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提高金针菇多糖的得率,采用超声波法辅助热水浸提进行金针菇多糖的制备.以干金针菇粉末为原料.正交试验综合分析超声波辅助提取金针菇多糖的得率.浸提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浸提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液料比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较大,确定了金针菇粗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温度55℃,超声波处理时间70 min,液固比20:1....  相似文献   

2.
木耳菌糠改性处理用于栽培金针菇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利用木耳菌糠废料,对木耳菌糠进行多种方式的改性处理,考察不同处理方法对金针菇产量的影响。采用的菌糠改性处理方法包括碱性反应、堆闷、烘烤、超声等4套方法,以改性后的木耳菌糠作为栽培金针菇的栽培主料,设计4组不同的培养料原料配方及2组对照,在相同的管理模式下进行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木耳菌糠经方法 C、方法 D的改性处理后,金针菇产量大幅度提高;每组中均以第3小组配方提高金针菇产量的幅度最大;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新鲜木屑不适宜栽培金针菇,经过堆积发酵可大幅度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一、金针菇保健饮料 1.原料选择及处理选择无病害、无霉变、无根蒂杂质的金针菇.将选好的金针菇放入铝锅中,加热至90~100℃,煮沸15分钟,使金针菇软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鲜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Fr.)Sing.]杀青方法及干燥工艺,比较了不同杀青方法和干燥工艺对金针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漂烫、蒸气和微波杀青处理15 s均可以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热风干燥温度50℃、装载高度1.0 cm时金针菇干燥速度较快,品质较好;采用DSC法测定金针菇菇柄和菇帽的共晶点分别为-16.5、-18.8℃,共熔点分别为-1.7、-1.4℃;不同杀青处理冷冻干燥过程中金针菇水分含量变化情况不同,冻干22 h时,水分含量为漂烫杀青鲜样蒸气杀青微波杀青;不同干燥工艺得到的金针菇品质分析中,冻干样品品质最好,其次是变温热风干燥样品;综合成本因素,变温干燥是处理金针菇经济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微重力对金针菇蛋白质营养价值影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分析模拟微重力和静止栽培条件下的金针菇子实体中的氨基酸组成含量及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差异。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栽培的金针菇子实体中有14种氨基酸含量高于静止栽培处理,氨基酸总量达151.2g·kg~(-1),必需氨基酸总量81.7g·kg~(-1),比静止栽培处理的分别提高了26.32%和29.89%。模拟微重力环境栽培的金针菇必需氨基酸含量比静止栽培处理、鸡蛋白和FAO/WHO的参照标准分别提高了2.82%、8.71%和52.63%。化学评分、氨基酸评分、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与营养指数6项蛋白质指标均高于静止栽培的金针菇,说明模拟微重力栽培可提高金针菇有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氨基酸组成更为合理,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栽培白色金针菇具有较大规模,但培养料大多选有棉籽壳、玉米芯、阔叶木屑等,成本较高;文章采用未经处理的松杉木屑作培养料进行白色金针菇栽培试验,发现其也可用于金针菇的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2006,(4):21-21
光对金针菇的菌柄生长、菌盖形成、色素合成有着重要作用,福建农业大学园艺系和福建省宁德地区食用菌办公室通过试验对金针菇进行不同颜色塑料薄膜套袋处理.发现不同色光对金针菇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 Ca Cl2 溶液对采后金针菇子实体进行真空浸渗处理 .结果表明 :0 .0 0 5、0 .0 1、0 .0 3、0 .0 6、0 .0 9mol· L-1的 Ca Cl2 处理能明显抑制金针菇采后呼吸和 C2 H4 释放 ,显著减少金针菇采后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还原糖、淀粉、有机酸、维生素 C、粗纤维等含量的损耗 ,显著抑制金针菇采后细胞膜透性的增加 ,提高采后贮存品质 ,其中尤以 0 .0 1、0 .0 3、0 .0 6 mol· L-1Ca Cl2 处理效果最好 ;0 .12、0 .15mol· L-1Ca Cl2 处理对金针菇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0 .0 0 5mol· L-1的 Ca抑制剂 EGTA处理能显著刺激金针菇采后生理生化变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以金针菇为原料,研究壳聚糖、水杨酸、苯并噻重氮、茉莉酸甲酯4种抗性诱导剂对采后金针菇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性诱导剂处理金针菇后,金针菇贮藏期间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不同时期高于对照组,提高了金针菇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维持了机体活性氧代谢的平衡.同时,实验得出壳聚糖、水杨酸、苯并噻重氮、茉莉酸甲酯的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0.75 g/L,0.5 mmol/L,0.75 mmol/L,100μmol/L,为金针菇的贮藏保鲜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辅助提取金针菇多糖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超声波辅助提取金针菇多糖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和正交试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金针菇多糖提取率的因素主次关系为:超声功率>料液比>处理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10 W,超声波处理时间50 m in,料液比1 g∶30 mL,在此工艺条件下,金针菇多糖的提取率为3.14%。  相似文献   

11.
纳米包装材料对冷藏金针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纳米包装材料处理金针菇,将金针菇置于(2±1) ℃、相对湿度95%的冷库贮藏,以普通聚乙烯(PE)材料为对照,定期检测金针菇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冷藏期间,金针菇呼吸强度持续增大,品质逐渐降低,水分丧失明显.与对照组相比,纳米包装材料可以抑制金针菇的呼吸作用,维持较高的营养成分,减少失重率,有助于金针菇的采后贮藏,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2.
高效益利用金针菇废料经试验表明,用种金针菇结束后的废料(以棉壳为主)制作的平菇、金针菇菌种具有发菌快、长势旺、不易退化、播种后产量高等优点,从而使金针菇废料再次得到高效益利用。1.原料处理:每年4月份~5月份,把金针菇废料移至室外,除去霉烂部分,薄摊...  相似文献   

13.
Ca处理对金针菇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CaCl2溶液对采后金针菇子实体进行真空浸渗处理。结果表明:0.005、0.01、0.03、0.06、0.09mol.L^-1的CaCl2处理能明显抑制金针菇采后呼吸和C2H4释放,显著减少金针菇采后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还原糖、淀粉、有机酸、维生素C、粗纤维等含量的损耗,显著抑制金针菇采后细胞膜透性的增加,提高采后贮存品质,淀粉、有机酸、维生素C、粗纤维等含量的损耗,显著抑制金针菇采后细胞膜透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挖掘栽培草菇代用料资源,采用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等新鲜菌渣及玉米芯为栽培基质,对草菇品种9715进行代料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渣栽培草菇产量及生物转化率均比其他处理高,说明金针菇菌渣可作为草菇栽培替代培养料。  相似文献   

15.
探索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糠在基质化利用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为金针菇菌糠科学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在金针菇菌糠中添加微生物菌剂进行发酵处理,分别测定菌糠发酵物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容重、总孔隙度、pH、电导率。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发酵金针菇菌糠0~20 d,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总孔隙度、电导率先上升后下降,容重、pH下降。研究结果明确了添加微生物菌剂后金针菇菌糠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优化了金针菇菌糠发酵过程,为金针菇菌糠的基质化利用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Cd Zn交互作用对金针菇富集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金针菇为试验材料.在基质中分别单独添加和同时添加不同浓度的Cd、Zn,采用栽培袋接种培养法研究了食用菌富集Cd、Zn以及Cd、Zn交互作用对食用菌累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1mg·kg-1)、Zn(<600mg·kg-1)能够促进金针菇的生长,但是高浓度的Cd、Zn对金针菇生长会产生抑制作用.随着栽培基质中Cd、Zn处理浓度的增高,金针菇子实体中的Cd、Zn浓度也随之增加.Cd-Zn之间表现为瓦相拮扰作用,金针菇子实体内的Cd含量随着培养基质中Zn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Cd浓度降低比例与Zn/Cd比值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在Zn处理浓度为600 mg·kg-1,Cd处理浓度分别为1 mg·kg-1和10时,与不加Zn相比,金针菇子实体Cd含量分别降低29%和11%.Cd对Zn也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但是除在Zn为0和Cd为10mg·kg-1处理时拮抗作用显品著(P<0.05)外,其余处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在10mg·kg-1Cd和600mg·kg-1Zn处理条件下,金针菇生物量显著下降,可能是由于Cd-Zn协同作用,造成毒害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金针菇蛋白质酶解肽对冬枣的保鲜效果,试验以冬枣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金针菇蛋白酶解肽对冬枣贮藏品质和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清除自由基(DPPH·)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针菇蛋白酶解肽处理可以明显降低冬枣贮藏期间的腐烂率,显著抑制SOD和CAT活性的下降,有效减少冬枣Vc损失和保持较高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由此可知,金针菇蛋白酶解肽在冬枣果实抗病和防止衰老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白金1号为试材,研究了高压静电场对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 000 kV/m高压静电场处理金针菇原生质体(3.904×107个/ml)20 min,可提高原生质体的再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臭氧熏蒸处理联合PE包装对金针菇采后贮藏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延长金针菇的货架期。【方法】以工厂化栽培的白色金针菇为试材,采后(4±1)℃预冷24 h,在低温(8±1℃)条件下采用臭氧对金针菇进行熏蒸处理,再用PE保鲜薄膜密封包装,以感官评分、褐变指数、失重率为筛选指标,筛选最佳臭氧熏蒸浓度和处理时间;随后,在(4±1)℃低温下进行金针菇贮藏试验,每隔3 d测定主要生理品质指标:菇盖直径、失重率、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褐变指数、菌落总数、呼吸强度、活性氧含量($O^{\bar{·}}_{2}$和H2O2)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此来评价臭氧对金针菇的保鲜效果。【结果】在(4±1)℃低温贮藏21 d后,经2.711 mg·m -3臭氧熏蒸处理15 min的金针菇感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菇盖直径、失重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褐变指数、菌落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呼吸跃变高峰推迟出现,活性氧(ROS)含量($O^{\bar{·}}_{2}$和H2O2)的积累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在21 d的贮藏过程中,同时期的金针菇处理与对照相比,总体感官品质良好,处理组表面凹陷和泛黄程度比对照组轻,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在第6、12、15、18和21天,处理组比对照组(CKPE)分别高3.8%、4.3%、3.7%、3.6%、4.7%;失重率在6 d后有了明显差异,处理组低于对照组;处理组子实体的呼吸跃变高峰推迟出现;MDA含量在贮藏初期(1—6 d)上升较为缓慢,随后迅速累积,变化趋势与相对电导率一致;金针菇的褐变指数与菇体表面的菌落总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活性氧含量都呈持续上升趋势,处理比对照的上升趋势缓慢;SOD酶活性在第9天时达到最大值,第12天时CAT活性达到最大值。【结论】臭氧熏蒸处理联合PE包装可以明显延缓金针菇采后品质的劣变,提升其抗氧化能力,延长保质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臭氧熏蒸处理联合PE包装对金针菇采后贮藏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延长金针菇的货架期。【方法】以工厂化栽培的白色金针菇为试材,采后(4±1)℃预冷24 h,在低温(8±1℃)条件下采用臭氧对金针菇进行熏蒸处理,再用PE保鲜薄膜密封包装,以感官评分、褐变指数、失重率为筛选指标,筛选最佳臭氧熏蒸浓度和处理时间;随后,在(4±1)℃低温下进行金针菇贮藏试验,每隔3 d测定主要生理品质指标:菇盖直径、失重率、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褐变指数、菌落总数、呼吸强度、活性氧含量(?和H2O2)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此来评价臭氧对金针菇的保鲜效果。【结果】在(4±1)℃低温贮藏21 d后,经2.711 mg·m-3臭氧熏蒸处理15 min的金针菇感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菇盖直径、失重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褐变指数、菌落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呼吸跃变高峰推迟出现,活性氧(ROS)含量(?和H2O2)的积累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在21 d的贮藏过程中,同时期的金针菇处理与对照相比,总体感官品质良好,处理组表面凹陷和泛黄程度比对照组轻,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在第6、12、15、18和21天,处理组比对照组(CKPE)分别高3.8%、4.3%、3.7%、3.6%、4.7%;失重率在6 d后有了明显差异,处理组低于对照组;处理组子实体的呼吸跃变高峰推迟出现;MDA含量在贮藏初期(1—6 d)上升较为缓慢,随后迅速累积,变化趋势与相对电导率一致;金针菇的褐变指数与菇体表面的菌落总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活性氧含量都呈持续上升趋势,处理比对照的上升趋势缓慢;SOD酶活性在第9天时达到最大值,第12天时CAT活性达到最大值。【结论】臭氧熏蒸处理联合PE包装可以明显延缓金针菇采后品质的劣变,提升其抗氧化能力,延长保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