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古瓷收藏家存有民国时期毕伯涛所作的茶壶一件,壶高12.5cm,流口与把手间宽18.5cm。茶壶胎体厚重,胎坚质细,釉面光滑细腻,色彩柔和淡雅又鲜亮明快。茶壶造型稳定,线条流畅,画面生动,保存完好,是一件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底款为红色竖式三行新魏书的“江西瓷业公司”字样,外无边框。壶盖上为旋读黑色的行书“清香远溢”字样,中间间以红色的“”纹。壶之主题图案用水彩没骨之技法绘出两只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松鼠。松鼠似在觅食又似在嬉戏,头或扬起或下窥,眼睛炯炯有神,身子俯视下行,尾巴或上…  相似文献   
2.
在武宁县大洞乡彭坪村的港子口、鲁桥村的公路旁以及伊山乡坪坑村的杨梅嘴,至今仍然分别竖立着三块清代光绪年间的禁碑,一块为光绪三十三年立(公元1907年,高1.6米,宽1.2米,厚0.06米),一块为光绪二十年立(公元1894年,高1.5米,宽1.25米,厚0.05米),一块为光绪十二年立(公元1886年,高1.84米,宽1.11米,厚0.04米)。碑均为青石板制,字为楷书,阴刻,竖写,碑之四围加刻花边聊以装饰,并以青条石垒砌镶嵌加固,以免碰撞倒塌和雨淋日晒。这三块碑记主要说了八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催缴国课,二是严禁赌博,三是查禁烟馆,四是  相似文献   
3.
武宁、修水是我国名茶——宁红茶的主要产区。它地处湘鄂赣三省的交汇处,北为幕阜山,南是九岭山,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修江自西向东流贯全境,所谓一水中通,两山夹岸。沿岸山坡,树木葱笼,溪沟纵横,土地肥沃,水气精养,十分有利于茶叶生长。宁红茶的栽种历史非常悠久。至少在唐代,两岸的山民有的就已经不种五谷,专种茶叶了。到宋代,更是“绿丛遍山野,户户有茶香。”十九世纪中叶,宁红茶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清代光绪18年至20年(公元1892年至1894年),宁红茶输出量每年达到30万箱,总产可达30万担。特别是宁红贡品——“太子茶”一时誉满京华,每磅卖价白银48两,远销5个欧美国家。素  相似文献   
4.
武宁县在去年五月开展的文物保护宣传月活动中,在县城从一青年学生手中征集到春秋农具一件。它是开挖沟渠和做垅用的铜锸,其形制和使用方法与现今的锹很为相似。锸又写作雷,《释名》上说:“臿,插也,”插地起土也。”《史记·田单传》:“身操版插”。《汉书·沟洫志》也记载:“举臿为云,决渠为雨。”形象地描述了众多的农夫以锸开沟的盛况。锸的刃日是套在木板前端的,木板的后部连着一条柄,属于装直柄的农具。使用时双手  相似文献   
5.
闵正国 《农业考古》2002,(2):160-160
杯高 13.5厘米 ,底径 8.2厘米 ,直筒形、有把、有盖。杯盖上有四个隶书小字 :“香清味永” ,四周围之以波浪纹 ,纽上绘以柳叶纹。杯底正中钤一红字篆书阳文的“觉庵”印章。杯身一面彩绘花鸟 ,一面墨书诗文 ,诗云 :“秋菊多佳色 ,春石亦南山。倦矣林下鸟 ,悠然靖节间。”落款三行 ,分别为 :“乙酉仲夏月澹湖刘雨岑写于珠山觉庵。”另有“平氏”(阴文 )和“雨岑”(阳文 )两枚印识。花鸟图为菊花四朵怒放 ,绿叶数枝衬托。上下部各横斜出两枝红叶 ,红叶点点加上金菊灿放恰到好处地点出了所处的金秋季节。只见一支黑黄相间的小鸟悠闲地站在树枝…  相似文献   
6.
赣西北山区的武宁、修水,地处湘鄂赣边境,“僻在万山中,当修江上游,水泉灌溉之利,峰峦岭郁之美。”故“仙人乐其幽遐,高士乐其修洁。”源远流长的七百里修江自古就哺育了两岸的山民,也孕育了淳朴尚儒的乡风民俗。在众多民俗中,赣西北的茶俗是最著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这是因为这里茶叶不仅有着悠久的栽种历史,而且有着优越的生长环境的缘故。宁红茶是这里的传统出口产品,其前身称“江茶”,顾名思义,修江所产之茶也。至少在唐代,修江茶叶就已相当发展,出现了不种五谷,专种茶叶的农户。宋时沿江两岸更是“绿丛遍山  相似文献   
7.
今年五月上旬,武宁县人民银行从船滩乡一农民手中收购到银锭一只,银锭为元宝形,毛重1890.76克,贴水除灰后净重1796.22克,顶长10.5厘米,中宽7.5厘米,高约8.5  相似文献   
8.
(一)宁红茶是武宁县传统出口产品,名列四大特产之首(茶、麻、油、豆),素以美形、优质、制特、味隽而闻名中外,曾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称誉。宁红茶前身——修江茶,至少在唐代已经相当发展,其时修江上中游的豫宁(今武宁、修水)等县,不少农民已开始不种五谷,专种茶叶了,茶叶收入已成为广大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政府始征茶税,表明茶叶的栽培和贩卖已经是有利可图的事情了。江州(今九江)位鄱阳湖出长江口处,为江西北大门和长江中游重镇,有“九省通衢”之说,在唐代就已成为茶商云集、茶叶贸易的商埠,“集四海之珍茗,会天下之  相似文献   
9.
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一生经历坎坷,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前后做过五任地方小吏和四十六天的皇帝侍讲,总共为官不过九年,而私人讲学著述却长达四十多年,为封建社会培养造就了不少人才。他的统治思想和学说对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和教育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称“朱夫子”。朱熹不论在为官从政之时还是办学著述之余,都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他为官五处和讲学一生,多数是在产茶区域,对茶史、茶事有着深刻的了解,对茶农的生活有着深层的体验,如福建的建阳、尤溪、崇安、漳州,江西…  相似文献   
10.
郑逸梅,生于1895年,卒于1992年,享年九十有八,江苏苏州人,一生经历坎坷,阅历丰富,以编书办报,教书育人为己任。八十余年笔耕不辍,著述不绝,有“补白大王”的美誉,作品逾千万言,是我国年龄最大、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家之一。199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郑逸梅选集》,分上、中、下三巨册,合200万言。郑逸梅的代表作《艺林散叶荟编》,199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55万字,分艺林散叶、艺林散叶续编、艺林散叶补编和幽梦新影四部分共6878条。该书以人物为中心,取一鳞为条、抬半爪为目,三言两语,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