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毕节市地处黔西北山区,系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试验区建立以来,全市植保工作者紧紧围绕试验区主题,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有效地保护了全市粮食生产、特色产业的发展,为确保试验区农业农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集度指标、Iwao法和Taylord法等对茶毛虫卵的空间分布型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茶毛虫卵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可以由环境条件引起,也可以由茶毛虫本身的习性引起.在此基础上得出其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 ·0.063 7(x)-0.2108.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择防治有机茶园茶毛虫的有效药剂.[方法]选择3种生物农药和1种化学农药进行荼毛虫防治效果筛选试验.[结果]化学农药10%联苯菊酯乳油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最好,见效最快;生物农药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和0.3%苦参碱水剂对茶毛虫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0.3%印楝素乳油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结论]建议在有机茶生产中使用生物农药防治茶毛虫,采取几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4.
对玉米地的直刺细铁甲幼虫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取得了17组数据资料,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d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直刺细铁甲幼虫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得出其理论抽样模型:n=t2D2.2.4485-x-1.018。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7种常用药剂开展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筛选试验。结果表明:687.5 g/L银法利悬浮剂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68%金雷水分散粒剂和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87.5 g/L银法利悬浮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具有一定防效和较好的增产效果,生产上开展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可采取几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6.
直刺细铁甲危害玉米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直刺细铁甲Rhadinosafleutiauxi(Baly)又名铁甲虫、细角准铁甲,是近年来在毕节地区发现的危害玉米的又一种新害虫.初步调查中,毕节、纳雍、织金、大方等县、市普遍发生,仅毕节市2001年发生面积6666.7hm2左右,2002年发生面积1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7.
毕节地区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是毕节地区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常年发生面积3.3万hm2左右,损失产量5 000 t左右,严重制约着小麦生产的发展.为了控制该病的流行为害,我们于2002~2005年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直刺细铁甲Rhadinosa fleutiauxi (Baly)是近年来在玉米上新发现的害虫,为了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外养虫笼接虫饲养的办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毕节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埂子边、沟边及荒地的杂草丛中越冬,越冬寄主有茅草、马耳朵草等.卵、幼虫和蛹的历期在不同温度下存在差异,温度越高历期越短.卵历期为8.90~11.98d,死亡率为30.18% ~44.74%;幼虫历期为18.82 ~23.85d,死亡率为19.61% ~37.04%;蛹历期为12.26 ~12.43d,未发现死亡现象.成虫产卵方式为散产,调查发现92.61%的卵粒产在寄主植物叶片边缘或叶尖,幼虫只在一个虫道里取食,不会转移危害;成虫具有群居性和假死性,耐饥饿能力较强,在不供给食物取食的情况下可存活(9.30±2.29)d.  相似文献   
9.
采取室外接虫饲养,结合田间系统调查和普查,对直刺细铁甲Rhadinosa fleutiauxi(Baly)在毕节地区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克。结果表明,海拔1070~2220m为该虫的分布区域,除威宁自治县外其余7县(市)均有分布;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98℃、12.53℃、11.32℃和121.44日度、203.93日度和131.68日度;在毕节地区该虫1年发生1代,成虫在土埂子边、沟边及荒地的杂草丛中越冬,其寄主有茅草、马耳朵草等。5月下旬为越冬成虫集中迁入玉米地高峰,6月上旬为产卵高峰。7月上中旬为幼虫危害高峰,7月下旬为幼虫化蛹高峰,8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成虫具有群居性和假死性。迁飞能力较弱,在集中迁入玉米地时实施药荆防治是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用2.5%敌杀死乳油或2.5%克虱特乳油啧雾对成虫、卵和幼虫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6-1999年二代粘虫系统测报数据及有关气象资料,组建Fuzzy综合评判模型,对二代粘虫发生情况作预测的历史符合率达92.86%,对2000年和2001年二代粘虫发生趋势试报的结果与实况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