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湄潭翠芽"不同做形工艺.[方法]以黔湄601、福鼎大白茶、黔湄809、黔湄419、黔湄502、湄潭苔茶6个茶树品种单芽为试验材料,经统一摊青、杀青后分别进行多用机做形和自动化做形,分析比较这2种做形工艺所得茶样的理化及感官指标.[结果]理化分析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2种处理均能使试验样品达到扁形茶的基本品质特征,试验设计的"湄潭翠芽"自动化做形工艺技术可行.自动做形处理的样品属于半烘炒绿茶的范畴,多用机做形处理的样品属于炒青绿茶范畴.[结论]研究可为优质茶生产加工工艺技术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面条机对扁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面条机对扁形茶做形技术参数。以对扁形茶做形过程中的面条机加压力度、压条次数、摊凉时间等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分析其对扁形茶外形和总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面条机做形最佳工艺为A1B3C3,即面条机加压力度1/4,压条次数4次,摊凉时间12 min。干茶外形较扁直,黄绿润隐毫;清香高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正,叶底绿明亮,较完整。  相似文献   

3.
不同冲泡水温和时间对湄潭翠芽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湄潭翠芽的泡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冲泡湄潭翠芽后对茶叶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和多酚化合物泡出量进行测定比较,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特级茶样、一级茶样的最佳冲泡条件为85℃、5min,其茶汤中各主要成分泡出量较为协调,茶叶的汤色、香气、滋味以及叶底均较佳,适合普遍消费者的口感;二级茶样的最佳冲泡条件为75℃,3min。  相似文献   

4.
以遵义优势品牌绿茶凤冈有机茶和湄潭翠芽作为材料,国家级名茶都匀毛尖作为对照,用水溶液浸提法对茶多酚和茶多糖进行提纯,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和蒽酮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凤冈有机茶和湄潭翠芽与都匀毛尖相比,茶多酚和茶多糖的含量相近.茶多酚含量:凤冈有机茶28.17%、湄潭翠芽26.46%、都匀毛尖27.02%;茶多糖含量:凤冈有机茶1.19%、湄潭翠芽1.00%、都匀毛尖1.11%.  相似文献   

5.
翠片茶三炒工艺中多用机与人工辉锅作用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翠片茶,呈扁形,目前是贵州高档绿茶中最有影响的产品之一。其典型代表湄江翠片茶采摘细嫩,制工精细,色泽嫩绿,平直光滑,匀整油润,板栗香、嫩香显,汤色黄绿明亮,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匀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微型茶机特别是多用机的发展,在实际生产上翠片茶的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扁形茶做形功效,探究面条机在扁形茶做形过程中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将面条机做形原理应用于扁形茶做形过程中,通过对扁形茶做形过程中的压条次数、时间、振幅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其对扁形茶外形和总体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正交试验设计范围内,面条机最佳做形工艺参数为:压条1次,理条时间9 min,振幅240 r/min。[结论]该研究可为扁形茶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卷曲形茶机械做形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卷曲形茶机械的做形技术,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卷曲形茶机械做形过程中揉捻机加压力度、揉捻次数及时间等因素,探索卷曲形茶的最佳做形工艺。结果表明:揉捻压力为揉捻机加压力度的1/5,次数2次,时间5min即是卷曲形茶机械做形的最佳工艺条件。干茶感观审评综合得分94.06分,碎茶率为0.57%。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做形工艺对恩施玉露茶品质的影响,分析了茶坯含水量、加压方式、做形时间、投叶量等对茶叶感官品质和色泽色差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做形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一芽一叶为原料生产恩施玉露茶的较佳工艺参数为茶坯含水量24%,做形时间30 min,投叶量3.5 kg/次,加压方式为轻压;各因素对干茶色泽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含水量、时间、投叶量、加压方式;各因素对茶汤色泽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含水量、加压方式、投叶量、时间。  相似文献   

9.
五种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阡苔茶、都匀毛尖、凤冈锌硒茶、安顺瀑布毛峰、湄潭翠芽五种贵州名优绿茶,相同方法处理过后茶汤中游离氨基酸通过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不同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种类均较丰富,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因不同品种而不同。五种茶叶中仅有湄潭翠芽的茶氨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为54.12%。通过对这几种贵州地区名优绿茶的氨基酸进行分析,获得大量的氨基酸基础数据,为贵州绿茶的品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互比法试验,筛选出了机制针形名优绿茶工艺流程及其机械组合的最佳方案;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案做形工序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机制针形名优绿茶工艺流程及其机械组合因鲜叶原料不同而异;做形工序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投叶量为125g/槽,茶坯含水量40%,锅温90℃,做形时间6min,加轻压3次,每次1min左右;按照做形工序的主要影响因子对成品茶品质影响的程度,依次排列为:加压>含水量>时间>温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互比法试验,筛选出了机制针形名优绿茶工艺流程及其机械组合的最佳方案;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案做形工序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机制针形名优绿茶工艺流程及其机械组合因鲜叶原料不同而异;做形工序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投叶量为125g/槽,茶坯含水量40%,锅温90℃,做形时间6min,加轻压3次,每次1min左右;按照做形工序的主要影响因子对成品茶品质影响的程度,依次排列为:加压>含水量>时间>温度。  相似文献   

12.
金萱乌龙茶不同鲜叶原料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萱乌龙茶单片2叶、单片3、4叶和1芽2、3叶的鲜叶原料分别进行加工生产,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通过试验,了解金萱乌龙茶加工工艺技术参数以及对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的乌龙茶鲜叶原料和加工工艺.最佳的鲜叶原料为:单片2叶和单片3、4叶.加工工艺为:单片2叶晒青失水率12%~15%,做青10 h,杀青270℃,包揉2~5 min,烘干60~80℃.单片3、4叶晒青失水率10%~13%,做青12 h,杀青250℃,包揉4~5 min,烘干60~80℃.  相似文献   

13.
利用60K-S型精揉机进行恩施玉露茶的做形,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做形温度(105、120、135℃)、投叶量(3.5、4.5、5.5kg)、含水量(20%、25%、30%)三因素正交试验,优化做形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做形温度的升高,茶叶中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若做形温度过高,茶条出现断碎、叶绿素遭到破坏,绿色度下降。投叶量和含水量对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较小,但对叶绿素影响较大;随着投叶量、含水量的增加,做形过程出现结块和断碎现象。根据理化与感官分析结果,结合制茶效率,利用60K-S型精揉机进行恩施玉露茶做形,最佳工艺参数为做形温度120℃左右,投叶量3.5kg左右,茶坯含水量25%左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红雪茶多糖过氧化氢(H2O2)脱色工艺条件,为红雪茶多糖的纯化及其资源深度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脱色时间、脱色温度、H2O2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以多糖脱色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红雪茶多糖的H2O2脱色工艺,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结果]3个因素对红雪茶多糖脱色效果影响的排序为:H2O2体积分数>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其中H2O2体积分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红雪茶多糖的最佳H2O2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温度55℃、脱色时间20 min、H2O2体积分数20%,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81.55%.[结论]H2O2色法对红雪茶多糖的脱色效率较高,且成本低廉、工艺稳定,是红雪茶多糖脱色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该研究旨在解决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中参数设定的问题。[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这3种主要因素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普洱茶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7,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78.5min,茶多糖得率为12.72%。[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法对普洱茶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行,茶多糖的提取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置揉捻机的两种转速,研究揉捻转速对"绿宝石"茶加工中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慢揉处理,芽叶完整较好,细胞破碎率低,成品茶外形优于快揉处理,更能满足"绿宝石"茶的品质要求;"绿宝石"茶的成形与揉捻转速关系不大,成形的关键工艺是做形,慢揉处理成品茶制率高于快揉处理。  相似文献   

17.
黔湄101号茶树品系香气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黔湄101号茶树品系和湄潭苔茶群体种茶园内采摘-芽-叶,按夜郎翠片工艺(仿龙井)制成炒青绿茶,利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香精油,经GC-MS分析,并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黔湄101号具有清高持久的香气特征,所分析的44个香气化合物总含量黔湄101号达44.31,湄潭苔茶为17.33,其中构成黔湄101号茶号香气特征的物质基础-C5,C6醇和脂类化合物含量达3.80,湄潭苔茶为1.35,因此,黔湄101号茶树品系比湄潭苔茶更具备生产高档名优绿茶的香气物质基础,是一个优良的高香型茶树品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芽二叶标准的中黄1号鲜叶制作颗粒形绿茶、红茶和黄茶以及扁形和针形绿茶,结合样品的滋味特征筛选其适制茶类及外形,并优化关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中黄1号茶鲜叶较适于加工绿茶,且颗粒形绿茶的滋味品质较优。优化颗粒形绿茶的杀青和做青工艺参数,分析在制品的含水量、容重及外形品质,确定杀青工艺宜采用温度和投叶量分别是220~230 ℃和33 kg·h-1,做形工艺宜采用的温度和投叶量分别是170~180 ℃和3.0 kg·锅-1。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60k-s精揉机在毛尖绿茶做形工艺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毛尖绿茶精揉机做形最佳参数为含水率24%、炒制时间20 min、加压时间10 min,做形品质优于传统手工和理条机做形,且产能分别为手工、理条机的10倍和6倍。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藏茶渥堆过程中发酵不均匀、渥堆时间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藏茶卧式发酵机。该设备由罐体、搅拌装置、输送装置、温湿度控制系统等组成。发酵机控温保湿,集输送、发水、渥堆、翻堆于一体,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罐内茶堆,由搅拌叶片实现翻堆。对罐体、输料装置、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并确定罐体尺寸(4240 mm×2300 mm×3170 mm)、发酵罐尺寸(内径×长) 1900 mm×3900 mm,总容积11 m3、罐体转速15 r/min,工作温度20~100 ℃, 最大容量1 000 kg。筛选了机械渥堆前的渥堆温度、渥堆时间和茶坯含水量,进行渥堆试验,最佳工艺参数为渥堆温度70 ℃、渥堆110 h、茶坯含水量为30%。发酵机制成的藏茶成茶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醇和回甘,感官审评得分高于传统渥堆1.2分,渥堆周期缩短了24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