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鱼鳞的加工利用的研究情况.目前,对鱼鳞的加工研究主要有提取胶原蛋白、明胶、羟基磷灰石和脂肪酸等,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鱼鳞作为水产品加工的下脚料,必将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鱼鳞制胶及其综合利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彩理 《齐鲁渔业》2002,19(3):40-41
鱼鳞很适合提取优质胶。通过酸碱水解和酶促水解的比较,得出酶解工艺更适合鱼鳞制胶,并确定了酶解的最佳条件。鱼鳞胶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副产品也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草鱼鱼鳞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进  汪海波  张国艳 《水产学报》2012,36(2):306-313
以草鱼鱼鳞为原料制备生物吸附剂,比较了该鱼鳞吸附剂对几种不同化学染料的吸附效果,研究了其对刚果红的最佳吸附条件及相关影响因素,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分析以及吸附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初步探讨了鱼鳞吸附剂对刚果红的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鱼鳞吸附剂对含有磺酸根基团的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其对不同染料的吸附效果依次为:刚果红>胭脂红>亮蓝>日落黄>亚甲基蓝;在室温条件下,鱼鳞吸附剂吸附刚果红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剂用量0.2 g/L、体系pH 7.0、刚果红初始浓度为14 μg/mL;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表明,鱼鳞吸附剂对刚果红的吸附是一种以不可逆方式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这种动态吸附行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鱼鳞吸附剂中参与吸附刚果红的功能性官能团主要包括氨基、羧基、磷酸根和碳酸根等,其分别归属于鱼鳞中的蛋白质和羟基磷灰石类成分。  相似文献   

4.
鱼鳞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鱼鳞的研究及应用的最新进展,包括鱼鳞的组织结构、化学组成以及鱼鳞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的性质等,并对鱼鳞在多种领域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对黄海中部、长江口邻近海域和闽浙沿岸海域47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及6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样品的鱼鳞沉积量(SDA)进行了调查,揭示了我国典型渔业海域鱼鳞沉积信息及空间分布,并证明了应用鱼鳞沉积速率(SDR)追溯鱼类种群动态变化的方法在我国海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黄海中部的鱼鳞组成种类比较单一,主要由鳀和小黄鱼组成,以鳀占绝对多数.平面分布中缇占75.0%,小黄鱼占25.0%,发现鱼鳞的站位基本处在黄海中部的西北与东南边缘,10594 站位(34°59.9′N,122°29.9′E)、12694 站位(33°59.9′N,123°59.0′E)鱼鳞沉积量较高.黄海中部3个站位的鱼鳞沉积量随深度增加表现出不均匀的垂直分布,具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并出现了明显而统一的高峰段.长江口单位体积的鱼鳞沉积量低于黄海中部,鱼鳞组成种类复杂.平面分布中有68.1%的鱼鳞被甄别出,数量较多的鱼种分别为小黄鱼29.2%,发光鲷12.5%,鳀8.3%.发现鱼鳞的站位基本沿舟山渔场中心延伸并与海岸平行分布,以H-28站位(28°09.1′N,122°55.3′E)鱼鳞沉积量较高.长江口3个站位的鱼鳞沉积量垂直分布由较多的鱼种组成,呈不规则变化,但未出现具有连续变化趋势的优势鱼种和相似的变化趋势.相比较而言,黄海中部是更理想的研究区域.  相似文献   

6.
鱼鳞胶原的制备与开发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兰 《水产科技情报》2007,34(5):210-212
鱼鳞作为水产废弃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若不加以利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造成水产资源的重大浪费。文章综合了各方面的信息及实践经验,提出鱼鳞胶原的三种利用方式,即利用鱼鳞加工生产鱼鳞明胶、鱼鳞胶原蛋白粉和生物医用材料用途的鱼鳞胶原蛋白,并简要介绍了三种胶原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7.
鱼鳞胶原蛋白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鱼鳞的结构特点,结合鱼鳞胶原蛋白研发的相关背景和现状,列举了鱼鳞胶原蛋白的多种提取方法及其在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鱼鳞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鱼鳞的营养成分组成及其制取胶原、胶原蛋白、明胶、小肽、羟基磷灰石、鸟嘌呤、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糖缀合物、饲料粉等产品的生产工艺,并且介绍了鱼鳞在食品、医药、生物材料、化妆品、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为鱼鳞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鱼鳞的新用途及其加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多鱼产量较多的国家里,已积极注意鱼类废弃物的加工利用,以进一步提高鱼类的经济价值,降低主产品的成本,更有效地利用鱼类资源。因此,鱼鳞的加工利用也有了新的发展。各种不同的鱼类,其鱼鳞的性状也各不相同,大小不一,质地各异。海水鱼中的石首鱼科、鲱鲤鱼类和鲈鱼等,淡水鱼中的青  相似文献   

10.
草鱼鱼鳞酶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基本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胃蛋白酶从草鱼鱼鳞中提取酶溶性胶原蛋白(PSC)。并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SDS-PAGE电泳、DSC、FT-IR和圆二色谱对草鱼鱼鳞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量、变性温度和结构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提草鱼鱼鳞蛋白为典型的I型胶原蛋白;且至少含有2条α链,α1和α2链;DSC分析表明其变性温度为37.1℃。  相似文献   

11.
鱼鳞酶解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正交实验优选鱼鳞蛋白酶解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鱼鳞酶解宜采用条件温和的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用醋酸作软化的预处理,可使鱼鳞蛋白得到较高程度的水解,酶解时最佳温度为50℃,酶量宜采用1.5%,酶解的最佳时间为6h底物浓度宜选择20%。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不同有机溶剂对锦鲤鳞色素的提取效果和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性.试验分别以乙醚、丙酮、乙醇和石油醚作为提取溶剂,采用振荡浸提法提取(30 ℃下提取3 h)锦鲤的鱼鳞色素,并于340 nm下测定了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度.结果表明,提取相同质量的鱼鳞色素,乙醚和乙醇提取液的吸光度较大,石油醚提取液的吸光度最小.在日光密闭保存24 h和48 h后,乙醇中色素的破坏率均显著低于乙醚、丙酮和石油醚中,表明乙醇更适宜作为提取鱼鳞色素的溶剂.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鱼鳞胶原蛋白产品的质量安全,文章阐述了酶法生产鱼鳞胶原蛋白的工艺流程,并制定了原料内控标准、关键工序生产控制标准和产品的企业标准,建立了鱼鳞胶原蛋白产品从原料验收到成品包装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实践表明,该质量体系实施的结果即鱼鳞胶原蛋白成品的指标均符合企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取黄渤海28种常见鱼类为研究对象,描述不同部位鱼鳞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鲱形目鱼鳞鳞焦不明显,辐射沟呈横向或波纹状分布;鳕形目鱼鳞密布小方块状特殊结构;灯笼鱼目鱼鳞辐射沟数目少;鲈形目和鲉形目鱼鳞呈卵圆形或矩形,前区边缘有不规则钝齿结构;鲽形目鱼鳞前区辐射沟多而密集。不同科属鱼鳞在形状、鳞焦位置、环片形状、辐射沟特征、栉齿分布和侧线管形状等形态特征上有明显差异,可用于不同分类阶元的鉴定。本研究构建的鱼鳞形态信息库为鱼鳞沉积信息分析等基于鱼鳞形态的种类鉴别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鱼鳞提取物延缓衰老作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告了鱼鳞提取物对所丰年大鼠血清,肝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大鼠血清,肝脏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血清,肝脏SOD活力增加。对尾腱及皮肤的氨基酸分析显示,实验组大鼠尾腱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鱼鳞提取取得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鱼鳞提取明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罗非鱼鱼鳞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系统研究用碱法、酸法、酶法、酸盐法、盐碱法前处理提取鱼鳞明胶的优化工艺,并通过对这几种方法的优化工艺进行比较和熬胶工艺的研究,进而最终探讨出鱼鳞提取明胶的最佳方法为酶法。其工艺为:前处理采用0.2%的酸性蛋白酶,调pH至3.5,于35℃水浴中酶解鱼鳞1h;然后用2%盐酸浸渍约4h,之后用清水漂洗至pH5~6左右;熬胶pH值5~6为宜,分3次熬胶,即65℃加热3h,70、75℃各加热3.5h,过滤后将3次胶液合并。  相似文献   

17.
鱼鳞营养成分的分析及对高脂饲料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报道了我国几种淡水鱼鱼鳞基本化学组成,并考察了鱼鳞对高脂饲料大鼠甘油三酸酯(TG)和总胆固醇(TC)的影响。结果表明,鱼鳞粗蛋白质含量为40%~80%,糖、脂肪含量极低;氨基酸组成中,甘氨酸含量极高,并含有较多的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矿物元素以钙、鳞含量较高。鱼鳞可有效防止大鼠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并可降低进食高胆固醇饲料大鼠血清TC和TG含量。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法优化鱼鳞脱钙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煜  王茵  阮伟达  吴成业 《福建水产》2012,34(2):127-133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鱼鳞的脱钙工艺进行优化。以鱼鳞脱钙率为指标,选取盐酸浓度、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为影响因子,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适当的因素和水平,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按照所建立的动态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得出罗非鱼鱼鳞脱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2.9%,底物浓度6.3%,反应时间1.9 h,该条件下鱼鳞脱钙率为99.55%。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纳滤技术进行鱼鳞小分子胶原肽提取液的脱盐小试实验,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纳滤膜对料液脱盐效果及胶原肽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截留分子量为700 u的卷式纳滤膜能够有效地除去鱼鳞胶原肽提取液中的无机盐类。脱盐后,鱼鳞胶原肽提取液的电导率从26.9 ms/cm下降到80.3μs/cm,无机盐浓度从13.9 g/L下降到0.04 g/L,胶原肽的回收率为72.7%,最终产品的灰分为0.79%。  相似文献   

20.
鱼鳞蛋白酶解物为基料的涂膜剂对鲫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凯风  罗永康  冯启超  姚磊 《水产学报》2011,35(7):1113-1119
研究了鱼鳞蛋白酶解物为基料的复合涂膜剂对鲫4 ℃贮藏过程中其鲜度指标变化和保鲜效果的影响。实验将去鳞、去内脏并洗净后的鲫分别于4 ℃的鱼鳞蛋白酶解物溶液和添加了迷迭香的鱼鳞蛋白酶解物溶液中浸泡1.5 min,沥干后用保鲜膜包好于4 ℃条件下贮藏。通过测定鱼体贮藏过程中细菌总数、TBA值、TVB-N值、K值、重量损失、感官评分等鲜度指标的变化规律,评价了鱼鳞蛋白酶解物对鲫在4 ℃贮藏条件下保鲜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涂有鱼鳞蛋白酶解物的鲫的细菌总数、TVB-N值、K值、TBA值、重量损失在10 d内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而感官品质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4 ℃条件下能延长鲫贮藏期8 d左右;涂有添加了迷迭香提取物的鱼鳞蛋白酶解物的鲫的TVB-N值、K值、重量损失在4~6 d内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而感官品质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但不能有效延长鱼体的贮藏期。鱼鳞蛋白经过胃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酶解后,其产物对鱼体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是一种良好的鱼体生物保鲜涂膜材料,但不适宜与迷迭香提取物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