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讨论、讲解,教师答疑的方式进行教学,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线开放课程(MOOC)借助于网络和信息工具,实现一对一教学模式,通过介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授课形式,使学生通过MOOC平台学习知识点,可有效提升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翻转课堂"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教学模式。从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开始,课程组利用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源,连续三个学期对沈阳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实施了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通过研究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其他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中,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并进行了初步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该文介绍了《医学实验动物学》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植病研究法课程中,改变学习过程,开展学生、师生之间协作探究问题、成果展示与交流等课堂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当中,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以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解析了兽医免疫学传统教学模式和"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各自的优势及不足之处,结合兽医免疫学课程的特点,分别阐述了"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如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以更好地发挥3种教学方式在兽医免疫学本科教学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兽医免疫学的教学效果,保障高质量地完成兽医免疫学本科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极大的发展,对传统教育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给当今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作为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公共营养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很大弱点,在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之后,公共营养学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99-300
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不仅给高等教育模式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也促进了微课及翻转课堂的产生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现状,指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特点,构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教学设计,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翻转课堂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其模式为将传统课堂上的知识以及课后作业通过信息化手段转变为课前的学习知识,而实际课堂上答疑解惑。该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个性化教学平台可以自主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自思考能力。本文分析探讨了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以期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它的出现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浪潮。本文结合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式,借鉴"翻转课堂"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充实三方面探讨研究"翻转课堂"在高职《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教学与教育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方式,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以培养科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随着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研究生教学模式发生转变,而翻转课堂更适用于研究生自主学习。对比研究生学习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过程中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两种教学模式,通过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发现翻转课堂促进了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师生互动、满足了教学个性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时期,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要进一步发展仍然还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亟待突破。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还面临着理念滞后、资源支撑体系根基不牢、保障效能不足等三大现实困境。为走出困境,促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基于系统思维视角,文章认为可以从进一步树立先进创业教育理念,增强内生动力;进一步健全创业教育资源支撑体系,牢固发展根基;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加大外部助力等三个层面为着力点,做到内外相通,形成合力,共同发力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产教融合中实践过程缺乏管理和低效重复劳动导致的人力资本积累低下问题,以测绘类专业3个平行班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学校教学、企业生产实践、产教融合学习模式对照实验,构建了产教融合人力资本积累模型,提出"双循环"学习方案,以进一步发挥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两种学习模式的优势,优化产教融合过程,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研究发现:学校教学、生产实践人力资本积累分别为线性和Logistic增长;产教融合学习模式融合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学习模式优点,降低了企业生产实践带来的高成本,避免了低难度任务带来的"简单重复劳动"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据此,提出了产教融合学习模式的"双循环"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中国2003~2007年专利受理量和授权量平均增长率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其全局和局部空间关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专利受理量的年均增长率在5.77~95.90%,专利授权量增长率在-3.11~81.25%,其中位于中国东部和西部部分省区的增长率较高,对全国的贡献较大。中国专利受理和授权增长率的全局Moran’s I指数值分别为在0.1535和0.0921,不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集聚现象,整体上呈随机分布特点;但在局部地区专利受理和授权增长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其中专利受理增长率“低-低”关联的省区主要集中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区域,专利受理增长率“高-高”关联的省区则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专利授权增长率“低-低”关联的省区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而专利授权增长率“高-高”关联的省区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和东部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采用1961-2016年中国2 481站的大风日数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及七大地理分区的大风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61-2016年中国及七大地理分区的大风日数整体均呈减少趋势;西藏(东南和西南)地区年均单站大风日数最多(少),但减少比例最少(多).在显著振荡周期上,全国是14年,东北、北方和西北东部地区均是60年,西北西部、西南和东南地区是7、14和60年,西藏地区是7和60年.全国、东北、北方、西北东部、西北西部、西藏、西南和东南地区的年均大风日数分别在1991、1993、1989、1997、1986、1997、1992和1984年发生突变,但仅西北东部和西藏地区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在空间上,1961-2016年中国年均大风日数呈现出明显的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异格局;年均大风日数较多分布在西藏中部和西部、青海南部、新疆东部、四川西部及内蒙古和甘肃北部地区地形复杂的地区,这些地区在20世纪70和80年代以正距平为主,而在其他年代均以负距平为主.1961-2016年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年际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波动特征在“胡焕庸线”两侧呈东大西小格局.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国内外蔬菜产业园的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现状以及蔬菜产业园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并通过分析广东省的部分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大人才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健全溯源机制和加大有机肥的使用比重等提高蔬菜产业园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建议,以促进广东省蔬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资源密度的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潜力测算与市场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中国农业年鉴》和《中国农业统计资料》的数据测算2012年全国各地区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潜力,并基于秸秆资源密度,分析各地区之间秸秆资源化利用潜力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了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市场发展潜力。研究表明,2012年我国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为8.486×108 t,可收集利用的秸秆资源量达6.406×108 t,除用于还田、生活燃料、饲料等传统途径之外,可资源化利用潜力为1.515×108 t。我国各地区作物秸秆可资源化利用潜力差异较大,其中:长江中下游、东北、华北地区可作为生物质能源的作物秸秆资源量分别为4.451×107、3.626×107和3.511×107 t,具有较大的秸秆可资源化潜力;华南、黄土高原和青藏地区作物秸秆可资源化潜力较低。东北、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区秸秆可资源化潜力的资源密度相对集中,适宜建立较大规模的秸秆直燃发电站、秸秆气化等能源企业,可加强当地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以形成较为成熟的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市场,从而不断提高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PCR的基本程序上,以甘蔗宿根矮化病菌Lxx 16S~23S 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条件,以建立稳定、快速、灵敏度高的甘蔗宿根矮化病PCR检测技术.[方法]以Lxx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TaKaRa的Ex Taq Polymerase和2×GCBuffer Ⅱ,调整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等主要因子,优化PCR反应体系;稀释Lxx基因组DNA模板的浓度,检测优化PCR的灵敏度;用优化的PCR对田间生长的甘蔗品种GT11叶片总DNA进行RSD测定.[结果]优化的PCR得到清晰特异的条带为Lxx 16S~23S 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能从稀释1000倍的Lxx基因组DNA( 15.9 pg/μL)中检测到Lxx,而常规的PCR只能从稀释10倍的Lxx基因组DNA( 159 pg/μL)中检测到Lxx,且出现假阴性,不稳定.对田间生长的甘蔗品种GT11叶片总DNA进行PCR检测,结果用优化后的PCR检测RSD感染率为66.7%,而常规的PCR检测RSD感染率为0.[结论]优化的PCR体系为:2xGC Buffer Ⅱ12.5 μL,Ex Taq DNA酶(5 U/μL)0.2 μL;dNTP(2.5 mmol/L)1.5 μL;Lxx1(10 μmol/L)1.0μL,Lxx2(10μmol/L)1.0 μL,DNA模板1.0 μL,用ddH2O双蒸水补足至25.0μLcPCR反应程序为:95℃预变性10 min,94℃ 15s,57℃ 15 s,72℃ 30 s,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优化的PCR比常规PCR的灵敏度高、结果稳定、检测效率高,更适合于田间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碳储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全国平原6大区域、26个省2001—2005年间农田防护林的碳储量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全国平原农田防护林碳储量在5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增长率高于全国森林碳储量的增长率;2)6大平原区碳储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华东、东北、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区域内各省市农田防护林碳储量也有所差异;3)对2001—2005年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各树种碳储量进行比较后得知杨树仍占绝对优势,其碳储量占全国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碳储量的90%左右;4)2001—2005年主要农田防护林树种碳密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其碳密度由大到小排序为:桉树、杨树、木麻黄、杉树、马尾松。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统计分析1991-2009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收录有关阅读疗法的相关文献,将我国阅读疗法研究大致分为理论引进阶段、初步研究阶段、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开始阶段和理论应用于实践阶段等4个阶段,并对近年来阅读疗法研究的热点问题和信息资源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于PSR概念模型的我国木材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掌握我国木材安全状况,利用PSR概念模型和熵值法,对1997—2015年我国木材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我国木材安全方面的压力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木材国际贸易;2)研究期内我国木材安全方面的状态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国内木材供给和森林资源状况;3)木材产业技术进步指数与废纸回收率共同改善了我国木材安全状态,使研究期内我国木材安全方面的响应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4)1997—2015年我国木材安全水平综合评估值与状态评估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状态类指标是影响我国木材安全的主要因素。影响我国木材安全的压力在不断增大,而木材安全方面的状态和产业技术响应也在不断提升,并且超过了压力上升的幅度,这导致我国的木材安全水平正在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