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在驴胎皮肤细胞(D细胞)上连续传代培养至60代,随着代次的增加,以多核巨细胞为特征的细胞病变可提前至接毒后2-3天出现,至5-6天时大部分贴壁细胞脱落,病毒滴度达高峰(7.25TCLD59/0.1ML)。高代次的传代细胞毒经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病毒粒子呈政治协商会议形,直径80-120nm,大多散在或以聚堆的形式分布在细胞外,环境在胞浆膜可以见到出芽增殖的病毒粒子,以绵羊进行性肺炎  相似文献   

2.
基因2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新疆及山东分离株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疑似为基因2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genotyp02,BVDV-2)感染阳性的不同地区源病料样品接种马-达氏牛肾细胞(Mardin-Darby bovine Kidney,MDBK)单层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传代.通过BVDV-2型特异性RT-PCR检测结果表明,共分离到2株细胞源BVDV-2病毒,命名为XJ-04和SD-06分离株.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上述分离的细胞源BVDV-2病毒能被鼠源BVDV-2重组E2蛋白抗血清或鼠抗BVDV-2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产生特异性胞内荧光.XJ-04和SD-06分离株分别盲传至13代和8代,光镜下观察到病毒感染的MDBK细胞内空泡化、细胞脱落、呈现拉网状的典型细胞病变.2株细胞源BVDV-2病毒感染的MDBK细胞制备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细胞内质网中观察到约60 nm大小的病毒粒子.经差速离心、20%蔗糖垫底超速离心提纯的病毒粒子,经磷钨酸染色,负染电镜下观察到病毒有囊膜、粒子大小约60 nm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3.
绵羊进行性性肺炎病毒(OPPV)在驴胎皮肤细胞(D细胞)上连续快速传代培养至113代,高代次病毒接D细胞后24小时可引起璀为,至5-6天时大部分贴壁细胞脱。病毒滴度为10^11.51TCID60/0.1ml,不同代次的OPPDV经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80-120nm,分布于细胞外及胞浆空胞中,在胞浆膜上可见到,出芽增的病毒。用OPPDV生产抗原产量高,其特异性,敏感怀与绵羊胎肺细  相似文献   

4.
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PPv)在驴胎皮肤细胞(D细胞)上连续传代培养至60代。随着代次的增加,以多核巨细胞为特征的细胞病变可提前至接毒后2~3天出现.至5~6天时大部分贴壁细胞脱落,病毒滴度达到高峰(7.25TC1D_(59)/0.1ml)。高代次的传代细胞毒经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80~120nm,大多散在或以聚堆的形式分布在细胞外,环境在胞浆膜可以见到出芽增殖的病毒粒子.以绵羊进行性肺炎驴胎皮肤细胞毒(OPPDV)接种绵羊,可产生沉淀抗体。  相似文献   

5.
参照内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株enJSRV-20(EF680302.1)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3对引物,以山羊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技术扩增山羊内源性病毒基因片段,分别连接PMD-18T载体并测序,完成了1株山羊内源性肺腺瘤反转录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测定。结果分析显示测定序列全长7 480bp,获得的序列与内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株enJSRV-18(EF680301.1)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3.4%,与外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株JS-7(AF357971.1)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8.1%。根据pro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扩增序列与内源性绵羊反转录病毒株en-JSRV-5(EF680305.1)的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有助于内源性肺腺瘤反转录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和内源性肺腺瘤反转录病毒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绵羊肺腺瘤是感染绵羊肺腺瘤病病毒所引起绵羊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的肺脏肿瘤性疾病。对于绵羊肺腺瘤的感染不具有年龄和品种差异性,但是3~5岁的美利奴绵羊对绵羊肺腺瘤病毒具有高度易感性。OPAV具有较长的潜伏期,感染OPAV后的动物具有极高的病死率,患病绵羊发病以后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病羊渐进性的消瘦,出现呼吸道症状,肺脏出现肿瘤性增生。该病在寒冷季节发生时,病情恶化。本文对绵羊肺腺瘤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治疗和预防进行了阐述,望对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降低此病的发生,促进养羊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然感染的新疆美利奴羊中绵羊慢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自然感染绵羊慢病毒的绵羊的外周白细胞及组织中分离病毒,在接种后2代均出现细胞病变效应,将病毒培养浓缩100倍作为抗原进行琼扩检呈阳性反应,病毒培养液经免疫电镜检测,观察了病毒颗粒,病毒的半数感染量约为10^-5/ml,将分离到3株OPPV分别命名为NXJ-55,NXJ-73,NXJ-0481。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广西分离Tanay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用2013年从广西马山县采集致倦库蚊标本分离的1株Tanay病毒(GX13M50)接种C6/36细胞进行复壮及培养、固定,采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对GX13M50病毒粒子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该分离株能够引起C6/36细胞产生明显病变,在接种96 h后,被感染的细胞聚集、折...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试验采集南京市某猪场疑似病毒性腹泻的病死仔猪病料,运用RT-PCR法进行PEDV初步鉴定,将鉴定结果为阳性的病料接种Vero细胞进行培养,并通过透射电镜对PEDV感染Vero细胞不同时间进行细胞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病毒呈球形或椭圆形,其直径为60~80 nm,部分呈中空状,多呈致密核芯。病毒粒子成堆或成串地排列在细胞浆内,随感染时间的延长病毒粒子逐渐增多,部分病毒粒子聚集在粗面内质网周围,细胞浆空泡增多,线粒体增生、肿胀、空泡化。在感染最后阶段,仍见大量病毒粒子聚集在胞浆内,细胞裂解破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自然感染绵羊慢病毒的绵羊的外周白细胞及组织中分离病毒,在接种后2代均出现细胞病变效应,将病毒培养液浓缩100倍作为抗原进行琼扩检测呈阳性反应,病毒培养液经免疫电镜检测,观察到了病毒颗粒。病毒的半数感染量约为10-5/ml,将分离到的3株OPPV分别命名为NXJ-55,NXJ-73,NXJ-0481。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羊口疮病毒(Orf V)粒子的形态,试验采用透射电镜对Orf V地方分离株感染的体外培养MDBK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负染痂皮病料悬液的病毒粒子呈卵圆形线团样,表面呈绳索样缠绕结构,大小为150~200 nm×230~270 nm,病毒粒子外有双层被膜包裹;OrfV地方分离株感染MDBK细胞在48 h后可见细胞变圆、聚集、融合、拉网甚至脱落的细胞病变(CPE);超薄切片可见病毒粒子存在于细胞浆内,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获得囊膜成熟病毒粒子和未成熟病毒粒子的表面均呈现两种形态,即表面呈绳索样的病毒粒子和表面无绳索样的病毒粒子;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的微绒毛脱落,细胞浆空泡增多,内质网扩张呈囊状。说明OrfV能够在MDBK细胞内增殖。  相似文献   

12.
从内源性绵羊肺腺瘤反转录病毒(enJSRV)与外源性绵羊肺腺瘤反转录病毒(exJSRV)基因组结构的比较、enJSRV与绵羊肺腺瘤病(OPA)的关系、enJSRV在羊体内的表达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综述了enJSRV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早期诊断及预防OPA提出新方法,为揭示该病的分子发病机理及探索其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55 ̄1980年间几次绵羊肺腺瘤病(sheep pulmonary adenomatosis,SPA)调查中的部分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在31例SPA肺病变中,发现有5例并发绵羊进行性肺炎或梅迪(maedi)病变;在所检查的12例纵膈淋巴结中只有1例有转移的腺瘤病灶,转移率为8.3%。6例的超微结构表明腺瘤细胞起源于Ⅱ型肺细胞,其中2例的瘤细胞有病毒从细胞表面出芽,病毒体形态上类似于逆转  相似文献   

14.
绵羊进行性肺炎病对山羊的感染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PPV)感染山羊可生产琼扩抗体,用OPP抗体阳性山羊的肺脏、肝脏分离物在绵羊胎肺细胞上连续培养传代。可出现以多核巨细胞为特征为细胞病变。用其培养物制备的琼扩抗原与抗OPPV标准阳性血清呈阳性反应,与抗马传贫病毒、牛白血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大多散在细胞外及胞浆空胞中,以出芽方式增殖,病毒呈球多,直径80~120nm,用OPPV感染山羊的肝脏分离培养物  相似文献   

15.
从疑似IBD病鸡的法氏囊组织中分离到1株ARV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暴发类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江苏省某鸡场采集病鸡法氏囊组织制成组织悬液,接种鸡胚卵黄囊,部分鸡胚3~5d死亡,部分鸡胚不死亡但有病变。用感染胚卵黄囊和绒尿膜混合物,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盲传3代后,发现以合胞体为特征的细胞病变(CPE)。感染细胞做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可见细胞浆内病毒粒子呈整齐的晶格状排列。用免疫沉淀法提取病毒抽提核酸,经SDS-PAGE电泳,可见规律排列的10条带,呈3-3-1-3排列。与禽呼肠孤病毒(ARV)参考毒株S1133株的核酸谱带的数目和位置相同。血清学试验与ARV呈阳性反应,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呈阴性反应。证明分离病毒为ARV  相似文献   

16.
人工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克氏原螯虾的病理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从发病中国虾体内提取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人工感染克氏原螯虾,被感染克氏原螯虾均发病死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虾的组织切片,发现其胃、鳃等的上皮组织以及结缔组织的细胞核明显肿大和嗜伊红染色;电镜观察超薄组织切片,发现病螯虾的胃部、鳃部组织的细胞核内有大量的杆状病毒样病毒粒子,该病毒粒子有囊膜;斑点杂交检测发病螯虾,阳性率为100%;人工感染克氏原螯虾的角化上皮、胃上皮、肝胰腺上皮、疏松结缔组织、肌肉、造血组织和鳃、经原位杂交检测呈阳性。  相似文献   

17.
将马立克病病毒(MDV)Z_4毒种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悬液(7×10~5PFU/ml)接种到支原体培养基中作盲传培养,连传3代,未见有支原体生长。经鸡胚接种试验,细胞培养试验和血清学试验证明,Z_4毒种没有受到所试12种外源病毒的污染。利用电镜技术检查Z_4感染的CEF超薄切片,除在细胞核中见到较多典型MDV病毒粒子外,在细胞核、细胞浆及细胞间隙均未发现有支原体和其它非目的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18.
绵羊基因组中内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相关序列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羊都含有与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密切相关的15~20拷贝内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nJSRV)相关序列。宿主可利用内源性病毒来预防致病性反转录病毒的感染,一些内源性病毒可以有效地干扰相关外源性病毒的复制。本试验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了蒙古绵羊基因组中含有enJSRV6和enJSRV10两个内源性病毒基因而内蒙古白绒山羊中未发现。通过比较内、外源病毒LTR序列的酶切图谱,获得专一作用外源性病毒的核酸内切酶M spⅠ、TfiⅠ、BsaWⅠ,如果将酶切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相结合,不需要经过测序就可分辨enJS-RV和外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xJSRV),形成"酶切-PCR"检测技术,将为绵羊肺腺瘤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只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病毒的病羊进行剖检及病理组织学观察,了解此病毒对绵羊机体的主要侵害器官及其他各器官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剖检可见肺脏膨隆,体积增大、充满胸腔;肺的表面和切面上见到大小不一、质度较实的黄白色小结节;有些病例肺胸膜的脏层与壁层发生黏连;在支气管、细支气管内可见白色泡沫状的黏液。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泡壁上皮细胞和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增生,呈乳头状向肺泡腔内或细支气管腔内生长;邻近部位的肺泡腔内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增生。从观察结果中可以看出,绵羊肺腺瘤病毒主要侵害肺脏和机体的免疫器官,可为绵羊肺腺瘤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用地高辛随机引物法标记外源性exJSRV特异的JSRV-2片段,制备探针,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病(oPA)的病肺组织中JSRV-NM的RNA及前病毒DNA,结果表明’OPA患羊肺肿瘤细胞的胞浆和核内都有JSRV-2基因mRNA的表达,同时也检测到了前病毒DNA,而相应的阴性对照无阳性信号,证实外源性JSRV-NM病毒具有特异性的DNA探针在检测致瘤性前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整合具有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