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鼻咽癌病人的EB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培养的已感染 ER 病毒的正常人和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再次用 EB 病毒剌激后,可出现 EB 病毒特异性 T 细胞的杀伤作用,表现为转化细胞团的退变。本文观察 VCA-IgA 阴性和阳性正常人各11例和20例,以及 VCA-IgA阳性鼻咽癌病人11例(分别称为阴性组、阳性组和 NPC 组)的 EB 病毒特异性 T 细胞免疫反应转化,所有受试标本都出现了淋巴细胞转化,出现的平均时间三组分别是5.91、8.10和4.73d,转化孔分别是90.74%、93.4%和97.17%;而出现大部分退变的例数分别为2/11、20/20和4/11,孔数分别为16/95(16.84%)、172/177(97.18%)和44/98(44.90%);出现退变的平均时间三组分别为18.25、18.30和26.67d,大部分退变出现的平均时间阳性组和 NPC 组分别为19.05和28.25d(阴性组2例,分别为25和30d)。NPC 组和各组的差别显著。结果表明鼻咽癌患者这种 EB 病毒特异性 T 细胞细胞免疫功能是下降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较全面了解EB病毒(EBV)感染时B淋巴细胞的早期动力学变化及免疫因素对其影响,我们用细胞培养、抗补体免疫酶、液体闪烁计数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建立了EBV体外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早期变化的综合检测观察系统。用本系统综合检测EBV体外感染PBMC及T、B淋巴细胞发现:(1)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鼻咽癌病人、IgA/VCA阳性和阴性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HA和ConA诱导后对EB病毒(EBV)感染自身PBMC早期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PHA诱导细胞对EBV感染自身PBMC后的EBV核抗原(EBNA)阳性细胞数和~3H-TdR掺入量均有抑制作用,但对Ig分泌多数有促进趋势,特别是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中华鳖脾淋巴细胞体外转化的条件,对脾淋巴细胞浓度和培养时间、丝裂原种类和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显示:2×106 cells.mL-1的脾淋巴细胞用10μg·mL-1Con A(伴刀豆蛋白A)诱导培养120 h或用5μg.mL-1 PHA(植物血凝素)诱导培养144 h,能获得良好的检测效果.研究表明,采用MTT法测定中华鳖脾淋巴细胞体外转化方便可行,可为中华鳖脾淋巴细胞体外转化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鼻咽癌(NPC)病人与不同IgA/VCA抗体滴度者对EB病毒(EBV)的免疫反应功能变化关系,本文用EBV体外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早期反应综合检测观察系统,测定了NPC病人,IgA/VCA高滴度者、低滴度者和阴性者的PBMC体外感染EBV时的早期反应变化.结果发现,NPC组的EBV核抗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小鼠子宫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和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PBMC)的转化及分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研究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EECs)和基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ESCs)培养上清液,对离体培养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Cells,PBMC)的增殖转化及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分泌活性的影响。【结果】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培养上清液,均可无种属差异地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和山羊PBMC的增殖转化,同时抑制植物血球凝素(Plant hemaggluti min PHA-P)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和山羊PBMC分泌IL-2的活性,但对PHA-P诱导的IL-4分泌有促进或协同作用。【结论】EECs和ESCs通过影响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和山羊PB-MC的增殖转化与分泌活性,优势活化Th2型淋巴细胞,在子宫局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E花环形成试验,Folin-酚试剂法,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一定量分析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8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BLV血清学阳性牛的BLV血清学阳性、淋巴细胞持续增生牛机体特异性免疫状态。结果表明:BLV血清学阳性牛外周血液淋巴细胞中T-细胞和B-细胞的数目和功能都处于正常水平,但不能排除某些亚群的变化;血清学和血液学双阳性牛外周血液中持续增生的淋巴细胞属B-细胞,抗BLV结构抗原的抗体量增加,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水平。作者认为:感染BLV但未出现血象变化的奶牛和感染BLV且有明显血象变化的奶牛,机体特异性免疫状态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EB病毒(EBV)体外感染鼻咽癌(NPC)病人,IgA/VCA阳性者,IgA/VCA阴性者和新生儿的PBMC,其上清(SN)对CNE-2Z和Raji细胞生长的影响,NPC病人对CNE-2Z有明显抑制作用,生长指数(GR)为0.67—0.74,IgA/VCA阳性和阴性者无明显作用.对Raji细胞则三者均有抑制作用,生长指数为  相似文献   

9.
绵羊进行性肺炎(梅迪)的血清学、病原学与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2只来自于田羊场的绵羊用于本研究,其中边区莱斯特(边莱)羊7头、林肯羊1头、和田羊3头、边莱和田杂种羊1头,年龄4~8岁。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琼扩)检查绵羊血清中对绵羊进行性肺类(OPP)病毒(OPPV)的抗体,8例阳性,抗体效介在3年中呈下降趋势。阳性羊的OPP呼吸症状消失。3例血清学阳性边莱母羊和1例血清学阴性和田羊均有硬化性(纤维性)淋巴细胞性乳腺类,乳腺小叶内淋巴细胞轻度浸润,导管周围无淋巴滤泡形成,小叶间大量纤维组织增生。4例血清学阳性羊均无OPP特征性肺病变,其中1例有细菌性支气管性肺炎。从血清学阳性羊的外周血白细胞未分离到OPPV。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本室建立的EB病毒(EBV)体外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早期反应综合检测观察系统,测定了鼻咽癌(NPC)患者、IgA/VCA高滴度者、低滴度和阴性者3组人的PBMC体外感染EBV的早期免疫反应。发现在EBV感染PBMC早期,NPC组的EBNA阳性细胞数、~3H-TdR掺入量和免疫球蛋白(IgG、IgG、IgG)分泌量最低,IgA/VCA低滴度和阴性组最高,两组间所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而IgA/VCA高滴度组的多数指标与NPC组接近.结果表明,在EBV体外感染PBMC所引起的早期免疫反应中,NPC患体者和IgA/VCA高滴度者EBV活化的B细胞功能较IgA/VCA低滴度和阴性者降低.这对了解NPC发生发展过程中EBV感染活化B细胞的功能在体内外变化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病原,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BL)、鼻咽癌(NPC)、免疫耐受个体的B细胞淋巴瘤及何杰金病(HD)的发生密切相关[1]。人类受EBV感染十分普遍,然而仅有极少数个体发生恶性肿瘤,且EBV感染的个体不论有否发生恶性肿瘤均可产生一系列抗体。显然免疫系统在防止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体液免疫作用不大,而主要以特异性细胞免疫为主。另一方面,虽然机体有一定的潜在抗病毒反应,但人群中却有90%以上感染了EBV并持续存在,表明病毒可通过某些免疫逃避形式在有免…  相似文献   

12.
当归注射液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当归注射液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检测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aA,Con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结果:1mg/kg和10mg/kg和100mg/kg的当归注射液加照射组Con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比单纯照射组明显增加。随着当归剂量的增加.当归注射液(1000mg/kg)加照射组Con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与单纯照射组比无明显变化。结论:低浓度的当归注射液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具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左旋咪唑对正常和受抑制兔体外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左旋咪唑 (LMS)对正常和受抑制兔体外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在正常细胞培养液中加入 0 .1μg/ml、0 .5 μg/ml的LMS对细胞转化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P <0 .0 5 ) ,加入 5 μg/ml、10 μg/ml的LMS对正常淋巴细胞转化无明显促增殖作用 (P >0 .0 5 ) ,而加入高浓度 (10 4 μg/ml、2 0 8μg/ml、4 16 μg/ml)LMS则明显抑制淋巴细胞的转化 (P <0 .0 5 ) ;对肾上腺素或环磷酰胺处理的细胞 ,加入低浓度 (0 .1μg/ml、0 .5μg/ml)LMS可明显逆转细胞的抑制状态 ,使其恢复至细胞转化的正常水平 ,中等浓度 (5 μg/ml、10 μg/ml)LMS对受抑制的细胞无逆转作用 ,而高浓度LMS则使抑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鲜人参膏(fresh ginseng paste,FGP)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5种浓度(12.5、25.0、50.0、100.0和200.0 g/mL)的FGP刺激淋巴细胞的体外转化。另取ICR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和免疫抑制模型组(CTX)给予生理盐水,免疫抑制组给予FGP,即FGP-L、FGP-M和FGPH 3个给药组分别给予150、300和600 mg/kg的FGP。模型组和给药组在第1、2、3、9、16、23和30天按80 mg/kg给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测定FGP对BALB/c小鼠淋巴细胞体外转化的影响。ICR小鼠给药30 d后处死,测定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评价FGP对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表明,FGP均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P 0.05),可以明显促进体外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同时,FGP均能显著促进脾细胞的自然转化。其次,FGP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IL-2和IFN-的含量(P 0.01,P 0.05)。研究结果提示,FGP具有很强的免疫增强活性,并能拮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鳗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鳗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最优条件,为鳗鲡的细胞免疫研究提供方法。通过对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小牛血清和刀豆蛋白A(ConA)浓度4个参数的测定,初步确定了鳗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四甲基偶氮唑(MTT)法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培养时间60 h和68 h,培养温度为18.0℃、24.0℃、30.0℃,RPMI细胞培养液中小牛血清浓度为5%、10%和15%,ConA浓度为0μg/mL、2.5μg/mL、5μg/mL和10μg/mL的范围内,淋巴细胞于18.0℃、含10μg/mL ConA和15%小牛血清的营养液中培养68 h后可获得相对最好的淋巴细胞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猪增生性肠炎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采用组织学方法,比较PCR检验阳性猪(获得胞内劳森氏菌特异性扩增产物)与阴性猪(无胞内劳森氏菌特异性扩增产物)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黏膜淋巴细胞、杯状细胞、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变化.结果表明,阳性猪十二指肠、空肠黏膜上皮内每100个柱状细胞间淋巴细胞的数量同比阴性猪稍...  相似文献   

17.
T淋巴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根据这些功能的特性,建立了一系列检测方法,“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以下简称“淋转”)就是检测T淋巴细胞功能的方法之一。正常机体的T淋巴细胞当与某种特异性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在体外共同培养时,可发生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部分小淋巴细胞转化为不成熟的母细胞,这种方法称为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当病畜的细胞免疫功能缺损时,其淋转率降低,故在临床上可作为检测病畜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对于免疫缺陷病的诊断、各种疾病病理发生本质的探讨、治疗效果的考核以及判断予后等方面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项工作对实验性缺硒雏鸡的血液酸性非特异性酯酶阳性(ANAE~+)淋巴细胞即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6—9周龄缺硒雏鸡的血液ANAE~+淋巴细胞总值与对照补硒雏鸡相比未见显著差异,而6周龄缺硒雏鸡的血液颗粒型ANAE~+淋巴细胞和8周龄缺硒雏鸡的血液弥漫型ANAE~+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与相应对照雏鸡比较均显著降低;6—9周龄缺硒雏鸡的血清IgG和IgM含量与相应对照雏鸡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环丙沙星对链球菌病猪免疫反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取 7周龄长大杂交猪 2 4头 ,随机分为空白组、阴性组、阳性组和试验组。阴性组和试验组人工复制猪链球菌病亚急性模型 ,空白组和阳性组用生理盐水接种 ,阳性组和试验组于接种后第 7天由耳静脉推注环丙沙星 ,空白组和阴性组用生理盐水给药。接种后第 0、7、14、2 1、2 8天 ,自前腔静脉采血 ,用显微镜法计数白细胞总数 ,姬姆萨染色法作白细胞分类计数 ,硝基蓝四氮唑 (NBT)还原试验定量检测嗜中性白细胞吞噬功能 ,噻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转化 ,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IgG浓度 ,5 0 %溶血试验测定血清中补体总活性 ,同时 ,用植物血凝素(PHA)皮肤试验检测迟发型超敏 (DTH)反应。结果表明 ,环丙沙星能缓解链球菌病所致的白细胞增高血症 ,升高感染猪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百分含量 ,相对降低嗜中性白细胞百分含量 ;能增强感染猪嗜中性白细胞吞噬功能 ,接种后第14、2 1、2 8天 ,给药和接种细菌感染两因素交互作用极显著 (P <0 .0 1) ,二者共同使试验组猪嗜中性白细胞还原NBT能力极显著高于空白组 (P <0 .0 1) ;能加强PHA刺激感染猪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 ,接种后 ,PHA刺激感染猪淋巴细胞增殖指数 (SI) ,均极显著低于空白组 (P <0 .0 1) ,但试验组猪用药后第 2 1天恢复 ,与空白组猪无显著差异 (P >0 .0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日粮添加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对细胞免疫抑制剂环孢酶素A(Ciclosporin A,CsA)注射仔猪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采用2×2试验设计即日粮类型(2%CLA或2%大豆油)和细胞免疫抑制处理(注射CsA或生理盐水),48头21 d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试验期为42 d.注射CsA显著提高仔猪的料重比(P<0.05),而日粮添加CLA显著降低仔猪的料重比(P<0.05),且日粮CLA阻止因CsA注射引起的仔猪料重比提高(P<0.05).CsA注射极显著降低胸腺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P<0.01).日粮CLA显著提高胸腺CD4+ CD8+双阳性和CD8+单阳性T淋巴细胞百分数(P<0.05),且阻止注射CsA引起的仔猪胸腺CD4+单阳性、CD8+单阳性T淋巴细胞百分数的降低(P<0.01).CsA注射严重耗竭仔猪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P<0.01).无论注射CsA与否,日粮添加CLA均提高仔猪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数和IL-2诱生活性(P<0.05),显著缓解注射CsA引起仔猪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的减少和IL-2诱生活性的降低(P<0.01).在无CsA注射的情况下,日粮CLA对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日粮CLA显著抑制因CsA注射引起的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P<0.05).日粮添加CLA能显著缓解因CsA注射引起的仔猪细胞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