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黑龙江省农科院畜牧所148头育肥奶公牛犊为样本,在6月龄时采集体尺数据和体重数据。对体尺数据与体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奶公牛犊6月龄体重估算公式:Y(体重)=-861.3777—2.4981×x1(体高)+6.2301×如(十字步高)+2.0595X玛(体斜长)+1.0935×x4(胸围)+1.2346XX,(腹围)。5个性状与体重相关性差异显著(P〈0.05),模型拟合度90%。  相似文献   

2.
对乳鸽体重“最佳”回归方程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60只乳鸽25日龄体重进行了多种回归方法的分析,最后筛选出以20天内四个阶段的日增重为自变量组成多元多项式作为预测乳鸽25日龄体重的最佳回归方程,其相关指数R2为0.97(P<0.01)(直线回归的R2为0.76),回归方程的截距和自变量的系数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果还表明乳鸽各阶段日增重的多次及其间的互作对乳鸽25日龄体重有较大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塔什库尔干羊周岁和成年种公羊的体重、体尺指标的平均数(x)、标准差(s)、最小值、最大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塔什库尔干羊周岁种公羊的平均体重(x)=(41.54±5.4:91)kg(n=1143),最小值=35kg、最大值=75kg;塔什库尔干羊成年种公羊的平均体重(x)=(52.92±8.537)kg(n=393)、最小值=35kg、最大值=93kg。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及管围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体高与体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最大(r=0.661),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织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小鼠经腹腔注射交感神经损毁剂6-羟多巴胺后小鼠体重和小肠绒毛长度、V/C比值、绒毛宽度以及黏膜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注射6-羟多巴胺组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体重下降(约3.4%);小肠绒毛变短(5.6%~19.4%),V/C比值减少(0.88%~24.1%),绒毛变窄(8.8%~24.7%)、黏膜厚度变薄(4.4%~16.9%),其中空肠的绒毛长度和黏膜厚度减少较明显,而十二指肠和回肠的V/C比值和绒毛宽度减少较明显。提示交感神经的活动可影响小肠的黏膜结构,从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5.
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当前畜牧生产中估测黄牛体重的常用公式存在有较大的误差,并将其修改为体重(千克)=胸围(厘米)2×体长(厘米)/10800,其中体长是测量从尾根基部下缘中点培背线至颈上缘与肩端垂线交点间的距离。用修改后的公式估测的黄牛体重与实际体重相比,误差为0.82%(-2.1~23%),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用15头生长期西农莎能奶山羊(平均日龄为134.5±5.7天,平均体重为18.7±1.05kg),随机分为5组,分别按自由采食,0.8986、0.7189和0.5391MJME/kgW0.75等4个能量水平饲养。通过前期饲养试验和气体能量代谢试验,测定各能量采食水平组的体重、总产热量(THP)和绝食产热量(FHP)。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影响生长期莎能奶山羊的绝食产热量。随着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而下降时,绝食产热量升高。生长期莎能奶山羊的总产热量受代谢能食入量的显著影响。其每公厅代谢体重的总产热量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最后1个内含子2个突变的多样性,并运用资源参考家系研究了这2个突变对鸡体重、脂肪沉积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色原鸡Hae-PCR-RFLP位点B基因频率为最高(0.85),泰和鸡及余干乌黑鸡为最低(0.21),品种间差异较大,但未发现肉用与蛋用鸡种间的差异;在PstⅠ-PCR—RFLP位点上,A基因频率在崇仁麻鸡中表现为最高(0.5),在裸颈鸡为最低(0.19),品种间差异较小。(2)HaeⅢ—PCR-RFLP位点表现为CC型个体体重最小,大部分阶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PstⅠ-PCRRFLP位点表现为差异不显著。2位点合并基因型中,以BC/GG体重为最高,大部分阶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3)HaeⅢ—PCR-RFLP位点表现为BB型比其它基因型有更强的脂肪沉积能力(P〈0.05),而PstⅠ-PCR—RFLP位点不同基因型间未表现出脂肪沉积能力的差异,合并基因型中以BB/GG脂肪沉积能力最强(P〈0.05)。(4)2位点在脂肪沉积和体重上均表现一定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8.
董玉龙 《饲料广角》2011,(13):35-38
432头体重为395kg±6.35的杂交周岁公牛被用来评估采食瘤胃降解蛋白(DIP)和瘤胃非降解蛋白(UIP)对其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共分为6个日粮处理组,具体为:1)含10.5%的CP,其中有5.1%的UIP和5.4%的DIP(DIPI);2)含11.5%的CP。其中有5.1%UIP和6.4%DIP(DIP2);3)含12.5%的CP.其中有5.1%UIP和7.4%DIP(DIP3);4)含13.5%的CP其中有5.1%的UIP和8.4%DIP(DIP4);5)含14.5%CP,其中有5.1%UIP和9.4%DIP(DIP5);6)含14.5%的CP.其中有6.1%UIP和8.4%DIP(CGM).该组的UIP由玉米谷朊粉提供。当肉牛日粮中含有5.1%UIP时。随着牛日粮中DIP含量的增加,肉牛的终体重、ADG和DMI呈线性增加趋势:而各处理组饲料的转化率和净能的转化没有显著差异。随着Et粮中DIP含量的增加,肉牛的胴体脂肪厚度、平均产量等级以及第1、第1产量等级的比例都呈线性增加趋势。对于牛日粮中CP含量为14.5%的两个日粮组来说.6.1%UIP日粮组的牛肉大理石花纹评分等价要较5.1%UIP日粮组的低.而两组的其他胴体特性差异不显著。该试验的结果显示。当日粮中的UIP含量为5.1%时.体重较高的育成牛以蒸汽压片为主的日粮中的DIP含量应至少高于7.4%.但不宜超过8.4%.  相似文献   

9.
随机实测261头黎平黄牛的胸围,体斜长和体重,根据体重等于体积乘以密度的原理,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黎平黄牛体重估测公式的推导与验证。结果表明,黎平黄牛的性别对体尺与体重回归关系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合并公母牛的体尺体重数据。得出该品种总的体重估测公式:体重=胸围^m)*体斜长(m)*88-8(r=0.9971,Sy/x=4.701)。胸围,体斜长对体重的回归关系极显著。估测体重的离回归标准误为4.7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农区槐山羊的生长性状,用logistic生长模型计算出不同月龄的体重和生长速度,并得到了其生长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槐山羊生长拐点月龄理论值公母均为4月龄,拐点体重公、母羊分别为16.95kg和12.84kg。同时,对农区槐山羊生产进行投入产出分析表明,在现有的饲养条件下,理论上槐山羊的最佳屠宰体重,公、母羊分别为29.52kg(7月龄)和20.43kg(6月龄),考虑市场因素和边际效应后,体重在20~32kg区间范围内均为适宰体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代乳粉的饲喂方式对0~2月龄犊牛的体重和采食行为、非营养性吸吮行为及其他行为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新生犊牛12头,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单笼饲养。分别用奶桶和奶瓶按体重的11%饲喂代乳粉乳液,在试验的第0周、2周、4周、6周、8周时晨饲前称重,第1周、3周、5周、7周的第3天、4天、5天、6天选取其中的一天,记录犊牛的行为参数。结果表明,两组犊牛的体重没有显著差异(P=0.8619);犊牛的摄乳时间随周龄的增长逐渐减少,但奶瓶组摄乳时间显著高于奶桶组(P〈0.0001):奶瓶组比奶桶组的犊牛出现更多次数的顶乳行为(P=0.0003);奶瓶组犊牛吸吮乳头比奶桶组犊牛吸吮空桶的时间长,全期差异不显著(P=0.1160),但在第5周龄时,差异显著(P=0.0054),犊牛出现的非营养性吸吮行为(吸吮桶边缘或奶瓶、吸吮栏杆)是以奶桶组持续的时间较长,两组犊牛在其他的状态性行为方面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中,代乳粉的饲喂方式对犊牛的生长性能影响不大,但对犊牛的行为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1月龄之前,故建议在1月龄之前的犊牛用奶瓶饲喂,可以减少犊牛出现异常行为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云南半细毛羊毛长、毛量、体重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半细毛羊毛长、毛量的重率分别为0.41和0.35,属中等,体重的重复率0.14,较低。断乳到6岁的变化表明:云南半细毛羊早期生长发育较快,2岁时毛长、毛量达最高,分别为16.74cm和5.30kg,剪毛后体重4岁达最高,为50.33kg,4岁后体重逐步下降,为加快遗传进展,5岁起应逐步淘汰,6岁后应全部淘汰。  相似文献   

13.
对51条青海湖裸鲤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测定,并应用SAS(6.12版)系统软件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表明:Y,(体重)与X1(头重)、X2(鳍重)、X3(躯尾重)、K(肠容物重)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其最优回归方程式:总方程:Y1=-2.24390+0.99898X3+1.30604X4(R2=0.9210P〈0.0001),♀:Y1=1.93002+0.88362X3+1.24584X4(R2=0.9198P〈0.0001),♂:Y1=8.97641+1.20310X3(R2=0.9956P〈0.0001)。Y2(体长)与X5(头长)、X6(躯干长)、X7(尾长)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其最优回归方程式:♀:Y2=3.62909+2.25776X5+1.10367X7(R2=0.8150P〈0.0032),6:L=0.97145+O.95331X6(R2=0.9534P〈0.0077)。  相似文献   

14.
河南小尾寒羊体尺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河南小尾寒羊体尺指标与体重的相关性,更好的服务于选种、选育工作,作者运用SPSS软件对98只河南小尾寒羊的体尺、体重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河南小尾寒羊的体重(〖AKY-〗)与体高(X1)、体长(X2)、胸围(X3)、胸宽(X4)、胸深(X5)、尾宽(X6)、尾长(X7)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长、胸围、胸宽和胸深4个指标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都极大;得到最优回归方程为:〖AKY-〗=0.226X2+0.535X3+0.200X4。  相似文献   

15.
试验测定了5周龄不同羽色麒麟母鸡的体重和体尺性状指标,并进行体重与体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旨在了解不同羽色麒麟母鸡的体重与体尺性状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为其选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白羽和黄羽麒麟母鸡各50只,分成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母鸡,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5周后,对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白羽麒麟母鸡胫长变异系数较大,黄羽麒麟母鸡胫围变异性较大,选育潜力大;白羽麒麟母鸡体重与胫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相关系数为0.931;黄羽麒麟母鸡体重与胫长为极显著正相关(P < 0.01),相关系数为0.944,体重与胸骨长、胫围,胫长与胸骨长均为显著正相关(P < 0.05)。不同羽色麒麟母鸡的7个体尺性状均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白羽和黄羽麒麟母鸡累计贡献率分别占信息总量的94.784%和94.809%,且简化的4个主成分所占信息的侧重各不相同,均能反映出麒麟母鸡的体型外貌特征。综上所述,自由采食条件下不同羽色麒麟母鸡体重和体尺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筛选出的白羽和黄羽麒麟母鸡4个主成分均能反映出麒麟母鸡的体型外貌特征,可为不同体型特征麒麟母鸡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1只泌乳母兔根据其产仔数分为5个小组,进行一个月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泌乳期间母兔的体重变化与产仔数关系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仔兔的增重呈正相关(r=0.898)。母兔产仔后20日龄体重降到最低点,以后母兔体重开始逐渐恢复,而窝产仔数与个体初生重呈负相关(r=-0.849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为探讨凉山黄牛成年母牛体尺指标与体重的相关性,[方法]对57头凉山黄牛成年母牛体尺指标、体重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凉山黄牛成年母牛体重(y)与体高(x1)、体斜长(x2)、胸深(x3)、胸宽(x4)、胸围(x5)、荐高(x6)、腰角宽(x7)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管围(x8)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体斜长、胸围、腰角宽、管围是影响体重的最主要性状,构建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 =114.9069+0.2218x2+0.7837x5+0.2048x7-0.1900x8。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地方特色肉羊品种苏尼特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关联程度。[方法]随机选取5~6月龄发育及健康状况良好的苏尼特羊公羊247只、母羊260只,对羊只的体重(Y)、尾长(X1)、尾宽(X2)、体高(X3)、体长(X4)、胸围(X5)进行生产性能测定,数据整理后使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体重与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建立最优回归模型。[结果]影响苏尼特羊公羊和母羊体重的主要体尺指标为尾宽、体高、体长和胸围,且与体重均呈极显著(P<0.01)相关;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公羊的最优线性方程为:Y=0.57X5+0.325X4+0.241X2-35.795,R2=0.834;母羊的最优线性方程为:Y=0.577X5+0.246X4+0.205X2-31.94,R2=0.799。[结论]回归方程中胸围、体长、尾宽与体重相关性均较高,皆可作为苏尼特羊的体重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自然条件下门源草原毛虫(GynaephoramenyuanensisChouetYan)的体重增长模型,将幼虫体重增长分为两个阶段:滞育期(0-180d)和生长期(180-310d)。个体平均体重生长曲线:滞育阶段为W=0.0008-0.0000004t(0≤t≤180);生长阶段为  雄性(180≤t≤300),雌性W(180≤t≤310)。并求得幼虫体重生长S型曲线的拐点位于雄性第5龄和雌性第6龄。  相似文献   

20.
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育肥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0头断乳后的母牦牛进行半舍饲与全舍饲育肥,结果:前期,Ⅰ组母牦牛体重提高7.98妇,提高了8.12%,Ⅱ组母牦牛体重提高2.02奴,提高了2.15%,I组增重比Ⅱ组高5.97%,差异显著(P〈O.05);中期,Ⅰ组母牦牛体重提高6.2kg,提高了5.93%,Ⅱ组母牦牛体重提高3.98kg,提高了4.06%,Ⅰ组增重比Ⅱ组高1.87%,差异不显著(P〉O.05);后期,Ⅰ组母牦牛体重提高6.06kg,提高了5.48%,Ⅱ组母牦牛体重提高4.78kg,提高了4.64%,I组增重比Ⅱ组高0.84%,差异不显著(P〉O.05)。从总增重看,Ⅰ组增重20.24kg,总增重率为18.30%;Ⅱ组增重10.78kg,总增重率为10.47%。Ⅰ组增重比Ⅱ组高7.83%,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