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湖北省某公牛站的引种流程和生产管理规范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定性评估该站2017年经引种发生口蹄疫的风险。结果显示,经引种发生口蹄疫的风险为"非常低",不确定性为"中"。根据评估结果,建议公牛站在引种过程中增加对引进种公牛的强化免疫,增加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和病原学检测,严格按照产地检疫规程申报检疫,按照规范程序引种,严格落实消毒措施,以确保引进种公牛健康。同时,建议定期开展全群监测,尤其是加强对供精牛群隐性带毒感染的监测,以确保精液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2.
2015年初,湖北省某县启动羊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工作。为了解该县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和阳性场户的地理分布,对该县1 567户养羊场户分两阶段抽样,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c ELISA垂直试验进行检测,获知该县羊布鲁氏菌病的群体血清流行率。结果显示:该县羊布鲁氏菌病真实群体血清流行率为2.00%,不同乡镇和不同养殖规模养羊场户的群体血清流行率分别在0~11.16%和0.67%~25.58%之间不等;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场户74户,其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主要集中在4个乡镇,以存栏量在50只以下的养羊场户居多;不同乡镇和不同养殖规模养羊场户中的布鲁氏菌病分布情况不同。调查结果提示,应根据本底调查结果,制订净化方案,实行布鲁氏菌病区域化管理,同时加强对不同流行区域间羊群移动的检疫监管。  相似文献   
3.
肉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关节腔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成功地复制了肉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运用组织学观察方法对所建立的病理模型进行了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肉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发病的初期,机体各组织器官病变明显,特别是淋巴组织的淋巴小结数目明显减少,结构零乱,淋巴细胞也明显减少;其它脏器如心、肝、脾则以急性炎性变化为主,异嗜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浸润。随时间延长,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淋巴细胞数量逐渐恢复正常,且淋巴小结表现为增生性变化;心、肝、脾等脏器也逐渐恢复,异嗜性粒细胞浸润部位及坏死灶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而局限化。但肾在试验期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坏死性变化,病变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4.
8周龄健康肉鸡 6 0只随机分成 2组 ;其中试验组 4 5只 ,对照组 15只。试验组每只鸡经关节腔注射鸡源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2 .5× 10 9CFU,复制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 ,研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类风湿因子 (RF)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接种后鸡血清中 RF水平自第 1天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第 2 8天达到峰值 5 .5。血清中 TNF-α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 ,在接种后第 3、5天差异显著 (P<0 .0 5 ) ,第 14天差异极显著 (P<0 .0 1) ;血清中 IL- 6的含量在第 2周上升的幅度最大 ,随后持续至少 3周 ,第 14天开始该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3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均与关节炎的发展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原核表达的MPB70-MPB83-CFP10-ESAT-6融合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牛结核病抗体检测间接ELISA(iELISA)。该iELISA与导致常见牛病的非相关抗原无交叉反应。用iELISA检测90份健康牛血清,确定样本阴阳性临界值(S/P)为0.17。与商品化胶体金试剂条(ICG)平行检测150份临床奶牛血清样本,结果与ICG的符合率为93.33%(140/150)。以结核菌素皮内试验(TST)为参考方法,检测了华中地区四个奶牛场的56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和90份进口奶牛结核阴性血清,结果iELISA与TST的总符合率为87.32%(489/560)。对其中22头奶牛进行鼻拭子分菌检验,4头分菌阳性奶牛的血清抗体检测也为阳性,iELISA与细菌培养的总符合率为77.27%(17/22)。以TST为参考方法,i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37%和89.67%。  相似文献   
6.
国内首次从患肺炎的犊牛肺脏中分离到牛支原体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ris)是引起犊牛肺炎、关节炎和成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本研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2份患肺炎的犊牛肺脏病料中得到2株支原体,分别命名为Hubei-1和Hubei-2,并在固体培养基进行了3次克隆纯化.通过生化实验、特异性PCR鉴定和序列比较证明为牛支原体.其16S rRNA 核酸序列与牛支原体国际标准株PG45同源性为99.3%.以该培养物作为包被抗原的ELISA 检测方法对13份发病犊牛血清进行了检测,其中11份血清抗体OD值为阴性血清对照值的2倍以上.该结果首次证实,国内部分地区存在牛支原体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据嘉鱼县报告1995年6月27日该县陆溪乡青年牛2头急性发病,死亡。据临床症状,解剖变化及我站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牛出败。现将诊断经过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应用MGB荧光RT-PCR技术对猪瘟病毒野毒株进行实时定量检测,以实现对猪瘟病毒野毒株与疫苗株的鉴别诊断。以猪瘟病毒5’端非编码区为扩增靶区,通过鉴别诊断位点的筛选、引物、探针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猪瘟病毒野毒株荧光RT-PCR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10拷贝/反应或3.0 TCID50/反应;对猪瘟病毒野毒株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对猪瘟病毒疫苗株和其他猪源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对515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RT-nPCR测序法的检测符合率为98.3%;猪瘟病毒人工感染猪实验结果表明,猪瘟野毒感染猪发病前2-4天即可被检测出阳性,疫苗免疫株检测结果始终为阴性。  相似文献   
9.
7型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生化鉴定和PCR方法从湖北省部分地区高热症猪病料中分离鉴定了17株7型猪链球菌,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药敏、毒力基因分布及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生化鉴定显示所分离菌株为猪链球菌2型,但经PCR鉴定为7型,测序结果经分析与已发表的7型序列同源性为100%。17株7型分离株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0.0%为mrp+,11.8%为epf+,17.6%为sly+orf2+,29.4%fbps+,100.0%gdh+。通过对28种药物的敏感试验发现各分离株耐药性差别很大,但对阿莫西林和复方阿莫西林较为敏感(88.2%),对红霉素最为敏感(100.0%)。动物试验表明,编号为HB6、HB8、HB9的分离株致病性较强。通过对病猪和感染小鼠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各器官充血出血最为明显。总之,在以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为主要病原的高热症诊断和治疗中,同样需要考虑混合或继发感染7型猪链球菌致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2002年7~8月湖北省某市几个乡镇的部分羊只发生一种以全身出现疹块、发热、死亡为特征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发病面广,死亡率高,给农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山羊痘。现将其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