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多元分析法测定了25个烟草品种7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遗传距离,并据之进行了聚类分析。在5.5聚类水平下,25个品种划归为6类,各类间性状差异明显,类内相似,这种分类在育种中可用作亲本选配,结果表明遗传距离是度量烟草品种遗传差异的一个有效参数,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元分析法测定了25个烟草品种7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遗传距离,并据之进行了聚类分析。在5.5聚类水平下,25个品种划归为6类,各类间性状差异明显,类内相似,这种分类在育种中可用作亲本选配,结果表明遗传距离是度量烟草品种遗传差异的一个有效参数,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的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从67个品种(系)中选出10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和16个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亲本材料。以五个标准化主成分的欧氏距离(D~2),度量品种(系)间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并用可变类平均法(β=-1/4)作系统聚类分析,将这些亲本分为七类。结果表明:亲缘关系和地理来源的亲疏远近并不决定遗传距离的大小。本试验分析提供的品种(系)评价以及聚类结果,对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选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甘薯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RAPD分子标记对中国20份甘薯育成品种和20份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农艺性状间均有较大的差异,除地上部性状差异较大外,育成品种产量和薯块干物率明显高于地方品种;地方品种的薯块可溶性糖含量、粗蛋白含量均高于育成品种,淀粉含量则低于育成品种。利用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别获得的育成品种聚类结果与已知品种的系谱吻合度较低,利用RAPD分子标记获得的育成品种聚类结果,与已知甘薯品种系谱图吻合度较高,说明利用RAPD分子标记手段可以更好地反映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利用农艺性状和RAPD分子标记结果进行聚类,均表明地方品种中"四季种"和"保亭种"遗传距离最近;地方品种与中国主要育成品种遗传距离较远。在甘薯育种选配亲本时,以分子标记分析为主,辅以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分析较为科学。  相似文献   

5.
水稻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的宽窄及品种间遗传距离的大小是品种能否在当地有效推广种植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水稻杂交育种中选配亲本的基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常用来测定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了解亲本间的遗传距离。试验以宁夏引黄灌区历年主栽或新选育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考查了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均达显著和极显著差异的12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各类群主要性状的平均值,得出各类群品种的分类特点。结果表明: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结为5个主成分,经聚类分析,可将20个水稻品种选定合适的阈值后划分为4个类群,表现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并且宁夏水稻品种主要集中在第4类群。因此,在确定水稻育种杂交亲本选配时,要综合考虑主成分互补,且要在类群间进行,并结合米质的选择,则有望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但改良品种个别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选用遗传距离不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26份青花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13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以及系统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9.85%~63.93%,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侧枝数,最小的是球宽,各品种间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具有很好的选择利用前景。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3个重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1.543%;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欧氏距离在15.0~16.0,可将26份青花菜供试材料聚为4大类;根据各品种综合因子得分,将26份青花菜品种从高到低进行分级排序,筛选出优良的青花菜品种,获得快速评价青花菜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20个杏树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SPSS19.0软件,分析研究了杏树果核数量性状指标,对测得果实的核纵径、核横径、核侧径、核型指数、核干重、仁纵径、仁横经、仁侧径、仁型指数、仁干重以及出仁率11项果核性状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可达84.55%,囊括了所检测的11个果核性状指标。对20个杏树品种,使用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欧式距离为10时,该20个杏树品种可聚为5类。对11个果核性状指标,利用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相同欧式距离处,该11个果核性状指标可聚为4类,分别从这4类指标中挑选仁侧径、核侧径、出仁率、仁型指数4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20个杏树品种进行系统聚类, 在欧式距离为10时, 聚类结果与用3个主成分值聚类结果相同,表明用以描述杏树果核性状的11个指标可简化为4个指标,即仁侧径、核侧径、出仁率、仁型指数。为其他经济林树种的性状指标筛选简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胡麻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品种(系)差异,本研究利用差异显著性、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8份胡麻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胡麻品种(系)农艺和产量性状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冠长与单株产量及一级分枝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每果粒数与千粒重、茎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共得到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0.87%,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为45.33%。聚类分析共分为3类,第2类的宁亚21号多数性状表现较好。综上说明,宁亚21号的农艺与产量性状最佳,可作为优良品种进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9.
切花多头菊品种基质栽培应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切花菊评价标准和菊花DUS测试技术,对引种、自主繁育的36个切花多头菊品种进行17个农艺性状观察测量、评价和分析,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切花多头菊品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高尔夫、艾丽惊喜和艾丽金芝等20个品种适合浙江平地设施基质栽培。基于表型性状聚类结果,在遗传距离20处可分为4类,第1类占参试品种数的86.1%,表现生育期稳定,光周期反应时间适中,有利提高切花品质,这为1年多季栽培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便利。主成分分析表明,分枝数、株高、叶片数、花序长和叶刻深度等性状是造成多头菊种质资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可视为创新育种种质资源评价和亲本选择的主要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一品红75个品种连续2年的性状观测,对16个数量性状进行分级研究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57个测试性状对75个一品红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个数量性状可分别进行3、7或9个连续分布的分级,分别建立4~6和2~8的不完整尺度及1~9的完整尺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一品红的数量性状间相关系数普遍较小,仅4对性状(植株高度与叶柄长度、叶片长度与植株冠幅或叶片宽度、苞叶长度与宽度)间的相关系数高于0.6,各性状独立性较强。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对距离为10时,可将75个一品红品种分为4大类。通过各性状聚类的分类结果大致按苞叶叶面颜色数量—苞叶叶面颜色(单色品种)—苞叶扭曲与否—苞叶叶面颜色的类型(复色品种)分类。  相似文献   

11.
曹巍  轩正英 《新疆农业科学》2019,56(6):1072-1082
【目的】研究芜菁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为芜菁新品种选育,提高芜菁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30份芜菁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3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并进行Q型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种源地的芜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类型丰富,其中株高极差为44.48 cm,变异系数达到24.91%,单株重极差为410.00 g,变异系数达37.55%;Q型聚类分析表明:30份材料可分为典型的三大类,6亚类,第Ⅰ类分为2个亚类,共计6个品种;第Ⅱ类分为2个亚类,共计15个品种;第Ⅲ类分为2个亚种,共计9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重与株高、叶长、叶宽、根长、根宽、根皮厚呈极显著正相关,大多数的农艺性状之间都是呈相关性的,并且正相关和负相关都有。【结论】不同来源地的芜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不同种源地的芜菁株高、单株重、叶形、根形等35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Q型聚类分析,可分为三类,芜菁主要是绿皮白肉型品种,大多数的农艺性状之间都是呈现相关性的。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30个新疆自育的春小麦品种(系)为参试品种(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各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结果]生育期、最高总茎数、收获穗数和成穗率4个农艺性状是影响新疆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在遗传距离8.37水平上将30份品种(系)分为4类。[结论]当春小麦品种(系)生育期较短,最高总茎数适中,收获穗数和成穗率较高时,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利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s)对36个粳稻品种穗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6个品种可分为紧穗型、中间穗型和散穗型三类。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具有丰富多态性的28对SSR引物对36个水稻品种进行PCR扩增分析,共检测到76个等位基因变异,每一个位点上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为2~9个,平均为2.71个。根据扩增结果可以将36个品种相互区分。供试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值为0.5758~0.9783,平均为0.8042,遗传相似性变化较大。根据非加权平均数方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供试品种可聚为三大类群,其中第一个类群进一步可分为3个亚类。两种聚类结果表明:利用SSR标记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与利用水稻穗部性状进行聚类,在亚类水平上,有一定程度的吻合。遗传距离矩阵和形态性状的欧氏距离矩阵的Mantel检验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选择我国3大主产棉区不同年代有代表性的30个陆地棉棉花品种,利用RAPD标记进行棉花品种之间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的研究。利用 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了 30个品种的RAPD数据的遗传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发现30个棉花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5~1.58之间。聚类分析表明,30个棉花品种可分为3组,品种间的遗传关系与品种自身的系谱有关,大多数品种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同时,1999年的田间试验调查了30个品种的15个农艺性状。并对农艺性状数据和RAPD数据形成的树状图进行了初步比较,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76,达显著水平,并且二者获得的聚类结果是相似的,这一研究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为育种者进行亲本选择和品种遗传变异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被菊品种及其近缘种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4个地被菊品种和2个菊属近缘野生种中的重要性状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数量多态性状17个,定性多态性状12个,二元性状2个.应用数量分类学中的Q型聚类方法进行分类,并对31个性状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通过Q型聚类将46个分类运算单位分为特征明显的2大类群,即野生种和地被菊品种,品种中又可以分为4个小类;R型聚类分析结果将31个性状明显聚为4组,部分性状相关性较强,但多数表现较为独立;主成分分析中,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59.00%;根据各性状的总载荷量,选出分类中比较重要的7个性状.  相似文献   

16.
月季品种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引进的13个月季品种资源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和系统聚类法对其进行了分类与评价.结果表明:13个月季品种在花色、叶片大小等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反映出所调查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8个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2.91处,将13月季个品种分为4组,其中1号品种单独为一组,5,13,6号品种聚为一组,3,7,12号品种聚为一组.2,8,9,10,11,4号品种为一组.1号月季品种蔓生、低矮,花小,花繁密,是良好的地被资源;5,6,13号株高较高,花大,枝条数目中等,是良好的切花品种资源;其余品种可用于道路美化或花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郭振升  曹宗波  纪耀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72-6072,6075
[目的]为了更好地分析大豆品种的综合性状,对大豆品种进行分类。[方法]根据大豆育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生产需求确定各性状指标的权重,用星座图对28个大豆品种的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按星座图聚类分析法把供试的大豆品种分为综合性状各异的5个类群,分类结果与大豆品种的血缘无必然联系。前两类群大豆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在育种上配置杂交组合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结论]星座图聚类分析法可作为一种大豆品种综合性状划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农艺性状和分子标记对福建甘薯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为福建省甘薯育种亲本选配和遗传背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省育成及引进的24个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农艺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利用筛选出的28条ISSR引物和27对SRAP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SPSS 26.0的组间联接法和平均欧式距离法进行农艺性状聚类分析;利用NTSYS-pc 2.1进行分子标记聚类分析。基于ISSR和SRAP扩增结果进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为8时,24个甘薯品种被分为三大类:第Ⅰ类为泉薯76、泉薯12号和龙薯14号;第Ⅱ类包含徐紫薯2号、泉薯10号、莆薯20、福薯24号、莆紫薯18和福宁紫3号;其余15个品种归在第Ⅲ类。28条ISSR引物和27对SRAP引物分别扩增条带362和364条,多态性比率分别为78.73%和83.79%,部分引物多态率高达100.00%,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7676和1.830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4071和1.4631,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435和0....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挖掘利用华北型黄瓜种质资源,本研究对19份黄瓜品种的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华北型黄瓜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均大于10%,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排列为产量坐果节茎粗节间长株高。相关性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坐果节位成显著负相关。5个农艺性状可转化为3个主成分,其中特征值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2.718%,能较好地代替5个农艺性状来评价19份华北型黄瓜品种。19份材料在欧氏距离为10时可分为4类,Ⅰ类产量较高、品种高度适中、节间短、坐果节位低,可作为三亚种植的备选品种;Ⅱ类产量中等、株高适中、坐果节位低;Ⅲ类茎较为粗大、坐果节位低、植株较矮、产量高,可优先作为海南三亚种植推广的品种;Ⅳ类植株高、产量低,不适合海南三亚种植。  相似文献   

20.
芥菜类蔬菜不同品种园艺学性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波白叶天菜等8个品种的栽培芥菜为材料,利用生物数学的方法研究了对其进行分类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单一的植物学性状的聚类结果各不相同,表明利用单一性状难以对芥菜品种进行正确的聚类。综合性状的聚类结果基本符合传统的分类方法。聚类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植物分类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