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倩 《现代农业科技》2008,(11):159-160
从保护茶园生物多样性与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优先采用农业技术与加强茶园栽培管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介绍有机茶园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供种茶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温泉镇光山茶园位于昌宁县温泉镇光山村,是昌宁县最主要的产茶区,茶园海拔1750 m,年均气温14.5℃。始建于2002年7月,茶园核心区面积133.33 hm~2(2000亩),由光山村6个村民小组216户茶农分户建管,茶园内以云抗、清水、凤系、香归等系列优良品种为主,茶园内种植了樱花、桤木等覆荫树。通过多年的改造提升,茶园亩均产量达200 kg余,亩效益达8000元以上,示范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  相似文献   

3.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衢州市衢江区茶园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历史、现状,深入分析了衢州市衢江区茶园规模化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阐明了衢州市衢江区茶园规模化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4.
1 漳州市茶叶发展现状 1.1 茶叶增产,农民增收据调查,2002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1.22万hm2,占全国的1.06%,产量1.9万吨,占全国的2.76%,产值5.676亿元,每667 m2茶园为茶农创收2000元左右.华安县仙都镇有茶园面积0.15万hm2,人均茶园533 m2,全镇茶叶总收入1.1亿元,人均纯收入2000多元,有50%的茶农户收入超过1万元.平和县九峰镇眉山村有茶园面积357 hm2,户均茶园0.8 hm2,人均茶园2000 m2,茶叶总产值800万元,人均茶叶纯收入3000元,茶叶收入万元以上的有380户、5万元以上15户、10万元以上4户.  相似文献   

5.
从行动团体对资源的使用权、转让权和收入的享用权3方面对草场单户和联户经营模式进行了界定,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对草场单户和联户经营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为玛曲草场管理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福州市北峰茶园3种经营管理模式对土壤养分、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规模经营模式的土壤pH值较小户精细经营提高1.6,差异显著;土壤速效钾含量比小户精细经营和小户粗放经营分别提高29.48 mg/kg、33.83 mg/kg,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土壤铬含量分别比小户精细经营和小户粗放经营减少6.10 mg/kg和4.97 mg/kg,差异达显著水平;土壤铜含量比小户粗放经营降低10.00 mg/kg,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改变经营模式、改造现有茶园等,对松萝茶核心区松萝山茶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进行茶园内放养本地白鹅、灰鹅,开展了茶园生态养鹅试验,利用鹅食杂草、害虫,鹅粪作茶园肥料,收到了降本增效的显著效果。667m2放养鹅20只为宜,每年可降低茶园施肥成本600~800元、人工除草成本200元、出售商品鹅效益800元,共计1600~1800元。  相似文献   

9.
我国拥有绿茶面积超过4400万亩,年总产值大约在1500~1800亿元左右,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市场成本增加,茶园生产管理劳动力成本占到65%以上,已严重影响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同时茶园人工管理的滞后还可能引发茶园土壤的板结、肥料流失等等问题,为此,未来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实施成为关键。本文就以我国贵州省思南县为例,探讨当地的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应用,阐述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融入对地方茶产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郑平汉 《新农村》2008,(4):14-14
去冬今春,一场大雪和持续的低温冰冻,给浙江省部分茶园造成严重冻害,估计茶叶直接损失达4亿多元。为将冻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应及时做好受灾茶园抗冻救灾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1.
章丽 《古今农业》2014,(3):78-83
饮茶风气在唐朝开始遍及大江南北,贩卖茶叶的利润大涨,于是茶叶生产贸易也在唐朝逐渐兴盛,唐政府开始对茶叶贸易进行干涉,从税茶到专卖制度,再到榷茶,从中获得了大量的茶叶利润与财政收入,同时对少数民族进行政治控制。不可避免,茶农以及贩茶商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躲避赋税,经常进行茶叶走私贸易,进行私茶贩卖,与政府的茶税作斗争。然而,茶法愈严,茶叶走私贸易愈多,茶商的抗争也就愈加激烈。本文梳理了唐五代时期政府的茶法,同时探究了这一时期茶叶贸易中的走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康健 《古今农业》2013,(1):91-97
晚清民国时期,祁门商人普遍经营茶叶贸易,茶业经济盛况空前。随着茶业经济的兴盛,祁门县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加快了社会变迁的步伐。茶叶贸易的兴盛,促使一些村镇兴起;也引起了县域境内人们的服饰、村落建筑和民居建筑向实用化演变等社会生活的变化;茶农在生产实践中还创造出了采茶歌、采茶戏等艺术形式,这些民间艺术极大地丰富了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茶叶贸易的衰落,祁门县失去了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社会转型的进程明显延缓,乃至趋于停滞。  相似文献   

13.
李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231-11233
论述了3个贵州茶业产业贸易发展战略:发挥贵州自然资源优势,建设规模的优质茶园基地;强化初级产品贸易战略,使之成为贵州荼业发展的引擎;打造自然资源和资本技术优势结合的“茅台式”精品战略,并以精品为核心组建省级规模递增的茶业集团,配以巧妙的销售战略,才是贵州茶业贸易繁荣兴旺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以"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为切入点,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等数据库资料,运用Eviews软件构建传统的对数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运费成本对出口贸易额的影响最显著,各国GDP、各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也都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额产生显著影响。"一带一路"战略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可加快"五通"合作进一步促进茶叶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邦君 《古今农业》2006,(4):108-117
四川是全国重要的茶叶生产省区之一。清代四川茶叶生产大致呈现出衰落→恢复→扩展→平稳发展→衰落的历史轨迹。川北、川东、川南的茶叶生产比较引人注目,但川西因在边茶销藏过程中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故茶叶生产最盛。当时,川茶品类繁多,其中不乏名茶,如蒙顶茶、青城茶等。在种植、采摘、制作、收藏方面,四川茶叶生产有较精细、完整的技术体系。清末,四川茶叶加工技术得到一定改进。对清代四川茶叶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估价,必须非常慎重。采取眼光向下的态度,切实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逻辑,是一个重大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民比较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发展生产来增加收入,使生活变得更好。而新农村建设正是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政策,这一政策已实施多年。为了检验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本文针对丽江市永胜县期纳镇的三户村民进行了典型调查,采取入户访谈法,详细了解了他们2008、2009两年的收入和支出的实际状况。结果表明,农民在种植结构上基本没有变化,习惯于常规产出;农民没能力进行市场组织,蔬菜价格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养猪没有形成规模,猪肉只在流通环节涨价,农民养猪基本都出现亏损;农民转移到非农就业,发现打短工是增收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茶史和茶马古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茶叶出产区与茶叶消费区之间的联系如何建立起来。关于茶叶贸易与茶叶消费的很多历史研究已经涉及这一问题,但较少论及作为茶叶生产者的当地人对茶叶消费者等他人的态度。本文讨论了云南景迈山布朗族和傣族的两种茶祖故事,它们都说本民族/族群的祖先是茶文化的发明者,本民族/族群种茶的历史大约有2000年,但没有讲述与对方民族/族群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这两种茶祖故事是最近才产生的,它们之间不仅互相矛盾,而且与其他地方及族群的茶祖故事也不一致,很多内容与已知的历史不符。这些现象显示了这两种茶祖故事是在“以言行事”,通过宣称本民族是茶文化的发明者,来吹捧本地、本民族所产的茶叶。这一行为中隐含了“发明者即最佳者”的观念,凸显了这两个民族/族群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土地征用中,地方政府起主导作用,村委会扮演对上负责、为民服务的双重角色,农民面对眼前的补偿及日后生活陷入矛盾境地。基于维护各自利益的立场,各方主体出现角色偏离的行为,需要各方都摆正角色。  相似文献   

19.
刘荣多  赵邦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10-5711
将正规小额信贷与民间信贷进行对比,发现内生于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的民间小额信贷具有降低交易成本、化解金融风险、适应性强等方面的优势,因此扶持发展民间小额信贷才能使更广大的农民获得金融支持才能够真正建立普惠性金融体系,提出建立乡村范围社区银行是未来民间小额信贷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叶外销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茶叶的对外贸易中,广东茶商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从“一口通商”时期到“五口通商”时期,广东茶商精于商、勤于作,为我国茶叶的对外贸易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探讨了清后期广东茶商的发展阶段及其经营方式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