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麦角固醇是真菌和一些藻类细胞膜中的主要固醇类物质,真菌死亡后迅速分解,因此它的含量能够用来表征土壤真菌的活性。由于麦角固醇受土壤真菌种类及其生长环境的影响显著且较易被分解,因此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测定麦角固醇含量的方法尤为重要。比较KOH-醇溶液提取法和正己烷-异丙醇提取法2种不同测定方法发现,不通过皂化处理不但不会影响测定的准确率,而且还会大大缩短提取时间,减小提取过程中麦角固醇的损失,从而显著提高回收率。同时,麦角固醇测定方法的回收率被证实与土壤样品水土比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43,P0.05)。  相似文献   

2.
红曲霉产麦角固醇液体培养基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红曲霉Monascus菌株-ZZ产麦角固醇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单因子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碳源是3.0g/dL乳糖,最佳氮源是2.0g/dL牛肉膏,最佳无杌盐为1.00g/dL硫酸镁;对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因子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为:牛肉膏>乳糖>硫酸镁;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3.5g/dL乳糖、2.0g/dL牛肉膏、0.75g/dL MgSO4;优化后菌体中麦角固醇的含量从615.4μg/g提高到1 127.1μg/g,是原有含量的183%;菌体中麦角固醇含量达细胞干重的1.13%.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产黄青霉固体发酵物中麦角固醇的提取及生物量测定的方法,通过PDA平板培养,冷冻固化平板培养基法获得纯菌丝体,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得出产黄青霉固体发酵物提取麦角固醇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碱浓度是影响提取的显著因素,发酵物与皂化液之比(m/v)为1/5,皂化液中乙醇、甲醇、15%NaOH溶液体积比为2:1:2,90℃恒温回流90min,是最佳的提取工艺。此条件下麦角固醇的量与菌体量之间的关系为4.354mg/g纯菌丝体。  相似文献   

4.
一、红曲的功能 红曲也称为丹曲,自古以来就作为改善血液循环的保健食品.红曲菌丝体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麦角固醇等多种营养成分.麦角固醇能促进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对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有防治作用,对儿童骨骼生长及身体发育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β-蒎烯抑制柑橘意大利青霉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饼法评价β-蒎烯对意大利青霉菌的作用效果,分析β-蒎烯对病菌菌丝几丁质分布、菌丝活性氧代谢、排酸能力和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山梨醇、胆固醇或半胱氨酸作为保护剂探讨其对β-蒎烯抑制病菌孢子萌发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β-蒎烯对青霉菌表现出很强的抑菌活性,0.087~0.696mg/mL的β-蒎烯能有效抑制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β-蒎烯处理改变菌丝细胞壁几丁质分配,促进活性氧积累,降低菌丝排酸活性,显著降低菌丝中麦角固醇含量;添加麦角固醇替代物胆固醇、渗透调节剂山梨醇以及活性氧清除剂半胱氨酸均能有效促进受0.348mg/mL β-蒎烯抑制的青霉菌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这些结果说明,β-蒎烯发挥对意大利青霉的抑菌作用与损伤真菌细胞壁结构、促进活性氧积累和抑制膜脂组分麦角固醇增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巴斯德毕赤酵母(Komagataella phaffii)中甲醇代谢潜在调控因子,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受甲醇显著诱导而被甘油所抑制的SUT2(Sterol up take 2,固醇摄取基因2).固醇是过氧化物酶体膜重要组成部分,过氧化物酶体是甲醇代谢重要场所.为探究SUT2参与甲醇代谢功能机制,通过敲除及过表达SUT2基因,检测K.phaffii在不同碳源、时间点、氧含量条件下胞内麦角固醇含量及AOX1(Alcohol oxidase 1)酶活性变化;发现在甲醇培养基中SUT2通过促进胞内麦角固醇合成及过氧化物酶体膜形成,参与甲醇代谢.与之相反,ATG26(Autophagy-related gene 26,自噬相关基因26)通过促进麦角固醇合成甾醇葡萄糖苷,减少过氧化物酶体膜形成.最后,建立K.phaffii中SUT2及ATG26调控过氧化物酶体膜麦角固醇含量,响应甲醇代谢初步模型.  相似文献   

7.
酵母菌是指以芽殖分裂或形成子囊孢子为主,细胞呈椭圆形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常被用于发酵行业.在水产养殖中常将有益酵母培养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而有些酵母菌为水产养殖动物致病性病原菌,严重威胁着水产养殖动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如何防治致病性酵母菌已成为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明确水产动物致病酵母菌的种类、宿主范围、传播途径及侵染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对其进行防治.本文对水产动物致病酵母菌的种类、危害、流行情况、传播途径、检测方法和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未来应在致病酵母菌的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致病酵母菌病原的生活史与入侵机制及绿色生物渔药与免疫制剂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重点开展研究的建议,以期为水产动物致病酵母菌的防治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苹果原料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酵母粉-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对15个批次苹果原料样本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并用API 20C AUX菌种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得到的25株酵母菌分别属于假丝酵母菌属、酿酒酵母菌属和克勒克酵母菌属的6个种:克柔/平常假丝酵母菌(Candida krusei)13株,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5株,克勒克酵母菌属酵母菌(Kloeckera spp.)2株,木蓝假丝酵母菌(C.magnoliae)2株,热带假丝酵母菌(C.tropicalis)和乳酒假丝酵母菌(C.kefyr)各1株,鉴定准确率均超过95%,其中模式菌酿酒酵母的鉴定准确率为98.7%,相似度1.00;鉴定评价均为“好”。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苹果原料中的酵母菌。  相似文献   

9.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乳酸抗性单倍体突变株T-27-24(αtrp-ura-)和其亲株T-27(αtrp-ura-)为研究对象,考察于30℃在5%(V/V,下同)乳酸冲击条件下菌体存活率、细胞膜通透性以及菌体积累海藻糖和麦角固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表明,在5%乳酸冲击下,T-27-24菌体存活率明显高于T-27,且比T-27具有较强的降低细胞受冲击时细胞膜通透性的作用;同时T-27-24对海藻糖和麦角固醇的积累能力都明显高于T-27。因此,T-27-24具有较强的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和积累海藻糖及麦角固醇的能力,这是其具有乳酸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酸马奶发酵中乙醇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个国家4个地区的酸马奶中共分离筛选出多株酵母菌,并筛选出3株酵母菌在实验室条件下与乳酸菌进行混合发酵制成酸马奶,测定发酵过程中的乙醇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乙醇含量逐渐上升,酵母菌与乙醇含量、酸度、风味之间相互影响,3株酵母菌及其组合的发酵能力各有不同。同时通过测定成熟酸马奶在4℃下保存时酵母菌的活菌数数量,了解酵母菌在酸马奶中低温保存下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麦角甾醇对酿酒酵母生长、乙醇生产和乙醇耐受性的影响。麦角甾醇添加浓度依次为0(对照组)、10、20、30、40和50mgL-1。结果显示,添加20和30mgL-1的麦角甾醇能较快的促进细胞的生长,是对照组生长速率的1.06和1.15倍;当麦角甾醇浓度为20、30和40mgL-1时,与未添加麦角甾醇组相比,乙醇产量提高了10.1%~23.5%;然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麦角甾醇在对乙醇耐受性方面的作用不显著。通过此次单因子实验,麦角甾醇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推荐剂量为20~30mgL-1。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找出真菌及其制品的特征指标,用于其质量评价、掺伪鉴别等。建立了真菌及其制品中麦角甾醇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利用建立的HPLC法对冬虫夏草、破壁灵芝孢子粉等真菌及其制品以及螺旋藻、大豆油等6种植物油样品进行麦角甾醇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麦角甾醇在5~160 μg/m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为0.1 μg/mL,平均回收率为86.32%~105.24%。螺旋藻以及大豆油等6种植物油中均未检出麦角甾醇,真菌类及其制品中均含有麦角甾醇,麦角甾醇具有专属性。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应用于真菌及其制品中麦角甾醇含量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高芬  吴元华  王梦亮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3):4933-4940
【目的】明确可可链霉菌(Streptomyces cacaoi)182-2的活性代谢产物——KA08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活性及其机理,为后续农用抗生素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湿重法和培养皿中萌发法,测定KA08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采用电导率法和紫外吸收法测定其对细胞膜渗透性、麦角甾醇含量、脂质过氧化程度、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KA08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造成菌丝节间缩短、扭曲,芽管顶端膨大,并产生大量囊状膨大物。处理24 h时,对孢子萌发的抑菌中浓度为177.53 µg•mL-1。抑菌机理研究发现KA08能导致菌丝体内电解质泄漏,细胞膜上麦角甾醇含量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并显著抑制菌丝体内蛋白质含量。【结论】农抗KA08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菌丝细胞膜上麦角甾醇合成,引发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而使病菌细胞膜受损、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菌丝生长受阻。细胞膜是KA08的主要作用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一株采自广东湛江红树的内生真菌350#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从真菌350#的菌体浸提液中通过化学分离方法分离化合物,并通过广泛的光谱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结构分析确定为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尿嘧啶、胸腺嘧啶和环(亮-亮)二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检测方法测定深层发酵樟芝菌丝体中的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麦角甾醇、总三萜的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樟芝中粗脂肪的质量分数为11.61%,其中饱和脂肪酸占12.6%,不饱和脂肪酸占87.4%;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34.20%,菌丝体干粉中总氨基酸含量为270.68 mg.kg-1;樟芝含有常量元素K、Na、P、Ca、Mg和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Fe、Zn、Mn、Cu、Mo、Cr、Se、Sr;樟芝中麦角甾醇的含量为19.55 mg.g-1,总三萜的含量为2.8125 mg.g-1.樟芝功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其多种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6.
吴秀群  文海浪  吴彩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81-18883,18890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饲料中麦角固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首先确定波长,流动相和流速等色谱条件,然后研究KOH浓度、乙醇与KOH溶液比例、皂化温度和时间对麦角固醇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皂化条件。[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C-C18(4.6 mm×150.0 mm,5μm),流动相为纯甲醇,流速1.5 ml/min,检测波长281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最佳皂化提取条件为KOH质量分数35%,乙醇与KOH溶液加入比例20∶10(V∶V),皂化温度85℃,皂化时间2 h;优化后标准曲线方程为Y=12.541X-7.603,R^2=0.999 69,线性范围为0.550.0 mg/ml;添加水平为2.0,4.8和7.5 mg/kg时,加标回收率为101%105%,RSD为1.6%3.8%(n=5),最低检测限为0.625 mg/kg。[结论]该检测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适合饲料中麦角固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碳源和氮源对人工栽培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菌丝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人工栽培花脸香蘑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液体培养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菌丝体麦角固醇含量和多糖产量,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影响.[结果]通过比较分析麦角固醇含量结果显示,果糖、甘露糖、纤维二糖、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都可以作为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的碳源,但相比之下,前三者生长效果更好,选择果糖作为碳源,多糖产量最高;丙氨酸、甘氨酸、黄豆粉和蛋白胨都可以作为氮源使用,其中以丙氨酸为氮源生长效果最好,以黄豆粉为氮源的多糖产量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花脸香蘑菌丝体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阿维菌渣的生物改性方法及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小朋  凌爽  刘忠艳  马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24-16925
[目的]研究阿维菌渣的生物改性方法及再利用。[方法]以阿维菌渣为原料,对其进行微生物发酵,以制成不同形态的阿维菌素发酵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产品,并将该产品代替常规的酵母膏或酵母粉以研究其在阿维菌素发酵中的应用。[结果]阿维菌渣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了液态、膏状及粉状的营养成分产品;将其替代阿维菌素发酵中的常规酵母膏或酵母粉后,液态、膏状及粉状营养成分产品比常规酵母膏或酵母粉的化学效价分别提高了3%以上、5%左右及3%左右。[结论]该研究为解决阿维菌渣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该文概述了研究性教学法的内涵和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并以《绿色食品概论》课程为例,着重介绍了研究性教学法在《绿色食品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