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致病性猪链球菌2型(SS2)菌株的毒力基因表型,为广西SS2的防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应用PCR技术对分离自发病猪的SS2菌株进行荚膜多糖糖基转移酶基因(CPS2J)、溶菌酶释放蛋白基因(MRP)、细胞外蛋白因子基因(EF)、溶血素基因(SLY)和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5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60%菌株的基因表型为CPS2J+/MRP+/EF+/SLY+/GDH+,30%为CPS2J+/MRP+/EF+/SLY-/GDH-,10%为CPS2J+/MRP+/EF+/SLY-/GDH+。【结论】CPS2J+/MRP+/EF+/SLY+是广西致病性SS2菌株的主要基因表型,与从江苏、四川SS2疫区分离获得的菌株基因表型一致,今后应加强对SS2毒力基因的监测,严防SS2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2.
猪链球菌2型(SS2)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和胞外因子(EF)是其重要的2种毒力因子.参照GenBank上已发表的MRP和E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4株国内SS2分离株进行MRP和EF全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株SS2国内分离株MRP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都为3 771 bp、编码1 256个氨基酸,EF基因的完整ORF都为2 532 bp,编码843个氨基酸;与国外参考株D282之间的MRP核苷酸和蛋白质的同源性都为99.9%,EF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9.9%、蛋白质的同源性为99.5%~100.0%.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广西全州县飞机坪鱼种场患病禾花鲤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致病性、耐药特性及6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为细菌引起的禾花鲤疾病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患病禾花鲤的肝脏、心脏和肾脏等部位取样分离细菌,人工感染确定菌株的致病性,API生化鉴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相结合进行细菌鉴定,细菌的耐药特性试验为K-B纸片扩散法,毒力基因以PCR扩增法检测。【结果】从患病禾花鲤中分离到2株致病力很强的病原菌株TH1和TH3,对健康禾花鲤的致死率均为100.00%;经生化和分子鉴定,2株分离菌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与标准菌株Aeromonas hydrophila ATCC7966(NR 118944)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相似度99.80%;2株菌株对硫酸新霉素等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等4种药物不敏感;TH1携带所检测的hly、Aer、Alt、Act、ahal和ahp 6种毒力基因,TH3只携带hly、Aer、Alt、Act、ahal 5种基因。【结论】引起广西全州县飞机坪鱼种场禾花鲤大批死亡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2株菌株TH1和TH3的毒力基因型分别为hly~+ Aer~+ Alt~+ Act~+ ahal~+ ahp~+ 和hly~+ Aer~+ Alt~+ Act~+ ahal~+ ahp~-,对健康禾花鲤的致死率均为100.00%,对硫酸新霉素等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等4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用斑马鱼检测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菌株致病力各异,以斑马鱼为实验动物,建立了较为简便可靠的SS2致病力检测方法。【方法】选用1 005尾AB系斑马鱼(Danio rerio)以检测SS2不同分离株的致病力。检测8株基因型均为mrp+ef+、对猪有致病力的SS2菌株。【结果】结果斑马鱼接种菌株12 h后呈败血症病变,96 h内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在5.36×103至5.01×104 cfu之间。上述接种菌株的斑马鱼均从体内重新分离到接种菌。同时检测1株基因型为mrp-ef-、对猪无致病力的SS2菌株,斑马鱼接种后96 h内不表现任何病变,亦不出现死亡,对斑马鱼的LD50>106 cfu。SS2有毒力株和无毒力株对斑马鱼的LD50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斑马鱼可作为研究猪链球菌2型菌株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湖北省不同地区的高热症病例猪的心血、肝、淋巴结、肾和肺等分离出11株链球菌,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病理学的初步研究。【方法】通过ATB自动生化鉴定系统Rapid ID 32 STREP链球菌鉴定、PCR分型、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及动物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试验。【结果】11株均为猪链球菌,其中1株为7型,2株为9型,另8株为其它型,没有1型和2型。对11株猪链球菌的mrp、epf、sly、orf2、fbps、gdh6种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进行PCR检测及动物试验表明:致病性和致死性较强的菌株毒力基因表型多为epf+orf2+fpbs+gdh+,显示除mrp、sly外,其它毒力因子也与菌株毒力相关。病理学变化表明急性死亡多表现为急性败血症症状,全身各组织器官广泛出血,以及肺炎、肾炎,脾脏淤血水肿和淋巴结脓肿。【结论】湖北省存在7型和9型的猪链球菌感染,猪链球菌在高热症中具有一定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四川省猪源呼吸道疾病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流行情况及菌株生物特性。【方法】采集56份病料进行支气管败血杆菌的分离纯化、药敏及相关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筛选。【结果】分离到10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分离率为17.86%。分离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林可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头孢氨苄的耐药率为100%,对新霉素、氯霉素、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共检出耐药基因9种,其中gyrA、sul1和tetC的检出率超过50%;共检出毒力基因6种,其中fla、dnt、prn和fhaB的检出率高达100%。小鼠致病试验结果显示大部分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结论】四川省主要流行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耐药机制复杂,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符合率较低,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且对小鼠呈现较强的致病性。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省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防控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奶牛乳腺炎源大肠杆菌中耶尔森菌HPI携带情况及其与O血清型的关系,并对部分菌株的相关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方法】从中国北京、内蒙古、甘肃、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7个省市部分地区1 260份临床型和隐性奶牛乳腺炎奶样中分离得到190株大肠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耶尔森菌强毒力岛核心区irp2基因、fyuA基因及HPI毒力岛在大肠杆菌染色体中插入位置的鉴定,分析HPI毒力岛的携带情况及其与分离菌株O血清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90株大肠杆菌分离株中,irp2基因阳性率为26.31%(50/190),fyuA基因阳性率为18.94%(36/190)。50株HPI+分离株中检出asn_tRNA_intB 基因32株,阳性率为64%(32/50)。本试验克隆的irp2基因(273 bp)、fyuA基因(1 071 bp)、asn_tRNA_intB基因(1 512 bp)均与已发表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在97.1%、98.2%、97.2%以上,且其HPI毒力岛大多位于大肠杆菌染色体的asn_tRNA位点上。【结论】耶尔森菌HPI在奶牛乳腺炎源大肠杆菌中广泛流行分布,但也存在差异,而不同血清型菌株携带HPI的倾向性可能只与特定的血清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临床病死仔猪体内分离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研究猪群中流行菌株的毒力基因分布、耐药性、致病性情况.【方法】病死仔猪肠外组织分离大肠杆菌,然后进行16S rDNA PCR测序鉴定、种系发育分群、毒力基因检测、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全基因组测序验证.【结果】共筛选到30株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A群4株、B1群15株、B2群5株、D群6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发现vaT、iutA、kpsMII、hlyD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0.0%、33.33%、23.33%、2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都对多粘菌素B较敏感,对氨苄西林、林可霉素、杆菌肽以及利福平的耐药率为100%;获取了Ex-P27菌株基因组序列图谱,构建了该菌株基因组圈图.【结论】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主要分布在B1群,对氨苄西林、林可霉素、杆菌肽以及利福平均耐药,为指导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防治与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检测猪链球菌2型毒力相关蛋白的ELISA法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提纯猪链球菌2型分离株HA9801的毒力相关蛋白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和胞外因子(EF),制备其抗体。用此抗体建立了Dot-ELISA和间接ELISA检测法。分别以菌株ATCC35246和HA9801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检测17株猪源链球菌和1株猪链球菌2型人分离株。结果显示,两种ELISA的检测结果一致,MRP和EF的阳性率均为61%(11/1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猪大肠杆菌病分离的E.coli的优势血清型与毒力基因和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了猪大肠杆菌病有关的血清型分布,PCR方法调查7种毒力相关基因,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所有菌株对18种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超过一半的菌株含有astA,Stx2e和eaeA基因,且毒力基因组合Stx2e+astA和Stx2e+eaeA较为流行。定型菌株53株,分别属于15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O8和O64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O8型菌株中,所有均携带astA基因,多数耐四环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和磺胺甲噁唑,但对安普霉素,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E敏感;而O64型菌株中,多数携带astA和Stx2e基因,所有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和磺胺甲噁唑耐药,但对多黏菌素E和卡那霉素敏感。【结论】O8和O64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两种血清型菌株拥有相似的毒力基因谱和耐药表型,但有不同的敏感表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引起广西人工养殖牛蛙(Rana catesbeiana)发病死亡的病原菌,了解其致病性、组织病理学特征、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合理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患病牛蛙的病灶组织中分离优势菌株,通过观察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以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耐药性,通过PCR扩增分析其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探究牛蛙感染菌株后的组织特性。【结果】从患病牛蛙腿部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株(编号NFAH-5),综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溶血特性及分子鉴定结果,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株NFAH-5对多西环素、多粘菌素B和庆大霉素等6种抗生素敏感,对头孢拉定、恩诺沙星和阿莫西林等12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经耐药基因PCR检测,发现该分离菌携带Ant(3″)-I、Intl1和parC等9种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一致。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菌株NFAH-5携带Ser、aer、Lip、exu、...  相似文献   

12.
【目的】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可引起猪关节肿大和运动障碍,大大降低饲料报酬和猪场经济效益,近年研究提示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subsp. equisimilis)是一种潜在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对猪源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进行研究,可为防治该病提供数据,具有公共卫生意义。【方法】2022 年 3 月广东省某规模化猪场出现仔猪关节肿大和跛行症状。为确定病因,无菌采集发病仔猪关节液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优势菌进行形态观察、生化鉴定、16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小鼠致病性试验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并对其毒力基因进行 PCR 鉴定。【结果】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生化特性,结合 16S rDNA 序列测定与在线 BLAST 分析结果,确定其为链球菌属的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克洛、青霉素 G、头孢氨苄、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磺胺异恶唑、大观霉素、恩诺沙星敏感,对丁胺卡那、多西环素、多粘菌素 B、诺氟沙星、氨苄西林次敏感,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林可霉素、阿莫西林表现出耐药性。毒力基因 PCR 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基因型为 eno+napr+cfb-lmb+bca-bac-scpB+cyl+。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导致小鼠内脏病变和死亡,具有显著的致病性。【结论】首次报道了华南地区有关致病性猪源停乳链球菌病例,研究结果为临床猪源停乳链球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引起广西某猪场仔猪腹泻及致死的原因,试验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通过16SrDNA、细菌生化鉴定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分离获得一株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头孢西丁、庆大霉素极度敏感,对妥布霉素、新霉素等4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四环素、链霉素等12种药物耐药,经耐药基因筛查发现,该菌株仅存在有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为iucD+papC+fyuA+iss+kspM+毒力型。说明此次疫情由猪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Xooc)的hrp(hypersensitive response and pathogenicity)基因编码形成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将致病性效应分子注入水稻细胞中,但Xooc的hrcJ基因在致病性中的作用以及其如何参与形成T3SS分泌装置,并不明确。【方法】本研究根据标记交换原理对Xooc的hrcJ基因进行了敲除。【结果】发现hrcJ突变体丧失在水稻上的致病性和在烟草上的HR激发能力。酵母双杂交显示,HrcJ蛋白N端脂蛋白结构域可与HrcC互作,HrcJ蛋白C端跨膜结构域可与HrcV互作,提示HrcJ蛋白联接于T3SS装置的内膜和外膜之间。功能互补结果显示,缺失脂蛋白结构域和跨膜结构域的hrcJ基因均不能恢复hrcJ突变体在烟草上的HR激发能力和在水稻上的致病性。RT-PCR结果显示,hrcJ的表达受hrpX基因调控,hrcJ基因突变后不影响效应分子hpa1的表达。【结论】hrcJ基因是水稻条斑病菌致病性和非寄主上激发HR的关键因子,其基因产物参与了T3SS装置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行广西桉蝙蛾病原真菌的种类鉴定,筛选致病性强的优势菌株,为桉蝙蛾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形态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桉蝙蛾虫尸上分离纯化获得206个真菌菌株,这些菌株分属于白僵菌(Beauveria)、镰刀菌(Fusarium)、拟青霉(Paecilomyces)、曲霉(Aspergillus)、青霉(Penicillium)、毛霉(Mucor)和Evlachovaea,其中白僵菌分离率为87.4%,其他真菌分离率较低。经致病性测定,白僵菌是桉蝙蛾幼虫强致病菌,镰刀菌和Evlachovaea是弱致病菌,其他4类真菌为非致病菌。以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为依据,鉴定球孢白僵菌[B.bassiana(Balsamo)Vuillemin]、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echt)和Evlachovaea sp.为桉蝙蛾幼虫的致病菌,其中Evlachovaea sp.在中国首次被记载。【结论】广西桉蝙蛾的病原真菌为球孢白僵菌、尖孢镰刀菌和Evlachovaea sp.,其中球孢白僵菌为优势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福建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一例华南虎幼虎急性死亡病例的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圈养华南虎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无菌采取死亡幼虎的肺、肝、脾、肠道等组织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16SrRNA PCR扩增结果进行病菌鉴定;并对该分离菌进行16S rRNA系统进化分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PCR鉴定、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从幼虎肝脏及肠道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大肠杆菌(E.coli),命名为FJ/Tiger2016。16SrRNA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分离菌与大肠杆菌人源分离株(NZCP016497)、鼠源分离株(NZMBNX01000003)、鸭源分离株(EF620926)及禽源分离株(AB272358)的遗传距离较近,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遗传分支,其中与禽源分离株(AB272358)的同源性高达99.7%。PCR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对选用的15种抗菌药均表现敏感。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经腹腔接种时该菌株对试验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小鼠攻毒后5h内全部死亡。病理剖检及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死亡小鼠的心脏、肝脏和脾脏等多个重要组织器官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病理损伤,而经灌胃接种时试验小鼠均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含有10种毒力基因,暗示其可能具有很强的致病性。【结论】从死亡幼虎肝脏及肠道组织中分离到1株具有较强致病力、肠道外致病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表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已对我国圈养华南虎造成了一定威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H1N1猪流感病毒广西分离株的分子特征,为广西猪流感疫情监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RT-PCR对2011年分离获得的H1N1猪流感病毒广西分离株(A/swine/Guangxi/1/2011)的HA基因进行扩增,然后利用DNASTAR分析软件对测序基因片段进行整个阅读框架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并用MEGA4.0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广西分离株HA基因长1701bp,编码566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与经典SIV的同源性为88.0%~99.6%,与季节性H1N1人流感病毒的同源性为76.3%~77.3%,与欧洲类禽SIV分离株的同源性为72.9%~75.4%,与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同源性为99.2%~99.6%;从核苷酸遗传进化树可知,广西分离株与类禽H1N1流感病毒和人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远,而与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广西分离毒株HA基因的裂解位点序列为IPSIQSR↓G,具有典型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共有8个糖基化位点,其中6个位于HAl区,两个位于HA2区;广西分离株HA蛋白RBS位点的氨基酸同时具有人和猪流感病毒的特点。【结论】广西分离株(A/swine/Guangxi/1/2011)属于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8.
猪链球菌国内分离株毒力因子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研究国内致病性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的毒力因子分布特征,本试验选取猪链球菌7种主要毒力因子—谷氨酸脱氢酶(gdh)、荚膜多糖(cps2J)、溶菌酶释放蛋白(mrp)、胞外因子(epf)、溶血素(sly)、纤连蛋白/血纤蛋白原结合蛋白(fpbs)和毒力相关序列orf2,设计并合成7对引物,用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5株猪链球菌2型(SS2)国内分离株,96%(24/25)表现为cps /gdh /epf /mrp /sly /fbps /orf2 ,仅1株表现为cps /gdh /epf-/mrp /sly /fbps /orf2 ;1株猪链球菌1型(SS1),表现为cps-/gdh /epf-/mrp-/sly /fbps-/orf2 ;1株猪链球菌7型(SS7)国内分离株,表现为cps-/gdh /epf-/mrp-/sly /fbps-/orf2 ;2株猪链球菌9型(SS9)国内分离株,均表现为cps-/gdh /epf-/mrp-/sly-/fbps-/orf2 ,可见国内SS2的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与欧美等国家明显不同,提示我国目前SS2的主要流行菌株是同时具有7种毒力因子的高致病菌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牛分枝杆菌CVCC68002基因组特征,致病性和遗传进化关系,为牛分支杆菌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Illumina和Pacbio测序技术平台对CVCC68002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建库,采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进化树等方法,对该菌株基因组功能注释、致病性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该菌株基因组全长4 357 100 bp,GC含量为65.64%,编码基因达4 145个;在GO、KEGG、COG、NR数据库基因组特征显示其具有高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能力。通过PHI,VFDB,ARDC和CARD数据库对其致病性进行相关分析,得到456个毒力基因注释,主要涉及细菌黏附与定殖、细菌逃避宿主免疫防御系统、分泌系统蛋白和转录因子等。并找到相关包括万古霉素,青霉素,多胺类抗生素、异烟肼、吡嗪酰胺、氟喹诺酮等的抗药性基因,另外,外排泵的抗性蛋白注释量显著,推测牛分枝杆菌通过外排抗性蛋白从而达到抗药自我保护的目的。【结论】获得牛分枝杆菌CVCC68002株完整基因组信息,完善系统进化信息,明确了其毒力因子和有效地靶标抗药基因,为后续对该菌株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耐喹诺酮类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主要毒力基因及引起耐药基因的突变情况,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治及毒力基因和耐喹诺酮类药物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读秀知识库等,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4月,查找收集有关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及其毒力基因、致病机理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发布的RevMan 5.3进行常规Meta分析,以加拿大卫生药品技术总署编写的ITC软件进行间接比较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1篇文献,其中有19篇检测了致病菌株的毒力基因,含457株菌株;11篇检测了致病菌株的耐药基因,共101株菌株;8篇检测了耐药菌株的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共88株菌株。我国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检出率为:astA基因91.30%、altA基因80.42%、aerA基因72.77%、hlyA基因66.85%、actA基因62.13%、ahpA基因56.18%、ahaI基因53.04%。淮河以北地区主要以hlyA基因为主,检出率(67.31%)显著高于淮河以南地区(P<0.05,下同),且高于全国平均检出率;淮河以南地区主要以actA基因为主,检出率(93.59%)显著高于淮河以北地区,也高于全国平均检出率。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检出率为:qnrB基因50.00%、qepA基因32.00%、qnrS基因27.91%、qnrA基因6.98%、qnrC和qnrD基因未检出。 gyrA83位点单突变检出率显著高于gyrA83、parC87双位点突变检出率[OR=0.49,95% CI(0.08,3.09),P=0.008]。【结论】我国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子检测方法为:淮河以南地区以毒力基因actA和aerA为致病性强的判断标准,淮河以北地区以毒力基因hlyA和aerA为致病性强的判断标准。目前我国耐喹诺酮类嗜水气单胞菌的基因突变位点主要是gyrA83单位点突变和gyrA83、parC87双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