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安徽省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的遗传变异特征,本研究通过PCR扩增获得GPV基因AH,并与天鹅、番鸭、雁鹅等宿主的GPV相应基因序列进行了比对。序列分析可见,AH基因包括完整的NS和VP基因,长度分别为1 884和2 199 bp,分别编码2个非结构蛋白和3个结构蛋白。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安徽分离株AH基因与重庆分离株毒株RC16及安徽分离的强毒株Y、E、Yan-2等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安徽分离的鸭源细小病毒株DS15和匈牙利分离株Virulent B,尤其是与疫苗株SYG61v遗传距离较远。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AH-NS基因与毒株RC16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6%;与疫苗株SYG61v同源性最低,为94.3%;AH-VP基因与毒株RC16的核苷酸序列一致,而与毒株DS15同源性仅为95.2%。安徽GPV AH基因序列与强毒株的基因位点一致,在VP3基因的第797、1 141、1 144、1 169和1 185 bp处分别为G、A、G、C、T,结合该毒株引发疾病的严重程度,符合高致病力毒株特点。本试验结果表明,GPV同源性普遍较高,宿主范围较广泛,对不同品种水禽均有较强的侵染力。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番鸭细小病毒(MDPV)基因的遗传变异特征,本试验采用分段PCR扩增法获得了2个MDPV安徽分离株(AH1901和AH1902)基因组NS和VP全长基因,并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20个水禽细小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对。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MDPV基因均包括完整的NS和VP基因,分别为1 884 bp和2 199 bp,VP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程度相对较高,而NS基因则较为保守;进化分析显示,安徽分离株AH1901和AH1902位于同一分支,二者与国内分离的MDPV毒株ZJ-JH-2013基因遗传距离最近,可能来源于同一毒株,与MDPV疫苗株P1及国外分离毒株FM基因遗传距离则较远;安徽分离株AH1901和AH1902的N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8%,VP基因序列一致。两者的NS、VP基因序列与分离株ZJ-JH-2013的同源性最高,与重组型毒株SAAS-SHNH及安徽分离株AH1401同源性也在99.5%以上;与疫苗株P1、国外分离株FM同源性则较低,其中VP基因仅为88.9%、89.3%。本试验结果表明近年国内的MDPV分离株同源性均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变异,增...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番鸭细小病毒(MDPV)安徽分离株的遗传变异特征,通过PCR扩增获得了MDPV结构蛋白(VP)基因全长序列AH-MDPV-VP,并将该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12条MDPV和鹅细小病毒(GPV)V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AH-MDPV-VP基因全长2 199bp,包括完整的VP1、VP2和VP3蛋白编码区。MDPV与GPV的VP基因部分序列一致,但具有明显的差异。进化分析显示,MDPV安徽分离株与基因重组型MDPV上海分离株SAAS-SHNH为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分析显示二者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9%,且AH-MDPV-VP与GPV毒株SHFX1201的序列同源性也有89.5%。此外安徽分离株与其他MDPV的VP1、VP2和VP3基因同源性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而与GPV则相反呈上升趋势。进一步显示MDPV安徽分离株与基因重组型MDPV上海分离株SAAS-SHNH相似,可能为MDPV和GPV基因重组型水禽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6,(11):1836-1841
从1例未免疫雏番鸭细小病毒活疫苗与鹅细小病毒活疫苗的临床病死雏番鸭脏器中成功分离到1株番鸭细小病毒(FJM3株)。为明确其基因组特征,运用PCR方法,扩增出番鸭细小病毒FJM3株全基因组。结果表明,FJM3株基因组全长为5017nt,其基因组结构和经典番鸭细小病毒参考毒株一致。序列比对结果表明,FJM3株全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经典MDPV参考株(FM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0%,与番鸭源GPV参考株(Y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5.6%。全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FJM3株处于MDPV遗传进化分支;VP1基因遗传分析表明,FJM3株处于经典MDPV遗传进化分支;VP3遗传进化表明,FJM3株处于GPV遗传进化分支。对FJM3株和参考株(FM株、Y株和SYG61v)进行遗传重组分析表明,该毒株于存在2处MDPV与GPV的基因重组现象。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鹅细小病毒(GPV)基因遗传变异特征,采集海南某养鹅场疑似鹅细小病毒感染的病料,将其处理后接种番鸭胚成功分离到一株病毒,经PCR鉴定为鹅细小病毒,命名为HN株,并获得了其全基因组序列,将该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登录的16条鹅和番鸭细小病毒基因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株病毒基因组全长为5 106bp,由ITR、NS、VP构成,其中ITR为444bp,NS1为1 844bp,VP1为2 199bp;HN株与SHFX1201株的NS1基因和VP1同源性最高,分别达到99.8%和99.7%,与番鸭细小病毒株FM的NS1基因同源性最低,为82.7%;与90-0215株VP1同源性最低,为80.1%。HN株的遗传进化树可以看出,GPV可以分成明显的2个基因亚群,HN株与鹅细小病毒匈牙利株(B)、欧洲疫苗株(VG32/1)和台湾株(82-0321V、82-0321、06-0329)均处在第I亚群,且与安徽分离株Y株以及SHFX1201株同源性最接近,番鸭源匈牙利株FM单独处于第Ⅱ亚群。本研究丰富了GPV的数据资料,为研究GPV分类地位以及遗传进化关系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研究GPV流行趋势和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GPV)A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对国内两株鹅细小病毒毒株(GPV CC株)和(GPV FS株)主要结构蛋白(VP2-VP3)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克隆到pCR3.1T载体,分别获得正向,反向连接重组持粒PVPC1,PVPC2和PVPF1,PVPF2,经酶切鉴定选出阳性克隆质粒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比较,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PV CC株和GPV FS株VP2-VP3的核苷酸大小分别为1764bp和1763bp,其中GPV CC株与A株同源性达到98.9%,GPV FS株缺失一个碱基,与A株同源性为93.5%,与GPV CC株同源性为93%。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研究鹅细小病毒VP3基因的功能,利用PCR方法克隆了3株GPV分离株的VP3基因,并将其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到感受态大肠秆菌Top10中,经PCR鉴定后,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3株GPV VP3基因全长均为1 605 bp,编码534个氨基酸.不同毒株主要结构蛋白VP3基因与鹅细小病毒B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8%~98.5%,但强弱毒株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GPV)A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对国内两株鹅细小病毒毒株(GPV CC株)和(GPV FS株)主要结构蛋白(VP2-VP3)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克隆到pCR3.1T载体,分别获得正向、反向连接重组质粒pVPC1、pVPC2和pVPF1、pVPF2,经酶切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质粒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比较,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PV CC株和GPV FS株VP2-VP3的核苷酸大小分别为1 764 bp和1 763 bp,其中GPV CC株与A株同源性达到98.9%;GPV FS株缺失一个碱基,与A株同源性为93.5%,与GPV CC株同源性为93%。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内外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GPV)B株和GD株基因序列,应用DNA Star分子生物学软件设计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GPV ZQ株的结构蛋白基因VP2全基因片段。将扩增得到的VP2全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获得的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ZQ株基因大小为1 764 bp,编码587个氨基酸,其基因序列与GPV参考毒株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9.1%~99.3%之间,差异较大;与番鸭细小病毒(MDPV)参考毒株相比同源性在92.0%~92.5%之间,超过与部分GPV毒株的同源性,推测可能与该毒株来源于番鸭而不是鹅有关,另外也在基因水平上解释了GPV与MDPV在血清学上存在交叉反应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析番鸭细小病毒(MDPV)分离株JH10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对该毒株全基因组进行了扩增、测序、重组分析及遗传进化树的构建。结果显示:JH10株基因组由5071个核苷酸组成,P9启动子区和VP3基因内部约1.1 kb区域经历了重组,GPV鹅胚化弱毒株SYG61v参与了P9启动子区的重组,而GPV强毒株LH、B和SYG61v不同程度地参与了VP3基因内部的重组;以VP3基因重组片段构建遗传进化树,JH10株与8个经典型GPV株处于同一个进化分支中,而以毗邻的上下游非重组区片段分别构建的遗传进化树中,JH10株则与4个经典型MDPV株处于同一分支。本研究结果表明,JH10株为经典型MDPV和GPV之间的重组产物,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重组型MDPV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9,(5):848-852
为了了解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田间分离株是否存在变异可能,本研究对GPV分离株DY16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重组分析。DY16株基因组由5 046个碱基组成,与国内外的5个强毒株同源性在98.1%以上。末端倒置重复(inverted terminal repeats,ITR)由414个碱基组成,与已报道的多个GPV强毒株同样在ITR的回文区茎部存在14个碱基对缺失。Simplot软件在DY16株VP1基因内部检测到2个重组信号,序列比对显示DY16株位于重组第1区域的10个和重组第2区域8个核苷酸位点分别与匈牙利的B株和国内弱毒疫苗株SYG61v相一致,而不同于先前的国内强毒株,但均未产生氨基酸改变。不同来源毒株在VP1基因内部重组对于GPV致病性的影响有待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胶体金试验、电镜观察及PCR扩增等方法,自半番鸭胚及孵化的雏半番鸭中分离获得了鹅细小病毒(GPV)毒株(命名为MDE株),并进行了病毒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粒子为直径20~24nm的球形、无囊膜粒子。胶体金试验结果呈GPV阳性。该毒株基因组全长为5 106bp,与GenBank登录的15株GPV基因组序列相似性为93.2%~98.1%,其中与SH株及疫苗株SYG61v株等的相似性较高,而与半番鸭源的GPV重组病毒M15株相似性最低。基于病毒VP1和NS1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分离毒株MDE与GPV疫苗毒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个独立的分支上,与番鸭细小病毒的亲缘关系较远。与疫苗毒株SYG61v株比较,MDE株VP1区的糖基化位点增加了703NRTS糖基化位点。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揭示了GPV可通过半番鸭胚垂直传播给雏鸭,丰富了GPV的生态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克隆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分离株VP1-V3非重叠区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为鹅细小病毒感染与疫苗免疫的鉴别诊断奠定理论基础.进行鹅胚病毒增殖,收集尿囊液,提取基因组,参考发表的B株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经PCR扩增,克隆VP1-VP3基因,筛选阳性克隆,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基因片段为901 bp,VP1-VP3基因共594 bp,编码198个氨基酸;弱毒株之间亲缘关系很近,核苷酸同源性99.5%~100%,氨基酸同源性98.5%~100%;强毒株与B株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96.6%,氨基酸同源性97.5%;弱毒株与强毒株亲缘关系较远,核苷酸同源性92%~93%,氨基酸同源性96%~97.5%;弱毒株与B株亲缘关系最远,核苷酸同源性92.5%~93%,氨基酸同源性93.9%~95.5%.说明强毒株与弱毒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齐齐哈尔地区鹅细小病毒(GPV)现地强毒株的流行及抗原变异情况,试验从齐齐哈尔龙江县某养殖场采集疑似小鹅瘟病死雏鹅的肝脾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对获得的疑似尿囊液进行PCR检测、血凝性检测、动物回归试验及VP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毒株能使12日龄鹅胚在144 h内死亡;血凝性检测未检测出血凝价;动物回归试验,可复制该病,致使5日龄雏鹅在96~144 h内全部死亡;VP3基因PCR扩增条带大约为1 600 bp,与目的条带大小相符;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判定该分离株为鹅细小病毒毒株,与我室之前分离鉴定的鹅细小病毒HH10强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8.17%,与标准B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7.13%。说明鹅细小病毒基因保守。  相似文献   

15.
鹅细小病毒不同毒株VP1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将鹅细小病毒(GPV)的5个分离株通过PCR技术,从病毒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病毒蛋白VP1和VP3非重叠区的基因片段(VP13基因),并与pMD18-T质粒载体连接,转化到感受态大肠埃希菌Top10中,经PCR鉴定后,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5株GPV VP13基因全长均为594 bp,编码198个氨基酸。不同毒株主要结构蛋白VP13基因与国外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B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较高(93.4%~98.7%),但毒株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信阳地区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的遗传变异特性,对疑似NGPV感染麻鸭病例进行病原检测,采集肝脏和脾脏无菌处理后接种SPF鸭胚,成功分离到1株NGPV,命名为HNXY21株,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VP1基因重组鉴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表明,分离株HNXY21和其他9株NGPV同处于鹅细小病毒(GPV)组内的一个独立分支上,与山东分离株SD0316(GenBank登录号:MN415969)核苷酸同源性最高;VP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与经典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相比,有8个氨基酸位点突变;通过Simplot软件对VP1基因进行重组分析表明,分离株HNXY21 VP1基因存在重组信号,其潜在的主要亲本为山东分离株SD0316和弱毒疫苗株SYG61v。本研究结果丰富了NGPV的分子生物学资料,为进一步研究NGP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鹅细小病毒(GPV) VP3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从ZJ-04分离株基因组DNA扩增VP1和VP3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将VP3基因亚克隆至质粒载体pET-32a(+),重组质粒pET-VP3用于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菌BL-VP3;以VP3重组蛋白和BL-VP3重组菌制备油乳剂疫苗免疫接种种鹅,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血清GPV抗体,观察母源抗体对雏鹅GPV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ZJ-04株VP1基因大小为2 199 bp,编码732个氨基酸,与Gen-Bank收录的GPV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3%~99.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7%~99.3%;SDS-PAGE、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重组VP3分子质量约80 ku,能与GPV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VP3包涵体和BL-VP3重组菌均能诱导种鹅产生GPV抗体,新生雏鹅可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8.
参考GenBank中的MDPV FM株和GPV B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分别对MDPV GD株和GPV GD株的结构蛋白基因(VP1)进行PCR扩增,并克隆到pMD18-T载体,筛选到重组质粒并测序.通过对MDPV GD株和GPVGD株的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这两种病毒VP1基因大小均为2 199 bp,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而位于VP1基因上的VP2至VP3基因起始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的差异较大,同源性仅为64%.另外对MDPV GD株和GPV GD株与各地方毒株的VP1和VP3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显示它们之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鹅胚从广东地区一鹅场送检的病死鹅病料中分离到一株小鹅瘟病毒,命名为ZJF。对其进行动物回归,发现是一株强毒。对该毒株进行了全基因序列克隆测定,拼接后获得了ZJF株的全基因序列,序列全长为5 046 bp。VP1基因与安徽2011年分离株Yan-1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为99. 7%、99. 3%,进化树显示处于同一小分支中,具有相同的进化祖先;与早前广东地区分离株GDa GPV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相对较低为94. 5%、97. 4%,进化关系也相对较远。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广东地区小鹅瘟的流行病学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吉林地区小鹅瘟病毒(Gosling plague virus,GPV)的基因特征,及其与黑龙江及中国其他省份和国外流行毒株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PCR方法鉴定2018年吉林某养鹅场送检的病死雏鹅的肠组织,同时对GPV的非结构蛋白NS1基因及结构蛋白VP1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与国内外16株GPV参考毒株的相应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病死雏鹅为GPV与减蛋综合征病毒(Egg drop syndrome virus,EDSV)混合感染;吉林地区GPV的NS1基因长为1 884 bp,编码627个氨基酸,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8%~9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1%~99.7%;VP1基因长为2 199 bp,编码732个氨基酸,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4%~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4%~99.9%。NS1及VP1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均表明,吉林地区GPV与哈尔滨分离株98E属于同一进化分支,亲缘关系最近,与国外分离株、中国台湾和安徽分离株亲缘关系均较远。吉林地区GPV与鹅源GPV具有较近的亲源关系,同源性明显高于其他水禽来源的GPV。该研究为明确中国东北地区GPV空间的流行规律提供基础数据,为东北地区GPV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