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某规模化鸡场的临床健康三黄肉鸡群中,于不同日龄采血,检测禽白血病(AL)AB亚群、J亚群,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和传染性贫血(CIA)等4种免疫抑制性疫病的感染抗体,以及新城疫(ND)、禽流感(AI)H5亚型和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免疫抗体水平。结果发现鸡群受到ALV-AB、REV和CIAV感染。ALV-AB抗体阳性率为60%,ALV-J亚群抗体未检出,REV为75%,CIAV为100%。NDV免疫后平均抗体水平6 Log2;AIV H5抗体水平达到9.75 Log2;IBV阳性率100%,但在试验过程出现一次隐性感染。对上述7种疫病抗体阳性率或抗体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未能找到明显的相关性规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楚雄州部分地区的猪瘟免疫情况,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楚雄市、南华县和禄丰县随机采取的393份血清进行猪瘟抗体检测,并对各县(市)的调查数据加以比较,了解猪瘟在楚雄州部分地区的免疫情况。结果显示,楚雄州部分地区均有较高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各县(市)的猪瘟抗体阳性率都在80%以上,有的县(市)猪瘟抗体甚至达到了100%。说明楚雄州部分地区的猪瘟免疫效果较好,猪瘟免疫成功。  相似文献   

3.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松江区13个镇(街道)的禽类养殖户及3个规模养鸡场的580份禽类血清进行了弓形虫感染抗体检测,共检出抗体阳性血清91份,总抗体阳性率为15.69%(其中鸡抗体阳性率为10.03%、鸭抗体阳性率为26.54%、鸽抗体阳性率为5.0%)。结果表明,松江区禽类养殖场(户)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弓形虫感染,且散养鸡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规模场鸡,散养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散养鸡。  相似文献   

4.
正鸭新城疫(ND)是由禽副黏病毒Ⅰ型感染引起鸭的一种传染病,又称鸭副黏病毒病。患鸭的主要症状为急性水样腹泻、两脚无力或瘫痪、呼吸困难及母鸭产蛋下降。近年来,由鸭源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鸭临床发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的病例日趋增多,对养鸭业危害严重[1]。吴峻华[2]对福州市部分鸭场530份血清样品进行新城疫抗体检测,检测出阳性血清152份,阳性率达28.7%,在未免疫新城疫疫苗情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新城疫(ND)和减蛋综合征(EDS)的流行区,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化和禽病流行的复杂化,原本在鸭体内呈隐性或带毒的NDV、EDSV对鸭群的致病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前控制这两种疾病的主要手段仍是用ND、EDS疫苗预防和紧急接种。然而,市场上的ND、EDS疫苗种类繁多,产地各异,质量好坏难以辨认且主要针对鸡。本试验用两个厂家生产的不同ND、EDS联苗免疫樱桃谷父母代种鸭,通过跟踪监测免疫鸭的HI抗体水平,从HI抗体水平高低及离散度情况这一侧面来选择该品种鸭群较敏感的ND、EDS疫苗,用于指导种鸭养殖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雏鸭重组禽流感(H5+H7)三价灭活苗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确定最佳首免日龄,将试验分为A组(种鸭免疫H5N1 Re-11+Re-12株、H7N9 H7-Re-2株、H5N2疫苗)和B组(种鸭免疫H5N2 rSD57株+rFJ56株、H7N9 rGD76株疫苗);选其孵化后的雏鸭各300羽,分别于1、7、14、21、28日龄时采血,每组随机采集100份样品,通过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进行禽流感母源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两组各亚型母源抗体在1日龄时平均滴度均达最高水平( 7.27log2),且离散程度低( 0.22)。两组雏鸭的禽流感母源抗体阳性率均随日龄增长而逐渐下降,7日龄时,平均滴度在4.26log2以上,群体抗体阳性率在76%以上,其中B组阳性率略高于A组;14日龄时,平均滴度都下降到2.55log2以下,群体抗体阳性率下降到25%以下;21日龄时,平均滴度均在0.43log2以下,群体抗体阳性率下降至1%以下。结果表明,高抗体水平种鸭能够使后代雏鸭具有较高水平的禽流感母源抗体,但母源抗体保护时间较短,重组禽流感(H5+H7)三价灭活苗的最佳首免时间为7~14日龄。本研究为鸭禽流感疫苗免疫策略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牛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与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的流行与分布现状,2022年在云南省9个边境县(市)采集1 820份牛血清样本,应用c ELISA方法进行BTV与AKAV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Excel 2007等软件进行区间、群间和时间的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检出BTV阳性样品1 207份,样品阳性率为66.32%(1 207/1 820);检出AKAV阳性样品350份,样品阳性率为32.17%(350/1 088)。各县(市、区)的BTV样品阳性率为43.50%~93.00%,AKAV为12.90%~50.00%,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黄牛和西门塔尔牛的BTV和AKAV抗体样品阳性率均高于水牛,入境牛BT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本土牛,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规模养殖场的BTV和AKAV抗体阳性率和散养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7—8月的BTV和AKA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5—6...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和对比云南边境地区和其他地区2018-2020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免疫保护水平,疫情发生风险,2018-2020年在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14个边境县和其他地区的规模场、散养户采集猪血清,应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ELISA抗体检测方法进行病毒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900份猪血清样品中,阳性样品2179份,群体阳性率为75.14%(2179/2900),S/P平均值为1.0510±0.7484,变异系数为70.77%。各县PRRSV抗体阳性率在50%~90%之间,并且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抗体阳性率最高为孟连91.33%(274/300)。不同阶段猪群PRRSV平均抗体水平存在差异,哺乳仔猪抗体阳性率最低为48.14%(297/617),育肥猪抗体阳性率最高87.30%(949/1087)。入境猪群和境内猪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猪群PRRSV抗体阳性率要高于自然散养户。本研究结果表明:猪群PRRSV抗体水平在云南边境地区整齐度不高,且地区间存在差异,入境猪群有传播疫情的风险,因此可依据边境地区的养殖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调查西藏不同地区牦牛新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西藏四个地市(拉萨市、林芝市、那曲市、昌都市)牦牛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用SPSS 21.0软件对不同地区的抗体阳性率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牦牛新孢子虫病抗体总阳性率为14.95%(68/455)。其中昌都市阳性率最高,为29.12%(53/182);其次是林芝市,为16.48%(15/91);拉萨市和那曲市未检测到阳性样品。从不同地区来看,西藏牦牛新孢子虫病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说明新孢子虫病在西藏不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对湖南长沙市区及其他部分市州的农村地区随机抽取的156份犬血清用ELISA检测狂犬病抗体,结果显示这些地区犬免疫后抗体阳转率较低,平均为32.05%,各县(区)犬狂犬病抗体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别,较低的犬狂犬病抗体阳性率可能是湖南省外观健康犬带毒的原因之一,与人间狂犬病发病率对比发现犬狂犬病抗体阳性率与疫苗种类等情况,得出犬免疫后抗体阳性合格率城区比农村高、1岁以上的犬比1岁以内犬高、进口单联苗比国产单联苗及多联苗高。这些结果可能与疫苗的质量、免疫操作、免疫程序有关。  相似文献   

11.
广东地区鸭黄病毒JM株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发生以产蛋鸭产蛋急剧下降为特点的疾病。从广东省江门地区某鸭场的发病鸭群采集样品,接种鸭胚后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命名为JM株,经RT-PCR检测为黄病毒核酸阳性。序列测定后分析显示,该分离株JM株与黄病毒属Tembusu病毒的对应序列相似性最高,其中与Tembusu病毒JS804株相似性最高达98%。结果表明,JM株为黄病毒,与该病鸭产蛋急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讨人工感染鸭源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对绍鸭β-防御素(avian β-defensins,AvBDs)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45只20日龄SPF绍鸭,随机分为攻毒组(27只)和对照组(18只),攻毒组采用滴鼻点眼的途径(108.38 EID50)接种鸭源NDV强毒株(Md/CH/LGD/1/2005),对照组接种磷酸盐缓冲液。在攻毒后24和48 h,从对照组及攻毒组各随机取6只鸭屠宰,分别采集肾脏、肺脏、气管、腺胃、骨髓、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氏腺、法氏囊9个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样品中9种AvBDs和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剩余鸭每天持续观察,每隔4 d采血1次,直至24 d,检测血清抗体水平;于攻毒后24、48、72和120 h采集咽喉及泄殖腔拭子,以确定排毒周期。结果表明,感染该NDV毒株后,鸭没有临床发病症状和死亡情况发生;感染后鸭排毒开始于攻毒后第1天,到第5天停止,在攻毒组咽喉及泄殖腔拭子中均检测到NDV。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该NDV能够诱导鸭体内产生抗NDV特异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24 h,部分鸭组织中AvBD1、AvBD2、AvBD5、AvBD6、AvBD9和AvBD16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感染后48 h,AvBD1和AvBD6在部分鸭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感染后48 h法氏囊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脾脏中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感染后24 h的表达量。综上所述,该鸭源NDV毒株感染可诱导绍鸭体内在早期产生天然免疫反应,这些反应可能与病毒在机体内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鸭新城疫病毒(NDV)的F基因和鸭圆环病毒(DuCV)的V1/rep基因的保守序列,各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对二重PCR的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鸭NDV和DuCV的二重PCR检测方法。对混合样品进行扩增,得到2条大小为493bp(鸭NDV)和218bp(DuCV)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扩增片段相符。而对番鸭细小病毒、鸭瘟病毒、鸭肝炎病毒、鸭源小鹅瘟病毒、鸭H9亚型流感病毒、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病原检测,结果为阴性。该方法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鸭NDV的核酸最小量为40fg,DuCV为20fg。  相似文献   

14.
重庆部分地区鹅副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重庆部分地区规模化鹅场收集以肝、脾肿大瘀血,肠黏膜出血、坏死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病死鹅,无菌取其肝脏、脾脏组织,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分离鉴定出一株鹅副黏病毒;并做了鸡、鸭、鹅的鹅副黏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HI抗体检测,以了解该地区鸡、鸭、鹅群中副黏病毒的流行情况,结果表明,鸡的阳性率分别为70.1%、83.9%,鸭分别为1.7%、6.8%,鹅分别为61.2%、55.4%。证实鹅副黏病毒在这些地区感染比较严重,同时与鸡新城疫病毒存在交叉免疫原性。应引起当地养鹅专业户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应用RT-PCR方法从鸭源Ⅰ型副黏病毒DP1/02株中扩增F基因并克隆入pMD18-T载体,经序列测定、分析,DP1/02株F基因与鸡新城疫病毒(NDV)国家标准强毒F48E9株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9%。随后将F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I-F,将阳性质粒体外转染Vero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对真核质粒的表达进行鉴定,利用pCI-F质粒进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I-F能够在Vero细胞中表达,雏鸭免疫14d后在体内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二次免疫雏鸭后,对NDV强毒的攻毒保护率为73%。本试验为利用F基因构建的核酸疫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明鸭源新城疫病毒(NDV)通过人工感染后在种鸭生殖系统中分布。应用本实验室分离的一株经鸭胚传递的NDV SDFCH株,对42只无NDV感染的28周龄樱桃谷种鸭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试验分母鸭接种强毒组,公鸭接种强毒组和对照组。强毒接种4 d后,每隔2 d每组各迫杀2只,采集母鸭卵巢、卵泡、输卵管组织,公鸭采集睾丸、输精管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利用RT-PCR方法进行病毒F基因的扩增与同源性分析。同时,以NDV F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为一抗,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检测输卵管组织中NDV及病毒在输卵管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采用RT-PCR方法能够在种鸭生殖系统各个组织中检测并重新分离到NDV;输卵管子宫部和蛋白分泌部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内有阳性荧光信号存在。结果表明人工感染的种鸭卵巢、卵泡、睾丸、输精管以及输卵管子宫部和蛋白分泌部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中均有NDV分布,病毒能否随蛋白分泌、精液的排泄进入种蛋传递给雏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In a 4-year study (1980-1983) involving the use of sentinel ducks that intermingled with wild ducks, a total of 98 paramyxovirus (PMV) isolates (84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14 PMV-6) were obtained from 3652 sentinel duck cloacal samples (2.7% isolation rate) collected between June and mid-November each year. PMV infection of sentinel ducks appeared to be seasonal, with the onset of infection occurring between mid-July and mid-August. PMV was not isolated from sentinel turkeys that co-mingled with sentinel ducks during the last 2 years of the study. However, there was serological evidence that the sentinel turkeys were infected with PMV.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wild waterfowl are a natural reservoir of PMV and suggest that interspecies transmission of certain PMV serotypes may occur between waterfowl and turkeys.  相似文献   

18.
鸭源新城疫病毒(NDV)SDFC株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点眼滴鼻3种途径人工感染15日龄健康雏鹅,观察试验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剖杀,观察各组织器官的主要剖检变化,并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同时对病毒在组织中的抗原分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试验鹅感染鸭源NDV后发病率达100%,静脉注射组死亡率为80%,肌肉注射组死亡率为40%,点眼滴鼻组死亡率为26.7%。病鹅表现下痢、流泪,部分出现瘫痪、扭头、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剖检变化表现为胰腺、脾脏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胸腺、法氏囊萎缩,心包积液,肠道、肝脏、肺脏、肾脏出血;病理组织学变化表现为胸腺、脾脏、法氏囊等器官内淋巴细胞坏死、崩解,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广泛性出血、变性;抗原分布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在病鹅体内多个组织器官中分布。试验结果表明,鸭源NDV对鹅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对鸭源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JSD0812对鸭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15日龄雏鸭,JSD0812株病毒尿囊液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101mL。15,30,45,60。110日龄鸭肌肉注射感染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日龄鸭感染JSD0812株后均可发病,但死亡率随日龄的增长而下降,110日龄鸭感染后未见死亡。鸭感染后可经咽喉和/或泄殖腔短期排毒,感染鸭组织器官中病毒分离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中国鸭源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毒力特点,从2009年广东地区发病鸭群中分离和鉴定出1株新城疫病毒(简称NDV-104),对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融合蛋白(fusion,F)、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分离株的MDT、ICPI和IVPI分别为56.4 h、1.95和1.64,结合F蛋白裂解位点(112~117位)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确定了分离株为新城疫强毒。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病毒对雏鸭具有感染性和致病性。F基因遗传进化结果显示,分离株属于基因Ⅶd亚型。F、HN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结果表明,分离株与2000年以来国内外分离到的基因Ⅶ型NDV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6.6%~99.3%和97.0%~99.7%,而其与常用疫苗株B1、V4、Clone30、Mukteswar和LaSota的F、HN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低,且与LaSota株和V4株的同源性最低,分别仅为88.1%和87.6%,说明分离株与经典新城疫病毒毒株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