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代茶叶产量和贸易空前发展,茶叶经济在国家财政乃至政治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官府通过榷茶和卖引等茶法以及打击走私来实施专卖,保证了政府的茶利来源。但官府对茶农和茶商的深重剥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私贩情况屡禁不止,茶寇作乱频发,各地大小规模的茶商自卫武力兴起。茶商武力成为南宋社会一股可观的力量,也在抗金报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茶政与茶法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长春  康芬 《农业考古》2003,(2):293-298
在中国古代,茶业是中央政府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大事。因此,茶业政策的制定,茶政法规的颁行,茶税的征收管理,茶叶贸易体制的建立与调整,都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明朝立国以后,在茶政与茶法上基本沿袭了唐宋旧制,同时又对茶叶的生产、运输、贸易、检验及榷税等方面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管理,逐步建立和制定了一系列茶业政策和制度法规,它主要包括榷茶制度、茶马制度、茶法制度和贡茶制度四个方面,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因研究者们对明代的贡茶制度多有涉及,本文仅就其他三个方面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得益于唐代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原先流行于江南的饮茶之风,迅速传到北方乃至全国各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也推动了茶业经济的发展。随着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种植技术、焙制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出现了精致的名茶,也带来了市场繁荣和茶馆的增多,茶商往来各地从事收购和销售,形成日益发展的茶产业经济。唐朝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贞元以后开始征收榷茶。茶税逐渐成为唐后期重要的财赋来源。  相似文献   

4.
(一)宁红茶是武宁县传统出口产品,名列四大特产之首(茶、麻、油、豆),素以美形、优质、制特、味隽而闻名中外,曾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称誉。宁红茶前身——修江茶,至少在唐代已经相当发展,其时修江上中游的豫宁(今武宁、修水)等县,不少农民已开始不种五谷,专种茶叶了,茶叶收入已成为广大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政府始征茶税,表明茶叶的栽培和贩卖已经是有利可图的事情了。江州(今九江)位鄱阳湖出长江口处,为江西北大门和长江中游重镇,有“九省通衢”之说,在唐代就已成为茶商云集、茶叶贸易的商埠,“集四海之珍茗,会天下之  相似文献   

5.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04,(4):193-195
宋代茶商的人数、资本总量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但攫取了大量茶利.而且其组织性也有一定发展,通过预买制向生产领域施加影响,操纵茶价,干涉茶叶立法,结交封建政府官吏等手段显示了茶商力量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6.
茶叶与养兵     
唐朝茶叶与养兵 1.饮茶唐朝始盛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古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传说。在阶级社会里,茶叶的运用得到发展,在中国古代,茶叶有医药、解渴、祭祀等功能。但饮茶之风的盛行则是唐朝才开始的,唐朝饮茶之习俗开始在民间普及。在唐代,人们已认识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人之所资,远近同俗,既祛渴乏,唯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在市里巷陌、寻常百姓之家,饮茶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不可更改之习俗。 2.茶税之始正因为唐代,尤其是唐中期以后,饮茶盛行,茶叶的消费大增,封建统治者便开始注意到茶叶之利益,茶税  相似文献   

7.
茶马贸易是古代中国汉族与西部少数民族间的重要经济交流,对促进民族交流有着重大意义。有明一代,西北地区私茶贸易盛行。巨大利润是走私最大诱因,走私路线大致分为沿边城镇关口和偏僻线路两种,参与者身份多样。政府多方打击走私,然而私茶贸易最终战胜官营贸易,成为西北地区与中原地区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魏飞雪 《农业考古》2012,(5):185-187
茶作为一种大宗经济作物,一直是古代中国国家税收的重要财政来源,官府通过制定严格的茶法来控制茶叶生产、运输、交易。所谓的茶法,是指封建统治为国家财政收入而制定的一系列关于茶叶生产、制作、运输、销售的法令办法等。对于茶叶运输和交易的茶法,它们包括历代以来的税茶、榷茶、茶引、引岸、商茶、官茶、茶马贸易等茶  相似文献   

9.
马冠朝 《农业考古》2007,(5):209-211
茶马贸易发展到了明代,实行了官方的高度垄断。所谓官营茶马贸易就是明朝政府运用国家权力,以国家制度的形式确立的由官方和边境少数民族之间进行的茶和马的贸易活动(1)。在明代以茶易马的交易对象主要是当时明朝西北边境的“西番”各族。从明洪武年间开始,确立了以茶易马的一系列制度,如职官制度、机构制度、运营制度、比价制度、巡查制度、禁贩制度、金牌制度。这些制度从松散到严谨,从粗糙到严密,确保了交易在明政府的制度框架内进行。但同时,这些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也经历着演变与衰落。明代实行严格的榷茶制度,官方经营茶马贸易使…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茶利,加强了对茶叶市场的管理,制定了许多与茶叶生产加工、贸易销售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配合各种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打击茶叶走私、制售假茶的行为,为整个宋代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后世的茶政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姜欣  黄荷 《农业考古》2020,(2):162-166
茶传记的发展历经了唐、宋、元、明四个朝代,是中国茶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大量独特的茶语模因。在拟人化艺术的加持下,语言模因与其他强势因子相结合,构建出新的模因复合体,在变异的同时既保留了元模因的重要特质,又发展了深层蕴义,使模因产生了更强的生命力。本文以四篇最著名的茶传记:《叶嘉传》《清苦先生传》《味苦居士传》《六安州茶居士传》为评议对象,从名号中的茶称化用表征、形象中的茶质移就表征、叙事中的茶性借代表征三个方面,分析拟人化艺术如何增强语言模因的感染力和表征力。  相似文献   

12.
论唐宋时期的茶叶消费与茶文化的发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洪升 《古今农业》2006,1(4):89-100
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生产异军突起,获得了快速发展,茶业遂成为传统社会中新兴的、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产业。茶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商品茶,满足了社会城乡居民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促使自唐代以来的饮茶风习日炽,茶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生活必需品。唐宋茶叶消费逐渐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茶文化由此发端并不断发展,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周邦君 《古今农业》2006,(4):108-117
四川是全国重要的茶叶生产省区之一。清代四川茶叶生产大致呈现出衰落→恢复→扩展→平稳发展→衰落的历史轨迹。川北、川东、川南的茶叶生产比较引人注目,但川西因在边茶销藏过程中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故茶叶生产最盛。当时,川茶品类繁多,其中不乏名茶,如蒙顶茶、青城茶等。在种植、采摘、制作、收藏方面,四川茶叶生产有较精细、完整的技术体系。清末,四川茶叶加工技术得到一定改进。对清代四川茶叶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估价,必须非常慎重。采取眼光向下的态度,切实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逻辑,是一个重大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茶叶是我国的国饮,近年来我国的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虽有所提高,但茶叶的质量安全事件、遭遇贸易壁垒事件时有发生。该文概述了近年来我国茶叶贸易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分析了影响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合肥超市茶饮料市场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蕊  雷鸣  华再欣  齐灿  戴前颖  宛晓春  李大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02-6905,6907
茶饮料具有口感舒适,滋味香甜,有利健康等优势,茶饮料工业已成为茶产业的重要支柱。通过对2011年夏季合肥五大超市中的茶饮料(奶茶饮料除外)的品牌与种类、销售价格以及茶饮料的配料成分、营养成分、感官品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合肥市场茶饮料的品牌主要为康师傅、统一、雀巢原味、立顿等;茶饮料种类中红茶和绿茶饮料占到67%;茶饮料售价均价为2.55元,价格在2.0~2.9元的占67%;茶饮料的茶配料主要以速溶茶粉为主,并大多数种类添加有甜味剂(含代糖成分)、酸味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茶饮料的感官品质符合该类型茶饮料的风味特点;茶饮料中无糖和低糖型饮料占调查总数的66.1%,且均为无蛋白、无脂肪型、无钠或非常低钠型液体饮料。同时还对茶饮料的热量值、pH、标签上的茶多酚含量标注以及茶饮料标准GB/T 21733-2008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胡建辉  张新富  王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535-15536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是茶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茶叶标本室建设可有效保证本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结合青岛农业大学“茶学专业茶叶审评标本室建设”项目的实施,介绍了该校茶叶标本室建设概况,并讨论了其在《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茶叶是江苏丘陵山区优势特色产业,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是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的产业。本文针对江苏茶园现状、目前存在的优势及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江苏茶叶绿色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苏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宋代茶园户的经营业务与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代茶园户身份不同,经营绩效相差很大。大茶园户经营情况较好。个体小农式的茶园户财力有限,在负担种茶成本、采制成本、交易成本、高利贷剥削、交易损失、赋税折色、付款折扣、贡茶剥夺后,往往所剩无几,经营状况极为不利。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采取多种手段弥补损失,结果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茶诗在唐代开始兴起,唐代茶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基本的生命情调和审美情趣,而随着时代精神的不同,茶诗的审美情趣也有一个从自然俭约到精新细繁、从超尘脱俗到近俗乐俗、从宁静淡泊到文化品闲、从以茶悟道到茶禅一味的渐变过程。唐代茶诗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生活之美、生命之乐,传达出中国文人清高、白适的人格气质,并昭示了古代文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哲学思想,对于民族精神的塑造、社会的谐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传龙 《农业考古》2020,(2):196-203
陆羽《茶经》对茶道的贡献并不是创新性的,其中所描述的煎茶法,是建立在前代采叶煮羹法与茶饼碾末冲饮法二者基础之上的改良。陆羽在世时的追随者并不广,唐代寺院才是用茶的主力军,而寺院中所流行的是茶饼碾末冲饮法,并非陆羽所创的煎茶法。但饮茶之风由日本求法僧东传日本后,煎茶法却成了当时日本主流的饮茶方式。宋代点茶法兴起,文官集团斗茶之风盛行,僧侣集团则针对如何饮茶形成了一整套的典章规范。两种风气再次传入日本,彼此交互作用,最终催生出了日本灿烂的茶道文化。由于中日在茶道价值取向上的差异,点茶法在明代以后没落,崇尚朴素简易的泡饮法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饮茶方式;日本茶道则在细节的讲求刻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最终演变为一种注重舞台效果与宾主默契的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