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测定了6个不同抗性番茄品种接种ToMV两周后POD、PPO和PAL活性,以及P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接种ToMV后POD、PPO和PAL活性均比相应未接种株高,而且POD、PPO和PAL的酶活增长率与抗病性成负相关;感病品种接种株的POD同工酶谱带数都比相应未接种株多出2条酶带,而抗病品种只增加了1条酶带。  相似文献   

2.
以6个对玉米粗缩病(MRDV)表现不同抗性的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抽雄期健株和病株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结果表明,品种间比较,POD活性表现为感病品种中抗品种抗病品种;感病后,POD活性显著增加,且增加幅度表现为抗性品种中抗品种感病品种。说明品种抗性越强,POD活性越低,感病后POD活性增加幅度越大。不同抗性玉米品种POD同工酶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Rf0.93酶带的表达与品种的抗病性有关,感病后Rf 0.28酶带表达强度的增强与品种诱导抗病性有关。因此,品种抗性越强,Rf 0.93酶带的表达越强,感病后Rf 0.28酶带表达的增强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3.
对小麦抗感白粉病品种苗期、成株期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比较测定。结果表明感病品种苗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多于抗病品种;酯酶同工酶抗感品种无明显差异。成株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数抗感品种无明显差异,但个别酶带有所加强或减弱;感病品种的酯酶同工酶酶带数多于抗病品种。两种同工酶在苗期和成株期测定的酶谱类型均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应用凝胶电泳技术,对六个大豆品种在花期测定了根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在品种间和品种内, 由于对根腐病感病程度不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发生显著变化,相对酶活性随抗性下降而增强,且酶带发生扩散现象。品种间酯酶同工酶差异甚微,但在同品种内不同程度的感病株上却有较大差异,感病严重的植株增加两条酶带。  相似文献   

5.
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鉴定作物品种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鉴定西瓜、黄瓜不同品种的抗枯萎病能力 ,结果发现 ,高抗和抗病品种在接菌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没有新生酶带出现或出现很少 ;感病品种在接菌后有新生酶带出现 ,感病愈重 ,新生酶带愈多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健康嫩茎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中有4条酶带,刺伤组织较健康组织新增加3条酶带。分别用松色二孢菌华中型(HZ型)代表菌株JH-1和华南型(HN型)代表菌株BY-2接种被刺伤的湿地松嫩茎,接种弱致病力的菌株BY-2后,感病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中比刺伤对照新增加1条酶带;接种强致病力的菌株JH-1后,感病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中较刺伤对照新增加3条酶带。2个供试菌株在侵染寄主后导致寄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上出现差异的表现,与它们在形态特征、产孢条件和致病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表现相同。  相似文献   

7.
采用孢悬液花期接种的方法,在田间研究了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与小麦植物形态学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抗性品种的过氧化物酶的酶谱和酶活力。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赤性与品种的株高、穗长、穗形、小穗着生密度无关,与芒长有不明显的相关性,小麦抗性强弱与穗轴病变长度关系密切,病变长度越小抗力越强。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过氧化物酶的酶谱有所不同,接种后抗病品种苏麦3号在原8条酶带的基础上新增加1条酶带,但感病品种垦大1号没有增加,仍保持6条酶带。接种后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所增强,但抗性品种苏麦3号酶比活力增长速率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垦大1号和东农120。  相似文献   

8.
白僵菌酯酶同工酶、脂肪酸与其毒力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29株白僵菌以及同一菌株不同世代的酯酶同工酶、脂肪酸与其对马尾松毛虫毒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菌株不同世代的酯酶酶谱虽然相同,但其活性却随着继代数的增加而依次减弱,而且酶活性的这种变化与其对马尾松毛虫毒力的变化表现出了明显的一致性。不同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也与菌株的毒力表现出了相关性,其中靠近阳极的几条主酶带与菌株的毒力密切相关。不同菌株以及不同世代的脂肪酸组分及含量与其毒力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抗病杉木受炭疽病菌侵染后,其叶组织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增加高于中抗和感病的杉木,而中抗杉木又高于感病杉木;抗病杉木受侵染后产生两条新的PPO同工酶谱带和两条新的PO同工酶谱带;中抗杉木产生1条新的PPO同工酶谱带和1条新的PO同工酶谱带;感病杉木只产生一条新的PO同工酶谱带,没有新的PPO同工酶谱带出现。  相似文献   

10.
桃树体内生化代谢与其对流胶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以对流胶病表现为高抗、中抗、感病 3种类型的桃品种 (系 )为材料 ,接种流胶病病原菌后 ,定期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过氧化物酶 (PO)、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和绿原酸、木质素的含量 ,并进行PO和PPO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桃对流胶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代谢的PAL有密切关系 ,并通过代谢产物绿原酸、木质素的增加得到表现 ;同时与PO和PPO的活性也有密切关系 ;但PO、PPO同工酶与桃对流胶病的抗性并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接种TMV两周后测定了5个抗性不同的番茄品种的PAL、PO和PPO活性,以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抗病感病各品种接种TMV后PO、PPO酶活性均比相应健株高,且PO活性的病/健值与抗性成负相关,而PPO活性的病/健值与抗性成正相关;PAL活性变化与抗性无相关性;抗、感品种病株守氧化物酶同工酶都比相应健株酶带多,且抗性品种比健株多出2条酶带,而感病品种只多出1条酶带。  相似文献   

12.
褐稻虱酯酶同工酶酶谱模式为3条酶带。即A、B和C.取食感虫稻种的具有A、B和C3条酶带;取食抗虫品种的只具B和C2条酶带;取食中抗品种的只具A和C2条酶带.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稻虱体内酯酶酶带的变化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 ATPase 活性的常规测定方法,分析了4个不同抗性水稻品种感染白叶枯病病原菌后的叶片叶绿体、线粒体 ATPase 活性以及根端线粒体 ATPase 活性的变化.其结果表明:4个不同抗性水稻品种感染白叶枯病后叶片叶绿体 Ca~(++)-ATPase、根端线粒体 ATPase 活性下降,感病品种活性下降更为显著;感病品种叶片叶绿体 Mg~(++)-ATPase 活性下降,抗病品种略有上升;叶片线粒体 ATPase 活性增加,感病品种酶活性上升更为显著.这说明白叶枯病菌对不同抗性水稻叶片叶绿体、线粒体、根端线粒体 ATPase 活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选择7个抗性不同的杨树品种N177(锈病免疫树品种)、03-04-111、03-04-97、I108(抗锈病品种)、03-04-141、03-04-170(感病品种)、青13(乡土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染病与健康叶片5种防御酶活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杨树品种受落叶松-杨栅锈菌浸染后,5种酶的活性均比健康叶片高,其中PAL的活性提高了2.3%~107.0%、PPO活性提高了1.7%~234.4%、POD活性提高了9.3%~104.1%、几丁质酶活性提高了10.1%~70.0%、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了2.3%~66.2%;感染落叶松-杨栅锈病后,每个杨树品种的防御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其中抗锈病品种的PPO、PAL酶活性增量最大,锈病免疫树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增量最大,乡土品种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增量最大,而感病品种的5种酶活性变化幅度均较低。综合结果表明,在杨树抗锈病研究中,可用PPO、PAL酶活性作为选择抗性品种参考指标,几丁质酶活性作为选择免疫品种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和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选用致病力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S_2对55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三次苗期的抗性鉴定,供试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抗性机制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供试抗病品种健叶内过氧化物酶活性、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却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3天和6天测定抗病品种的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感病品种却有所上升;无论抗、感病品种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上升;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下降,而抗病品种到后期才稍有下降。高抗品种杜勒的气孔孔隙比其它所有供试品种都小,但各品种的叶片气孔密度与抗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找到抗细菌性条斑病的抗病品种。[方法]用安徽省巢湖市中悍镇样本上分离的细菌性条斑病菌株,对安徽省常用和备用水稻品种150份进行了鉴定。[结果]病斑长度≤1 cm的抗病品种有8份,它们是中优1259、天优2168、Ⅱ优768、凤糯625、两优8007、Y两优888、两优668、协优033。其余为感病品种。[结论]绝大多数水稻品种不抗条斑病。  相似文献   

17.
茄子感染萎病菌前后酶活性的动态反应和同工酶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茄子品种接种黄萎病前后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的动态反应及同工酶变化,结果表明在测定的大多数时间内,POD、PPO、PAL酶活性越大,抗性越强,供试的3个茄子品种酶都出现一个高峰,而且抗病品种酶活性上升的比较。无论感病植株还是抗病植株,接种黄萎病菌后POD、PPO同工酶都出现新带,SOD同工酶没有出现新带,但酶量有所增加 。这可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稻瘟病菌菌株193(ZB25)对湘资3150(XZ3150),Tetep,关东51,南京11,CO39和丽江新团黑谷6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抗性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防御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XZ3150,Teteo抗病性较好,叶瘟发病级数为0级和1级,关东51叶瘟发病级数为2级,为害叶面积约1%,南京11,CO39和丽江新团黑谷发病较重.抗病水稻的POD,PPO,PAL活性显著高于感病水稻.接种后抗病水稻中该3种酶活性波动不明显,而感病水稻中该3种酶活性波动较大,240 h后,其酶值甚至低于接种前的水平,该3种酶活性与水稻抗性呈正相关;接种后,抗病水稻中APX活性增加较早,活性增强持续时间也较长;而感病水稻的APX活性增加较迟且其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19.
水稻品种抗细菌性条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试品种叶片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过氧化物同功酶、酯酶同功酶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同功酶活性高的品种抗性亦较好,但无论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在受感染后,酶带颜色都有加深,且多一条RF值为0.74酯酶酶带;抗病品种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低于感病品种;品种病情严重度随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而加重;但同一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施氮肥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磷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针刺和喷雾接种的结果表明,品种的抗侵入与抗扩展能力高度相关(Υ=0.838)。品种抗性与气孔密度、大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