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野生大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价值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王平盛  虞富莲 《茶叶科学》2002,22(2):105-108,134
野生大茶树是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最具有保存和研究价值的初级茶树种质资源。本文就野生大茶树在中国的分布区域、类型、特征特性、在研究茶树演化分类及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和大茶树的保护作了阐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乐昌白毛茶     
以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分布在北部的乐昌、仁化、乳源、曲江等县高山密林中的白毛茶,统称乐昌白毛茶,是我省优良茶树品种之一。早于四十年代初期,已故罗镈鍒教授就曾在乐昌九峰山发现野生大茶树,其芽梢密披茸毛,“乐昌白毛茶”随以此得名,此株大茶树于五十年代末,由于开垦荒山而枯死。近年来开展的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在上述各县,均发现有半野生状的大茶树,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野生茶树是栽培茶树的原始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都是直接采集野生茶叶充当药料并逐步转为饮料的。因此,对于野生茶树资源的发掘与直接或间接利用早已广为重视。本所对于野生茶树资源的调查是从五十年代开始的。通过广泛的调查发掘,证明了在我省闽南、闽西以及闽东北等高山老林中,均有零星分布许多直立高大的乔木大叶型野生茶树。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安康市内保存了大量的野生大茶树资源.文章对安康市现有野生大茶树资源的种类、分布、树龄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对野生大茶树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大茶树资源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已报导的部分树资源(或类群)的叶片大小、形态及叶片遗传力的资源的分析研究,认为叶片长、宽的变异度可作为茶树地方资源(或类群)变异或丰度的标识性依据之一,进而认为,全国野生茶树资源、赣南茶树资源和郴州地区茶树资源均变异度大,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6.
三、主要野生大茶树性状简介现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区61个有代表性的野生大茶树主要形态特征和利用状况作一简介。由于目前仍处在发掘和整理过程中,对野生大茶树的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它们的综合利用价值还不十分清楚。无疑,这些珍贵资源仍是今后生产、育种和山茶属植物系统研究的重要材料。 1.澜沧大茶树产于云南省澜沧县怕令黑山原始林中,产地海拔2190m。该茶树为乔木型,直立。树高26.5m,树幅9.1m,基部干径60.0cm,最低分枝高10.1m。叶片呈长椭圆形,平均叶长15.6cm,叶宽7.8cm,叶色黄绿,新梢色绿带微紫色。花大,平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大围山野生茶树分布进行了考察,发现大围山野生茶树分布在海拔1600~2100m地区,形态多样,种类丰富,出现子房有毛或无毛、花柱5裂或3裂、花朵大、花瓣数多、果实大、果皮厚、果皮紫红色或绿色等特征。文章具体阐述了大围山1号野茶、2号野茶、3号野茶和4号野茶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当代茶叶科技工作者的调查研究成果,简述福建省这个茶树物种起源演化区域,历史上许多地方的原始森林中曾有高大的乔木型的野生大茶树,后引为人工栽培。福建茶区对山地和山林开发利用较早、较充分,随着栽培品种的选育丰富,森林砍伐使大量野生茶树资源不断遗失。据近五十年的调查发现,福建仍现存有许多野生大茶树(苦茶),他们分别分布于8个县(市、区)的50多处,大体划分为闽东北野生茶分布区和闽西南野生茶分布区。同时记叙了部分苦茶的生物特征特性及生化成分。从而揭示了福建亦是我国野生茶树重要的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9.
《广东茶业》2013,(5):40-40
从南雄市农业局获悉,在位于该市百顺镇溪头村海拔1300米高的大奇坝山的原始天然次生林中分布着一个野生古茶树种群,数量约达百株之多。经该局技术专家对这一野生茶树种群进行现场考察、调查、走访和测量,证实了这些野生茶树为中小叶群体种群。这是目前南雄境内发现的最大野生古茶树种群。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初,笔者到云南思茅地区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九甲乡和平村,对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中的野生茶树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在千家寨处的密林中发现了大片野生大茶树分布,面积有1万余亩,称之千家寨野生大茶树群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本文从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特征特性、叶片解剖学与细胞学特点、茶叶主要生化组分、茶类适制性及品质特征、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推断分布在福建茶区的野生茶树多为栽培类型;通过茶叶生化组分测试和感官品质鉴定,从中筛选出具有咖啡碱含量较低或味苦且品质表现优异的野生茶树种质(单株),可为福建提供良好的茶树遗传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感官审评和仪器分析方法,对铜仁市野生、古茶树茶的感官、理化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茶树绿茶、红茶和野生绿茶感官品质有一定差异。古茶树绿茶外形呈兰花形、扁平,香气有板栗香,滋味较浓带苦涩;野生绿茶外形条索疏松、卷曲,香气是高火香,滋味尚浓醇;古茶树红茶外形乌褐色、汤色红亮,香气高甜香,口感醇和。三种茶叶感官品质正常,外形及内质较好。野生茶和古茶树茶的化学成分分析,水分、水浸出物含量符合国标,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均较符合要求。结论:野生与古茶树茶叶品质各有特色,野生茶树茶滋味甘甜鲜爽,口感平和;古茶树茶滋味浓烈,口感较涩。本研究为选育我市茶树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调查发现英德市石门台、五郎嶂等地有野生茶树分布。研究表明英德野生茶树单株生化成分组成及含量变化差异大,部分资源表现出水浸出物含量高、咖啡碱含量高、富含EGC等特征。发现水浸出物含量在48%以上的资源有3份,EGC含量超过6%的优质红茶资源有18份,高咖啡碱资源有6份。这些特异资源的发掘为英德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SSR标记对梧州六堡镇群体种和南渡镇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筛选出用于该种质资源鉴别的核心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如下:(1)17对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得到98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扩增的等位位点为3~8个,平均每个位点5.764 7个等位基因;(2)从17个SSR分子标记中筛选出8个核心标记组合即可区分每份种质资源;(3)六堡镇茶树种质资源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基因型数、基因多样性(H)、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4.647 1、7.000 0、0.675 4、0.628 3,高于南渡镇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与栽培种茶树群体接近;(4)聚类分析表明,六堡镇茶树群体部分种质资源单独聚为一类,部分与云南的大叶种茶树,少量与浙江、贵州地方栽培种聚为一类;而南渡镇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单独聚为一类,仅有2个六堡镇的种质材料散落其间。综上所述,梧州茶树种质资源丰富,遗传多样性较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有关茶树起源问题的研究已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被认为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心。但近来长江流域的多学科研究成果,尤其是野生大茶树的陆续发现却与西双版纳原产地学说是有悖的。为此笔者根据现有资料对茶树的发生和发展作一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至今,广西金秀县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金秀野生茶树资源调查及研究项目,对金秀县境内原生野生茶的资源、种类及性状进行系统研究。普查工作组在了解、收集古茶树、古茶园相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深入金秀、长垌、罗香、大樟、六巷、忠良等8个乡镇及4个野生茶片区,实地察看野生茶生态环境、生长状况,测量、记录野生茶树数据,并进行了植物形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主要生理活性研究,从野生茶树资源中选育了10余个优良新品系  相似文献   

17.
王昕  肖纯  王海燕 《茶叶》2007,33(4):217-220
本文阐述了缙云山散生的野生柳叶型茶树的生长环境、资源与开发利用概况。重庆缙云山散生的野生柳叶型茶树品种曾经制作过重庆缙云龙井茶,但近代没有承袭下来。对重庆缙云山散生的野生柳叶型茶树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有助于阐明茶树原始形状、生态茶、有机茶的特点和相关性,以及农耕技术对茶树形状的长期影响;茶树在与多山茶科植物共生、花期高度相遇的环境自然种间杂交的可能性和人工转基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是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大面积种茶的,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种和海南大叶种为主。前者是从云南引进;后者是在海南五指山区采集野生茶籽,或者直接剪采野生大茶树插穗,就地扦插繁殖的。它们都是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大叶种茶树,有着共同的生物学基础,又由于原来生长地方的具体条件不同,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自从十九世纪初期,印度发现所谓野生大茶树以后,茶树原产地就引起许多争论。英国学者勃娄土(R.Bruce)拜通(E.A.Broun)主张原产地为印度;科恩司徒(Cohen etuert)主张原产地有二:大叶种产在西藏高原之东南部,即中国之四川,云南及印度,逻逻诸地;小叶种在中国东部及东南部。中国学者刘轸,陈龙馨等也同意科恩司徒的说法。英国学者否定茶树原产于中国,其唯一根据是我国西南无野生大茶树,东南均为小叶种。为了批驳上述论点,我国学者过去和现在都注意了野生大茶树的调查,在解放后则较有详细调查。1951年苏正同  相似文献   

20.
云南野生茶树地理分布与保护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茶树的起源地,有种类繁多、地理分布广泛的野生茶树资源,这些野生茶树在长期的生态协同进化过程中,呈现丰富多样的特质,具有抗逆性强、生化成分特异的特质,属于不可多得的遗传资源,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和保护价值。野生茶树具有巨大的生产潜能和宝贵的利用价值,需要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护云南的野生茶树资源,能为促进茶树新品种选育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