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明代的茶政与茶法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长春  康芬 《农业考古》2003,(2):293-298
在中国古代,茶业是中央政府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大事。因此,茶业政策的制定,茶政法规的颁行,茶税的征收管理,茶叶贸易体制的建立与调整,都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明朝立国以后,在茶政与茶法上基本沿袭了唐宋旧制,同时又对茶叶的生产、运输、贸易、检验及榷税等方面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管理,逐步建立和制定了一系列茶业政策和制度法规,它主要包括榷茶制度、茶马制度、茶法制度和贡茶制度四个方面,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因研究者们对明代的贡茶制度多有涉及,本文仅就其他三个方面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明·许次纾《茶疏》),没有茶具,茶事活动就无法进行,茶艺也就因它而"缺一则废".可见茶具在品茶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文献中最早提到茶具的是西汉王褒《僮约》中的"烹荼尽具",其次是西晋杜育《赋》中的"器择陶简",但都语焉不详.真正对茶具给以足够重视的是陆羽,他在《茶经》中专辟一章"四之器"来详细论述煮茶的器具,可以说,是陆羽首次明确肯定茶具在茶艺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陆羽《茶经》挖掘和推广了茶这种资源植物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物种,使全世界1/3的人口受益。推动茶文化发展超越了民族与宗教界限,发展"茶"成为"万病之药"。现阶段,更需要在高效综合利用、发展多样化茶品、提高茶叶质量等方面发展茶产业与《茶经》。  相似文献   

4.
模因论从动因原理解释语言现象的发生,把复制现象视为类似于生物基因衍生的一种传承,说明文本的互文关联与模因繁衍发展互为因果。因此,这一理论可用于揭示中国茶典籍中所具有的极强互文性及其文化术语、词汇和特殊表达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以汉魏六朝茶文与《茶经》的互文关联为例,说明弱势语言模因可以在在权威典籍文本宿体中得以生存和保留,然后通过"复制"和"类推"繁衍发展,从而一定程度上为茶文化的纵向历史传承及向世界的横向传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2,(4):249-249
一、中华高僧携茶西域我国唐代赴西域求法的高僧中 ,除玄奘外 ,义净 ( 6 35- 71 3)可算最为著名的一位。他不仅在印度游学二十余年 ,翻译了不少佛教经典 ,自己还写了不少著作 ,其中留传于今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特别是《南海寄归内法传》 ,它是义净自己游历印度与南海二十余年起居生活和所见所闻的实际记录 ,弥足珍贵。正是在这部著作中 ,提到了茶。义净在该书第 2 8节“进药方法”一节中 ,写到当地人遇有病起 ,必先饿身 ,然后常用当地出产的诃黎勒皮、干姜等服治。而他自己则用中医方法辩证调…  相似文献   

6.
史传文学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自司马迁首创记传体《史记》以来,二十四史连缀不绝,数千年风云人物的音容笑貌尽载其中。也许是受这一传统的影响,产生了以物拟人为物作传的文学形式。这一形式肇始于唐代韩愈为毛笔所作的传记《毛颖传》,其后有司空图以镜拟人而作的《容成侯传》,元代王冕写了《梅华传》,明代方清又作了《清虚居士传》,分别抒写梅、竹的高洁品质。苏东坡作为宋代大文学家,在诗、词、赋、散文各领域均有极高成就,他也曾用拟人方式为物撰写过几篇传记,如《万石君罗文传》(写砚)、《江瑶柱传》(江瑶柱系一种海产贝类,味美)、《黄甘陆古传》(写柑桔)以及写茶的《叶嘉传》,而《叶嘉传》尤为出色。  相似文献   

7.
唐代茶文与茶杂著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河 《农业考古》2000,(2):66-70
唐代茶文化的兴盛,不仅表现在茶著的丰饶,茶诗的繁盛,那仅仅是茶文献领域里二个部分。唐代的文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文化样式,挥翰运墨歌咏着茶的芬芳,记载着茶的踪迹。于是众多的茶文与茶杂著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一、瑞草华章 绿香满苑  我们先来谈谈茶文,当我们检阅《全唐文》以后,结果却使人感到遗憾,仅发现四十余篇茶文,当然远逊于茶诗,但与唐以前茶文相较,其发展速度还是惊人的,那时除一篇《 赋》可以差强人意划人茶文范畴外,尚未见到一篇完整意义的茶文。当然茶文有自己特色,它比较真实和客观地记载了当时的茶…  相似文献   

8.
茶在我国是一种史前即饮的饮料,尽管其发展历史如此久远,但关于饮茶和茶题材的画卷,却迟至唐朝才见提及.一般认为,我国最早的与茶有关的画作,是唐朝的《调琴啜茗图卷》.那么,唐朝以前,我国究竟有没有出现与茶及茶文化相关的画作呢?本文试从分析我国早期的绘画艺术入手,进而从三个方面对我国早期茶画可能更早出现的时间做一个大胆推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2,(5):266-274
《茶经》、《大观茶论》和《茶疏》分别为唐代陆羽、北宋赵佶和明朝许次纾所著,这三大茶书对我国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开创、传承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茶经》——世界最早的茶书《茶经》由陆羽于公元780年完成著述,是中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为我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分别为:一之源,谈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之具,讲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谈茶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帝王的生活方式多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其中乾隆皇帝《御制诗集》收录有近 2 0 0首茶诗 ,为中国历代茶诗之最者。文章从乾隆皇帝茶诗说起 ,纵论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开拓了中国茶诗与茶学研究的文化视野 ,认为茶诗是中国诗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文人饮茶之习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的诗化 ,是中国茶文化美学的艺术结晶与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模因作为一种基本的信息复制单位,通过模仿、保留和进化在宿主内不断发展。茶叶从16世纪传入欧洲以后,四百多年来由于其本身共生模因的特性,茶超越了西方原有的咖啡等饮料,在新宿主内发展成为一种强势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从模因论角度对西方茶著作、典籍和诗歌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茶文化中的基因型模因传递信息,表现型模因则体现为生活方式在西方传播文化和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模因地图。  相似文献   

12.
茶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为国际上公认的茶叶品质成份。氮、磷、钾是茶树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们与茶叶品质成分的形成与含量有着密切关系。适量的施氮对茶叶品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施氮不足或过量则会对茶叶品质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此外,茶树有喜铵耐铵的特性,施用NH4 -N肥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磷能促进类黄酮物质的形成以及增加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钾能显著提高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等内含物的含量,对水浸出物、儿茶素等含量也有影响;不同钾肥品种对茶叶品质影响不同,就提高茶叶氨基酸的效果而言,以硫酸钾最好。氮、磷、钾三种元素配合施用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良好的效果,单施其中一种不仅无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反而会使茶叶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庐山云雾茶茶多酚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刘频健  占小翠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61-12662
[目的]研究庐山云雾荼茶多酚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庐山云雾茶为研究对象,考察超声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对庐山云雾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L9(33)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试验得出,庐山云雾茶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提取20 min,料液比为1∶6 g/ml,在此条件下,茶多酚的提取率为14.35%.[结论]该研究得出的工艺合理可行,可为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胡建辉  张新富  王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535-15536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是茶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茶叶标本室建设可有效保证本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结合青岛农业大学“茶学专业茶叶审评标本室建设”项目的实施,介绍了该校茶叶标本室建设概况,并讨论了其在《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章丽 《古今农业》2014,(3):78-83
饮茶风气在唐朝开始遍及大江南北,贩卖茶叶的利润大涨,于是茶叶生产贸易也在唐朝逐渐兴盛,唐政府开始对茶叶贸易进行干涉,从税茶到专卖制度,再到榷茶,从中获得了大量的茶叶利润与财政收入,同时对少数民族进行政治控制。不可避免,茶农以及贩茶商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躲避赋税,经常进行茶叶走私贸易,进行私茶贩卖,与政府的茶税作斗争。然而,茶法愈严,茶叶走私贸易愈多,茶商的抗争也就愈加激烈。本文梳理了唐五代时期政府的茶法,同时探究了这一时期茶叶贸易中的走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康健 《古今农业》2014,(1):104-110
茶业经济成为近代祁门的支柱产业,茶工在茶叶生产制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按照茶叶制作工序,可将茶工分为有摘茶工和制茶工两类。茶工群体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但其内部也因性别与工种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茶工群体身份较为复杂,对近代祁门地方秩序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该从自然、人文资源着手阐述了黄山茶生态环境优越性和名茶品质独特性。黄山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备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资源基础。并以茶生态体验游、茶博馆研学游为例挖掘黄山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茶文化旅游,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茶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论唐宋时期的茶叶消费与茶文化的发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洪升 《古今农业》2006,1(4):89-100
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生产异军突起,获得了快速发展,茶业遂成为传统社会中新兴的、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产业。茶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商品茶,满足了社会城乡居民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促使自唐代以来的饮茶风习日炽,茶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生活必需品。唐宋茶叶消费逐渐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茶文化由此发端并不断发展,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假眼小绿叶蝉取食诱导茶梢挥发物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DE法,分离提取了假眼小绿叶蝉取食诱导和正常茶梢挥发物,并应用气质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假眼小绿叶蝉取食诱导茶树间接抗性的机制。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的危害诱导反式-β-罗勒烯、正辛醇、芳樟醇、(E)-β-法尼烯、水杨酸甲酯、苯甲醛和吲哚等对天敌具有引诱活性的互利素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