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7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1.
从综合气候变化风险防范的紧迫性入手,简要阐述气候变化导致了自然灾害风险加剧,提出中国高风险区的综合气候变化风险防范的工程与非工程性措施,并就东中西部综合风险防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孔锋  王一飞  吕丽莉  林霖  刘冬  辛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2):184-190,199
采用1961—2015年535个气象站点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将降雨事件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6种强度,后三者记为总暴雨,六者合计为总降雨,从年际雨量和雨日两方面出发,将中国整体看做一个对象,首先计算1961—2015年535个站点不同强度降雨逐年雨量和雨日总和;然后计算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总和的变化趋势;最后诊断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对总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15年中国小雨呈减少趋势,大雨和总暴雨呈增加趋势,总降雨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曲棍球"现象。除北方地区外,中国多数地区降雨以增加趋势为主,并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在降雨贡献率方面,小雨对总降雨的贡献呈减少趋势,而其他强度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均呈增加趋势。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在减少,而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均呈增加趋势,说明中国暴雨强度在增加。虽然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强度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不同,但多数地区强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通过对比6种不同强度降雨的雨量和雨日,可以发现中国强降雨事件在增加,降雨强度在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为例,选取近20年中的3个截面数据即采用1991、2000、2009年中国县级人口数据(含农村人口、城镇人口、总人口),通过计算人口城市化率,做出3个年份中国县级城市化率图,并将其与中国灾害区划或某种特定的自然灾害危险度图、易损度图和风险图如旱灾、暴雨等叠加进行,分析人口变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性,揭示人口城市化所带来的灾害效应大小,从而可以为中国自然灾害链的区域规律指导下的灾害链风险评估提供依据,为研究新的风险因素和传统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把防范各种风险及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的结合起来(即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5.
综合地质地理和大气环境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属于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区域,这不仅制约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制约"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也关系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成败。通过灾害识别与防范,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确保"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相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是顺利推进战略实施推进的关键,也是保障沿线国家民生的重大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防灾减灾工作总体上比较薄弱,亟待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区域的防灾减灾合作,整体提高灾害设防水平;提高灾害风险的投保范围和投保水平;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的建设;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经济、产业、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建立"一带一路"综合减灾论坛,将有关内容纳入"一带一路"系列高端论坛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1961-2016年中国2 481站的大风日数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及七大地理分区的大风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61-2016年中国及七大地理分区的大风日数整体均呈减少趋势;西藏(东南和西南)地区年均单站大风日数最多(少),但减少比例最少(多).在显著振荡周期上,全国是14年,东北、北方和西北东部地区均是60年,西北西部、西南和东南地区是7、14和60年,西藏地区是7和60年.全国、东北、北方、西北东部、西北西部、西藏、西南和东南地区的年均大风日数分别在1991、1993、1989、1997、1986、1997、1992和1984年发生突变,但仅西北东部和西藏地区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在空间上,1961-2016年中国年均大风日数呈现出明显的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异格局;年均大风日数较多分布在西藏中部和西部、青海南部、新疆东部、四川西部及内蒙古和甘肃北部地区地形复杂的地区,这些地区在20世纪70和80年代以正距平为主,而在其他年代均以负距平为主.1961-2016年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年际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波动特征在“胡焕庸线”两侧呈东大西小格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