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作物病原真菌拉丁学名的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江苏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危害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荸荠[Eleocharis dulcis(Burm.f.)Trin.(异名:E.tuberosa Schult)],又称“马蹄”,属莎草科,是我国特有的水生淀粉作物。仅江苏栽培面积即在万亩以上。荸荠秆枯病俗称“荸荠瘟”、“细荸荠”,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为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Lentz。1982-1985年我们在江苏和浙江的主要荸荠栽培地区调查,发现荸荠秆枯病都有发生,且蔓延较快,造成荠秆大量死亡,影响产量。江苏荸荠秆枯病不仅为害茎秆,而且也为害叶鞘和花器,这与Lentz1962年报道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江苏麦类禾谷镰刀菌酯酶同工酶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江苏省收集的254个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菌株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供试菌株的酶谱可以分为5个类型。类型Ⅰ具有E11、E7、E6、E5、E4五条主酶带,占总菌株数的49.61%,类型Ⅱ比类型Ⅰ少酶带E5,占28.74%;类型Ⅲ少E4或E6;类型Ⅳ少E4和E5或E5和E7;类型Ⅴ少E11。2.菌株主酶带的多少和颜色的深浅,特别是主酶带E5的有无与致病力的强弱有关。3.根据各地酶谱类型的分布,对照1978~1982年江苏麦类禾谷镰刀菌致病性鉴定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我省各地禾谷镰刀菌系致病力的强弱与酯酶同工酶主酶带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丝核菌属(Rhizoctonia)是 De Candoll 于1815年建立的,此属真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能侵染水稻、玉米、棉花、大豆、大麦、小麦等43科263种植物,引起纹枯、立枯等症状,是植物土壤病里的重要病原物之一。植病工  相似文献   
5.
6.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性与糖分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酯酶同工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法对来自江、浙两省经全国统一鉴别寄主鉴定的稻瘟病菌7群12个生理小种的16个菌株菌体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稻瘟菌菌体酯酶同工酶带有13-18条,等电点分布范围为3.00-7.20。在等电点4.15附近有各生理小种共同的酶带。同一生理小种群内不同生理小种间酯酶同工酶的相似系数一般大于0.50,不同生理小种群的生理小种间酶谱的相似系数一般为0.30-0.40,也存在少数不是同一生理小种群的小种间酶谱相似系数大于0.50的情况。供试各生理小种间酶谱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为酶带数目的多少和等电点分布的不同。来自不同省份经鉴别寄主鉴定为同一生理小种的菌株间酶谱的相似系数亦仅0.05-0.60。研究结果初步反映出供试大多数稻瘟菌菌株间菌体酯酶同工酶的相似性与致病性有关,但也受菌株来源地生态环境影响。本文还讨论了稻瘟病菌致病性容易变异但在许多情况下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可能机制,探讨在一定范围内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用于稻瘟菌生理分化和致病性变异监测的可能性及尚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穗题等。  相似文献   
8.
江苏麦类禾谷镰刀菌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0~1981年选取代表江苏不同地区引致麦类赤霉病的禾谷镰刀菌野生型和培养型菌株17个,并人工移植1~3次后,观察培养性状的变化;同时分别接种感病小麦品种“矮秆早”,观察致病性的变化,以分析病菌的变异性。结果证明:江苏极大多数禾谷镰刀菌菌株的野生型经人工移植三次后,无论是培养性状和致病力都发生了改变。一般表现力生长速度减慢,产孢数量变少,产孢速度变慢,分生孢子变小,分生孢子分隔数减少,不易产生分生孢子或不产孢,不易形成子囊壳或不产生子囊壳而产生粘孢团,以及致病力减弱。但是,只有少数菌株的变异特别明显。以上结果说明禾谷镰刀菌菌株中存在有变异现象,但不同菌株并不一致,培养性状变异与致病力强弱变异间的关系也可能因菌株而异。至于禾谷镰刀菌在无性培养中发生变异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全菌包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建立了能准确快速灵敏测定不同类型的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单抗酶联试剂盒。应用该试剂盒检测水稻白叶枯病病叶样品101份、病种样品10份及水稻白叶枯病病菌65个菌株,结果均为阳性,且重复性好,该试剂盒使用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立枯丝核菌和禾谷丝核菌上6个菌丝融合群或亚群的标准菌株和来自江苏大麦纹枯病菌9个菌丝融合群共35个菌株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测定可溶性蛋白质。结果表明:1、立枯丝核菌的可溶性蛋白质谱带数变幅范围及谱带迁移率比禾谷丝核菌大;2、无论禾谷丝核菌,还是立枯丝核菌,各菌丝融合群或亚群之间的可溶性蛋白质图谱都有显著差异,而同,菌丝融合群或亚群内菌株的蛋白图谱则十分相似,并不因菌株采集地点、寄主品种和致病力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