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给18日龄鸡胚接种一定剂量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im eria tenella)和/或堆形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孢子化卵囊,出雏后在无球虫环境中笼养,1~10日龄每天收集各组粪便样本,计数克粪便卵囊数(OPG),并于14日龄时以大剂量同源孢子化卵囊攻虫,以相对增重率(RWG)、饲料转化率(FCR)、相对卵囊产量(ROP)评价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以E.tenella或E.acervulina卵囊免疫18日龄鸡胚,其卵囊排出的潜隐期及达到峰值的时间与1日龄雏鸡接种组相一致,有相似的排卵囊曲线,提示其诱导免疫的建立是在出雏后开始建立的。攻虫后各免疫组的RWG由攻虫对照组的31.9%~51.7%提高到了76.5%~83.6%,RCR由攻虫对照组的4.11~4.89改善为2.72~2.96,ROP降至4.7%~23.5%。结果表明以一定剂量E.tenella和E.acervulina卵囊单独或混合经羊膜腔免疫18日龄鸡胚都可以建立起针对出雏后14日龄同源攻虫的良好免疫保护力。比较混合免疫E.tenella和E.acervulina卵囊组与单一接种E.tenella或E.acervulina卵囊组的免疫效果发现,混合免疫组的各项指标均稍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鸡艾美耳球虫种间交叉免疫这一尚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用ELISA方法检测了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maxima)免疫血清与其它主要虫种(柔嫩艾美耳E.tenella、毒害艾美耳E.necatrix及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抗原的血清学反应,同时观察了E.maxima免疫(1×104个卵囊/只)鸡遭受上述虫种大剂量(1×105个卵囊/只)强毒攻击后的死亡率和肠道病变,对临诊交叉保护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E.maxima免疫血清与E.tenellaE.acervulina可溶性抗原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E.maxima免疫后用E.tenella,E.acervulina,E.necatrix大剂量强毒攻击,分别有70%、40%、6%的鸡获得了完全保护;25%、60%、27%的鸡获得了部分保护。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一种商品化鸡球虫病四价活疫苗[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巨型艾美耳球虫和堆型艾美耳球虫]对E.necatrix和E.tenella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基于试验鸡血便记分、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病变值、卵囊值及抗球虫指数(ACI)等指标对其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免疫攻虫组抗E.necatrix和E.tenella的ACI分别为157.3和135.6,均低于160,表明该球虫疫苗抗两种球虫的效果均为低效.然而,免疫攻虫组鸡血便数量、血便记分、增重、卵囊产量和病变记分等指标均优于阳性对照组.综合指标显示,该疫苗对E.necatrix和E.tenella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但单纯采用疫苗并不能够达到防控鸡球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E.tenella)海南株SO7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对E.tenella攻击的免疫保护效力,分别于8和16日龄采用SO7基因可溶性重组蛋白和包涵体重组蛋白经肌肉注射两次免疫文昌鸡公雏,同时设立攻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免疫组和攻虫对照组雏鸡于27日龄接种5×10~4个E.tenella卵囊,观察其诱导产生的保护力。结果显示,与攻虫对照组相比,SO7可溶性蛋白组雏鸡的相对卵囊产量降低了82.9%,攻虫至试验结束的增重增加了76.3%,盲肠病变减少了29.8%;SO7包涵体蛋白组雏鸡的相对卵囊产量降低了60.4%,攻虫至试验结束鸡增重增加了42%,盲肠病变减少了18.7%。结果表明,E.tenella海南株SO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攻击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且SO7可溶性蛋白的抗球虫效力优于包涵体蛋白。  相似文献   

5.
实验用Etmic-2和ta4两种基因的表达产物经口服,肌注免疫鸡,然后用柔嫩艾美耳球虫攻击免疫鸡,以观察重组产物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免疫鸡的增重均高于红对照,口服两种活菌200μg组最佳,其相对增重为96.54%,其它组为77.07%-90.30%。从盲肠卵囊数看,同样是口服两种活菌200μg组最佳,相对卵囊产量为16.58%,其它均有降低,为17.72%-94.08%,从增重与卵囊产量来看,两种重组表达产物对E.tenella球虫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尤其口服活工程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用单卵囊分离法获得的鸡的3种艾美耳球虫(每种各2株)卵囊: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经纯化、提取基因组DNA后,用报道的种特异引物做PCR扩增分析,以确定是否为纯种。结果发现这3种球虫均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这3种球虫奠定了基础,并说明特异PCR方法能够有效地、快速地鉴别球虫虫种。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Serpin基因重组表达产物对预防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E.tenella)感染的效果,克隆和表达E.tenella Serpin基因,对表达产物进行初步纯化和复性,制备免疫原.设计了重组蛋白肌肉注射组、重组蛋白口服组、重组蛋白滴鼻组3个试验组以及红、白对照组.分别于7、14和28日龄对雏鸡进行3次免疫,35日龄时用3×104个E.tenella孢子化卵囊攻虫,第7天末宰杀,对各组的存活率、相对增重率、卵囊减少率、ACI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免疫组的平均增重与红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增加(P<0.05),其中以重组蛋白肌肉注射组增重最多,相对增重率为66.73%,优于其他免疫组;各免疫组卵囊产量较红对照组均有显著的下降,其中重组蛋白肌肉注射组卵囊减少率最高,为30.01%;各免疫组ACI均明显高于红对照组,其中以重组蛋白口服组最高,但仍低于160,暗示Serpin蛋白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球虫疫苗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拉尔某鸡场球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阿拉尔市某鸡场鸡球虫种类及感染情况,采用群体采样法分别采集新鲜粪便并检出阳性粪便,对检出的阳性粪便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离心沉淀法进行卵囊分离;显微镜下观察卵囊、最短孢子化时间、最小潜在期和病理变化,进行虫种鉴定。最后得出该鸡场感染有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和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该鸡场球虫感染严重,且为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用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子孢子表面抗原基因原核细胞表达产物免疫雏鸡,观察其对球虫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将可溶性重组蛋白和包涵体重组蛋白经肌肉注射分别于7日龄、14日龄两次免疫罗曼小公雏,同时设攻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于第2次免疫后1周(28日龄)用1 ×104个E.tenella卵囊进行攻毒,观察其诱导产生的保护力.结果表明,3-1E可溶性蛋白组免疫无论从卵囊计数、盲肠病变计分和相对增重均优于包涵体免疫组.说明3-1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攻击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33个小型鸡场球虫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天津、河北、山东等地33个小型养鸡场做了球虫病原学流行调查。根据卵囊形态,最短潜在期.裂殖体部位和大小,病变等具有鉴别意义的特征做综合鉴定。结果显示,33个鸡场都有球虫的感染。共鉴定出7个种.其中有28个鸡场有堆形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占84.84%.26个场有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占78.78%.25个场有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占75.8%,早熟艾美耳球虫(E.praecox),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和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各1个场有.各占3%。只有一个鸡场单独感染一种球虫.其余都是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球虫,其中有2个鸡场混合感染4种球虫。  相似文献   

11.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鸡的3种艾美耳球虫的鉴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寄生于鸡的3种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引物对不同种球虫的DNA扩增产物的电泳带存在明显差异,证明RAPD技术可用于同宿主艾美耳球虫虫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Eremothecium ashbyii T30菌株固态发酵生产核黄素粗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研究室筛得的核黄素高产株Eremothecium ashbyii T30为出发菌株,研究了它在90%豆渣及10%麸皮的混合培养基上固态发酵生产核黄素粗品的发酵条件及可行性。同时也探讨了固态发酵过程中添加碘乙酸、玉米浆、KH2PO4等物质对核黄素合成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和缓艾美耳球虫(Eimeria mitis)自发现以来,人们对其所进行一般生物学特点、致病性、免疫原性以及弱毒虫株的培育等相关研究和进展,以期对它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普通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l.)、大渡河枇杷(Eriobotrya prinoides Rehd.& Wils. var. dadunensis H. Z. Zhang)和栎叶枇杷(Eriobotrya prinoides Rehd.& Wils.)的叶、果等性状进行了调查考证,结果表明,大渡河枇杷的各种性状都处于二者之间;不同大渡河枇杷单株的许多性状也有不同程度的分离,有些偏向于栎叶枇杷,有些偏向于普通枇杷,支持大渡河枇杷为栎叶枇杷和普通枇杷种间杂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实现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和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同时进行检测的双重PCR方法,基于2种艾美耳球虫各自的ITS-1基因筛选2对特异性引物,对制备的阳性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分别在约450bp和150bp处出现目的条带。对PCR反应中的退火温度、MgCl2浓度、DNA模板量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59℃、MgCl2浓度为2.5mmol/L、DNA模板量为2μL时,双重PCR扩增结果最佳。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双重PCR对环形泰勒虫、羊巴贝斯虫、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虫的扩增结果均呈阴性,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成功建立了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双重PCR检测方法,为临床中鸡球虫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3种兔球虫18S rDNA部分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卵囊分离法从河北某兔场分离大型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及肠艾美耳球虫,接种无球虫兔后获得大量纯种卵囊,CTAB法提取孢子化卵囊基因组DNA。利用艾美耳属球虫18S rDNA保守引物,PCR扩增3种兔球虫18S rDNA片段,产物纯化后测序。将3种球虫18S rDNA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发布的兔球虫18S rDNA序列用DNAStar软件进行比对。使用MEGA4.0软件对兔球虫18S rDNA进行同源性比较,并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大型艾美耳球虫扩增出大小为1 521bp的18S rDNA片段;黄艾美耳球虫及肠艾美耳球虫均扩增出大小为1 520bp的18S rDNA片段。序列比对结果显示,3种河北株兔球虫与GenBank中相应的3种兔球虫18S rD-NA(EF694016、EF694011、EF694012)相似性分别为99.6%、99.6%和100%。3种河北株兔球虫序列和GenBank中兔球虫18S rDNA序列(EF694007-EF694017)位于一个单系集群。  相似文献   

17.
为改进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方法,用5株标准菌株在96孔U型板上进行微量凝集试验,优选了反应及观察条件:每孔中加50μL菌体抗原(浓度为1.5×109-2.0×109个菌/mL)和50μLO抗原单因子血清(稀释度从1/10-1/80)混合,于37℃反应1.5-2h,阳性结果可在黑色背景上清晰观察到片状凝集。试验各株均与原血清型一致。用此法对17株来自山东某地的鸡大肠杆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O78为5株,O365株,O1314株,O703株,与以前用常规方法对该地区菌型鉴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8.
以15日龄罗曼蛋公雏为试验动物,研究中药复方"球康"微粉制剂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疗效.试验共设9个组中药超微粉1%、2%、5%拌料给药组、中药超微粉1%、2%饮水给药组、中药普通粉组(5%拌料)、克球嘉组(500×10-6拌料)、感染不给药对照组和不感染不给药对照组.结果显示中药超微粉2%拌料组、超微粉1%拌料组和克球嘉组抗球虫指数(ACI)分别为175.96、166.89、163.23,抗球虫效果良好;中药普通粉组(5%拌料)和微粉组(5%拌料)的ACI分别为142.33和153.00,中药微粉1%和2%饮水给药组的ACI分别为121.52和125.67,四组均有中等抗球虫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给14日龄海兰鸡雏接种E.tenella杂交F2株(本实验室培育),7d后扑杀,刮取盲肠卵囊制成卵囊悬浊液。用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含活性氯不低于7.5%)分别处理5min、10min、15min、20min后,离心洗涤并进行卵囊计数,加2.5%的重铬酸钾,28℃环境下孢子化。于60h取样检查其孢子化率。结果表明,高浓度长时间的次氯酸钠处理时E.tenella球虫卵囊孢子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0.
从河北省兔场分别单卵囊分离孢子化大型艾美耳球虫卵囊、黄艾美耳球虫卵囊及肠艾美耳球虫卵囊,接种无球虫兔后获得纯种卵囊,CTAB法提取孢子化卵囊基因组DNA。利用艾美耳属球虫18SrDNA和5.8SrDNA保守引物,PCR扩增3种兔球虫ITS-1片段,产物纯化后测序。将3种球虫ITS-1测序结果与GenBank发布的兔球虫ITS-1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距离比较,绘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大型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及肠艾美耳球虫河北株分别扩增出424、455、434bp的ITS-1片段。大型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及肠艾关耳球虫河北株与GenBank中发布的同种兔球虫ITS-1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4%、97.9%和96.9%。系统发育树显示兔球虫ITS-1序列形成1个单系群,该单系群根据寄生部位分为2个姊妹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