋白表达量可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依据GenBank中收录的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E.acervulina)关国株(US)3-1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堆型艾美耳球虫保定株裂殖子基因组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获得3-1E基因序列部分片段,将此片段克隆至pGM-T Easy载体中,经PCR、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和克隆片段的序列测定、比较,结果表明该克隆片段扩增准确、可靠.序列比较发现,此片段与E.acervulina美国株(US)株、E.acervulina QH株cDNA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4%和99.6%.  相似文献   

15.
鸡柔嫩艾美尔球虫ZJ株3-1E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E.tenellaZJ株的3-1E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根据已报道的柔嫩艾美尔球虫3-1E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孢子化卵囊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一条特异片段,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UCM—T,转化感受态菌DH5仅,经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9.5%。然后将重组质粒和表达载体pET-30a分别以EcoRⅠ、SalⅠ酶切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3—1E,并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提取质粒经酶切和PCR鉴定正确后,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显示,3-1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27ku,诱导6h的蛋白表达量可达到47、024%。  相似文献   

16.
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将鸡堆型艾美耳球虫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3-1E包封,采用水包油包水(W/O/W)双重乳化方法制备pcDNA3-3-1E/PLGA微球。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PLGA微球制备工艺,考察PLGA浓度、聚乙烯醇(PVA)浓度、超声功率、复乳搅拌时间对评价指标(即微球粒径大小、包封率、载药量)的影响,确定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测定微球的形态、粒径、完整性、质粒DNA包封率、载药量和释放程度;进行体外模拟鸡胃液和肠液试验,观察微球体外释药效果。结果显示,当PLGA浓度为8%、PVA浓度为1.5%、超声功率为60W、复乳搅拌6h为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在光镜下呈散在圆形,粒径小于12μm。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分别为84.25%和4.46%,裸质粒与微球中质粒超螺旋比例差距不显著,这表明在包被过程中的超螺旋质粒未发生明显的降解。在模拟鸡的胃肠液累积释放试验中,它的累积释放能力依次为pH 3.0〉pH 7.4,载药微球在模拟鸡的胃肠液中24h释放26.8%,模拟肠液中24h释放11.2%,30d时体外累积释放率为81.7%,表明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构建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免疫保护性,本实验将E.tenella表面抗原基因3-1E(E)与鸡IFN-γ、IL-2基因分别串联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DNA-E-IFNγ、pcDNA-E-IL2,同时构建对照质粒pcDNA-E、pcDNA-IFNγ、pcDNA-IL2.经酶切鉴定得到预期大小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预期序列一致.将构建的重组质粒免疫鸡只,经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重组质粒在鸡体内可以正常表达;对感染鸡只的免疫保护效果显示,pcDNA-E-IFNγ、pcDNA-E-IL2组抗球虫指数(ACI)分别为181.04、187.30,具有高效的抗球虫效果,为将其进一步研制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抗球虫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应用PCR技术,从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孢子化卵囊子孢子cDNA表达文库中扩增得到鸡E.tenella杨凌株(YL)子孢子表面抗原3-1E基因。序列分析表明,E.tenella YL 3-1E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513个碱基,编码170个氨基酸,与报道的E.tenella甘肃株(GS)3-1E基因相似性为99.8%,两者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4%;而与文献报道的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美国株(US)3-1E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8.8%,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8.8%。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软件对3-1E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结构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为结构松散的球状蛋白。将3-1E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pGEX-3-1E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表明成功地表达出了分子量为44.7 ku的融合蛋白。该研究为球虫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