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小偃 2 2是选用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小偃 6号、小偃 10 7和著名的抗病材料 775 - 1为亲本 ,采用复合杂交 ,以常规系谱法为主选育而成的一个小麦新品种。它属于中间偏多穗类型 ,产量三因素在较高水平上达到协调 ,具有株型结构好、结实性突出、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综合抗病性好、抗旱耐寒、抗倒性强、适应范围广等优点 ,1998~ 2 0 0 0年累计种植 89.3万 hm2。  相似文献   

2.
中间偃麦草含有丰富的优良基因,在小麦的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对从八倍体小偃麦TAI-7045与普通小麦复合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小麦种质系CH-9916进行细胞学鉴定,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2,为六倍体普通小麦,在苗期和成株期CH-9916对条锈病均表现免疫,中抗白粉病。通过SSR标记鉴定分析,其可能是由偃麦草的染色体代换了小麦的2D染色体。以上结果表明,种质系CH-9916可能是一个异代换系。  相似文献   

3.
陕229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229是以当地推广种小偃6号、高产品种陕7853及澳大利亚春小麦品种TB902为材料,通过阶梯式复交,经异地加代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好,适应性广,耐寒耐旱,兼抗条锈、雪霉、根腐等多种病害.1992~1993年经黄淮麦区国家小麦区试,平均产量6561kg/hm2,比对照冀麦30增产8.4%;陕西省小麦区试平均产量6288kg/hm2,比对照小偃6号增产16.7%.均居参试品种之首位.  相似文献   

4.
小麦近缘植物偃麦草属中有许多小麦缺乏的优良基因,如抗病、抗旱、耐盐、耐寒、耐高温及优质、高产等基因,通过远缘杂交将其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基因组中,对小麦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已将偃麦草的抗病、抗逆等多种基因导入小麦中,并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偃麦草属的其他农艺性状如优质、高产等报道较少。围绕偃麦草生物学分类、农艺特性、染色体组成及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对小麦遗传育种实践中高效利用偃麦草种质资源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种外源基因选育小麦抗病新种质和新品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染色体工程结合系谱选择,以普通小麦单、缺体为工具材料,将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黑麦(Secalecereale)、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dicoccoides)、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和小伞山羊草(Aegilopsumbellulata)的抗条锈病或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创制出抗条锈病或抗白粉病种质N9207,N9209,N9134,N9628-1,N9628-2和N9659,并育成含有外源抗条锈病基因的小麦品种陕麦8003,陕麦8007,陕麦150和远丰175。利用创制的抗性种质与农艺亲本多方式组配杂交,将优异基因进行累加、聚合,选育出抗、耐多种小麦病害,高产、优质和广适的面条小麦新品系陕麦139。  相似文献   

6.
利用带有外源抗锈基因的材料与普通小麦多次杂交、回交,将中间偃麦草(Thinopy ruminterm Edium)、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elongatum)、黑麦(Secale cereale)和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的抗条锈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育成带抗条锈病基因的抗病、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天选41号、天选47号、中梁22号、中梁23号、中梁24号、中梁25号、中梁27号、中梁29号和中天1号。  相似文献   

7.
源于长穗偃麦草的抗病基因Sr25、Sr26对秆锈病强毒力小种Ug99及其变种具有良好抗性,本实验室前期在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中选育出两个携带Sr25、Sr26基因的八倍体小偃麦。本研究选用济麦22、泰农18、山农637等小麦品种(系)分别与两个八倍体小偃麦杂交、回交,利用与Sr25、Sr26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定向培育出9个含有Sr25或(和)Sr26的小麦新种质。这些新种质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以作为抗病新种质用于小麦抗病育种,以应对Ug99威胁。  相似文献   

8.
对从国际网络征集的100份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考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鉴定,筛选出了一批农艺性状优良,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双抗性较好的资源,为分子育种亲本材料的有效利用和后代的筛选提供参考。同时对用籼型优质软米品种“云恢290”为受体材料,以从国际网络征集的100份材料为供体材料,进行了大规模的杂交,2~3次回交,2~3次自交,所构建的约2510份近等基因导入系,进行了抗稻瘟病、抗旱、耐寒和蒸煮食味品质方面的筛选鉴定,获得了一批有目标性状的近等基因导入系,为新基因的发掘、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并选育了2个新品种,其中有1个已通过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以簇毛麦为抗源,采用杂交与辐射、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将簇毛麦的抗白粉病基因导入小麦。经抗病鉴定、系统选育和细胞学分析,选育出农艺性状较好、抗白粉病的小麦新种质。经DNA分析,证明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或染色体片断)已被导入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0.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导入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簇毛麦为抗源 ,采用杂交与辐射、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将簇毛麦的抗白粉病基因导入小麦。经抗病鉴定、系统选育和细胞学分析 ,选育出高产、抗白粉病的小麦新品种和农艺性状较好、抗白粉病的小麦新种质。经AFLP分析 ,证明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 (或染色体片断 )已被导入小麦品种 ,得到 3个可能与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  相似文献   

11.
小麦YrX、Pm21基因和Dx5优质基因聚合体的分子标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灌区小麦条锈病时有发生,白粉病逐年加重的趋势,本研究将分别含有抗条锈病基因YrX、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小麦材料与宁夏育成的高产、优质品种进行聚合杂交,采用早代抗病鉴定,并利用特异分子标记对F3代材料进行抗条锈病基因(YrX)、抗白粉病基因(Pm21)、优质基因(Dx5)检测。筛选到聚合YrX、Pm21和Dx5三种基因的材料1个,聚合YrX、Pm21基因的材料2个,聚合YrX、Dx5基因的材料2个,聚合Pm21、Dx5基因的材料3个。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和发掘优良抗条锈病和白粉病资源,利用条锈菌和白粉菌优势小种对9 464份种质资源、黄淮南片和陕西省中肥组区试参试品种(系)及自育高代系进行大田抗病性鉴定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存在大量的抗条锈病或白粉病的单抗资源。其中,抗条锈病资源2 836份,占30.0%;抗白粉病资源3 878份,占41.0%;筛选出兼抗2种病害的资源910份,占9.6%。为抗病育种筛选出一批抗性好、农艺性状优良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3.
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3个重要病害,为了筛选对这3种病害的抗源,通过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对308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08份材料中高抗白粉病的材料19份,高抗条锈病的材料68份,高抗叶锈病的材料50份,同时高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的材料3份,这些结果为小麦育种选择亲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308份小麦种质资源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3个重要病害,为了筛选对这3种病害的抗源,通过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对308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08份材料中高抗白粉病的材料19份,高抗条锈病的材料68份,高抗叶锈病的材料50份,同时高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的材料3份,这些结果为小麦育种选择亲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3个小麦新种质的选育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山西省小麦抗病性差的现状,以携带有抗病基因的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92R137和92R149为亲本,与感病小麦品种忻96-74、矮多1号、黑粒小麦76杂交,进行抗病、丰产、优质和矮秆基因的重组,选育出3个抗病新种质G10,S06和S25,并综合应用农艺性状、细胞学、分子标记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G10为半矮秆、特大穗,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免疫;S06为矮秆,对白粉病免疫;S25具有5+10优质亚基、紫粒,对白粉病和条锈病免疫。G10,S06和S25是小麦抗病、优质育种的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6.
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2代抗病性及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宁夏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优异资源,以宁春4号、河东乌麦及其杂交F2代331个单株为材料,进行了群体抗病性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宁春4号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河东乌麦中抗至高抗白粉病、中抗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2代分别鉴定出68、54、52个单株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比例依次为20.54%、16.32%、15.71%,其中,50个单株同时抗白粉病和条锈病,44个抗白粉病和叶锈病,32个抗条锈病和叶锈病,29个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2代群体中检测到239个单株携带Pm16基因,22.59%携带该基因的单株表现田间抗白粉病;202个携带Yr2基因,16.83%携带该基因的单株抗条锈病;246个携带Lr24,17.07%携带该基因的单株抗条锈病;148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和Yr2,185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和Lr24,155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Yr2和Lr24,119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Yr2和Lr24。新开发的6个SSR标记共检测到10个抗病性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涉及2A、5A、3B、5D等4条染色体,加性效应为-0.15~0.08,对表型贡献率为2%~4%,连锁系数(LOD值)最大为10.40,其中,5A、3B和5D染色体存在抗病的QTL富集区。  相似文献   

17.
黄淮南片近年国审小麦品种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家春  邓贺明  陈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46-10448
[目的]为小麦抗病材料的筛选及抗病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黄淮南片45个国审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其对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叶锈病、条锈病、秆锈病的抗性。[结果]对白粉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2、2、21、20个,对赤霉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0、1、4、4JD个,对纹枯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0、4、25、16个,对叶锈病免疫、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1、1、1、2、25个。对条锈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6、8、8、5个,对秆锈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10、7、12、3个。[结论]供试品种对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的抗性较差,而对3种锈病的抗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选用国内小麦生产上重要的推广良种和抗病育种原始材料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进行抗病性变异观察试验研究,结果82个参试材料中,对条锈病抗性表现为免疫的有3个,近免疫的有6个,抗病的有15个,中抗的有15个,中感的有22个,感病的有21个;对白粉病表现高抗的有7个,中抗的有28个,中感的有29个,高感的有18个.抗病性、产量、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贵麦22、扬麦158、鲁麦23、扬麦5号、繁6、郑州9023、绵阳28、鄂麦14、Avocet S*6/Yr5、Avocet S*/Yr10、Avocet S*/Yr15、晋太170和川3023等13个,可以开展进一步的试验、示范与推广;Hybrid 46、T.spelta album、Moro、VPM1、贵农22、铭贤169*6/Yr10、Avocet S*6/Yr5、川育55871、川3023等9个品种对条锈病抗性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可以作为抗病育种抗性材料进行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CIMMYT 273个小麦品种抗病基因Lr34/Yr18/Pm38的分子标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CIMMYT观察圃273个小麦品种(系)在慢病基因Lr34/Yr18/Pm38位点的等位变异类型及其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进一步验证抗病基因功能标记的有效性。【方法】利用Lr34/Yr18/Pm38紧密连锁的STS标记csLV34和基于该基因第11外显子(exon11)等位变异开发的5对功能标记cssfr1-cssfr5检测新引进的273个CIMMYT小麦品种(系),同时在成都和北京分别对其进行田间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鉴定,并结合CIMMYT的田间条锈病和叶锈病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TS标记csLV34与5对功能标记cssfr1-cssfr5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96.7%;在273份CIMMYT材料中有43份材料含有Lr34/Yr18/Pm38,在不同地点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性。【结论】功能标记cssfr1-cssfr5可准确鉴定Lr34/Yr18/Pm38位点exon11中的等位变异,cssfr3、cssfr4、cssfr5可用于含有Lr34/Yr18/Pm38材料杂交后代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